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凝结核浓度对WRF模式模拟飑线降水的影响: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董昊 徐海明 罗亚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5-169,共25页
采用WRF模式模拟一次影响中国广东省的飑线过程,分别选取Morrison、Thompson07、Thompson09和WDM6云微物理方案实施了四组试验,每组试验包括不同云凝结核(CCN)浓度的三次模拟,称为"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 采用WRF模式模拟一次影响中国广东省的飑线过程,分别选取Morrison、Thompson07、Thompson09和WDM6云微物理方案实施了四组试验,每组试验包括不同云凝结核(CCN)浓度的三次模拟,称为"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将模拟区域划分为深对流、浅对流和层云区域,对比分析四组试验中CCN浓度变化对模拟的总降水量、不同区域降水率和不同区域面积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云微物理过程、动力环流强度等受CCN浓度变化的影响。发现:(1)由于不同云微物理过程与CCN浓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不同云微物理过程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云微物理过程与动力环流之间发生非线性耦合,采用不同的云微物理方案导致模拟的CCN—降雨影响既有相似、也有差异;(2)模拟的CCN—降水影响在采用Thompson09和Thompson07方案时更显著,采用WDM6方案时最小;(3)四组模拟试验均出现CCN浓度增加延迟降水产生、初期降水减弱的情况,在模拟后期降水量也随着CCN浓度增加而减小,而飑线成熟阶段CCN—降水影响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凝结核—降水影响 WRF模式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飑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物理参数化方案的中小流域降雨径流集合预报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济扬 刘荣华 +1 位作者 刘含影 丁留谦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1-296,共16页
气象水文耦合预报能够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针对预报结果不确定性大的问题,选取东南沿海地区的梅溪流域为研究区,以2012年8月3日“苏拉”台风和2014年6月17日“海贝思”台风引发的降雨洪水为例,开展气象水文耦合下的集合预报研究。依托WR... 气象水文耦合预报能够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针对预报结果不确定性大的问题,选取东南沿海地区的梅溪流域为研究区,以2012年8月3日“苏拉”台风和2014年6月17日“海贝思”台风引发的降雨洪水为例,开展气象水文耦合下的集合预报研究。依托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建立基于36种物理参数化方案组合的降雨集合预报集,并通过耦合WRF模式和梅溪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实现降雨径流集合预报。结果表明:在不同物理参数化方案下,数值降雨预报结果有一定差异,且对降雨空间分布的预报效果优于降雨时间分布,更容易准确描述时空分布均匀的降雨,很难捕捉短历时强降雨;采用集合预报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洪水预报的不确定性,当预见期超过6 h时,对于时空分布均匀的降雨,相应洪水过程的洪峰流量预报误差R_(f)为11.30%,能够准确反映洪峰量级,峰现时间提前2 h,相比基于“落地雨”开展的洪水预报有一定优势;基于异方差扩展型Logistic算法对预报降雨进行处理后,能够有效提高降雨预报精度,但对于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降雨,洪峰流量误差R_(f)由处理前的-86.89%降低至-48.95%,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物理参数化方案 CNFF-HM 气象水文耦合 集合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WRF模式中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华南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56
3
作者 朱格利 林万涛 曹艳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3-523,共11页
本文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4中的8种不同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模拟2010年5月6~7日华南一次暴雨事件,探讨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华南暴雨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不同量级降水模拟效果总体较好。WSM3方案对小到... 本文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4中的8种不同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模拟2010年5月6~7日华南一次暴雨事件,探讨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华南暴雨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不同量级降水模拟效果总体较好。WSM3方案对小到大雨和大暴雨的模拟效果最好,对暴雨的模拟最差;WDM5方案对暴雨模拟效果最好。结合TS评分和误差分析结果,整体效果最好的是WSM5方案,最差的是Lin方案。对于同一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不同分辨率的降水模拟结果差异不大,但同一分辨率的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降水结果差异较大,这说明云微物理过程比模式分辨率对暴雨模拟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华南 暴雨 T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雨数值模拟的影响试验--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侯爱中 胡智丹 +2 位作者 朱冰 付静 周国良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8,共8页
