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物理动态仿真(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胡铭 卢宇 +5 位作者 田杰 朱振飞 李建春 曹冬明 李九虎 郑玉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88-93,共6页
为了满足±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设备测试及技术研究的需要,南瑞继保公司基于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气参数搭建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物理动态模拟仿真模型。该动态模拟系统不仅能够模拟特高压直流输... 为了满足±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设备测试及技术研究的需要,南瑞继保公司基于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气参数搭建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物理动态模拟仿真模型。该动态模拟系统不仅能够模拟特高压直流输电正常情况下的各种运行工况,还可以模拟换流变压器、换流阀、交直流滤波器、直流线路、交流系统等设备的故障。文中所述的闭环特高压直流输电仿真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向上±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控制保护设备的出厂测试及国内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相关的多项关键科研项目,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物理动态仿真 控制与保护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太平庄井地下水物理动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清钟 田竹君 谷元珠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3-408,共6页
根据太平庄井地下水水位、流量、水温等物理动态特征,探讨了三项潮汐动态(水位、流量、水温)、洼地积水倒压传递效应、截流效应、水温同震阶降动态、震前流量突变异常动态等微观动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最后讨论了三项潮汐动态机理,... 根据太平庄井地下水水位、流量、水温等物理动态特征,探讨了三项潮汐动态(水位、流量、水温)、洼地积水倒压传递效应、截流效应、水温同震阶降动态、震前流量突变异常动态等微观动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最后讨论了三项潮汐动态机理,认为太平庄井对地震监测预报,特别是首都圈地震监测预报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地下水 物理动态 井水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北-尚义地震前地下水物理动态异常与短临预报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清钟 谷元珠 刘成龙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张北-尚义地震前塔院、太平庄两井的水位、水温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笔者利用这些异常并结合其它测项的异常,震前曾提出了一定的短临预报意见。
关键词 井水水位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地下水 物理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动态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夹层长度对底水锥进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莉 汪翔 郑德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采用烧结的平面物理模型 ,实验模拟底水绕过上窜夹层的动态过程 .实验考察了不同夹层位置下夹层长度对水锥的影响规律 ,进而得到夹层相对长度对水突破时间及无水采出程度的影响曲线 .研究表明 ,当夹层位于原始油水界面时 ,较短的夹层对... 采用烧结的平面物理模型 ,实验模拟底水绕过上窜夹层的动态过程 .实验考察了不同夹层位置下夹层长度对水锥的影响规律 ,进而得到夹层相对长度对水突破时间及无水采出程度的影响曲线 .研究表明 ,当夹层位于原始油水界面时 ,较短的夹层对水锥无明显影响 ,只有夹层长度达到一定值后它对水锥的抑制作用才表现出来 ,且夹层越长抑制效果越好 ;当夹层位于原始油水界面以上时 ,夹层长度对水锥的影响就复杂一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物理模拟实验 底水锥进 夹层长度 水突破时间 采出程度 砂岩底水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物理量信号间相位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骏一 勾治践 +1 位作者 王文才 郑德涛 《计量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考证结果证明,可以利用互功率谱密度函数和传递函数所包含的相位信息来测量两相关动态物理量信号在指定频率成分上的相位差。本文还就相位测量中仪器系统的相移标定进行讨论。
关键词 物理量信号 动态物理量信号 相位测量 电气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环境中产品动态物理模型构建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杜静 何玉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764-1766,共3页
在虚拟环境中 ,构建的产品模型是一个包含质量、位置、重量、表面变形、表面纹理、硬度、变形模式等多维物理信息的动态物理模型。动态物理模型以直观的物理方式动态、实时响应用户操作 ,具有物理特性与几何模型和行为模型相融合的特征... 在虚拟环境中 ,构建的产品模型是一个包含质量、位置、重量、表面变形、表面纹理、硬度、变形模式等多维物理信息的动态物理模型。动态物理模型以直观的物理方式动态、实时响应用户操作 ,具有物理特性与几何模型和行为模型相融合的特征。用离散虚拟对象方法构建了可变形的动态物理模型 ,研究了动态曲面描述、虚拟对象离散的方法 ,对影响物理模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针对雕塑曲面建立了可变形的动态物理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环境 动态物理模型 建模方法 虚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无线电在自组网动态物理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一 李伟光 陈迎春 《现代电子技术》 2002年第8期36-39,共4页
