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倪志安
-
机构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1,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一般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疑难问题研究"(09JDSZK051)
重庆市文科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新体系研究"(08JWSK273)
-
文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究竟是一种"物质本体论"、还是"实践本体论"?这是我国学界长期争议而悬而未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方法论维度看,"物质本体论"思维方式的缺陷在于:在对本体问题的思考中,物本主义的思维是一种"不人道的"或"敌视人的唯物主义";在对本体问题的思考中,物本主义的思维只能引出人的被动性、受制性,不能引出人的能动性、自由性;在对本体问题的思考中,物本主义的思维是一种"抽象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在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有关思想的基础上克服了"物质本体论"的以上缺陷。
-
关键词
物质本体论
物本主义思维方式
实践本体论
实践思维方式
-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社会生活”的功能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潘宇鹏
倪志安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17,共4页
-
基金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2012BS0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ZX011)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M531931)
重庆市博士后资助项目(Xm201369)
-
文摘
哲学理论社会功能的重要方面,体现为对社会生活的指导功能。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以"物本主义"的思维方式理解此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抽象的教条和现成的结论,因而实际上并不具备这一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理论体系立足于"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对其"指导社会生活"的功能进行了全新的理解和阐释,从而能够真正发挥"为社会生活提供科学世界观指引、方法论导向以及价值观引导"的功能,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指导社会生活
物本主义思维方式
实践思维方式
实践逻辑
-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关于“和谐社会”理论的本体论思考
- 3
-
-
作者
倪志安
-
机构
重庆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184,共5页
-
基金
重庆市规划项目"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解读"(2008-ZX07)
-
文摘
传统教科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解读为"物质本体论",使它在思考"和谐社会"理论的本体问题上,必然碰到难以克服的理论困难。为此,"和谐社会"理论的本体论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实践本体论"。
-
关键词
物质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
物本主义思维方式
实践思维方式
和谐社会理论
-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