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典时代的担保物权物上代位制度完善再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司伟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5,共15页
对于担保物权物上代位,《民法典》第390条并未作出有别于物权法的表述,《担保制度解释》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就其实现程序进行了修补,但远未完善。沿着体系解释的路径继续前行,遵循担保物权价值权的属性以及物权法定原则可知,物上代位的客... 对于担保物权物上代位,《民法典》第390条并未作出有别于物权法的表述,《担保制度解释》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就其实现程序进行了修补,但远未完善。沿着体系解释的路径继续前行,遵循担保物权价值权的属性以及物权法定原则可知,物上代位的客体是债权请求权,担保物权人基于物上代位的权利应定性为法定的债权质权。因应“由不动产担保到收益担保”的担保法范式转换潮流,《民法典》第390条规定的担保物权物上代位适用情形不应仅作文义解释,而应从制度目的以及体系协调的角度综合考虑,解释为包括转让、互易等相对灭失情形为宜。担保物权物上代位的行使涉及担保权人、担保人与给付义务人等第三人利益的平衡,故应围绕代位财产的保全与界定而完善其行使规则,主要包括相关当事人的通知与注意义务、代位财产的识别与公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保 物上代位 法定债权质权 相对灭失 保全与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追及效力背景下价金物上代位制度的适用空间
2
作者 韩京京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31,共8页
《民法典》现有的抵押权保护规则主要集中在第406条的抵押权追及效力,但实践中存在追及效力阻断的情形,此时,仅靠第三人代位清偿规则并不能产生优先受偿的效果,权利人无法取得权益维护的优先地位。对抵押权保护的欠缺易造成对抵押财产... 《民法典》现有的抵押权保护规则主要集中在第406条的抵押权追及效力,但实践中存在追及效力阻断的情形,此时,仅靠第三人代位清偿规则并不能产生优先受偿的效果,权利人无法取得权益维护的优先地位。对抵押权保护的欠缺易造成对抵押财产处分的限制,与《民法典》所倡导的交易自由相悖。在我国《民法典》已实施的背景下,价金物上代位具有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基于此,可以引入价金物上代位制度作为补充,构建物上追及和物上代位“双重保护”模式。价金物上代位与追及效力相配合,可为权利人提供更加完善的权益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财产流转 抵押权保护 追及效力 价金物上代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赠物上代位推定的教义构造与适用甄别
3
作者 陈霖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3,共14页
根据遗嘱处分的标的物不同,遗赠区分为物权类遗赠和债权类遗赠。无论何种类型,若在继承开始前特定遗赠标的物不存在,皆可能引致受遗赠人能否对代位物主张遗赠之问题。虽然遗赠在遗嘱人与受遗赠人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但照搬合同嗣后给... 根据遗嘱处分的标的物不同,遗赠区分为物权类遗赠和债权类遗赠。无论何种类型,若在继承开始前特定遗赠标的物不存在,皆可能引致受遗赠人能否对代位物主张遗赠之问题。虽然遗赠在遗嘱人与受遗赠人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但照搬合同嗣后给付不能的解决思路难以完全契合遗赠具备的身份性特质,故通过对物上代位基础性权利的扩张解释,肯定遗赠物上代位推定的教义构造,不失为合适的切入路径。根据导致遗嘱处分标的物不存在的原因事实差异,限定遗赠物上代位推定的适用前提为非基于遗嘱人自愿行为的法律事实之情形,并与遗嘱人意思自治下的相反行为进行区分,后者具备撤回遗嘱、使其不发生效力的功能。又因某些原因性法律事实中交织“客观”与“自愿”,在难以明确法律适用时,可借助“遗嘱解释的客观化”缓和遗赠物上代位推定与相反行为的甄别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赠 物上代位 相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明添 谢黎伟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3期61-68,共8页
抵押权是典型的担保物权,就性质而言,担保物权具有从属性、不可分性和物上代位性,抵押权也同样具备上述三种特性,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主要涉及到抵押权的效力问题,即抵押权的效力所及的范围,具体而言,它是指抵押物的代位物的范围。同时,... 抵押权是典型的担保物权,就性质而言,担保物权具有从属性、不可分性和物上代位性,抵押权也同样具备上述三种特性,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主要涉及到抵押权的效力问题,即抵押权的效力所及的范围,具体而言,它是指抵押物的代位物的范围。同时,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也与抵押权的物上代位的性质、抵押权的物上代位的实现方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上代位 抵押权 担保 不可分性 效力问题 从属性 抵押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押物转让价金物上代位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梁新奕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116,共4页