无线 Ad- hoc网络中诸如节点距离、信道特征以及用户需求等因素变化非常快。运用传统方法设计的静态物理层在运行时会导致性能不佳和资源浪费。软件无线电技术通过软件实现物理层的处理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改进思路。... 无线 Ad- hoc网络中诸如节点距离、信道特征以及用户需求等因素变化非常快。运用传统方法设计的静态物理层在运行时会导致性能不佳和资源浪费。软件无线电技术通过软件实现物理层的处理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改进思路。讨论了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改进 Ad- hoc网络物理层的初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无线电 自组网 动态物理 应用 无线局域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VM的物理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姚远 戴华东 张卫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1年第1期69-71,84,共4页
针对目前虚拟环境下各种I/O设备访问模型普遍存在的性能与共享互为矛盾的问题,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结合Linux设备热插拔技术,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KVM的物理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技术。该技术基于共享内存及信号机制实现物理资源管理器与... 针对目前虚拟环境下各种I/O设备访问模型普遍存在的性能与共享互为矛盾的问题,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结合Linux设备热插拔技术,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KVM的物理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技术。该技术基于共享内存及信号机制实现物理资源管理器与虚拟机管理进程之间的通信,利用hypercall机制实现客户操作系统与宿主操作系统之间的通信,通过向虚拟中断控制器注入虚拟中断的方式通知客户操作系统有关设备的添加与删除,最后基于PCI-Passthrough实现客户操作系统对物理设备的直接访问。测试证明这种技术在提高设备共享能力的同时,又保证了设备的访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throughI/O 物理资源动态管理 虚拟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的动态物理摸拟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玉藻 林声宏 +1 位作者 梁研珍 肖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45-150,共6页
本文介绍高压输电线模型在电力系统动态物理模拟试验中的整定方法,并通过试验单位提供的原型输电系统参数,进行模型输电系统参数的整定,经过录波分析与计算验证,整定的模型,精度在6%左右,满足工程试验要求。
关键词 动态物理模拟 高压输电线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EPT机制的动态物理内存隔离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维亮 滕俊章 薛猛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54-2659,共6页
传统的物理内存保护机制主要依赖具体硬件和操作系统实现,存在可靠性低、隔离性差、安全性弱等缺点.Intel VT的VM X架构通过引入扩展页表(Extended Page Table,EPT)机制实现对物理内存的访问控制.在深入分析EPT实现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 传统的物理内存保护机制主要依赖具体硬件和操作系统实现,存在可靠性低、隔离性差、安全性弱等缺点.Intel VT的VM X架构通过引入扩展页表(Extended Page Table,EPT)机制实现对物理内存的访问控制.在深入分析EPT实现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动态物理内存隔离与访问验证方法,并设计了原型系统PMM (Physical Memory Monitor),该系统能够隐藏Linux操作系统应用程序进程访问的物理内存.在Linux操作系统上进行了原型实现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隐藏应用程序进程访问的物理内存,防止应用程序的物理内存隐私数据和功能代码被非法访问和篡改,并且带来较少的性能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页表 访问控制 动态物理内存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构建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毅 张哲 +3 位作者 夏勇军 尹项根 胡刚 董永德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69,91,共6页
分析了现有同杆并架双回线路动态物理模型的建模原理,指出了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可准确计及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各线间互感的差异,更精确地反映同杆并架双回线路故... 分析了现有同杆并架双回线路动态物理模型的建模原理,指出了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可准确计及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各线间互感的差异,更精确地反映同杆并架双回线路故障时的电气量变化特征,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杆并架双回线 动态物理模型 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的研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勇军 张哲 +3 位作者 刘毅 尹项根 胡刚 张侃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61-64,69,共5页
