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两难处境及相关思考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利民 王俊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80-84,共5页
在我国《物权法》确立区分原则之后,债权意思主义已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所摒弃,但物权形式主义与债权形式主义仍相持不下并最终形成了两难处境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本上是由持不同主张的学者迥异的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所致,而通过实... 在我国《物权法》确立区分原则之后,债权意思主义已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所摒弃,但物权形式主义与债权形式主义仍相持不下并最终形成了两难处境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本上是由持不同主张的学者迥异的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所致,而通过实践论辩层面上的分析,以荷兰为代表符合经验的债权形式主义模式较之囿于体系思维的物权形式主义模式更应成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变动模式 两难处境 实践论辩 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行为:传说中的不死鸟——《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71
2
作者 葛云松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6期102-118,共17页
2007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这部法律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然而由于其涵盖面广、制度设计难度大,加之中国所特有的国情等原因,使得本法适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理... 2007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这部法律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然而由于其涵盖面广、制度设计难度大,加之中国所特有的国情等原因,使得本法适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广泛而热烈,本刊特约请有关学者,对其中之物权行为、共同共有、不动产物权等方面内容展开深入探研,并撰文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法》 物权变动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传说 不动产 社会影响 共同共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动产登记制度和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的关联与协调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历幸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9-35,共7页
不同模式下不动产登记制度中的申请程序、审查方式、登记簿的编制以及错误登记赔偿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每种不动产登记制度模式都仅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但绝非简单的一一对应)。我国现行不动产登记制度属瑞士式的权... 不同模式下不动产登记制度中的申请程序、审查方式、登记簿的编制以及错误登记赔偿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每种不动产登记制度模式都仅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但绝非简单的一一对应)。我国现行不动产登记制度属瑞士式的权利登记制,这决定我国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应采债权形式主义。立法者如欲改变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就须对不动产登记制度做相应的调整,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产登记制度 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谢瑞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63,共7页
物权变动的实质是权利的交易,物权公示对提高交易安全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往往又不利于便捷交易。公示是否应该成为物权变动的构成要件,关键取决于公示所带来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即对交易安全与交易便捷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以及对公示外... 物权变动的实质是权利的交易,物权公示对提高交易安全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往往又不利于便捷交易。公示是否应该成为物权变动的构成要件,关键取决于公示所带来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即对交易安全与交易便捷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以及对公示外部性的考察。从立法的社会收益最大化出发,不动产、动产、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几种主要物权各自的经济社会属性,决定了各自最佳的物权变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变动模式 外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权处分概念辨析——以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为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59,共5页
处分行为是导致物权变动的最常见方式,而物权变动模式是连接处分行为与物权变动的媒介或方法。在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下,对于处分行为的界定不同,也将导致对于无权处分行为的界定和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认定有所不同。以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为... 处分行为是导致物权变动的最常见方式,而物权变动模式是连接处分行为与物权变动的媒介或方法。在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下,对于处分行为的界定不同,也将导致对于无权处分行为的界定和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认定有所不同。以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为视角考察无权处分的概念并选择最为合适的物权变动模式,可以为解决《合同法》第51条和《买卖合同解释》第3条在法律适用上可能发生的冲突提供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分 变动 处分行为 变动方法 物权变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债权形式主义”一元物权变动模式之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喜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123,共5页