传统民法上 ,抵押人处分权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抵押物的使用价值 ,使抵押物物尽其用 ,并实现抵押物交易价值的最大化。抵押权的追及力与抵押物出卖价金的物上代位性作为抵押权人享有的权利 ,目的在于为抵押债权提供信用担保 ,保... 传统民法上 ,抵押人处分权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抵押物的使用价值 ,使抵押物物尽其用 ,并实现抵押物交易价值的最大化。抵押权的追及力与抵押物出卖价金的物上代位性作为抵押权人享有的权利 ,目的在于为抵押债权提供信用担保 ,保护抵押债权的安全、实现资金的融通。现行制度体系对抵押权人的利益保护过甚 ,而对于抵押人与买受人的保护相对薄弱 ,导致平等的权利人之间利益失衡。我国担保法应当引入权利衡平机制 ,赋予买受人以物上代位权 ,谋求各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上代位 追及力 信用融资体系 交易安全 抵押人处分权制度 抵押出卖价金 担保法 抵押权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抵押物转让中物上代位与物上追及的制度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力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1-125,共5页
在传统民法理论中 ,物上追及力是抵押权的当然效力内容 ,而在我国担保法上 ,物上代位效力在抵押物转让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在不久前的物权立法中又重新让位于物上追及主义 ,同时也放宽了对抵押物转让的限制 ,这一变化过程的重要原因在于... 在传统民法理论中 ,物上追及力是抵押权的当然效力内容 ,而在我国担保法上 ,物上代位效力在抵押物转让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在不久前的物权立法中又重新让位于物上追及主义 ,同时也放宽了对抵押物转让的限制 ,这一变化过程的重要原因在于所谓抵押权转让中的物上代位较物上追及的制度比较优势并不真实 ,忽略了登记制度下抵押权的公示性 ,将抵押权与其他物权在逻辑上等同起来了 ,这对抵押权制度建构的逻辑性与平衡性言并不合理。但反过来将抵押权中的物上追及力等同于其他物权的同名制度也是不准确的。由于抵押权是“价值权” ,“物”与“行为”在抵押权结构中交替的发挥“支点”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权 物上代位 上追及 更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优先权的物上代位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沈中 沈训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4,共4页
船舶优先权是我国海商法以及国际公约和各主要航运国家普遍规定的一种特别法上的优先权制度,它是一种较特殊的担保物权。本文试以对物上代位制度和船舶优先权的理论基础及法律分析,以及对船舶优先权法律性质的简要阐述和对代位物的分类... 船舶优先权是我国海商法以及国际公约和各主要航运国家普遍规定的一种特别法上的优先权制度,它是一种较特殊的担保物权。本文试以对物上代位制度和船舶优先权的理论基础及法律分析,以及对船舶优先权法律性质的简要阐述和对代位物的分类讨论,解释与船舶优先权相关的物权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就法律和理论矛盾及障碍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优先权 担保 物上代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龙超兵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0-103,共4页
论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龙超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为基础,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最高法院民通意见》)等相关司法解释为补充而构筑起来的抵押制度... 论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龙超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为基础,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最高法院民通意见》)等相关司法解释为补充而构筑起来的抵押制度在中国已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和日新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权人 物上代位 抵押价值 抵押人 上请求权 交换价 担保债权 保险金给付 《担保法》 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押物保险合同上担保物权的竞合——以按揭住房保险为视角 被引量:8
9
作者 陶丽琴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7,共8页
抵押物保险金上物上代位权与特约受益权并存情形,实为具有担保物权性质的法律关系的竞合;受益人特约设定了保险金债权质押,既符合一般债权质押以对出质人的债务人为通知作为公示要件,也遵循了保险合同债权处分的特殊规则,实质上规避了... 抵押物保险金上物上代位权与特约受益权并存情形,实为具有担保物权性质的法律关系的竞合;受益人特约设定了保险金债权质押,既符合一般债权质押以对出质人的债务人为通知作为公示要件,也遵循了保险合同债权处分的特殊规则,实质上规避了物上代位的作用;物上代位效力的实现规则中,应设置抵押权人对抵押物转化过程中债权状态的价值控制和支配机制,故必须依担保物权竞合的原理,以物上代位权优先为目标,梳理其与代位物上其他权利形态的效力顺序关系的内在法理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保险 担保权竞合 一般债权质押 物上代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押财产转让规则的模式选择——我国《物权法》第191条抵押物限制转让模式的解释论证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麻锐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9-95,共7页
