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血液中高纯度血红素的提取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海玥 靳义超 胡勇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1年第5期25-26,共2页
本实验以牦牛血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选取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蒸馏水、氯仿、酸性丙酮添加量分别为血液体积的1倍、4倍和4倍时效果较好,牦牛血红素纯度达到99.42%,收率为8.18g/L(按血细胞计)。
关键词 青海 牦牛血液 血红素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血液氯化血红素的分离提纯及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生忠 韩学燕 +3 位作者 李宗文 陈虎 任茜 曹效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63-3169,共7页
试验以新鲜牦牛血液为原料,采用血粉法、冰醋酸法及醋酸钠法,探索制备氯化血红素的最优工艺参数,并对不同方法制备的氯化血红素纯度及得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血粉法的最优工艺是超声处理时间40 min,酸性丙酮添加量为120mL,抽提时间30 m... 试验以新鲜牦牛血液为原料,采用血粉法、冰醋酸法及醋酸钠法,探索制备氯化血红素的最优工艺参数,并对不同方法制备的氯化血红素纯度及得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血粉法的最优工艺是超声处理时间40 min,酸性丙酮添加量为120mL,抽提时间30 min,乙酸钠添加量为9 mL,氯化血红素纯度达到96%,得量为7.38g/L。采用冰醋酸法制备氯化血红素,当冰醋酸添加量为红细胞量的3倍时,氯化血红素纯度达到80%,得量为6.10g/L。采用醋酸钠法制备氯化血红素,当氯仿添加量为红细胞量的2倍时,氯化血红素纯度达到90%,得量为3.44g/L。通过对比3种制备方法,氯化血红素纯度依次为血粉法>醋酸钠法>冰醋酸法;氯化血红素得量依次为血粉法>冰醋酸法>醋酸钠法,由此可知,3种方法中,选用血粉法制备氯化血红素的量更高且更加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血液 氯化血红素 牦牛血粉 醋酸钠法 冰醋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降解牦牛血液菌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子豪 向军 +3 位作者 纪晓岚 廖庆艳 张福梅 周雪雁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第8期1-5,共5页
研究旨在解决屠宰场血液污染和血液利用问题,以甘肃省兰州市一屠宰场被血液浸润的土样为分离基质,分离鉴定能够有效降解牦牛血液的菌株。通过血平板筛选能够分解血液蛋白的菌株,对筛选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生化反应试验、16S rRNA基... 研究旨在解决屠宰场血液污染和血液利用问题,以甘肃省兰州市一屠宰场被血液浸润的土样为分离基质,分离鉴定能够有效降解牦牛血液的菌株。通过血平板筛选能够分解血液蛋白的菌株,对筛选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生化反应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蛋白酶活力测定及血液降解能力测定,筛选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血红蛋白的菌株。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革兰阳性杆菌,命名为NWMCC0050。16S rRNA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菌株NWMCC0050与Aneurinibacillus migulanus strain NBRC 15520的序列相似性为99.85%,为解硫胺素芽孢杆菌。当牦牛血液添加量为30%时,该菌株对血液蛋白降解率达9.86%。研究表明,该菌株对牦牛血液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具有作为利用废弃血液制备氨基酸肥料的候选功能菌株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解硫胺素芽孢杆菌 牦牛血液 蛋白酶活性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水解牦牛血红蛋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海玥 靳义超 +1 位作者 胡勇 韩银仓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1年第6期16-17,共2页
对牦牛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L9(34)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酶解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加酶量5%、酶解pH 8、酶解温度55℃、酶解6h,100mL牦牛血细胞可得血红蛋白粉32.17g。
关键词 牦牛血液 血红蛋白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粒子快速分离纯化超氧化物歧化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林 孙术国 罗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84,共5页
磁性纳米粒子快速分离纯化牦牛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建立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合液(磷酸盐缓冲溶液)和解离液(醋酸钠缓冲溶液)pH值、NaCl浓度和吸附时间对SOD比活力和回收率的影响,以此确定最佳分离纯化条件。结果表明:随着结... 磁性纳米粒子快速分离纯化牦牛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建立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合液(磷酸盐缓冲溶液)和解离液(醋酸钠缓冲溶液)pH值、NaCl浓度和吸附时间对SOD比活力和回收率的影响,以此确定最佳分离纯化条件。结果表明:随着结合液pH值增大,SOD比活力先升高后急剧降低,SOD回收率一直呈增大趋势,最佳pH值为7.5;随着结合液NaCl浓度增加,SOD比活力和回收率先升高,后降低,最佳NaCl浓度为0.5mol/L;随着解析液pH值增大,SOD比活力逐渐升高,而SOD回收率呈减小降趋势,最佳pH值为5.0;磁性纳米粒子对SOD最佳吸附时间为2h;随初始酶粗品浓度的增加,磁性纳米粒子对SOD吸附作用拟合Langmuir吸附模型,且获得的SOD比活力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3000~3250U/mg),说明磁性纳米粒子对SOD分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血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 比活力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