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123(PEO20-PPO70-PEO20)嵌段共聚物水溶液物理凝胶化行为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9
1
作者 赵英 谢宇 +1 位作者 吕中元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55-2459,共5页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DPD)方法研究了P123(PEO20-PPO70-PEO20)嵌段共聚物水溶液常温下的物理凝胶化行为. 在体积分数(2%~10%)较低时, P123在水溶液中形成球形胶束. 当P123的水溶液体积分数升高到20...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DPD)方法研究了P123(PEO20-PPO70-PEO20)嵌段共聚物水溶液常温下的物理凝胶化行为. 在体积分数(2%~10%)较低时, P123在水溶液中形成球形胶束. 当P123的水溶液体积分数升高到20%时, 会形成柱状胶束. 在P123的水溶液体积分数为30%和40%时, 观察到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 这些模拟结果不仅与实验结果一致, 而且证明了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是一种非常适合研究物理凝胶化行为的重要方法. 另外, 在P123的水溶液体积分数为40%时, 研究了凝胶随着时间发展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3(PEO20-PPO70-PEO20)嵌段共聚物 物理凝胶 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SS核凝胶因子的光、热双控液晶物理凝胶 被引量:2
2
作者 罗骁 陈思 +4 位作者 施燕琴 马猛 吴波震 何荟文 王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5-691,共7页
本文创新性地将POSS核树枝状凝胶因子(POSS-G1-BOC)加入基体液晶分子5CB中,并且将偶氮苯化合物(Azo)作为光响应剂掺杂至该体系中制备得到液晶物理凝胶。通过管反演法、DSC、旋转流变仪等方法研究液晶物理凝胶的凝胶行为。采用SEM、紫外... 本文创新性地将POSS核树枝状凝胶因子(POSS-G1-BOC)加入基体液晶分子5CB中,并且将偶氮苯化合物(Azo)作为光响应剂掺杂至该体系中制备得到液晶物理凝胶。通过管反演法、DSC、旋转流变仪等方法研究液晶物理凝胶的凝胶行为。采用SEM、紫外分光光度计、雾度仪等手段研究液晶物理凝胶的表观形貌、紫外吸收、透光率等。研究结果表明:在凝胶因子含量仅为0.5wt%即可形成凝胶强度良好的液晶物理凝胶,且此时体系溶胶-凝胶温度可达到111℃,远高于基体液晶的相转变温度3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由于体系中偶氮苯光响应剂的存在,使得其对365nm紫外光及455nm蓝光也具有可逆的响应行为。本文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光、热双控性质的液晶物理凝胶,为其在防伪商标、食品包装材料、光热传感器、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 因子 液晶物理凝胶 光、热双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乳酸两亲性共聚物的立构复合胶束与物理凝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常晓华 马陈雷 +3 位作者 毛海良 单国荣 包永忠 潘鹏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9-185,共7页
两亲性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胶束、物理凝胶等多层次自组装结构,疏水链段的结晶和立构复合是影响其胶束、物理凝胶形成的过程、结构与性能的重要因素。聚乳酸(PLA)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基/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其2种对映体聚左旋乳酸(PLLA)... 两亲性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胶束、物理凝胶等多层次自组装结构,疏水链段的结晶和立构复合是影响其胶束、物理凝胶形成的过程、结构与性能的重要因素。聚乳酸(PLA)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基/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其2种对映体聚左旋乳酸(PLLA)与聚右旋乳酸(PDLA)之间可形成立构复合结晶。由于立构复合结晶中较强的链间相互作用,含PLLA和PDLA疏水链段的两亲性共聚物水溶液混合后,可形成立构复合胶束与物理凝胶,这为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的胶束与物理凝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近年来该领域备受关注。文中介绍了基于PLA两亲性共聚物的立构复合胶束与物理凝胶的制备和性能,并从聚合物链拓扑结构设计出发,详细综述了近年来PLA立构复合胶束与物理凝胶的研究进展,以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共聚组成、温度等因素对立构复合胶束和凝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共聚物 立构复合 物理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物理凝胶压裂液的耐温耐剪切评价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蒋其辉 杨向同 +2 位作者 王永红 李会丽 宁坤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6-531,共6页
研究了一种物理凝胶压裂液的耐温耐剪切机理,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使用透射电镜分析了溶液微观结构,解释了线性型高聚物(HPAM)和聚合物稠化剂(SMPT)在高剪切速率下的降解现象;通过测试耐温耐剪切实验前后样品的黏弹模量,对比分析了HPAM... 研究了一种物理凝胶压裂液的耐温耐剪切机理,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使用透射电镜分析了溶液微观结构,解释了线性型高聚物(HPAM)和聚合物稠化剂(SMPT)在高剪切速率下的降解现象;通过测试耐温耐剪切实验前后样品的黏弹模量,对比分析了HPAM和SMPT耐温耐剪切降解的影响因素;通过测试物理凝胶0.6%HPAM+0.5%PHCA与0.6%SMPT+0.5%PHCA耐温耐剪切实验前后样品的黏弹模量与微观形貌,分析了物理凝胶耐温耐剪切降解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经过120℃,170 s^(-1)的耐温耐剪切实验,物理凝胶0.6%HPAM+0.5%PHCA转变为黏性流体;相反,经过150℃的耐温耐剪切实验,物理凝胶0.6%SMPT+0.5%PHCA的弹性因子保持率为78.9%,说明该物理凝胶压裂液经受高温剪切可保持强弹性流体特征。