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1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牛血清白蛋白-葡聚糖界面组装的胶体囊泡构建及包封性研究
1
作者 郭茜茜 李丹 +3 位作者 杨永利 李丽 伊高阳 姚晓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3,共10页
蛋白质和多糖作为胶体结构化组分,其改性后组装形成的胶体囊泡是一种独特类型的人工细胞,具有良好的膜渗透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工程、生物传感、药物输送和功能食品等领域。基于此,本研究拟以氨基化牛血清白蛋白(BSA-NH_(2))和羧基... 蛋白质和多糖作为胶体结构化组分,其改性后组装形成的胶体囊泡是一种独特类型的人工细胞,具有良好的膜渗透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工程、生物传感、药物输送和功能食品等领域。基于此,本研究拟以氨基化牛血清白蛋白(BSA-NH_(2))和羧基化葡聚糖(DEX-COOH)为构筑基元,利用Pickering乳液模板法构建胶体囊泡,优化复合物浓度、油/水体积比及交联剂浓度,探究不同温度下的储藏稳定性及包载不同分子量葡聚糖的能力。结果发现,复合物浓度为20 mg/mL、油/水体积比10:1、交联剂浓度0.75 mg/mL的条件下可得到形态稳定、分散均匀且具有稳定光滑球形及完整膜结构的胶体囊泡,其粒径为4.29±1.11μm。囊泡在4℃条件下储藏0、4、7 d均具有良好稳定性,粒径分别为5.13±1.15、4.81±1.03和5.01±1.33μm,可有效包载分子量≤70 kDa的葡聚糖。因此,该囊泡可作为亲水性活性组分的有效载体,广泛应用于食品活性组分递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白蛋白 葡聚糖 囊泡 稳定性 包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沙拉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
2
作者 马全朝 吴海港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94-4405,共12页
【目的】研究沙拉沙星(salafloxacin, SFX)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的结合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SFX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探究SFX与BSA作用类型、结合方式、结合位点数;通过同步荧光法测定SFX对BSA内... 【目的】研究沙拉沙星(salafloxacin, SFX)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的结合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SFX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探究SFX与BSA作用类型、结合方式、结合位点数;通过同步荧光法测定SFX对BSA内源性荧光作用,分析SFX对BSA中的酪氨酸(tyrosine, Tyr)和色氨酸(tryptophan, Trp)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法检测SFX和BSA的三维荧光特征,分析SFX对BSA构象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添加不同浓度SFX时BSA的紫外光谱特征,分析SFX对BSA构象的影响和猝灭类型;利用分子对接分析SFX与BSA结合位点和结合作用力;利用荧光光谱法分析金属离子对SFX和BSA结合的影响。【结果】荧光光谱检测结果显示,SFX能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对BSA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SFX与BSA结合过程是放热、自发的,结合过程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SFX和BSA结合的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位点数约为1,分子结合距离为3.182 nm。同步荧光检测结果显示,SFX猝灭了BSA中Tyr残基和Trp残基以及肽链骨架结构的荧光。三维荧光光谱检测结果显示,SFX引起Trp和Tyr残基的荧光强度降低,导致BSA肽链结构改变。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显示,SFX与BSA中的Pro498、Glu470、Lys533残基形成氢键,与Val497、Lys499残基形成疏水键,与Tyr496残基形成范德华作用力。金属离子Ca^(2+)、Na^(+)、K^(+)、Al^(3+)对SFX与BSA结合有促进作用;Fe^(2+)、Mg^(2+)、Cu^(2+)表现为抑制作用。【结论】SFX和BSA结合是自发的,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且结合会改变BSA的构象。试验结果为揭示SFX毒性、机体内转运和代谢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白蛋白(bsa) 沙拉沙星(SFX) 光谱法 分子对接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及对蛋白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张会敏 刘国宸 +3 位作者 任李宁 宁宁 琚萌萌 孙爱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9-207,共9页
蛋白质以可逆或不可逆的方式与多酚相互作用,从而影响食品的感官、质地和营养特性。为探究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entaurin-3-O-glucoside,C3G)为代表的花色苷类多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非共价作用方式及其... 蛋白质以可逆或不可逆的方式与多酚相互作用,从而影响食品的感官、质地和营养特性。为探究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entaurin-3-O-glucoside,C3G)为代表的花色苷类多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非共价作用方式及其对蛋白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多光谱技术和分子对接手段探究二者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C3G对BSA蛋白质特性的影响。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C3G与BSA结合后,酰胺I带和A带发生红移且峰强度减弱。圆二色光谱结果表明,C3G使BSA蛋白结构变得松散,BSA二级结构发生改变,α-螺旋含量由31.8%下降到31.1%,β-折叠含量由18.1%增加到18.5%。荧光光谱证实了C3G对BSA的猝灭是形成基态络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热力学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BSA和C3G之间的作用力以静电引力和氢键作用为主,C3G可进入BSA内腔结构。对BSA物理特性研究发现,C3G的加入可使BSA结构域扩展,粒径从244.75 nm增加至644.70 nm。同时C3G显著增强了BSA的溶解性、持水性和持油性,并改善了其泡沫性能和乳化性能。该研究为了解C3G对BSA构象和蛋白特性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和理论基础,为蛋白花色苷复合物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 清白蛋白 非共价键 持水性 持油性 乳化性 起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肉桂醛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机制
4
