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HP-54504A的物理模型参数测量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1
作者
狄帮让
魏建新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年第4期290-293,共4页
介绍了一种物理模型参数测量系统。系统由HP 5 4 5 0 4A示波器、微机、IEEE 4 88接口卡、同步触发器、超声发射源和放大器组成。系统有外同步和内同步两种工作方式。使用OMT方法设计该系统 ,面对对象设计软件。系统在PC机Windows98环境...
介绍了一种物理模型参数测量系统。系统由HP 5 4 5 0 4A示波器、微机、IEEE 4 88接口卡、同步触发器、超声发射源和放大器组成。系统有外同步和内同步两种工作方式。使用OMT方法设计该系统 ,面对对象设计软件。系统在PC机Windows98环境下运行。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及进行物理模型参数测量的开发实例。该系统的开发为HP 5 4 5 0 4A用户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
模型
参数
测量系统
HP-54504A
数字示波器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极触发的雪崩晶体管导通机理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欢
乔汉青
+4 位作者
程骏
胡龙
李昕
王翔宇
方旭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2-441,共10页
为研究基极触发的雪崩晶体管导通机理,建立了雪崩晶体管(n+⁃p⁃n⁃n+掺杂结构)的准三维器件模型和实验测试电路。研究了雪崩晶体管的温度分布特征,导通结束后器件最高温度约为417 K,位于电流通道内n⁃n+边界处。当集电极电压为300 V、基极...
为研究基极触发的雪崩晶体管导通机理,建立了雪崩晶体管(n+⁃p⁃n⁃n+掺杂结构)的准三维器件模型和实验测试电路。研究了雪崩晶体管的温度分布特征,导通结束后器件最高温度约为417 K,位于电流通道内n⁃n+边界处。当集电极电压为300 V、基极触发电压为2.4 V时,仿真和实验获得的脉冲上升时间分别为2.4 ns、2.5 ns,半高宽(FWHM)分别为6.2 ns、5.8 ns,仿真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高触发脉冲电压幅值会加速晶体管内部电场的重建过程,从而缩短延迟时间,提高晶体管响应速度;负载阻抗会影响器件导通通道尺寸,负载阻抗减小时,电流密度提升,器件通过缩窄通道来提高通道内电流密度,宏观导通电阻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崩晶体管
超宽带(UWB)脉冲
雪崩击穿
碰撞电离
物理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东省大冰雹事件的层结特征与融化效应
被引量:
29
3
作者
曾智琳
谌芸
+1 位作者
朱克云
李晟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8-617,共20页
本文主要利用L波段常规探空数据、华南区域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ERA-Interim 0.125°×0.125°逐6 h再分析资料,依据我国冰雹等级划分标准(GB/T 27957-2011)筛选了2004~2017年发生在广东的23个大冰雹事件(直径≥20 mm),重点...
本文主要利用L波段常规探空数据、华南区域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ERA-Interim 0.125°×0.125°逐6 h再分析资料,依据我国冰雹等级划分标准(GB/T 27957-2011)筛选了2004~2017年发生在广东的23个大冰雹事件(直径≥20 mm),重点分析其大气层结状态与结构特征,定量诊断了大冰雹的融化效应,并建立了判别大冰雹的物理参数模型。结果表明:(1)大冰雹事件"上干下湿"比非大冰雹(直径≥5 mm且<20 mm)事件更加清晰,产生大冰雹所需的对流(位势)不稳定建立更依赖于"上干下湿"而不是"上冷下暖"。(2)H-/H+(冷云和暖云厚度比值)对于区分大冰雹与非大冰雹具有较好的指示效果,H-/H+高于1.6/1对判别产生大冰雹有参考价值。(3)相比于非大冰雹事件,大冰雹事件最大热浮力高度高于-5℃层,有利于托举雹胚进入有效增长层(-10℃^-30℃),促使雹胚生长为大冰雹。最大热浮力强度≥4℃可作为判别大冰雹与非大冰雹的关键阀值。(4)热传递与对流交换(Qcc)对大冰雹融化起主要作用,其贡献率与DBZ(冻结层高度)、tave(环境平均温度)呈反比关系;冰雹表层水膜因蒸发或重新凝结消耗潜热(Qes)对大冰雹融化影响表现在DBZ高度上的冰雹直径越小、Qes融化贡献率越大,大冰雹融化程度越大。高空的干层向下延伸到较低高度有利于大冰雹不被或少被融化,也是大冰雹事件WBZ(湿球零度层高度)显著低于DBZ的重要原因。(5)基于全文统计内容与对比分析,构建了一个判别大冰雹的物理参数模型,大气层结满足ΔTd85(850 h Pa与500 hPa的露点差)≥46℃、500 hPa的T-Td≥15℃、1000~700 hPa最小的T-Td≤2℃、H-/H+≥1.6/1,最大热浮力强度≥4℃、最大热浮力高度高于-5℃层时,有利于产生大冰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冰雹事件
大气层结特征
融化效应
物理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HP-54504A的物理模型参数测量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1
作者
狄帮让
魏建新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出处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年第4期290-293,共4页