同杆并架双回线路动态物理模型在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相关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以同杆并架双回线路共最小互阻抗模拟方法为基础,针对模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完成了模型的研制。仿真和动模试验情况表明... 同杆并架双回线路动态物理模型在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相关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以同杆并架双回线路共最小互阻抗模拟方法为基础,针对模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完成了模型的研制。仿真和动模试验情况表明,新型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物理模型与预期线路参数和实际线路参数吻合良好,为同杆并架双回线路故障和保护的研究提供了经济可靠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杆并架双回线 强迫零序互阻抗 共最小互阻抗原理 动态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全桥型直流断路器控制策略及其动态模拟试验 被引量:59
13
作者 魏晓光 杨兵建 +3 位作者 贺之渊 高阳 陈龙龙 客金坤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5,共7页
高压直流断路器作为直流线路中的分断装置,是构建直流电网的关键设备,可促进大规模风电并网技术的发展。文中详细描述了级联全桥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工作原理,与基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串联的断路器拓扑相比,该拓扑中全桥模块... 高压直流断路器作为直流线路中的分断装置,是构建直流电网的关键设备,可促进大规模风电并网技术的发展。文中详细描述了级联全桥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工作原理,与基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串联的断路器拓扑相比,该拓扑中全桥模块间的电压平衡更易于实现。针对该断路器拓扑提出了快速故障检测方法和预转移控制策略,以缩短断路器的分断时间,搭建了低压动态物理模拟系统,并通过动态模拟试验验证了断路器的分断原理和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断路器 级联全桥 动态物理模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混合系统模拟物理状态的工业信息物理系统动态风险评估
14
作者 刘鹏 孙子文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25年第9期1766-1774,共9页
作为工业4.0的核心要素,工业信息物理系统(ICPS)被广泛运用于配水、医疗、电网等基础领域.同时,针对ICPS的网络攻击也日益增多.为评估网络攻击给ICPS造成的风险,针对网络攻击下物理状态会发生不确定演变的情况,本文给出一种从信息域到... 作为工业4.0的核心要素,工业信息物理系统(ICPS)被广泛运用于配水、医疗、电网等基础领域.同时,针对ICPS的网络攻击也日益增多.为评估网络攻击给ICPS造成的风险,针对网络攻击下物理状态会发生不确定演变的情况,本文给出一种从信息域到物理域的动态风险评估模型.首先,该模型使用拓展贝叶斯攻击图计算物理设施被网络攻击破坏的概率;然后,依据攻击成功概率与传感器的测量新息,采用随机混合系统模拟系统物理状态演变.最后,该模型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实现物理状态变化到系统风险值的转化,实现对系统风险的动态评估.使用智能配水系统作为仿真对象,模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信息物理系统 信息域到物理动态风险 拓展贝叶斯攻击图 随机混合系统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发动机燃油控制执行机构仿真与验证试验 被引量:11
15
作者 康伟 潘宏亮 周鹏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某型飞行验证机采用巡航弹用涡喷发动机为动力,由于飞行包线大大扩展,且发动机工作状态增多,需对燃油调控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发动机控制系统特性。基于质量连续与力平衡方程在MSC EASY5仿真平台框架下建立了燃油调节执行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某型飞行验证机采用巡航弹用涡喷发动机为动力,由于飞行包线大大扩展,且发动机工作状态增多,需对燃油调控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发动机控制系统特性。基于质量连续与力平衡方程在MSC EASY5仿真平台框架下建立了燃油调节执行机构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开环控制结构下执行机构系统稳态和动态特性仿真,并在半物理动态模拟实验台上进行了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器执行机构系统满足发动机工况范围技术指标要求,为发动机控制系统改型研制打下了基础;采用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用于工程设计是可行的,为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控制执行机构 仿真 物理动态模拟 验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防御由偶然故障演化为电力灾难——北美“8·14”大停电的警示 被引量:266
16
作者 薛禹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5,37,共6页