无论是民法理论还是立法例都基本认同抵押财产的自由转让,但看似合理的自由转让模式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自由转让模式过分强调抵押人的处分权,忽视了存在复杂法律关系的抵押财产在实际流通中的困难,并且造成当事人在抵押财产转让前... 无论是民法理论还是立法例都基本认同抵押财产的自由转让,但看似合理的自由转让模式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自由转让模式过分强调抵押人的处分权,忽视了存在复杂法律关系的抵押财产在实际流通中的困难,并且造成当事人在抵押财产转让前后法律地位的严重差异。通过将"抵押权人同意"缩小解释为对抵押财产转让价格的认可,避免了对抵押权人的过度保护,还能达到受让人和抵押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将对抗抵押权人的成本负担由受让人转移到抵押人,此外需要其实体和诉讼法律效力,特别是在抵押权的司法实现中的效力,防止抵押人与受让人恶意串通,通过执行异议、执行异议之诉妨害抵押权人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权 抵押财产转让 价金物上代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财产保险的赔偿代位制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万青 《浙江学刊》 CSSCI 1999年第4期97-99,共3页
保险法上的赔偿代位,是以公平为原则,以求得当事人之间利益均衡为目的的一种法律制度。作为民法特别法的保险法规定了两种代位权制度———物上代位权和赔偿请求权代位。这两者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
关键词 物上代位 委付 赔偿请求权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抵押物保险的法律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公文 陶丽琴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2-58,共7页
抵押物保险金物上代位制度的确立 ,将古老的抵押制度与近现代保险制度相架接 ,使抵押权在抵押物保险中受到保障 ,这对抵押物保险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抵押权人如何通过抵押物保险关系实现其物上代位权 ,成为两种法律制度的架接关键。... 抵押物保险金物上代位制度的确立 ,将古老的抵押制度与近现代保险制度相架接 ,使抵押权在抵押物保险中受到保障 ,这对抵押物保险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抵押权人如何通过抵押物保险关系实现其物上代位权 ,成为两种法律制度的架接关键。我国物权立法完善时 ,有必要对实现物上代位的途径作出符合法理与法律价值的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保险金物上代位制度 抵押制度 保险制度 抵押权 法律制度 法律价值 保险特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托财产确定性和信托的效力--简评世欣荣和诉长安信托案 被引量:20
13
作者 赵廉慧 朱庆育 《交大法学》 CSSCI 2018年第2期167-175,共9页
"世欣荣和诉长安信托"一案是判决结果正确但没有运用正确逻辑的典型例证。"信托财产确定性"特指信托设立之时的确定性。信托有效成立之后,受托人运用信托财产和第三人进行交易所取得的财产根据信托财产物上代位性... "世欣荣和诉长安信托"一案是判决结果正确但没有运用正确逻辑的典型例证。"信托财产确定性"特指信托设立之时的确定性。信托有效成立之后,受托人运用信托财产和第三人进行交易所取得的财产根据信托财产物上代位性成为信托财产,不在"信托财产确定性"要求的射程之内。运用民法常识进行解释即一目了然:根据法律行为的基本原理,一个已经生效的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对第三人所从事的哪怕是无效行为,原则上不会影响到已生效行为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托财产确定性 资产收益权 物上代位 资产收益权信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不动产抵押权追及效力规则的解释论 被引量:31
14
作者 高圣平 罗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37,共11页
《民法典》第406条对《物权法》第191条做了全面修正,承认了抵押权追及效力。抵押权追及效力规则的适用须满足抵押财产发生权利移转、抵押权有效存在及抵押财产不消灭等条件。“抵押财产的转让”在解释上包括抵押财产发生权利移转的所... 《民法典》第406条对《物权法》第191条做了全面修正,承认了抵押权追及效力。抵押权追及效力规则的适用须满足抵押财产发生权利移转、抵押权有效存在及抵押财产不消灭等条件。“抵押财产的转让”在解释上包括抵押财产发生权利移转的所有情形,至于是否基于法律行为发生,则在所不问。抵押合同当事人之间关于禁止或附条件转让抵押财产的约定,仅在抵押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无论第三取得人是否善意,抵押权均不受影响。抵押人未尽抵押财产转让通知义务不影响抵押权追及效力。依体系解释,不动产消费者买受人的优先保护、抵押权行使期间届满和发生物上代位均属阻断抵押权追及效力情形。不动产消费者买受人的优先保护规则具有产生消除不动产上设定的权利负担的效果,抵押权人此际可借助价金物上代位保护其权利。抵押财产的第三取得人代为清偿债务以消灭抵押权的,应予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权追及效力 尽其用 抵押财产的转让 价金物上代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押二元效力的立法选择