阿伦尼乌斯方程η=A e(-Ea/RT)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PHCA可以降低SMPT溶液的活化能获得高稳定性流体,表明PHCA增强了SMPT溶液的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率剪切 耐温耐剪切 降解机理 物理凝胶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响应型过氧化氢凝胶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凯强 陈钿 +2 位作者 张颖 符全军 房喻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通过低温震荡方法制备了过氧化氢凝胶。研究了微米和纳米级颗粒状二氧化硅对过氧化氢的胶凝行为及其所形成凝胶的刺激响应性。用R/S软物质测定仪研究了某过氧化氢凝胶配方的触变性能。结果表明,二氧化硅的粒度与表面性质直接影响其胶凝... 通过低温震荡方法制备了过氧化氢凝胶。研究了微米和纳米级颗粒状二氧化硅对过氧化氢的胶凝行为及其所形成凝胶的刺激响应性。用R/S软物质测定仪研究了某过氧化氢凝胶配方的触变性能。结果表明,二氧化硅的粒度与表面性质直接影响其胶凝能力,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比亲水性微米二氧化硅具有更好的胶凝能力,而疏水性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不能胶凝过氧化氢。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的过氧化氢凝胶具有显著的温度/剪切双重刺激响应性,并随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凝胶形成和刺激触变的可能机理。实验发现,加入微量表面活性剂与氢氟酸,能够有效提高凝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物理凝胶 刺激响应性 二氧化硅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接触式的凝胶物理特性分析方法
6
作者 李杰 高炜欣 王杠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36,共8页
凝胶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堵水物质,其化学性质稳定,价格便宜。针对凝胶力学特性分析的仪器大多为接触式仪器,或过于笨拙,或操作过于繁琐,为此提出一种非接触式的凝胶物理特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凝胶在毛细管中移动的基本特征,首先对凝胶... 凝胶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堵水物质,其化学性质稳定,价格便宜。针对凝胶力学特性分析的仪器大多为接触式仪器,或过于笨拙,或操作过于繁琐,为此提出一种非接触式的凝胶物理特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凝胶在毛细管中移动的基本特征,首先对凝胶图像进行针对性预处理,然后采用一种广度搜索的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得到精准的凝胶凹液面,进而对凝胶的动态力学性质进行计算与分析。实验表明,运用该方法分析凝胶的力学特性,平均误差率低于1%,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特性分析 图像分割算法 毛细管图像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微纳米物理改性胶凝材料在混凝土表面修补加固中的应用
7
作者 崔赫威 史建勋 +1 位作者 周继元 张春海 《东北水利水电》 2021年第4期24-25,33,共3页
无机微纳米物理改性胶凝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表面修补加固材料,具有粘结强度高、抗冻融强、抗冲磨高的特点,还有一定的补偿收缩性能。文中结合东丰县中育水库混凝土建筑物工程现场修补加固,介绍了无机微纳米物理改性胶凝材料的主要... 无机微纳米物理改性胶凝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表面修补加固材料,具有粘结强度高、抗冻融强、抗冲磨高的特点,还有一定的补偿收缩性能。文中结合东丰县中育水库混凝土建筑物工程现场修补加固,介绍了无机微纳米物理改性胶凝材料的主要性能及实用范围和无机微纳米物理改性胶凝材料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微纳米物理改性材料 土表面修补 东丰县中育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凝胶化正丁醇 被引量:2
8
作者 卢婷 王晓东 张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6-490,共5页
利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月桂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L/CTAB)成功实现了正丁醇的凝胶化,并借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该凝胶的流变性质和微观形貌.实验发现,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及混合比例对正丁醇凝... 利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月桂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L/CTAB)成功实现了正丁醇的凝胶化,并借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该凝胶的流变性质和微观形貌.实验发现,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及混合比例对正丁醇凝胶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只有在合适的浓度和混合比例下正丁醇才能被有效地凝胶化.在正丁醇能够形成凝胶的前提下,固定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某一组分的浓度,体系的粘度随着另一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流变结果表明该凝胶具有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微观形貌的研究表明所形成的凝胶具有典型的三维网络结构,厚度相对均一的带状纤维是组成网络的结构单元.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碳氢链的疏溶剂作用、极性头基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表面活性剂与正丁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对凝胶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物理凝胶 正丁醇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