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饱和盐渍黏土物理化学作用的应力依赖特性
1
作者 王立业 周凤玺 +1 位作者 周立增 梁玉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822,共9页
为了揭示物理化学作用对含盐溶液非饱和黏土压缩行为的影响及其与应力水平的依赖特性,对孔隙含蒸馏水、氯化钠和硫酸钠溶液及控制基质吸力条件下的试样进行了一维压缩试验。然后,根据试验结果测定了不同条件下黏土的压缩指数、次固结系... 为了揭示物理化学作用对含盐溶液非饱和黏土压缩行为的影响及其与应力水平的依赖特性,对孔隙含蒸馏水、氯化钠和硫酸钠溶液及控制基质吸力条件下的试样进行了一维压缩试验。然后,根据试验结果测定了不同条件下黏土的压缩指数、次固结系数和屈服应力,并标定了它们随基质吸力和渗透吸力的变化规律。此外,对不同基质吸力和渗透吸力下非饱和盐渍黏土主、次固结行为展开了深入分析,明确了非饱和盐渍黏土物理化学作用的应力依赖特征,并对非饱和盐渍黏土的LC屈服行为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不同物理化学力下非饱和盐渍黏土的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的比值C_(a)/C_(c)以及屈服应力可以使用基质吸力和渗透吸力来统一描述;由塑性加载区压缩曲线斜率以及特征参量、C_(a)/C_(c)与竖向应力的相关性指出非饱和盐渍黏土物理化学作用与应力水平息息相关;此外,化学-水力-力学耦合作用下非饱和盐渍黏土的LC屈服曲线是由MLC屈服曲线和OLC屈服曲线组成的一条光滑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黏土 孔隙盐溶液 物理化学作用 应力依赖性 LC屈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土壤固化剂固化土的物理化学作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樊恒辉 高建恩 +1 位作者 吴普特 娄宗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741-3745,共5页
采用击实试验、液塑限联合测定界限含水率试验、蜡封法测定干密度试验、二氧化碳气量法、交换性钠离子百分比试验等方法,结合黏土矿物组成与结构特点,研究了水泥基土壤固化剂固化土的物理化学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剂量的增加,... 采用击实试验、液塑限联合测定界限含水率试验、蜡封法测定干密度试验、二氧化碳气量法、交换性钠离子百分比试验等方法,结合黏土矿物组成与结构特点,研究了水泥基土壤固化剂固化土的物理化学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剂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增大,最优含水率降低;固化土混合料经过养护后,塑性指数降低,干密度增大,碳酸盐含量增加,交换性钠离子百分比升高;黏土矿物在强碱性和钙离子作用下被激活,形成各种水化硅酸盐和铝酸盐。研究认为:在土-固化剂-水-气系统中通过液相和气相向固相的转变以及各类水化产物的填充、挤密、胶结等作用,混合料逐渐形成较致密的整体;离子交换反应对土体的加固作用在后期起负效应;铝硅酸盐黏土矿物在强碱性和钙离子存在条件下被分解,参与水化硅酸盐和铝酸盐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土壤固化剂 崮土机制 物理化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基断裂带夹泥与长期渗透水流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
3
作者 张虎元 韩文峰 王锦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27-231,共5页
采用柔性壁渗透仪模拟研究了坝基断裂夹泥与长期渗透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渗出液成分监测及夹泥渗透前后的盐分测定结果表明,渗流过程中夹泥中的盐分有一定溶解,渗透水流与夹泥之间发生阳离子交换反应。结合断裂带渗流特点,分析了夹泥... 采用柔性壁渗透仪模拟研究了坝基断裂夹泥与长期渗透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渗出液成分监测及夹泥渗透前后的盐分测定结果表明,渗流过程中夹泥中的盐分有一定溶解,渗透水流与夹泥之间发生阳离子交换反应。结合断裂带渗流特点,分析了夹泥与长期渗透水流之间的物化作用对夹泥抗剪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基 断裂带 渗流 物理化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DLVO理论分析物理化学相互作用对纳滤膜有机污染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寇朝卫 张干伟 +4 位作者 沈舒苏 周晓吉 杨晶晶 刘铮 白仁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39,共8页
基于XDLVO理论定量解析了2种商用纳滤膜(NF90和NF270)与2种典型有机物腐殖酸(HA)和海藻酸钠(SA)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能,考察了溶液条件及系统操作压力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污染程度与物理化学作用密切相关。pH减小使污染物之... 基于XDLVO理论定量解析了2种商用纳滤膜(NF90和NF270)与2种典型有机物腐殖酸(HA)和海藻酸钠(SA)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能,考察了溶液条件及系统操作压力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污染程度与物理化学作用密切相关。pH减小使污染物之间或者污染物与膜之间黏附自由能负值明显增大,膜污染程度增加,膜通量衰减明显。离子强度增加特别是Ca^(2+)的添加会导致同样结果。SA比HA表现出对纳滤膜更强的膜污染。过滤液预处理可以降低膜污染,而增加跨膜压差可以增加膜污染并导致膜通量的快速衰减。XDLVO理论对膜污染预测的相关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一致,表明XDLVO理论在预测及控制膜污染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DLVO理论 纳滤 膜污染 物理化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化学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质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延章 刘福海 杨正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6-260,共5页