15
作者 李政辉 刘江天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4期24-27,共4页
抵押物在抵押存续期间发生转让,抵押权人有物上追及力与物上代位可适用。文章以物之变动的具体形式为视角分析两种物权效力的运用,两者有重合的可能。为避免冲突,基于价值判断,文章认为应优先适用物上代位,以保障交易安全。我国给予抵... 抵押物在抵押存续期间发生转让,抵押权人有物上追及力与物上代位可适用。文章以物之变动的具体形式为视角分析两种物权效力的运用,两者有重合的可能。为避免冲突,基于价值判断,文章认为应优先适用物上代位,以保障交易安全。我国给予抵押权人三重保护,利益失衡有待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权 追及力 物上代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产担保权益延伸的合意路径 被引量:27
16
作者 纪海龙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8,共16页
正常经营买受人规则以及动产担保的固有特点引发保护动产担保权人利益的必要。动产担保权自动延伸至担保财产收益的观点在现行法下无法立足。当事人可通过合意在担保财产收益上设定担保权。稳妥的作法是组合设定浮动抵押、应收账款质押... 正常经营买受人规则以及动产担保的固有特点引发保护动产担保权人利益的必要。动产担保权自动延伸至担保财产收益的观点在现行法下无法立足。当事人可通过合意在担保财产收益上设定担保权。稳妥的作法是组合设定浮动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和账户质押。当事人亦可概括约定“担保权覆盖因担保财产产生的收益”。基于对担保权人设定担保的交易成本与潜在第三人获取信息便利度之间的衡量,此种约定即便被登记,原始担保权的对抗和顺位效力也只能顺延至应收账款这类收益上,对此的例外是相关收益能够被原初登记的担保财产类型所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保财产收益 正常经营买受人 物上代位 偏颇清偿 应收账款质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抵押制度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成龙 《政法论丛》 2000年第3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抵押权人 第三人 追及权 物上代位 抵押人 优先受偿 抵押登记 最高额抵押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押财产转让规则的适用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尧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28,共11页
在当事人约定禁止或限制转让抵押财产且已登记的情形下,仅在抵押财产转让会影响抵押权实现时,抵押权人才应有权主张转让对其不发生物权效力,且该约定的登记不应影响抵押财产的所有权转移登记。与此同时,有必要将我国《民法典》第406条第... 在当事人约定禁止或限制转让抵押财产且已登记的情形下,仅在抵押财产转让会影响抵押权实现时,抵押权人才应有权主张转让对其不发生物权效力,且该约定的登记不应影响抵押财产的所有权转移登记。与此同时,有必要将我国《民法典》第406条第2款规定的抵押权人的权利解释为物上代位权,除抵押财产转让有可能损害抵押权的情形外,只要抵押权人愿意,就应允许其进行物上代位。此外,受让人可以依据我国《民法典》第524条而代为履行全部债务,使抵押权消灭,但这不同于域外法上的涤除权,通常仅在抵押财产的市场估价高于其所担保的债权总额时,才会成为受让人的选择。否则,除抵押权人主动选择物上代位之外,只能通过抵押权人、抵押人与受让人的三方协议才能消灭抵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财产转让 相对无效 追及力 物上代位 代为履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优先权的效力及法律保护
19
作者 罗爱玲 阮敏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125-126,共2页
优先权的中心效力是优先受偿,同时表现在物上代位效力、与其它担保物权竞合的效力。优先权的法律保护实践中存在不足,需从制度层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 优先受偿权 物上代位 与担保权的竞合 优先权的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收账款质押中质权的实现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福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S01期94-97,共4页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对应收账款出质登记做了系统明确的规定,但是法律对于应收账款出质中质权的实现问题存在规定模糊或空白之处。我国法律应明确质权人享有“收取权”,即出质人能够直接请求应收款债务人给付;应收账款转让交易也...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对应收账款出质登记做了系统明确的规定,但是法律对于应收账款出质中质权的实现问题存在规定模糊或空白之处。我国法律应明确质权人享有“收取权”,即出质人能够直接请求应收款债务人给付;应收账款转让交易也应当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进行登记,有利于公示和确定权利顺位,保护受让人或质权人的利益;法律应当认可应收款出质的物上代位性质,即应收款之上的担保物权随同应收款出质而移转,且及于应收款实现收取或转让时对应的金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收账款质押 收取权 债权让与 物上代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