城市暴雨预报对防洪排涝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WRF,构建北京市暴雨模拟模型,采用13种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07年8月1日下午至8月2日凌晨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对该场降雨,Kessler方案模拟得到的面平... 城市暴雨预报对防洪排涝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WRF,构建北京市暴雨模拟模型,采用13种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07年8月1日下午至8月2日凌晨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对该场降雨,Kessler方案模拟得到的面平均降雨量与实测值最接近;WSM5方案模拟得到的面平均降雨过程与实测过程吻合最好;累积降雨高值区域落区模拟和最大1h降雨强度模拟,Milbrandt方案表现最好;综合考虑降雨量、降雨过程、累积降雨高值区域落区范围和最大1h降雨强度指标,Milbrandt和Thompson方案表现最好。此外,相比单矩方案,采用多矩方案可能会提高对微物理过程的描述精度。研究结果对北京市暴雨预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降雨预报 WRF 物理参数化方案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一次对流云降水模拟的影响
5
作者 郭艺媛 华维 +2 位作者 侯文轩 黄天赐 范广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62-1271,共10页
利用WRF V3.9.1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forecast model,WRF)7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5年8月13日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一次对流云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环流以及相... 利用WRF V3.9.1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forecast model,WRF)7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5年8月13日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一次对流云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环流以及相关物理量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本次对流云降水过程,但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环流场等物理量的模拟有明显影响。在降水落区方面,各方案模拟的雨区范围普遍偏大,仅Lin和CAMS方案较好地模拟出那曲中部的降水中心,而对于降水量,除WSM5、Morrison和New Thompson方案模拟值偏低外,其余方案模拟结果与实况值较为一致。此外,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模拟的降水日变化同样存在差异,大部分方案能够再现本次降水过程的前两次降水峰值,但均未能模拟出第3次降水峰值。对于大气环流和水热物理量场,各方案也可较好地再现其基本特征,但方案间的差异不可忽视。总体来说,Lin方案对本次高原对流云降水过程降水以及环流等相关物理量的模拟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中尺度数值 天气预报模式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降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中微物理和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41
6
作者 廖镜彪 王雪梅 +2 位作者 夏北成 王体健 王志铭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为了研究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降水模拟的影响,利用WRF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在3 km模式分辨率下,在微物理方案为WSM6方案条件下,选用KF、BMJ、GD以及G3等四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2010年5月14日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一次暴... 为了研究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降水模拟的影响,利用WRF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在3 km模式分辨率下,在微物理方案为WSM6方案条件下,选用KF、BMJ、GD以及G3等四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2010年5月14日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显示,KF方案对于降水带和降水量的模拟与实况较为一致。在积云参数化方案为KF条件下,分别选用Kessler、Lin et al、WSM 3、WSM5、Ferrier(New eta)和WSM6等6种微物理方案再次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模拟试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选用Lin et al微物理方案时,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强降水雨带的位置和降水强度;而其他5种参数方案的模拟效果均不好,降水量明显偏小,雨带位置偏差较大;同时对低空急流、K指数和上升速度等物理量分析可知,Lin et al方案能较好地模拟出降水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物理参数化方案 积云参数方案 降水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不同云参数化方案的暴雨预报能力检验及集成试验 被引量:23
7
作者 梅钦 智协飞 王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1-742,共12页
