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苏轼“物与我皆无尽”的自然审美意识
1
作者 祁海文 刘汉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4,共8页
苏轼《赤壁赋》“物与我皆无尽”之说体现了一种重要的自然审美意识。《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段论述,与《苏氏易传》论“道”与“易”之关系紧密相关。“物与我皆无尽”既概括了苏轼对自然审美的认识,又揭示了他对自然审美之... 苏轼《赤壁赋》“物与我皆无尽”之说体现了一种重要的自然审美意识。《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段论述,与《苏氏易传》论“道”与“易”之关系紧密相关。“物与我皆无尽”既概括了苏轼对自然审美的认识,又揭示了他对自然审美之境界的思考。对于自然审美,苏轼主张要尽力欣赏自然万物多样性的变易形态,把握自然整体,从而获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感受。这种人与自然互通共融的境界,就是苏轼的自然审美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人不是渺小、短暂、与天地分离的存在,而是与天地共存、与天地同一的存在。这是“物与我皆无尽”的自然审美意识所给予我们的最精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物与我无尽 变易 “万殊归一理” 互通共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是如何指导学生赏析《前赤壁赋》的
2
作者 修丽丽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前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如何指导阅读能力有限的学生,比较深入地赏析这篇名作,而不是流于肤浅地串讲课文,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它写得文情并茂,仪态万方。行文如“万斛泉源,不... 《前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如何指导阅读能力有限的学生,比较深入地赏析这篇名作,而不是流于肤浅地串讲课文,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它写得文情并茂,仪态万方。行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诗情、画意和理趣自然交融,相得益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景、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安排这三者的关系?我是这样考虑的:文章写景的部分富有形象性,具体可感,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议论的部分,可以说是文章的重点和灵魂,但如果立足于“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不变” 画意 物与我皆无尽也 易理 各有主 月夜 苏子 理趣 文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赤壁赋》魅力探
3
作者 张大计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3-45,共3页
“不是当前两篇赋,为何赤壁在黄州。”清人王煦的这两句诗形象地道出了苏轼《赤壁赋》的巨大魅力。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历来以景成文者居多,以文成景者少。然而苏轼的两篇赋竟使黄州赤壁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凭吊、向往的地方,并给许多画家、... “不是当前两篇赋,为何赤壁在黄州。”清人王煦的这两句诗形象地道出了苏轼《赤壁赋》的巨大魅力。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历来以景成文者居多,以文成景者少。然而苏轼的两篇赋竟使黄州赤壁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凭吊、向往的地方,并给许多画家、戏剧家、雕塑家带来创作灵感,使黄州赤壁的名气反在真正的三国赤壁之上。生物界有全息胚学说,即生物体内任何一个相劝独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包含着生物整体的全部信息。沿着这一思路,本人拟从苏轼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前赤壁赋》着手,来探寻苏轼散文魅力的奥秘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苏轼散文 魅力 艺术境界 全息胚学说 人生哲理 三国赤壁 变与不变 主客问答 物与我皆无尽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