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采收期山里红叶总黄酮及牡荆素-2″-O-鼠李糖苷含量研究
1
作者 李云兴 柴纪严 +1 位作者 吴成举 英锡相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31-1834,共4页
目的:比较山里红叶不同采收期总黄酮的含量及主成分牡荆素-2″-O-鼠李糖苷的含量,确定山里红叶最佳采收期。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509nm)测定不同采收期山里红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 目的:比较山里红叶不同采收期总黄酮的含量及主成分牡荆素-2″-O-鼠李糖苷的含量,确定山里红叶最佳采收期。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509nm)测定不同采收期山里红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采收期山里红叶中单体有效成分-牡荆素-2″-O-鼠李糖苷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四氢呋喃(97:3),B为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柱温:室温;对照品:牡荆素-2″-O-鼠李糖苷;进样量:10μL。结果:综合考虑在1~23周期间山里红叶的总黄酮与牡荆素-2″-O-鼠李糖苷的含量以7~9月含量较高。结论:通过实验确定7~9月为山里红叶最佳采收期,为科学合理采收山里红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里红叶 总黄酮 牡荆-2″-o-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山楂叶中牡荆素-4″-O-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的含量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彩云 王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4-497,共4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山楂叶中牡荆素-4〃-O-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Sepax HP C18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四氢呋喃(20:1),B为0.5%甲酸溶液,采用梯... 目的:用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山楂叶中牡荆素-4〃-O-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Sepax HP C18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四氢呋喃(20:1),B为0.5%甲酸溶液,采用梯度洗脱;0~10min,A为14%~17%;10~26min,A为17%~18%;26~28min,A为18%~14%;检测波长:360nm,流速:1.0mL/min;柱温:32℃。结果:该方法加样回收率牡荆素-4″-O-葡萄糖苷:99.59%(RSD=0.50%),牡荆素鼠李糖苷:99.57%(RSD=0.96%),牡荆素:98.70%(RSD=1.10%),芦丁:99.35%(RSD=1.16%),金丝桃苷:99.28%(RSD=0.8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山楂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 牡荆-4″-o-葡萄糖苷 牡荆糖苷 牡荆 芦丁 金丝桃苷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制前后王不留行中3种黄酮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于现阔 吴宏伟 +4 位作者 罗寒燕 张晓 鲁亚奇 唐力英 王祝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5-350,共6页
目的考察炮制前后王不留行中3种黄酮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变化。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生品、炮制品提取液(0.01 mL/g),于5、10、20、30、45 min及1、2、4、8、12、24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王不留行黄酮苷、肥皂草苷、异牡荆素-2″-O-... 目的考察炮制前后王不留行中3种黄酮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变化。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生品、炮制品提取液(0.01 mL/g),于5、10、20、30、45 min及1、2、4、8、12、24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王不留行黄酮苷、肥皂草苷、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炮制后,王不留行黄酮苷MRT_(0~24 h)、t_(1/2)缩短(P<0.05);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C_(max)、AUC_(0~24 h)升高(P<0.05),MRT_(0~24 h)、t_(1/2)缩短(P<0.05);肥皂草苷MRT_(0~24 h)缩短(P<0.05)。结论炮制后,王不留行中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含量增加。在服用相同剂量提取物时,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暴露量增加,并且该成分及王不留行黄酮苷、肥皂草苷的消除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黄酮苷 肥皂草苷 牡荆-2″-o-阿拉伯糖苷 炮制 药动学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里红叶化学成分分离
4
作者 韩春辉 马秀琴 +1 位作者 冷爱晶 英锡相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1-513,共3页
目的:研究山里红叶中(Crataegue pinnatifida Bge.var major)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薄层色谱、葡聚糖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紫外吸收,液相色谱和核磁共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化合物牡荆... 目的:研究山里红叶中(Crataegue pinnatifida Bge.var major)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薄层色谱、葡聚糖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紫外吸收,液相色谱和核磁共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化合物牡荆素-2″-O-鼠李糖苷及牡荆素-4″-O-葡萄糖苷。结论:牡荆素-2″-O-鼠李糖苷及牡荆素-4″-O-葡萄糖苷纯度经高效液相色谱归一化法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里红叶 化学成分 牡荆素-2”-o-鼠李糖苷 牡荆-4”-o-葡萄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楠竹叶提取物中的4种黄酮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学科 马春慧 +3 位作者 杨磊 孟庆焕 王洪政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0-493,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楠竹叶提取物中的4种主要黄酮成分:荭草苷、牡荆苷、牡荆苷-4′-O-葡萄糖苷、牡荆苷-2′-O-鼠李糖苷。通过实验,得到了同时测定4种主要黄酮成分的最佳条件。采用Kromasil-C18(5μm,4.6 mm×250 mm,Akzol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楠竹叶提取物中的4种主要黄酮成分:荭草苷、牡荆苷、牡荆苷-4′-O-葡萄糖苷、牡荆苷-2′-O-鼠李糖苷。通过实验,得到了同时测定4种主要黄酮成分的最佳条件。采用Kromasil-C18(5μm,4.6 mm×250 mm,Akzol Nobel,Sweden)进行测定,最佳检测条件为:以四氢呋喃:乙腈:甲醇:0.5%醋酸水溶液=10.3:1:0.7:88为色谱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5℃,流速:1.0 mL·min^(-1)。荭草苷、牡荆苷、牡荆苷-4′-O-葡萄糖苷和牡荆苷-2′-O-鼠李糖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98.1%、99.1%和98.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0.7%、0.8%和0.6%(n=5)。该方法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楠竹叶成分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竹叶提取物 荭草苷 牡荆 牡荆-4'-o-葡萄糖苷 牡荆-2'-o-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艳 思秀玲 +1 位作者 韦松 许学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研究兔尾草(Uraria lagopodioides(Linn.)Desv.ex DC.)的化学成分。方法:以各种柱色谱分离兔尾草的乙醇浸出物,对所得化合物以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其结构。并对其中黄酮成分进行了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所得到8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兔尾草(Uraria lagopodioides(Linn.)Desv.ex DC.)的化学成分。方法:以各种柱色谱分离兔尾草的乙醇浸出物,对所得化合物以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其结构。并对其中黄酮成分进行了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所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硬脂酸(Ⅰ),正二十四烷酸(Ⅱ),β-谷甾醇(Ⅲ),正三十烷醇(Ⅳ),水杨酸(Ⅴ),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Ⅵ),当药黄酮(Swertisin,Ⅶ),当药黄酮-2″-O-α-L-鼠李糖苷(Ⅷ)。结论:所有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尾草 当药黄酮 当药黄酮-2-o-α-L-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金妍 徐华影 陈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目的研究马齿苋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方法马齿苋全草用75%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有机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测定各个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的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以及黄酮... 目的研究马齿苋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方法马齿苋全草用75%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有机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测定各个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的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以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对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来评价其抗糖尿病活性。结果从马齿苋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4’-O-α-L-鼠李糖苷(1),橙皮苷(2),山柰酚(3),木栓酮(4),6,7-二羟基香豆素(5),反式-对香豆酸(6),金莲花碱(7),咖啡酸(8),二十八烷酸(9),此外化合物1~4能够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其中化合物1的效果最为显著并能降低该细胞Akt的磷酸化水平。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具有较强的抗糖尿病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黄酮苷 芹菜-4’-o-α-L-糖苷 抗糖尿病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