作者 马全朝 谷清义 金银利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4-142,共9页
研究旨在探讨肉桂醛(cinnamaldehyde,Cin)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机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Cin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光谱法分析5种金属离子(Na^(+)、Ca^(... 研究旨在探讨肉桂醛(cinnamaldehyde,Cin)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机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Cin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光谱法分析5种金属离子(Na^(+)、Ca^(2+)、Ba^(2+)、Fe^(2+)和Zn^(2+))对Cin和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光谱证实Cin对BSA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n约为1,结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同步荧光试验结果说明酪氨酸(tyrosine,Tyr)残基和色氨酸(tryptophan,Trp)残基参与了Cin与BSA结合过程;三维荧光光谱表明Cin使BSA的空间构象发生了变化;紫外-可见光谱证实Cin对BSA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Na^(+)、Ca^(2+)和Ba^(2+)对猝灭过程呈现促进作用,而Fe^(2+)和Zn^(2+)对猝灭过程呈现抑制作用;分子对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Cin与BSA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力及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荧光猝灭 金属离子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牛血清白蛋白-高酯果胶Pickering乳液构建和稳定性差异研究
5
作者 刘逸佳 杨涛 +7 位作者 傅志轩 吴浩人 李小华 袁勇 巢瑾 银飞燕 吴远杰 石萌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65-272,共8页
该研究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和高酯果胶(high-methoxyl pectin,HEP)组成的三元复合物作为连续相,菜籽油作为分散相,构建了高内相Pickering乳液,... 该研究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和高酯果胶(high-methoxyl pectin,HEP)组成的三元复合物作为连续相,菜籽油作为分散相,构建了高内相Pickering乳液,并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EGCG(0~25 mg/mL)对Pickering乳液的影响。乳液的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EGCG质量浓度为10 mg/mL的乳液粒径最小,为49.4μm,乳液Zeta电位变化不显著,光学微观结构和粒径分析一致。对乳液的流变性质分析,发现所有乳液样品均是以弹性为主,乳液凝胶状网络结构的强度和表观黏度均随EGCG颗粒浓度先增大后逐渐减小,乳液EGCG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最大,此时乳液凝胶网络结构强度最好。不同EGCG浓度乳液的离心、贮藏、冷藏、热处理和离子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当EGCG质量浓度为10 mg/mL,乳液持水能力最佳,为57.86%。所有乳液在常温贮藏和冷藏30 d后均非常稳定,无明显乳析现象,且EGCG质量浓度为10 mg/mL的乳液粒径变化最小,稳定性最好。在80℃的热处理条件下,所有乳液粒径均增大,但未发生破乳现象。随着盐离子浓度的增加,乳液的粒径增大。相较于未添加EGCG组,EGCG质量浓度为5~15 mg/mL的乳液在不同盐离子条件下粒径较小。当EGCG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乳液的粒径最小,离子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白蛋白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高酯果胶 Pickering乳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dHCl和TNZ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刘里 王开燕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4,共8页
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了盐酸利多卡因(LidHCl)和替硝唑(TN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结果显示,在缓冲液(pH=7.40)和不同温度(299、309 K和319 K)条件下,LidHCl和TNZ可显著猝灭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BSA的荧光是由Lid... 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了盐酸利多卡因(LidHCl)和替硝唑(TN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结果显示,在缓冲液(pH=7.40)和不同温度(299、309 K和319 K)条件下,LidHCl和TNZ可显著猝灭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BSA的荧光是由LidHCl和TNZ通过静态猝灭机制发生的。多光谱测量结果显示,LidHCl-TNZ可影响BSA的二级结构,特别是对酪氨酸残基微环境的疏水性影响更大。荧光抑制曲线和分子对接研究显示,LidHCl和TNZ结合在位于Sudlow位点Ⅱ的亚结构Ⅲ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盐酸利多卡因 清白蛋白 分子模拟 联合用药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剑 康泽奕 +3 位作者 王沙沙 赵津嘉 张博 刘春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固定BSA浓度,梯度变化药物浓度,混合溶液分别在25℃及37℃水浴中温浴2h后进行荧光强度测定,运用Stern-Volmer方程及改进的双对数方程求出...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固定BSA浓度,梯度变化药物浓度,混合溶液分别在25℃及37℃水浴中温浴2h后进行荧光强度测定,运用Stern-Volmer方程及改进的双对数方程求出不同温度下药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四种肾上腺素药物均与BSA形成结合物,对BSA荧光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不同温度下与BSA的K值顺序为硫酸沙丁胺醇>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酒石酸美托洛尔>盐酸肾上腺素,37℃时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均大于25℃时的结果;热力学参数表明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BSA之间的结合均为自发过程,与BSA分子间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分子对接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清白蛋白 肾上腺素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法研究啶虫脒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嘉兴 李坤 +2 位作者 刘世杰 曾浩宇 杨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22,共16页