化学驱油技术已从单一化学剂驱油发展到了复杂化学流体复合体系驱油.化学驱油过程中存在扩散、弥散、吸附、滞留、化学反应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影响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质过程.碱水驱油实验证明了单一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存在运... 化学驱油技术已从单一化学剂驱油发展到了复杂化学流体复合体系驱油.化学驱油过程中存在扩散、弥散、吸附、滞留、化学反应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影响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质过程.碱水驱油实验证明了单一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存在运移滞后;文中分析了上述物理化学作用,研究了复合体系各种化学剂的运移滞后及滞后差,指出综合吸附作用引起化学剂运移滞后,不同化学剂的运移滞后差导致色谱分离现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吸附对流扩散方程,得到了解析解.并用该解析解处理实验资料,求出了方程中化学剂运移滞后系数和综合扩散系数等相应的参数。可描述和预测复杂化学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流体 多孔介质 化学驱油 扩散 弥散 传质 物理化学作用 色谱分离 吸附对流扩散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天然明胶/酪蛋白基黏附性抗菌水凝胶敷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秀梅 黄棣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44-544,共1页
目的黏附性水凝胶可以紧密地贴合在伤口处,有效避免外部环境感染伤口,促进伤口愈合。明胶和酪蛋白中丰富的活性基团,使其能够通过多种物理化学作用来构建黏附界面。本工作构建了一种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和黏附性的明胶/酪蛋白基水凝胶应... 目的黏附性水凝胶可以紧密地贴合在伤口处,有效避免外部环境感染伤口,促进伤口愈合。明胶和酪蛋白中丰富的活性基团,使其能够通过多种物理化学作用来构建黏附界面。本工作构建了一种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和黏附性的明胶/酪蛋白基水凝胶应用于伤口敷料领域。方法本研究通过酶交联制备了一种纯天然明胶/酪蛋白基水凝胶,在壳聚糖溶液的介导下,该凝胶通过物理渗透、静电相互作用和共价键等方式与皮肤组织实现按需、定点黏附。实验中研究了不同成分、物质浓度对水凝胶形貌、黏附性、拉伸性能、生物相容性等的影响。结果通过搭接剪切实验测试了水凝胶的黏附能力,剪切强度最大可达37.87±1.55 k Pa。该水凝胶可以紧密地黏附在猪皮上,承受扭转、弯折等动作时也不会脱落。甘油的加入使水凝胶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抗冻性,扩大了其应用温度范围。此外,药物被载入不同交联剂浓度的水凝胶中,受降解速率的影响,水凝胶表现出不同的药物释放速率和抗菌性。体内外生物相容性测试结果显示,该水凝胶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能够促进小鼠皮肤伤口的愈合。结论该水凝胶兼具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黏附性,在伤口敷料领域显示出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伤口 小鼠皮肤 物理化学作用 黏附性 生物相容性 血液相容性 物质浓度 伤口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机理 被引量:59
7
作者 张以河 付绍云 +2 位作者 李国耀 李广涛 严庆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99-105,共7页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同时增强增韧效果。结合环氧树脂/二氧化硅和聚酰亚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和有关文献综述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各种增强增韧机理,包括物理化学作用和微裂纹化及裂缝与银...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同时增强增韧效果。结合环氧树脂/二氧化硅和聚酰亚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和有关文献综述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各种增强增韧机理,包括物理化学作用和微裂纹化及裂缝与银纹相互转化增强增韧机理、临界基体层厚度增韧机理、物理交联点增强增韧机理,并对不同的纳米复合材料体系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最后展望了这些机理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设计与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增强增韧机理 物理化学作用 微裂纹化 银纹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离子污染对膨润土一维压缩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志彬 方伟 +1 位作者 陈志龙 余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11-2217,共7页