文摘
介绍了一种物理模型参数测量系统。系统由HP 5 4 5 0 4A示波器、微机、IEEE 4 88接口卡、同步触发器、超声发射源和放大器组成。系统有外同步和内同步两种工作方式。使用OMT方法设计该系统 ,面对对象设计软件。系统在PC机Windows98环境下运行。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及进行物理模型参数测量的开发实例。该系统的开发为HP 5 4 5 0 4A用户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
物理
模型
参数
测量系统
HP-54504A
数字示波器
地震勘探
Keywords
IEEE-488 bus
physical model
parameter
measurement system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极触发的雪崩晶体管导通机理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欢
乔汉青
程骏
胡龙
李昕
王翔宇
方旭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物理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先进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2-441,共10页
文摘
为研究基极触发的雪崩晶体管导通机理,建立了雪崩晶体管(n+⁃p⁃n⁃n+掺杂结构)的准三维器件模型和实验测试电路。研究了雪崩晶体管的温度分布特征,导通结束后器件最高温度约为417 K,位于电流通道内n⁃n+边界处。当集电极电压为300 V、基极触发电压为2.4 V时,仿真和实验获得的脉冲上升时间分别为2.4 ns、2.5 ns,半高宽(FWHM)分别为6.2 ns、5.8 ns,仿真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高触发脉冲电压幅值会加速晶体管内部电场的重建过程,从而缩短延迟时间,提高晶体管响应速度;负载阻抗会影响器件导通通道尺寸,负载阻抗减小时,电流密度提升,器件通过缩窄通道来提高通道内电流密度,宏观导通电阻降低。
关键词
雪崩晶体管
超宽带(UWB)脉冲
雪崩击穿
碰撞电离
物理参数模型
Keywords
avalanche transistor
ultra wideband(UWB)pulse
avalanche breakdown
impact
分类号
TN387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东省大冰雹事件的层结特征与融化效应
被引量:
29
3
作者
曾智琳
谌芸
朱克云
李晟祺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国家气象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8-617,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5048、41330421~~
文摘
本文主要利用L波段常规探空数据、华南区域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ERA-Interim 0.125°×0.125°逐6 h再分析资料,依据我国冰雹等级划分标准(GB/T 27957-2011)筛选了2004~2017年发生在广东的23个大冰雹事件(直径≥20 mm),重点分析其大气层结状态与结构特征,定量诊断了大冰雹的融化效应,并建立了判别大冰雹的物理参数模型。结果表明:(1)大冰雹事件"上干下湿"比非大冰雹(直径≥5 mm且<20 mm)事件更加清晰,产生大冰雹所需的对流(位势)不稳定建立更依赖于"上干下湿"而不是"上冷下暖"。(2)H-/H+(冷云和暖云厚度比值)对于区分大冰雹与非大冰雹具有较好的指示效果,H-/H+高于1.6/1对判别产生大冰雹有参考价值。(3)相比于非大冰雹事件,大冰雹事件最大热浮力高度高于-5℃层,有利于托举雹胚进入有效增长层(-10℃^-30℃),促使雹胚生长为大冰雹。最大热浮力强度≥4℃可作为判别大冰雹与非大冰雹的关键阀值。(4)热传递与对流交换(Qcc)对大冰雹融化起主要作用,其贡献率与DBZ(冻结层高度)、tave(环境平均温度)呈反比关系;冰雹表层水膜因蒸发或重新凝结消耗潜热(Qes)对大冰雹融化影响表现在DBZ高度上的冰雹直径越小、Qes融化贡献率越大,大冰雹融化程度越大。高空的干层向下延伸到较低高度有利于大冰雹不被或少被融化,也是大冰雹事件WBZ(湿球零度层高度)显著低于DBZ的重要原因。(5)基于全文统计内容与对比分析,构建了一个判别大冰雹的物理参数模型,大气层结满足ΔTd85(850 h Pa与500 hPa的露点差)≥46℃、500 hPa的T-Td≥15℃、1000~700 hPa最小的T-Td≤2℃、H-/H+≥1.6/1,最大热浮力强度≥4℃、最大热浮力高度高于-5℃层时,有利于产生大冰雹。
关键词
大冰雹事件
大气层结特征
融化效应
物理参数模型
Keywords
Heavy hail events(HHEs)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Melting effect
Physical parameters model
分类号
P401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HP-54504A的物理模型参数测量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狄帮让
魏建新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极触发的雪崩晶体管导通机理
王欢
乔汉青
程骏
胡龙
李昕
王翔宇
方旭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广东省大冰雹事件的层结特征与融化效应
曾智琳
谌芸
朱克云
李晟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