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理因子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在运动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1
作者 裴培 刘小燕 张新朝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 探究物理因子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在运动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34例运动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 探究物理因子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在运动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34例运动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等比例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67例。单一组予以物理因子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联合组予以物理因子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进行康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健侧与患侧踝关节活动度差值、踝关节功能及踝关节平衡能力。结果 联合组康复治疗后愈显率明显高于单一组(79.10%vs 50.75%,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01%vs 89.55%,P>0.05)。联合组康复治疗4周、8周、12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健侧与患侧踝关节背伸、跖屈、内翻及外翻活动度差值低于单一组,星状伸展平衡测试(SEBT)评分[(71.04±4.79)、(77.28±4.13)、(85.02±2.88)分]高于单一组[(67.57±5.13)、(71.94±4.60)、(78.16±3.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康复治疗8周、12周时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74.62±9.18)、(83.06±7.52)分]高于单一组[(68.74±12.72)、(75.31±1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物理因子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在运动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并提升患者踝关节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因子疗法 本体感觉训练 运动性踝关节韧带损伤 康复治疗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蛋白水解物联合物理因子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疗效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京 董旺超 +1 位作者 蒋承烨 王珊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联合物理因子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疗效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2020年在某三甲医院就诊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入院后予以功能锻... 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联合物理因子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疗效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2020年在某三甲医院就诊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入院后予以功能锻炼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爬行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爬行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爬行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蛋白水解物联合物理因子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疗效显著,具有改善患儿认知功能、语言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脑蛋白水解物 物理因子疗法 物理治疗方法 日常生活活动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管理(七)——综合物理因子治疗经验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宁 袁华 +6 位作者 李云鹏 王虹 任新霞 牟翔 张浚睿 陆斌 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口腔颌面部感染早期局部尚没有形成脓肿时或脓肿切开术后,物理因子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辅助疗法。针对不同的感染类型和病程特点需要选择不同的物理因子治疗的种类、设定治疗参数。本文对78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进行物理因子治疗的情况进... 口腔颌面部感染早期局部尚没有形成脓肿时或脓肿切开术后,物理因子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辅助疗法。针对不同的感染类型和病程特点需要选择不同的物理因子治疗的种类、设定治疗参数。本文对78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进行物理因子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选择更合适的物理因子种类,设计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出建议,形成以基于病程分期的综合序贯物理因子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间隙感染 物理因子疗法 紫外线 超短波 磁疗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刚 张德清 +2 位作者 何建永 王魁 刘金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364-365,共2页
肩关节周围炎治疗以止痛、松解粘连、恢复肩关节运动功能为主,一般采用局部封闭、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等保守疗法。近些年来,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在国、内外被广泛地应用于骨关节疾患。我们采用体外冲击波... 肩关节周围炎治疗以止痛、松解粘连、恢复肩关节运动功能为主,一般采用局部封闭、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等保守疗法。近些年来,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在国、内外被广泛地应用于骨关节疾患。我们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 疗效观察 关节运动功能 物理因子疗法 骨关节疾患 松解粘连 局部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振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洋 周军 叶超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0-192,共3页
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疾病,发病率为20%-50%,在绝经20年以上者可达56%,已成为中老年骨痛、骨折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特点主要为骨吸收增加及骨转换增高,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以... 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疾病,发病率为20%-50%,在绝经20年以上者可达56%,已成为中老年骨痛、骨折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特点主要为骨吸收增加及骨转换增高,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以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但药物大都存在副作用。因此,近年来,广大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具有无创、副反应小等特点的物理因子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全身振动 防治 物理因子疗法 药物治疗 绝经后妇女 常见疾病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