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洼牦牛粪便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姜立春 付丹阳 +3 位作者 赵欣悦 蒋道玉 张雨洁 宋晚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230,共8页
为从麦洼牦牛粪便中筛选出具有高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培养,再利用滤纸条崩解和刚果红平板透明圈试验进行初筛,将获得的菌株使用DNS法测定CMC酶活力进行复筛。根据菌体形态学观察及16S rRNA序列... 为从麦洼牦牛粪便中筛选出具有高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培养,再利用滤纸条崩解和刚果红平板透明圈试验进行初筛,将获得的菌株使用DNS法测定CMC酶活力进行复筛。根据菌体形态学观察及16S rRNA序列测定及序列同源性比较结合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该菌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麦洼牦牛粪便中筛选出1株酶活性为11.88 U/mL的纤维素酶产生菌株,经菌种初步鉴定该菌为溶杆菌属,命名为Lysobacter sp.MY16。以菌株MY16发酵产酶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最适碳源蔗糖(50 g/L),最适氮源尿素(7 g/L)为基础,对其培养条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和最陡爬坡试验,结合Box-Benhnken试验响应面法分析,得出培养条件优化结果为温度41℃、接种量8.1%、时间21 h。在最适条件下,培养CMCase活性为36.12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04倍。综上可知,本研究筛选出了1株具有高CMC酶活性的菌株MY16,可为纤维素的生物高值转化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牦牛粪便 纤维素酶 单因素法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牦牛粪便的分解过程和科学管理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博 何奕忻 +2 位作者 王志远 罗鹏 李洪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02-1306,共5页
放牧家畜粪尿养分回归是影响草地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对于养分分解缓慢的高寒生态系统。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牦牛粪便自身养分特征以及夏、秋季节养分释放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计算植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和粪便... 放牧家畜粪尿养分回归是影响草地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对于养分分解缓慢的高寒生态系统。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牦牛粪便自身养分特征以及夏、秋季节养分释放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计算植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和粪便养分输入量,探讨了高寒草甸牦牛粪便的科学管理问题。研究表明,研究地区典型高寒草甸每公顷每年通过牦牛粪便输入的氮量为79.4kg,磷为11.8kg。牛粪在夏季经过85d的分解后,主要养分降为初始状态的0.48%~6.98%,基本完全分解;秋季养分的分解趋势与夏季相似,但是分解速率缓慢得多,主要养分只降为初始状态的13.44%~40.06%。据估计,研究地区平均每户牧民的牦牛每年可产4.08×105kg鲜牛粪,其中需有3.08×105 kg牛粪用于维持草地肥力,8.93×104 kg鲜牛粪用于煮饭、烧茶、取暖等的燃料。这样,除了维持草地肥力和生活自用之外,仅剩余2.5%的牛粪。因此,不建议将牛粪用于培养食用菌等商业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分解速率 牦牛粪便 青藏高原 植物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粪便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石磊 李禤 +2 位作者 李有全 殷宏 罗建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23,I0002,共4页
为了解青海省共和县牦牛肠道内益生菌的分布种类,筛选出能够抑制犊牛腹泻的益生菌株,采集20份健康牦牛的粪便样品,对粪便中乳酸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再结合形态学、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表明,从牦牛粪便中成功分离出7株乳酸... 为了解青海省共和县牦牛肠道内益生菌的分布种类,筛选出能够抑制犊牛腹泻的益生菌株,采集20份健康牦牛的粪便样品,对粪便中乳酸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再结合形态学、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表明,从牦牛粪便中成功分离出7株乳酸菌,包括罗伊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坚强肠球菌、海氏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各1株。本研究分离的7株乳酸菌,为后期抗牦牛腹泻益生菌产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粪便 益生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矿区不同覆土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与粒径分布的耦合关系
4
作者 罗伟 颜林 +3 位作者 刘恒轩 杨伟 陈琳 任清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1-650,共10页
为研究不同覆土类型及施加牦牛粪便对若尔盖高原矿区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覆土条件。以典型废弃矿山为对象,分析3种土壤类型(风沙土、砂质草甸土和壤质草甸土)及其添加牦牛粪便处理的理化性质、颗粒组成和分形特征,运用冗余分... 为研究不同覆土类型及施加牦牛粪便对若尔盖高原矿区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覆土条件。以典型废弃矿山为对象,分析3种土壤类型(风沙土、砂质草甸土和壤质草甸土)及其添加牦牛粪便处理的理化性质、颗粒组成和分形特征,运用冗余分析、主成分分析确定粒径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利用灰色关联耦合模型研究土壤理化性质与粒径分布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以砂粒为主(58.4%~94.9%),粉粒次之(3.8%~32.7%),黏粒含量最少(1.3%~8.9%),分形维数为2.37~2.66,砂粒体积含量对分形维数影响最为显著;土壤质量表现为:壤质草甸土>砂质草甸土>风沙土,且风沙土处理的沙化程度有所加重;添加牦牛粪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养分亏缺,促使粒径分布更为细腻;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水率与黏粒、粉粒关联度高,容重与砂粒关联度高,且有机质含量对粒径分布变异的驱动贡献最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排序为壤质草甸土>砂质草甸土+牦牛粪便>壤质草甸土+牦牛粪便>砂质草甸土>风沙土+牦牛粪便>风沙土,但耦合协调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仅壤质草甸土处理为0.727,达到中度协调发展程度。综上,若尔盖高原矿区土壤沙化程度较严重,砂粒体积含量可作为该区域修复效果的指标,在覆土重构过程中添加牦牛粪便可作为一种参考举措,同时为确保矿山修复效果,建议使用壤质草甸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修复 覆土重构 牦牛粪便 土壤因子 颗粒体积 若尔盖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牦牛粪对草地畜牧业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孙鹏飞 《中国畜牧业》 2021年第2期57-57,共1页
放牧牦牛是青藏高原的当家畜种,是草地畜牧业"草—畜—粪—土—草"物质养分循环系统的重要参与者。牦牛粪便还用可能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深入研究放牧牦牛粪便排泄行为及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 放牧牦牛是青藏高原的当家畜种,是草地畜牧业"草—畜—粪—土—草"物质养分循环系统的重要参与者。牦牛粪便还用可能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深入研究放牧牦牛粪便排泄行为及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科学利用放牧牦牛粪便,推动高寒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畜牧业 放牧牦牛 草地生态系统 牦牛粪便 高寒草地 粪便排泄 养分循环系统 重要参与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