为研究锌离子对膨润土重塑土压缩特性的影响,对人工制备的受不同浓度Zn2+污染的高含水率膨润土开展一维压缩、自由膨胀率、物理化学性质和扫描电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竖向压力低于某临界值(200 kPa)时,相同压力下随着Zn2+浓度增大,... 为研究锌离子对膨润土重塑土压缩特性的影响,对人工制备的受不同浓度Zn2+污染的高含水率膨润土开展一维压缩、自由膨胀率、物理化学性质和扫描电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竖向压力低于某临界值(200 kPa)时,相同压力下随着Zn2+浓度增大,膨润土的孔隙比和压缩指数均降低,但当Zn2+浓度高于某临界值(0.02 mol/L)时,继续增加污染浓度膨润土的孔隙比基本保持不变,压缩指数略有降低。当竖向压力超过该临界值(200 kPa)后,膨润土的孔隙比基本不受孔隙液物理化学性质影响,仅由竖向压力决定。此外,随着孔隙液Zn2+浓度增大,膨润土的孔隙液pH值和土样比表面积减小,颗粒直径增大,膨润土中蜂窝状结构遭到破坏,黏土矿物片逐渐团聚成大直径颗粒,小孔隙消失,生成一些大的团粒间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 膨润土 压缩特性 物理化学作用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马溪组硬脆性页岩水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刘向君 熊健 梁利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8-186,共9页
硬脆性页岩水化对页岩气开发井壁稳定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对龙马溪组硬脆性页岩进行水化实验研究,包括矿物组成、微观结构、水化应力、自吸吸水率及岩芯浸泡等方面实验研究,探讨分析了硬脆性页岩水化过程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页岩黏土... 硬脆性页岩水化对页岩气开发井壁稳定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对龙马溪组硬脆性页岩进行水化实验研究,包括矿物组成、微观结构、水化应力、自吸吸水率及岩芯浸泡等方面实验研究,探讨分析了硬脆性页岩水化过程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页岩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黏土矿物呈片状且定向排列,层理和微裂纹发育,为水化提供作用空间和流动通道;页岩水化应力和自吸吸水率随浸泡时间增加而先上升后趋于稳定,页岩组构对上升速率或幅度有重要影响;浸泡过程中,岩样表面主要形成平行层里面的裂缝,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岩样保持完整性或水化剥落成碎块,页岩组构和胶结程度对页岩水化程度有重要影响;页岩水化是物理化学作用和力学作用相互耦合结果,前者使岩石断裂韧性下降,后者使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增大,当应力强度因子大于岩石断裂韧性时,裂纹将扩展或增宽,逐渐形成宏观裂纹,可进一步扩展成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脆性页岩 龙马溪组页岩 水化作用 自吸吸水率 物理化学作用 力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黏土平均粒间应力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德欢 颜荣涛 +2 位作者 韦昌富 潘雪瑛 张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75-2084,共10页
粒间作用力是控制土体强度和压缩特性的重要参量,但由于黏土中矿物颗粒与孔隙水间存在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其粒间应力及其变化规律一直无法确定。对泥浆重塑样在不同水化学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黏土一维侧限压缩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NaCl... 粒间作用力是控制土体强度和压缩特性的重要参量,但由于黏土中矿物颗粒与孔隙水间存在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其粒间应力及其变化规律一直无法确定。对泥浆重塑样在不同水化学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黏土一维侧限压缩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饱和黏土压缩过程的影响,并确定土中粒间应力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级固结应力作用下,随替换溶液浓度的增加渗透固结变形量增大;对于相同浓度的孔隙溶液,固结应力越大,相应的渗透固结变形量越小。根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渗透固结变形来计算平均粒间应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粒间应力(或广义渗透压力)相对变化量与浓度和孔隙比之间的定量关系。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确定饱和黏土粒间应力的方法,为今后校正和验证多场耦合下土本构理论模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物理化学作用 粒间应力 渗透固结 广义渗透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用固体润滑剂OCL-RH的研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建伟 周文欣 张克勤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5期29-31,120,共4页