利用WRFV3. 6的8种微物理方案和6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湖北及其周边地区夏季12次暴雨过程进行回报,分析各种方案对暴雨预报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种方案均能较好地预报出降水过程,但其降水强度和范围存在一定差异。当积云参数化方案为KF方案... 利用WRFV3. 6的8种微物理方案和6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湖北及其周边地区夏季12次暴雨过程进行回报,分析各种方案对暴雨预报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种方案均能较好地预报出降水过程,但其降水强度和范围存在一定差异。当积云参数化方案为KF方案时,对Lin、WSM6、Thompson、Morrison 2-mom、CAM5. 1、WDM5、WDM6、NSSL 2-mom微物理方案做敏感性试验,发现CAM 5. 1方案优于其他7种微物理方案,M orrison 2-mom次之。当微物理方案为CAM 5. 1时,对KF、BM J、GD、SAS、G3D、Tiedtke积云参数化方案做敏感性试验,发现在不同量级降水预报中,6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各有优劣。综合考虑,GD、SAS、Tiedtke积云参数化方案优于其他3种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多方案集成试验,结果表明集合平均(ensemble mean,EM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预报误差,降低单个成员预报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WRF模式 物理参数化方案 积云对流参数方案 集成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中不同参数化方案对华中地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杜韬 莫欣岳 +1 位作者 李欢 张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83-2589,共7页
【目的】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6.1)和NCEP的FNL资料,模拟2013年7月5-6日华中地区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方法】通过WRF模式中2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3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6种不同组合,考察不同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 【目的】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6.1)和NCEP的FNL资料,模拟2013年7月5-6日华中地区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方法】通过WRF模式中2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3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6种不同组合,考察不同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此次降水过程模拟的影响,将模拟结果和24 h累计降水实况以及雷达回波观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采用不同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组合都能大致模拟出降水的落区和发展趋势,但模拟的强降水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与实况相比存在一定偏差。【结论】总体来说,KFN方案与Kessler方案的组合以及G3方案与Lin方案的组合的模拟效果较好。结合ETS评分,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对不同等级降水模拟的效果不同,整体模拟效果比较稳定的是WSM6方案和G3方案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物理参数化方案 强降水天气过程 ET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山区小流域WRF模式参数化方案对比与优化组合 被引量:3
9
作者 孙骁凡 欧剑 +2 位作者 李源 吴志勇 尹喆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5967-5975,共9页
准确的降水预报对山区小流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浙南山区好溪流域典型降水场次,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开展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敏感性分析,优选适用于好溪流域的物理过程参数... 准确的降水预报对山区小流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浙南山区好溪流域典型降水场次,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开展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敏感性分析,优选适用于好溪流域的物理过程参数化组合方案,提高好溪流域降水预报精度。研究结果表明:云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对流参数化过程的方案选择及组合对降水预报影响显著,然而没有某一种组合方案的模拟效果对于所有场次的降水都是最佳的;综合考虑所有的典型降水场次,当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选择Lin(Purdue Lin)方案、积云对流过程参数化方案选择KF(Kain-Fritsch)方案时,降水预报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溪流域 WRF模式 物理过程参数方案 降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菲特”台风暴雨数值模拟中微物理方案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瑞 翟国庆 +1 位作者 朱佩君 李靓靓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3-600,609,共9页
利用TRMM(热带测雨雷达)搭载的TMI(微波成像仪)反演廓线资料,分析"菲特"台风登陆前、后云团内部水凝物的分布种类,依此选择WRF区域中尺度模式下符合条件的6个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Lin,WSM6,Godgce,WDM6,Morrison以及Thompson... 利用TRMM(热带测雨雷达)搭载的TMI(微波成像仪)反演廓线资料,分析"菲特"台风登陆前、后云团内部水凝物的分布种类,依此选择WRF区域中尺度模式下符合条件的6个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Lin,WSM6,Godgce,WDM6,Morrison以及Thompson方案),模拟2013年10月6~8日的台风过程.从降水落区、强度,水凝物及风场垂直分布,台风路径及强度等方面对预报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选用的6个云微物理方案都较好地模拟了浙江暴雨的范围和强度.结合Ts评分,降水量级越大,模拟效果对云微物理方案选择越敏感,其中,Lin方案效果最佳,尤其对极端降水的模拟,其次为WSM6、WDM6及Thompson方案,Morrison和Godgce方案相对较差.结合水凝物平均值廓线分布发现,除WDM6方案外,其他方案对暖雨过程的模拟基本一致,而对冰相过程的模拟6个方案差别较大;同时,各方案对风分量的模拟结果较水凝物廓线差别小,说明对于动力因素模拟不敏感.另外,6个方案对于台风强度的模拟整体偏弱,相较之下,Lin方案较好地模拟了强度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特”台风 微波成像仪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气象研究与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参云微物理方案对华南暴雨的模拟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洪 尹金方 王东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41-1351,共11页
