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牧草含水量测定以及牧草干鲜比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34
1
作者 来强 李青丰 +2 位作者 莫日根敖其尔 师桂花 吴雪宾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73-77,共5页
研究了不同方法对不同植物含水量测定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类间的风干重与烘干重之比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牧草的干鲜比有一定差异。在不同类型草地上测得的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上牧草的干鲜比存在着明显差异,年度间牧草的干鲜... 研究了不同方法对不同植物含水量测定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类间的风干重与烘干重之比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牧草的干鲜比有一定差异。在不同类型草地上测得的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上牧草的干鲜比存在着明显差异,年度间牧草的干鲜比值比较恒定,一年内各月份间的牧草干鲜比数值有一定变化,牧草干鲜比随生长季节的延续逐渐增高。植物种类、草地类型和生长季节是影响牧草水分含量最主要的因子。基于本研究获取的参数,推荐了生产实践中比较准确的干鲜比折算比例以及不同情况下的牧草干鲜比的经验性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含水量 干鲜比 植物种类 草地类型 季节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牧草含水量测定暨干鲜比估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来强 李青丰 +2 位作者 莫日根敖其尔 师桂花 吴雪宾 《内蒙古草业》 2008年第3期4-7,共4页
牧草含水量是决定牧草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不同方法对植物含水量测定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测得的含水量值有大约10%~15%的差异。不同种类植物的含水量(也暨干鲜比)有一定差异。不同类型草地上牧草的干鲜比也存... 牧草含水量是决定牧草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不同方法对植物含水量测定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测得的含水量值有大约10%~15%的差异。不同种类植物的含水量(也暨干鲜比)有一定差异。不同类型草地上牧草的干鲜比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年度间牧草的于鲜比值比较恒定。1年内各月份间的牧草于鲜比值随生长季节的延续逐渐增高。植物种类、草地类型和生长季节是影响牧草水分含量最主要的因子。基于本研究获取的参数,推荐了生产实践中比较准确的干鲜比折算比例以及推算不同情况下的牧草干鲜比的经验性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含水量 干鲜比 植物种类 草地类型 季节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含水量测定方法及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佟桂娟 《甘肃畜牧兽医》 2014年第7期74-74,共1页
牧草含水量与牧草的生长、牧草的质量等都息息相关,对牧草的含水量进行测量与研究将有利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鉴于此,作者就吉林省牧草含水量测量方法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牧草含水量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 牧草含水量 测定方法 不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不同草地类型牧草干鲜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海聪 刘杰 +1 位作者 李菁 李少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36,共9页
对西藏自治区7地市14个草地类型416个天然草地样地的气候特征(年均温、年降水、生长季温度和生长季降水)、土壤养分(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含量)和植物群落特征(地上生物量、冠层高度、冠层盖度和物种丰富度)进行测定,通过双变量回归、相... 对西藏自治区7地市14个草地类型416个天然草地样地的气候特征(年均温、年降水、生长季温度和生长季降水)、土壤养分(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含量)和植物群落特征(地上生物量、冠层高度、冠层盖度和物种丰富度)进行测定,通过双变量回归、相关分析和一般线性模型识别并剖析了气候、土壤和植被因素对西藏不同天然草地类型的牧草含水量和牧草干鲜比的影响。结果显示:西藏天然草地牧草含水量介于32.22%~72.33%之间,干鲜比介于0.28~0.68之间。温性荒漠草原牧草干鲜比最大,暖性灌草丛干鲜比最小。牧草干鲜比随牧草冠层高度、物种丰富度和土壤总磷含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植被冠层盖度、土壤有机碳、土壤总氮、年降水、生长季降水的增加而直线下降;牧草含水量对气候、土壤和植被特征因素的响应趋势与干鲜比相反。牧草干鲜比和牧草含水量与年均温、生长季温度之间均没有明显关系。总之,牧草干鲜比受植物群落特征、土壤养分和降水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生长季降水量对牧草干鲜比和牧草含水量的空间变异解释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类型 气候梯度 干鲜比 牧草含水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高寒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组成与牧草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易灵心 李多才 +1 位作者 安玉峰 马周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3-1520,共8页
牧草品质与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既是草畜互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放牧稳定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祁连山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放牧的高寒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组成与牧草... 牧草品质与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既是草畜互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放牧稳定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祁连山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放牧的高寒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组成与牧草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 Pielou均匀度指数和莎草科生物量比例与粗蛋白产量正相关(P <0.01),杂类草生物量比例与粗蛋白产量负相关(P <0.05)。2)物种丰富度、杂类草和不可食牧草生物量比例与牧草含水量正相关(P <0.001),Pielou均匀度指数和蔷薇科生物量比例与牧草含水量负相关(P <0.001)。3)莎草科和不可食牧草对粗蛋白产量和含水量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0.75和0.80。总之,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组成是导致牧草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草地管理应积极应对群落潜在的结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放牧管理对策,保障草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粗蛋白 功能组成 牧草含水量 放牧 适口性 高寒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