针对钻井液用润滑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制开发了固体润滑剂OCL-RH。该润滑剂是以石墨为主,辅以少量无毒矿物油及多种表面活性剂,经物理化学作用精制加工而成,为黑色固体粉末。经室内试验初步证明,固体润滑剂OCL-RH具有良好的润... 针对钻井液用润滑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制开发了固体润滑剂OCL-RH。该润滑剂是以石墨为主,辅以少量无毒矿物油及多种表面活性剂,经物理化学作用精制加工而成,为黑色固体粉末。经室内试验初步证明,固体润滑剂OCL-RH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抗温性及一定的抑制性,与钻井液配伍性较好,对钻井液流变性无影响,并且具有一定的降滤失作用;可在淡水、海水和盐水钻井液中使用,最佳加量为1%,使用方便,维护处理简单;无毒、无污染,无荧光,不影响地质录井,有利于发现油气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润滑剂 物理化学作用 表面活性剂 盐水钻井液 研制开发 精制加工 室内试验 维护处理 地质录井 矿物油 润滑性 抑制性 抗温性 配伍性 流变性 降滤失 无污染 油气层 无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溶滤对西北地区红层风化泥岩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蕾 文宝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2,共6页
西北地区灌溉引发大量黄土-红层泥岩滑坡,其中快速滑坡的活动机理与灌溉溶滤后泥岩中易溶盐含量降低及其不排水抗剪强度密切相关。本文以兰州及其附近两处白垩系红层风化泥岩为例,探讨了溶滤后风化泥岩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显... 西北地区灌溉引发大量黄土-红层泥岩滑坡,其中快速滑坡的活动机理与灌溉溶滤后泥岩中易溶盐含量降低及其不排水抗剪强度密切相关。本文以兰州及其附近两处白垩系红层风化泥岩为例,探讨了溶滤后风化泥岩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溶滤后风化泥岩不排水强度显著降低。其内在机理涉及两方面的水-土综合作用,其一,易溶盐流失,风化泥岩颗粒间胶结弱化,粗颗粒分散,粘粒增多;再之,粘粒增多后,泥岩内产生较高的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风化泥岩 不排水抗剪强度 易溶盐含量 孔隙水压力 水-土物理化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工程学介绍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东俊 陈从新 肖国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7-570,共4页
1前言 本文介绍的充填工程对象是指历史上遗留的浅层采煤巷道、地下采空区、遗弃的防空壕、古时的城市排水管路等,这些前人开挖的地下空间,其支撑大都是砖木结构及矿柱。这些简单的支撑长时间在地下水的物理化学作用下,其围岩和残... 1前言 本文介绍的充填工程对象是指历史上遗留的浅层采煤巷道、地下采空区、遗弃的防空壕、古时的城市排水管路等,这些前人开挖的地下空间,其支撑大都是砖木结构及矿柱。这些简单的支撑长时间在地下水的物理化学作用下,其围岩和残柱及木支撑风化而软化,已基本丧失支护效用。后人在其上兴建房屋、铁路、公路等工程设施后,由于荷载增加,会产生地表沉陷、塌陷及滑坡等地质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 工程学 物理化学作用 地下采空区 工程对象 排水管路 地下空间 砖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颗粒在运动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琛 邢更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28-30,共3页
近年来,直径为1~100 nm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作用而被广泛地研究与应用,如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 NPs)、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 NPs)、C60(fullerene)等。在上述纳米材料中,金纳米颗粒是一种理... 近年来,直径为1~100 nm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作用而被广泛地研究与应用,如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 NPs)、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 NPs)、C60(fullerene)等。在上述纳米材料中,金纳米颗粒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生物学研究的选择对象,与其他纳米材料相比,金纳米颗粒无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纳米材料 物理化学作用 银纳米颗粒 SILVER 运动医学 FULLERENE 生物相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辑特约主编寄语
15
作者 孙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共1页
钨具有一系列优异的力学性能,在优质钢的冶炼和硬质钢及合金的生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军工、民用、工业等各个领域,素有"工业牙齿"之称,被列入国务院批复的24种战略性矿产目录。钨矿作为我国的优势战略矿产... 钨具有一系列优异的力学性能,在优质钢的冶炼和硬质钢及合金的生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军工、民用、工业等各个领域,素有"工业牙齿"之称,被列入国务院批复的24种战略性矿产目录。钨矿作为我国的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其清洁高效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需求。浮选技术已经成为复杂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主体关键技术之一,其本质是界面物理化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作用 钨资源 浮选技术 力学性能 国防安全 优质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陨石熔壳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
16