电业界在技术层面上思考过1996年的北美西部大停电,又在经济层面上反思过2000年的加州电力危机,却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发生更大停电灾难的可能性,也未能在2003年北美东部“8·14”大停电的演化长过程中予以制止... 电业界在技术层面上思考过1996年的北美西部大停电,又在经济层面上反思过2000年的加州电力危机,却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发生更大停电灾难的可能性,也未能在2003年北美东部“8·14”大停电的演化长过程中予以制止。其中,在思维方式上的教训为:应该在统一的框架下,有机地结合电力体制、市场运营、监管规则、规划设计、仿真分析、信息工程、调度运行、控制技术、科技投入和人才培训等因素进行反思。用仿真重现相继停电的全过程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问题是:①人们分别有22 min,9 min,5 min,29 min的时间来阻止第2,3,4,5个相继开断,为什么却无作为地听任其发展为系统振荡?②为什么大范围的停电竟然长达29 h?这些案例是我国电力工业界的极好教材。“8·14”大停电,既暴露了电力市场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又反映了互联电网相继开断的严重后果。技术方面的教训包括必须完善并协调各级信息系统,提高在线安全稳定的量化分析及控制决策能力,研究针对各种灾变的防御控制计划,协调预防控制和紧急控制,采用自适应的系统保护装置以及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的动态仿真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大停电 电力系统 电力市场 物理-经济动态 量化分析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畸变对压缩系统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17
作者 乔渭阳 蔡元虎 陈玉春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7-310,共4页
采用基于平行压气机理论的准一维时间相关模型方程以及激盘 滞后 容积的压气机级模型 ,研究了进气畸变对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压缩系统稳定工作边界的影响 ,在一定物理转速和流量条件下的压气机稳态工作点参数则采用级堆叠方法进行计算... 采用基于平行压气机理论的准一维时间相关模型方程以及激盘 滞后 容积的压气机级模型 ,研究了进气畸变对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压缩系统稳定工作边界的影响 ,在一定物理转速和流量条件下的压气机稳态工作点参数则采用级堆叠方法进行计算。对总压畸变、总温畸变等进气条件下压气机稳定工作边界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进气总压畸变和进气总温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畸变进气使得压气机稳定工作边界在压气机的特性图中向右下方移动 ,降低了发动机的喘振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涡轮发动机 压缩系统 进气畸变 稳定性 计算机技术 数值模拟 动态数学物理模型 稳态工作点 稳定工作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地震-油藏模拟一体化技术及其在老油田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甘利灯 戴晓峰 +4 位作者 张昕 李凌高 杜文辉 高银波 卢明辉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7-639,691,共24页
以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技术需求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共享油藏模型为核心的(测)井(地)震(油)藏(模拟)一体化技术理念,通过井震融合和震藏融合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动态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井控保幅高分辨率地震资... 以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技术需求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共享油藏模型为核心的(测)井(地)震(油)藏(模拟)一体化技术理念,通过井震融合和震藏融合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动态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井控保幅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井控精细构造解释、井震联合储层研究、地震约束油藏建模和地震约束油藏数模技术系列,建立了老油田剩余油分布预测技术流程。该技术流程和技术系列在研究区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断距2m以上低级序断层的识别,构造解释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08%,2m以下薄储层识别符合率达86%,剩余油分布预测符合率80%。研究成果指导了15口井补孔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与措施前相比,平均单井增液量44.0t/d,增油量8.9t/d,含水率下降9.7%,为老油田挖潜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研究表明,要想充分发挥地震技术在老油田挖潜中的作用,就必须遵从由地震到油藏,再回到地震的井震藏一体化工作流程;在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过程中必须突出井控,强调井震一致性;在油藏工程阶段要突出地震约束,充分发挥地震资料面上密集采集的优势。尽管如此,在井震藏一体化工作流程中仍有许多技术亟待研究与完善,如老油田复杂开发过程的地震岩石物理基础研究,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地震响应机理与预测方法研究,以及地震约束沉积微相自动成图技术与井震藏一体化软件平台研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油田 井震藏-体化 动态地震岩石物理分析 井控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 不粗化 地震约束油藏建模与数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