选取中尺度模式WRF中10种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将它们分为单参和双参两组,分别评估了两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1年10月13-14日一次华南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降水模拟。结果表明:(1)两组方案均能较好的模拟出这次暴雨过程,当水平分辨率为36,1... 选取中尺度模式WRF中10种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将它们分为单参和双参两组,分别评估了两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1年10月13-14日一次华南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降水模拟。结果表明:(1)两组方案均能较好的模拟出这次暴雨过程,当水平分辨率为36,12和4 km时,大暴雨的平均TS评分分别为0.06,0.06和0.13;(2)就此次局地特大暴雨的模拟而言,不同双参方案之间的预报结果差异较大,而单参方案之间的预报结果差异不明显;(3)双参方案中同时预报粒子比质量和数浓度,但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物理约束,使粒子谱的演变不确定性增大,从而导致对降水预报的差异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降水评估 局地特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点大气环流模式GAMIL2参数不确定性的量化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涛 谢丰 +3 位作者 薛巍 李立娟 许皓宇 王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5-475,共11页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不确定性是目前气候系统模式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模式内在复杂度攀升,模拟场景多样化,参数化方案中基于先验的和人工的物理参数选取方法已经逐步成为限制模式模拟能力的瓶颈之一.为此,本文设计并提出了初...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不确定性是目前气候系统模式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模式内在复杂度攀升,模拟场景多样化,参数化方案中基于先验的和人工的物理参数选取方法已经逐步成为限制模式模拟能力的瓶颈之一.为此,本文设计并提出了初选与寻优相结合的两步法参数优化方案.初选阶段用全因子采样方法对不确定参数空间进行初始敏感性分析,估计最优解所在区域;寻优步采用单纯型下山法,基于初选阶段确定的参数组合快速寻优.将两步法应用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英文缩写: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缩写:LASG)格点大气模式第2版:GAMIL2,选取其深对流方案和云量方案中的3个重要参数开展寻优,优化以综合减小模式降水、风场、温度、湿度、位势高度以及辐射通量的误差为目标.这些变量用GAMIL2标准版本标准化后形成单一的目标.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目标函数值比GAMIL2标准版本改进了7.5%.机理分析表明,调优后的参数优化了大气中的水汽凝结作用,进而减少模式的湿度偏差,改进云量的模拟效果;同时水汽凝结作用的变化通过大气内部动力和热力相互作用及响应影响温度、位势高度和风场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物理参数化方案 不确定性量分析 算法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上海特大暴雨模拟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阚煜 刘朝顺 +3 位作者 乔枫雪 束炯 刘延安 丁杨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9-414,共16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3.5,采用36、12和4 km三重嵌套,在积云参数化方案为BMJ条件下,选用WSM5、WSM6和Lin三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发生在上海地区的两次典型特大暴雨(简称"0913"和"0825")进行模拟试验和对比...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3.5,采用36、12和4 km三重嵌套,在积云参数化方案为BMJ条件下,选用WSM5、WSM6和Lin三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发生在上海地区的两次典型特大暴雨(简称"0913"和"0825")进行模拟试验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上海暴雨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案总体上都较好地模拟出两次特大暴雨过程,但在降水落区、降水中心、降水强度等方面仍存在差异。再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站的实测雨量以及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结合K指数、相对湿度、垂直速度和涡度散度等物理诊断量,从降水落区、降水中心和降水强度等方面对三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此外,通过对三种方案主要参数的比较以及三种方案模拟的冰、雪、霰粒子混合比的垂直廓线对相应的模拟结果进行解释。结果显示:WSM5微物理方案能更好地模拟出强降水的范围,其模拟的降水量较实测偏大;WSM6方案模拟的降水落区略有偏移,降水量偏小;Lin方案模拟的降水落区偏移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暴雨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理过程对流可分辨集合预报中不同方案在四川盆地东部降水预报效果评估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茂 吴钲 +2 位作者 高松 陈贵川 翟丹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40-855,共16页
