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下游边滩表面的鱼类遗迹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冠民 温志峰 马在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9-585,共7页
黄河下游边滩泥质沉积物表面常遗留有鱼类的各种痕迹 ,有 ( 1)游泳迹 :包括由鲻鱼尾鳍刻划形成的各种线状延伸和非线状延伸的单一波线 ;臀鳍形成的线状延伸的单一波线 ;腹鳍紧贴泥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平行成对波线 ;胸鳍扇动时形成的不... 黄河下游边滩泥质沉积物表面常遗留有鱼类的各种痕迹 ,有 ( 1)游泳迹 :包括由鲻鱼尾鳍刻划形成的各种线状延伸和非线状延伸的单一波线 ;臀鳍形成的线状延伸的单一波线 ;腹鳍紧贴泥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平行成对波线 ;胸鳍扇动时形成的不平行断续成对波线 ;以及上述各种波线所形成的组合。 ( 2 )鲻鱼进食遗留下来的圆环状或圆坑状牧食迹 ,可组合成葡萄状、弧形、星点状、线状、“之”字形、带状等各种形态。 ( 3)鱼粪。本文对上述各种鱼类痕迹的特征、成因、形成环境进行了详细阐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滩 鱼类痕 游泳 牧食迹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下第三系沉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在兴 赵澂林 刘孟慧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84-186,共3页
东濮凹陷西部的胡状集油田,西邻内黄隆起,东以柳屯—海通集洼陷与中央隆起带隔洼相望,南、北分别与庆祖集和马寨构造接壤。 1.遗迹相模式本区有12口取芯井见遗迹化石,类型多,分异度大。按其生态、习性和产状,分为6类:居住迹、觅食迹、... 东濮凹陷西部的胡状集油田,西邻内黄隆起,东以柳屯—海通集洼陷与中央隆起带隔洼相望,南、北分别与庆祖集和马寨构造接壤。 1.遗迹相模式本区有12口取芯井见遗迹化石,类型多,分异度大。按其生态、习性和产状,分为6类:居住迹、觅食迹、停迹、爬迹、逃逸迹和牧食迹;13个属:砂镯迹、内游迹、卷迹、拟蠕行迹、洛克迹、印点迹、直线迹、伸展迹、刻链迹、古网迹、始网迹及古网-刻链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沉积研究 下第三系 牧食迹 取芯井 中央隆起带 居住 化石 风暴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