作者 陈克樵 《岩矿测试》 CAS 1982年第4期19-24,I0004,共7页
吉林陨石也和其它陨石一样,通常都发育着一层黑色熔壳。这一层熔壳,记录了陨石体陨落过程中经历了熔融、气化、烧蚀、熔浆流动、微粒堆积和熔浆冷却过程中的分异、重结晶等物理化学作用过程,以及这些作用过程在陨石表面不同部位所反映... 吉林陨石也和其它陨石一样,通常都发育着一层黑色熔壳。这一层熔壳,记录了陨石体陨落过程中经历了熔融、气化、烧蚀、熔浆流动、微粒堆积和熔浆冷却过程中的分异、重结晶等物理化学作用过程,以及这些作用过程在陨石表面不同部位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陨石 熔壳 物理化学作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 冷却过程 熔浆 重结晶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水环境改良剂中的应用
17
作者 尹伦甫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0,共1页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由于具有润湿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洗涤、防腐、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由于具有润湿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洗涤、防腐、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成为一类灵活多样、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环境改良剂 应用 亲水 物理化学作用 精细化工产品 定向排列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化夹层的组构类型与微观结构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先锋 刘万 佴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3年第4期73-82,133-134,共12页
泥化夹层系指岩体中的软弱夹层在层间错动与地下水的长期物理化学作用下所形成的结构疏松,颗粒大小不均,多呈定向排列,粒间连结微弱,强度较低的特殊软弱层,亦叫夹泥层。是工程岩体中的软弱带。 对泥化夹层的研究包括各个方面,而按成因... 泥化夹层系指岩体中的软弱夹层在层间错动与地下水的长期物理化学作用下所形成的结构疏松,颗粒大小不均,多呈定向排列,粒间连结微弱,强度较低的特殊软弱层,亦叫夹泥层。是工程岩体中的软弱带。 对泥化夹层的研究包括各个方面,而按成因、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特征,对夹泥进行客观的、正确的分类,则是确定和选取夹泥层力学指标的基础与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颗粒 泥化夹层 构造特征 层间错动 夹泥 物理化学作用 工程岩体 粘土矿物 软弱带 定向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煤层气井产水中可溶性二氧化硅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英 李洋冰 +3 位作者 陈鑫 胡维强 乔方 白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96-798,共3页
煤层气的产出要经过排水―降压―解吸—扩散—渗流—产出的过程,因此伴随着煤层气生产井的日常开采,有大量的生产水产出[1]。产出水主要来自煤层及其围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及地下水系统的循环过程中,煤层水常与煤层及其围岩进行各... 煤层气的产出要经过排水―降压―解吸—扩散—渗流—产出的过程,因此伴随着煤层气生产井的日常开采,有大量的生产水产出[1]。产出水主要来自煤层及其围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及地下水系统的循环过程中,煤层水常与煤层及其围岩进行各种物理化学作用,产出水中的可溶性二氧化硅含量及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地下水的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过程 物理化学作用 地下水系统 地质历史时期 煤层水 煤层气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荣制作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变化和感官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藤原贤昌 宇佐美裕亮 陈锡江 《福建茶叶》 2012年第4期18-21,共4页
乌龙茶为福建省特产,是用半发酵的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中国茶。它的制作工序有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六道工序,有着乌龙茶特有的制茶工艺,每道工序对乌龙茶香味的形成都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其香味是由富含在茶叶中的多种... 乌龙茶为福建省特产,是用半发酵的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中国茶。它的制作工序有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六道工序,有着乌龙茶特有的制茶工艺,每道工序对乌龙茶香味的形成都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其香味是由富含在茶叶中的多种成分在制茶过程中受物理化学作用发生反应而产生的。其中,内酯类被山西氏等称为是乌龙茶香气的关键成分,茉莉内酯则为其中的主要成分。关于乌龙茶香气成分,目前存在着诸多见解。此次的实验,是在每道制茶工序中进行茶叶抽样,然后用开水冲泡,在可立刻饮用的条件下进行感官评价及香气成分分析的。结果,检测出的香气成分只有13种,虽然数量比较少,但可根据香气成分变化,掌握香气在各制茶工序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成分变化 感官评价 乌龙茶 制作过程 制作工序 制茶工艺 物理化学作用 香气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