利用四川盆地东部站点观测数据和对流可分辨集合预报系统模式数据,评估了该系统各成员及不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在2017—2019年4—9月的降水预报效果。结果表明:概率匹配平均和集合平均相比于各个集合成员存在明显的预报优势。Kain-Frit... 利用四川盆地东部站点观测数据和对流可分辨集合预报系统模式数据,评估了该系统各成员及不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在2017—2019年4—9月的降水预报效果。结果表明:概率匹配平均和集合平均相比于各个集合成员存在明显的预报优势。Kain-Fritsch(KF)和Betts-Miller-Janjic(BMJ)积云参数化方案的预报效果相对较好,Grell 3D ensemble(G3)方案在48 h之后的临界成功指数(critical success index,CSI)评分偏低。Thompson和Morrison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小雨量级降水的预报效果较好,WRF Single-Moment 6-class(WSM6)方案对中雨量级降水的预报效果较好,三种方案对大雨和暴雨量级降水的预报效果相当。Mellor-Yamada-Janjic(MYJ)和Mellor-Yamada-Nakanishi-Niino(MYNN)边界层方案的CSI评分相对较高,Yonsei University(YSU)方案在48 h之后的预报评分较低,但YSU方案多和G3方案搭配使用,其评分偏低主要受G3方案影响。各参数化方案均能把握四川盆地东部的降水分布特征,但对华蓥山、武陵山和大娄山的降水存在高估,对渝中至渝东北的降水存在低估。四川盆地东部的降水预报对积云参数化方案最为敏感。将一个成员的G3方案调整为KF方案后,降水预报评分显著提升,且集合离散度有所增加,概率预报技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可分辨集合预报 物理过程参数方案 四川盆地东部 降水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118台风“圆规”模式扰动方案对台风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
15
作者 邵端舟 张宇 +3 位作者 徐建军 陈思奇 李家菁 胡嘉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1530,共20页
为了探讨不同模式扰动方案对台风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本文以2021年18号台风“圆规”为例,基于WRF模式,采用了多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法(MP)、随机变化参数扰动方法(SPP)和物理倾向随机扰动(SPPT)三种不同的方法,设计了EXP1(MP)、EXP2(SPP+SP... 为了探讨不同模式扰动方案对台风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本文以2021年18号台风“圆规”为例,基于WRF模式,采用了多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法(MP)、随机变化参数扰动方法(SPP)和物理倾向随机扰动(SPPT)三种不同的方法,设计了EXP1(MP)、EXP2(SPP+SPPT)和EXP3(MP+SPP+SPPT)三组敏感性试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组区域集合预报试验都能较好地模拟台风路径和台风增强的过程,其中EXP3试验效果最好,EXP3试验的路径偏差值为三组集合预报试验最小的,其平均值为52.8 km,而控制试验CTRL(无模式扰动)、EXP1和EXP2的平均值分别为61.8、54.4和65.7 km;三组集合预报试验的扰动能量值基本都大于控制试验CTRL,且EXP3的扰动能量发展最快,扰动能量值基本为最大的;三组集合预报试验的Brier评分相较于控制试验CTRL有所改善,且EXP3的Brier评分值为三组集合预报试验改善最大的,EXP1和EXP2相对于CTRL试验的改善率为45%和48.76%,而EXP3能达到70%,EXP2与EXP1的预报效果相当,EXP3相较于EXP1和EXP2预报效果有所改善,其相对于EXP1和EXP2的改善率达到57.5%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集合预报 台风 物理参数组合方案(MP) 随机参数扰动法(SPP) 模式物理参数 向随机扰动法(SP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一次飑线大风过程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16
作者 李昌昕 许冬梅 +5 位作者 李泓 刘德强 费海燕 孙启龙 王易 沈菲菲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6-704,共19页
利用实况资料和再分析资料,结合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南通一次极端大风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分析了该个例发生的天气形势背景和系统的水平、垂直结构,探究大风天气成因,并进一步对比不同参数化方案的模... 利用实况资料和再分析资料,结合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南通一次极端大风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分析了该个例发生的天气形势背景和系统的水平、垂直结构,探究大风天气成因,并进一步对比不同参数化方案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大风过程发生在高空深厚冷涡和地面强暖湿低压的环流背景下,上空存在不稳定层结和不稳定能量的累积;雷暴大风在12—13时经历了发展、成熟、消散3个阶段,飑线以碎块型的方式形成。2)3种微物理方案中,MG方案模拟出更大面积的层云、强回波和极端大风,模拟的最大地面阵风为44.47 m·s^(-1)。Lin方案较好地模拟出飑线的演变过程和垂直结构特征,模拟的最强上升气流达23.55 m·s^(-1),下沉气流达-13.21 m·s^(-1)。3)水平方向上,雷暴大风附近存在成熟的飑线地面中尺度系统,地面存在深厚冷池出流、变压梯度大值区和冷锋过境,它们共同促进了地面大风的生成。4)垂直方向上,对流单体上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存在强上升气流和水汽潜热释放;后侧的干空气蒸发和粒子的拖曳加强下沉运动,配合地面冷池出流和辐散气流,造成了极端大风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风 飑线 数值模拟 物理参数化方案 中尺度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微物理过程的广西沿海南风型暖区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智协飞 董甫 +2 位作者 张玲 吉璐莹 朱寿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7-879,共13页