我国《物权法》规定的二元物权变动模式分别对应的民法典逻辑体系及一些重要制度设计是水火不相容的,我国未来民法典无法在二元物权变动模式下进行设计。文章认为应将意思表示、债权与物权的逻辑点统一定格到"债的履行",坚定... 我国《物权法》规定的二元物权变动模式分别对应的民法典逻辑体系及一些重要制度设计是水火不相容的,我国未来民法典无法在二元物权变动模式下进行设计。文章认为应将意思表示、债权与物权的逻辑点统一定格到"债的履行",坚定地采用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但债权形式主义模式现有理论无法解决我国物权变动社会实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文章对现有债权形式主义模式理论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建议以"新债权形式主义"一元物权变动模式重新诠释《物权法》,以此解决二元物权变动模式带来的所有问题,尤其是排除我国二元物权变动模式给未来民法典体系设计引发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 物权变动模式 民法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物权变动的新模式的思考──以有因的物权行为制度为中心 被引量:8
7
作者 宁红丽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5,共9页
不管是从立法例来看,还是从揭示交付的内涵的视角来看,有因的物权行为制度作为一种物权变动模式确系存在。此种模式具有优越性,从契合我国现行的私法制度体系的角度考虑,我国应建立有因的物权行为制度。在有因的物权行为制度下,仅通过... 不管是从立法例来看,还是从揭示交付的内涵的视角来看,有因的物权行为制度作为一种物权变动模式确系存在。此种模式具有优越性,从契合我国现行的私法制度体系的角度考虑,我国应建立有因的物权行为制度。在有因的物权行为制度下,仅通过善意取得或公示公信制度即可圆满的解决对物权变动中交易安全的保护问题,可达到或优越于采纳完全的物权行为制度所能获致的保护交易安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变动模式 交付 无因性 有因性 交易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动产物权变动规则的“约定例外” 被引量:6
8
作者 韩强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138,共8页
我国物权法与民法通则针对动产物权变动规则的规定存在差异。民法通则在采取"债权形式主义"原则的同时,还允许"约定例外"规则的存在。在解释物权法第23条的文字涵义及其与民法通则第72条和合同法第133条的之间的关... 我国物权法与民法通则针对动产物权变动规则的规定存在差异。民法通则在采取"债权形式主义"原则的同时,还允许"约定例外"规则的存在。在解释物权法第23条的文字涵义及其与民法通则第72条和合同法第133条的之间的关系时,物权法的规定并非当然能够排除民法通则规定的适用。同时,在价值判断的层面上,有限的债权意思主义有利于实现私法自治,且并未给交易安全带来额外冲击,没有断然否定的必要。此外,物权法规定的观念交付在物权善意取得和买卖合同风险负担领域中处于何种地位,也存在诸多困惑,有待理论上的研讨与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变动模式 意思主义 交付 观念交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权处分下合同效力探析——基于物权变动视角
9
作者 黄福亮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7-80,共4页
无权处分下合同的效力问题应置于合同法中回答。在法律对无权处分所引起的物权变动不能作出肯定性评价的前提下,该问题与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息息相关:在债权意思主义模式下,由于债权意思合致即可引起物权变动,故法律只能通过判定无权处... 无权处分下合同的效力问题应置于合同法中回答。在法律对无权处分所引起的物权变动不能作出肯定性评价的前提下,该问题与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息息相关:在债权意思主义模式下,由于债权意思合致即可引起物权变动,故法律只能通过判定无权处分合同系属无效而阻断权利变动的进程;物权形式主义模式下,客观上的公示成为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将无权处分合同判定为有效更加符合逻辑;物权意思与公示对抗结合而生的新型物权变动模式,主观上实现债权意思与物权意思相分离,客观上公示仅产生对抗效力足以满足保障交易安全的需求。此种模式下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作出肯定评价,能平衡法律逻辑的内在要求与法律体系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分 合同 物权变动模式 意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物权法追及力体系建构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恩忠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53-57,共5页
追及力作为物权之效力 ,有其独立性。在物权法逻辑体系中 ,与公示公信原则、善意取得制度以及物权行为无因理论互为依存、互相制约。从追及力的角度考察各国的物权立法 ,有偏重于对事实物权 (真实物权 )保护者 ,有侧重于交易安全及善意... 追及力作为物权之效力 ,有其独立性。在物权法逻辑体系中 ,与公示公信原则、善意取得制度以及物权行为无因理论互为依存、互相制约。从追及力的角度考察各国的物权立法 ,有偏重于对事实物权 (真实物权 )保护者 ,有侧重于交易安全及善意第三人 (法律物权 )保护者 ,法律价值的体现各有千秋。我国无物权法传统 ,在未来的我国物权立法中 ,应结合我国国情 ,平衡真实物权人与法律物权人之利益冲突 ,在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中关注追及权的设计 ,以使立法更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我国应采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以公示公信为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及力 公示公信 善意取得 行为无因性理论 物权变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草案中存在的重大理论问题探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金强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7,共7页
物权变动立法中,形式主义模式优于意思主义模式,不动产物权变动应统一采行形式主义模式。“草案”中可预告登记的请求权范围应当加以扩展,需建立在建建筑物登记制度,为期房预售中的预告登记提供附着点。动产抵押标的物范围应仅限于登记... 物权变动立法中,形式主义模式优于意思主义模式,不动产物权变动应统一采行形式主义模式。“草案”中可预告登记的请求权范围应当加以扩展,需建立在建建筑物登记制度,为期房预售中的预告登记提供附着点。动产抵押标的物范围应仅限于登记动产,抵押权的效力不受抵押物转让的影响,抵押物转让也不需要抵押权人的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草案” 变动立法模式 预告登记 特殊抵押 抵押转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权处分一般规则之“回归”——以《合同编通则解释》(征求意见稿)第20条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易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3,194,共10页
