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入分析省级层面建设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综合效益,开展了对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首先,构建了考虑技术、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改进层次分析法对综合效益的主观权重进行确定,考...为全面深入分析省级层面建设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综合效益,开展了对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首先,构建了考虑技术、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改进层次分析法对综合效益的主观权重进行确定,考虑到指标体系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基于直觉模糊数概念确定客观权重,通过合作博弈理论确定综合权重;最后,引入垂面距离的概念对传统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方法进行改进,增强了评价结果的精准度。通过应用所提评价体系对不同省份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体系在对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的综合效益及多维度效益评价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精准性及可行性。展开更多
为探索能源服务商(energy service provider,ESP)参与下,多个IES间电、热、碳多能点对点交易(peer-to-peer,P2P)与能量管理新模式,提出了一种考虑多主体交互策略的综合能源系统P2P能-碳管理方法。构建了ESP和IES多主体参与下的双层能量...为探索能源服务商(energy service provider,ESP)参与下,多个IES间电、热、碳多能点对点交易(peer-to-peer,P2P)与能量管理新模式,提出了一种考虑多主体交互策略的综合能源系统P2P能-碳管理方法。构建了ESP和IES多主体参与下的双层能量管理框架。建立了双层电-热-碳能量管理模型,上层模型基于强化学习框架,优化ESP和IES合作联盟之间的能量管理策略,下层模型基于纳什谈判博弈理论,优化多个IES之间的合作运行策略。针对典型系统进行算例研究,分析了P2P模式下综合能源系统最优能量管理策略,结果表明:所提能量管理方法能够有效进行电热调度,实现系统的收益最大化,降低系统碳排放量。展开更多
文摘为全面深入分析省级层面建设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综合效益,开展了对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首先,构建了考虑技术、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改进层次分析法对综合效益的主观权重进行确定,考虑到指标体系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基于直觉模糊数概念确定客观权重,通过合作博弈理论确定综合权重;最后,引入垂面距离的概念对传统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方法进行改进,增强了评价结果的精准度。通过应用所提评价体系对不同省份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体系在对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的综合效益及多维度效益评价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精准性及可行性。
文摘为实现集成楼宇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lectric-heat system,IEHS)灵活运行,该文提出一种计及楼宇高度的IEHS分布式能量管理策略。首先,基于建筑的热惯性和垂直供热结构,构建考虑楼宇高度的建筑热动态模型,并通过综合考虑电力与热力系统约束将其集成至IEHS运行模型;然后,利用围护结构的蓄热特性和热源的互补特性,以总能源消耗成本最低为目标,提出计及楼宇高度的IEHS能量管理策略;最后,为提升系统求解效率并保障不同主体间调度信息的隐私性,提出三阶段加速交替方向乘子法(three-stage accelerated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TSA-ADMM),将原优化问题分解为配电网与供热网的子问题进行分布式求解。结果显示,所提策略反映了建筑供热过程中的垂直失调现象,并在保障用户舒适温度需求及不同主体信息隐私性的基础上,实现集成楼宇集群的IEHS全局最优能量管理。
文摘为探索能源服务商(energy service provider,ESP)参与下,多个IES间电、热、碳多能点对点交易(peer-to-peer,P2P)与能量管理新模式,提出了一种考虑多主体交互策略的综合能源系统P2P能-碳管理方法。构建了ESP和IES多主体参与下的双层能量管理框架。建立了双层电-热-碳能量管理模型,上层模型基于强化学习框架,优化ESP和IES合作联盟之间的能量管理策略,下层模型基于纳什谈判博弈理论,优化多个IES之间的合作运行策略。针对典型系统进行算例研究,分析了P2P模式下综合能源系统最优能量管理策略,结果表明:所提能量管理方法能够有效进行电热调度,实现系统的收益最大化,降低系统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