基于WRFV3.6.1,利用其8个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0—2016年华南汛期(4—9月)的6个南风型暖区暴雨个例进行数值模拟与多方案集成试验,并采用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方法(MODE)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对于大多数个例,WRF模式都能较好... 基于WRFV3.6.1,利用其8个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0—2016年华南汛期(4—9月)的6个南风型暖区暴雨个例进行数值模拟与多方案集成试验,并采用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方法(MODE)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对于大多数个例,WRF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出暖区暴雨的降水带,对暖区降水带模拟最好的参数化方案是WSM6方案,其次是Lin方案;模拟效果较差的参数化方案为CAM5.1与NSSL 2-mon方案。选取模拟结果较好的个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不同参数化方案得到的动力学特征以及云微物理特征相关变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模拟降水的差异。在单方案模拟的基础上,开展多方案集成试验,发现多方案集成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模式模拟的不确定性,产生更稳定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暖区暴雨 M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数值大气模式WRF在水文气象领域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田济扬 刘佳 +1 位作者 李传哲 于福亮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5-1030,1050,共7页
近几年中尺度数值大气模式WRF迅速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为阐释WRF模式的机理,揭示其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介绍了WRF模式系统构成,探讨和总结了物理参数化方案、数据同化方法、以及合理的空间尺度对WRF模式在水文气... 近几年中尺度数值大气模式WRF迅速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为阐释WRF模式的机理,揭示其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介绍了WRF模式系统构成,探讨和总结了物理参数化方案、数据同化方法、以及合理的空间尺度对WRF模式在水文气象领域的模拟预报效果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1)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研究应选取不同的物理参数化方案组合;(2)目前WRF模式常用的数据同化方法是三维变分数据同化,混合数据同化方法是改进WRF模式模拟预报效果的发展方向;(3)并非水平分辨率越高,模拟效果越好,应依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空间尺度;(4)WRF模式的模拟效果好、预报精度高,未来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物理参数化方案 数据同 空间尺度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长模在热带地区发展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家峻 张立凤 +1 位作者 梅娜 李荔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利用T63L9全球谱模式对制作集合预报的增长模繁殖法(BGM)在热带地区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分析了在热带地区扰动增长的机理。设计与物理过程、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及湿物理过程有关的3个敏感性试验及1个控制试验。为了讨论不同物理过程对BGM... 利用T63L9全球谱模式对制作集合预报的增长模繁殖法(BGM)在热带地区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分析了在热带地区扰动增长的机理。设计与物理过程、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及湿物理过程有关的3个敏感性试验及1个控制试验。为了讨论不同物理过程对BGM生成扰动的影响,定义扰动动能变化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带地区积云对流强盛区内风场扰动能够快速增长。扰动增长机制在热带地区与中高纬地区有本质区别,热带地区扰动的发展主要受物理过程的作用,其中模式积云对流及湿物理过程对扰动中快速增长的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高纬地区扰动发展与背景场的斜压不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增长模 集合预报 扰动增长机制 物理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诸葛丰林 郑有飞 +1 位作者 吴荣军 徐静馨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4-176,共13页
采用WRFV3.4模式中9种微物理过程方案对1991年7月6日02时-7日08时(北京时)里下河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着重分析了不同微物理过程方案模拟的降水的数量特征、时空分布及雨区范围等方面,并将模拟结果与降水显著的6个测... 采用WRFV3.4模式中9种微物理过程方案对1991年7月6日02时-7日08时(北京时)里下河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着重分析了不同微物理过程方案模拟的降水的数量特征、时空分布及雨区范围等方面,并将模拟结果与降水显著的6个测站的实测值进行了相关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微物理过程方案模拟的24 h累积降水量的降水带均呈西南—东北走向,强降水中心主要位于里下河地区,各方案基本模拟出了雨带的走向、降水落区,但降水强度以及降水中心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差。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Kessler方案对建湖和宝应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好,WSM5方案对高邮和扬州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好,WSM3方案对兴化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好,WDM6方案对泰州地区的降水模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下河地区 气候研究和预报模型 物理参数化方案 暴雨模拟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