相较于《民法典》第597条第1款,《合同编通则解释》(征求意见稿)第20条在重建无权处分一般规则、确立消弭履行行为(或物权变动)效力未定状态的具体方法、凸显权利人的自主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两条均以“处分权”控制交易过程,但... 相较于《民法典》第597条第1款,《合同编通则解释》(征求意见稿)第20条在重建无权处分一般规则、确立消弭履行行为(或物权变动)效力未定状态的具体方法、凸显权利人的自主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两条均以“处分权”控制交易过程,但不同的物权变动理论对处分权如何具体控制交易过程有不同理解。债权形式主义是以处分权控制“事实行为”(交付或登记的物权公示方法),物权形式主义则是以处分权控制“法律行为”(处分行为)。由于前者与民法基本原理有所抵牾,使无权处分在我国民法(理论)体系上殊难定位,易使无权处分与无权代理疏离乃至造成价值判断失衡,应以后一理解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分 《合同编通则解释》第20条 物权变动模式 处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权处分行为辨析
13
作者 郑其斌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9-82,共4页
无权处分实质上是物权形式主义下的概念 ,是指没有处分权的人擅自处分财产的行为。针对《合同法》第 5 1条、第132条提出质疑并作出合理的体系化解释 ,认为出卖没有处分权的物的合同有效 ,第 132条也只是倡导性的规定。相对独立的处分... 无权处分实质上是物权形式主义下的概念 ,是指没有处分权的人擅自处分财产的行为。针对《合同法》第 5 1条、第132条提出质疑并作出合理的体系化解释 ,认为出卖没有处分权的物的合同有效 ,第 132条也只是倡导性的规定。相对独立的处分行为则由于出卖人的无权处分而不成立或者无效。无权处分中的善意受让人可以基于物权公信原则得到保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物权变动模式 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与登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倪旭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86-89,共4页
《物权法》颁布后,我国独特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正式确立。《物权法》也首次不区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种类而统一规定——在承包合同生效时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这样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变动具有特殊之处。通过比较的分析方法发现,由... 《物权法》颁布后,我国独特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正式确立。《物权法》也首次不区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种类而统一规定——在承包合同生效时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这样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变动具有特殊之处。通过比较的分析方法发现,由于两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有着天然的不同之处,其设立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法律还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类型进行不同的法律调整。另外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登记的效力在学界也存在着争议,通过案例分析,主张法律应规定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登记对抗的效力,同时也应完善细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异议登记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变动模式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的设立 其他土地承包经营的设立 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权处分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健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我国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中的合意为总括的合意,同时包含发生债权债务和变动物权的效果意思;交付(或变更登记)属事实行为,不能适用无效制度。要使买受人不能依据无权处分合同取得标的物之物权,惟有将合同设计为无效。在债权形式主... 我国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中的合意为总括的合意,同时包含发生债权债务和变动物权的效果意思;交付(或变更登记)属事实行为,不能适用无效制度。要使买受人不能依据无权处分合同取得标的物之物权,惟有将合同设计为无效。在债权形式主义下,《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3条将无权处分合同定为有效,其在逻辑上解释不通,并可能使财产"静的安全"面临过大的风险,还将使善意取得制度因其所适用的前提不复存在而就此作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分 物权变动模式 形式主义 事实行为 善意取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被引量:1
16
作者 伏嵩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0-61,共2页
我国公司法将无权处分合同定性为效力待定合同。此说与国际通行的有效论相悖,且与善意取得制度、权利瑕疵担保制度存在理论上、司法实践上的逻辑矛盾。无权处分合同应属有效合同。从无权处分与物权变动模式、善意取得制度、权利瑕疵担... 我国公司法将无权处分合同定性为效力待定合同。此说与国际通行的有效论相悖,且与善意取得制度、权利瑕疵担保制度存在理论上、司法实践上的逻辑矛盾。无权处分合同应属有效合同。从无权处分与物权变动模式、善意取得制度、权利瑕疵担保制度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分 物权变动模式 善意取得 利瑕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无权处分
17
作者 高贵文 《河北农机》 2019年第5期69-70,共2页
无权处分在当今世界各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它在物权和债权领域都有体现。其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王泽鉴将它叫作"法学上的精灵",可见无权处分制度在当今世界的地位。无权处分在各国差异巨大,在多种物权变动的模式下结... 无权处分在当今世界各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它在物权和债权领域都有体现。其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王泽鉴将它叫作"法学上的精灵",可见无权处分制度在当今世界的地位。无权处分在各国差异巨大,在多种物权变动的模式下结果也是不相同的。因此从物权的理论着手,对无权处分的概念、组成做出界说,进而提出适合我国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在此基础上,又对我国的无权处分效力给予剖析,类比我国不同效力学说提出符合我国无权处分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分 物权变动模式 善意取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