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蔽“物化”现象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伟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1,共3页
学界对"物化"现象常偏颇地从其消极方面加以批判,从而遮蔽了其积极的历史作用。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独立形态的个人的生存状态表现为"物化"现象。全面审视"物化"现象,它有其历史... 学界对"物化"现象常偏颇地从其消极方面加以批判,从而遮蔽了其积极的历史作用。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独立形态的个人的生存状态表现为"物化"现象。全面审视"物化"现象,它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也有其积极与消极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解蔽"物化"现象的理论意义在于它为当前建构中国政治哲学提供了问题论域;现实意义在于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和工作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现象 独立形态的个人 人际矛盾 问题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卡奇物化批判理论与当代教育哲学反思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迎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6,共8页
当前,教育中的物化现象严重,这切中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的旨趣:出现了一个与人相异的"第二自然"、人变成了物、人被数字化、意识的物化。而要克服教育中的物化现象,必须要树立马克思的实践观,破除"宿命论的规律"... 当前,教育中的物化现象严重,这切中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的旨趣:出现了一个与人相异的"第二自然"、人变成了物、人被数字化、意识的物化。而要克服教育中的物化现象,必须要树立马克思的实践观,破除"宿命论的规律",改变和超越教育的悖论状态,扬弃计算理智,培养人"对总体性渴望"。只有这样,才能阻遏物化现象与物化意识向教育领域的渗透,才能改变教育价值取向日益功利化和世俗化的现状,遏止教育过程中"见物不见人"趋势的发展。因此,重新审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教育哲学 物化现象 物化意识 物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卡奇物化理论深析
3
作者 李思梦 张国琳 《河北农机》 2021年第7期152-154,共3页
卢卡奇的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所提出的物化观来源于马克思关于商品的拜物教,他的物化意识是基于马克思异化观理解之上提出来的。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卢卡奇全方位批判了物化现象以... 卢卡奇的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所提出的物化观来源于马克思关于商品的拜物教,他的物化意识是基于马克思异化观理解之上提出来的。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卢卡奇全方位批判了物化现象以及产生物化的根源,为人类寻求摆脱异化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物化现象 物化意识 卢卡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克尔凯戈尔对现时代的批判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平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85,共5页
在克尔凯戈尔的批判指向中,现时代崇尚群众而敌视个人,高扬理性和玄思而贬低激情和行动,个性之泯灭与激情之沦丧构成了现时代的基本特征,也表征了现时代所特有的堕落。现时代的人逃离自己存在的本真状态,他由于遁入人群之中而丧失了个... 在克尔凯戈尔的批判指向中,现时代崇尚群众而敌视个人,高扬理性和玄思而贬低激情和行动,个性之泯灭与激情之沦丧构成了现时代的基本特征,也表征了现时代所特有的堕落。现时代的人逃离自己存在的本真状态,他由于遁入人群之中而丧失了个性和激情,从而也遗弃了自己的精神和自我,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尔凯戈尔 现时代 存在个体 哲学思想 物化现象 精神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复合驱数学模型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和全 郎兆新 +2 位作者 胡靖邦 张丽华 王恒林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24,共5页
根据泡沫复合驱驱油机理(如低界面张力、流度控制等)和驱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物化现象(如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泡沫的流变性、化学剂的吸附损耗、离子交换,碱耗及其与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效应等)建立一个泡沫复合驱(碱/表面活性剂... 根据泡沫复合驱驱油机理(如低界面张力、流度控制等)和驱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物化现象(如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泡沫的流变性、化学剂的吸附损耗、离子交换,碱耗及其与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效应等)建立一个泡沫复合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泡沫)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可进行泡沫复合驱效果预测及其可行性研究。可模拟泡沫复合体系岩心驱替过程,进行机理研究、矿场试验设计、矿场动态模拟和动态跟踪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物化现象 化学驱油 泡沫聚合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