啶虫脒(acetamiprid,AC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积累,对哺乳动物产生神经毒性作用,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为清晰认识啶虫咪在生物体中的作用过程,本研究利用荧光、紫外可见光(UV-vis)、圆二色... 啶虫脒(acetamiprid,AC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积累,对哺乳动物产生神经毒性作用,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为清晰认识啶虫咪在生物体中的作用过程,本研究利用荧光、紫外可见光(UV-vis)、圆二色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了ACE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BSA和ACE的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能够形成基态复合物,且存在至少1个结合位点;热力学研究表明,二者结合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ΔG)为负值,说明ACE与BSA的结合是一个自发过程;焓(ΔH)和熵(ΔS)为负值,表明ACE与BSA相互作用的驱动力是氢键或范德华力;通过荧光光谱法和UV-vis光谱法算出结合距离小于7 nm,表明ACE与BSA之间能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步荧光光谱显示ACE对BSA的构象产生影响,主要是对其中酪氨酸残基的影响更为显著;圆二色光谱结果显示ACE使BSA的构象发生一定变化,增加了α-螺旋结构的稳定性和蛋白整体的有序性,使蛋白质的微环境比其天然状态更具疏水性。综上所述,ACE与BSA在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能够自发结合,形成稳定的基态复合物,且结合后会影响BSA的结构。本研究为探究ACE在生物体中的致毒过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清白蛋白 神经毒性 荧光光谱法 UV-vis光谱法 圆二色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静 张政朴 +1 位作者 宋瑜 贺秉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63-2368,共6页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对微球进行羟丙基氯化及氨基化,并偶联色素配体C ibacronB lue F3GA,得到一种新型染料亲和吸附剂.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目标蛋白,考察了该染料亲和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发现其对BSA有较高的吸附量(95.2 ...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对微球进行羟丙基氯化及氨基化,并偶联色素配体C ibacronB lue F3GA,得到一种新型染料亲和吸附剂.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目标蛋白,考察了该染料亲和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发现其对BSA有较高的吸附量(95.2 mg/g),吸附行为满足Langmu ir吸附等温式.负载牛血清白蛋白的微球容易洗脱,洗脱率高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Cibacron BLUE F3GA 染料亲和吸附剂 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朝红 董殿波 +4 位作者 赵哲 臧树良 陈中林 王杰 张华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9-312,共4页
通过紫外、荧光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船体防污漆的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浓度、酸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又有锡... 通过紫外、荧光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船体防污漆的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浓度、酸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又有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使BSA内部的色氨酸和酪氨酸等芳香氨基酸残基裸露,导致BSA二级结构破坏,α-螺旋含量减少和构象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锡(TBT) 清白蛋白(bs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照射激活亚甲基蓝(MB)声动力损伤牛血清白蛋白(BSA)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君 张媛媛 +4 位作者 张蕾 王晓芳 徐锐 郭颖 张向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99-1403,共5页
应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超声波激活亚甲基蓝(MB)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的损伤,考察了超声波照射时间,MB浓度,溶液酸度对BSA分子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BSA分子的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MB浓度和p... 应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超声波激活亚甲基蓝(MB)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的损伤,考察了超声波照射时间,MB浓度,溶液酸度对BSA分子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BSA分子的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MB浓度和pH值增加而增加,即UV-Vis光谱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增色效应,荧光光谱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猝灭现象。探讨了超声波激活MB对BSA分子损伤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亚甲基蓝(MB) 清白蛋白(bsa)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纳米二氧化硅(SiO_2)催化超声波照射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损伤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君 丁娜 +4 位作者 张朝红 郭颖 王诗献 徐锐 张向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9-1073,共5页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超声波照射激活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的损伤,并考查了超声波照射时间、纳米SiO2粉末加入量、溶液酸度和超声波照射功率等因素对BSA分子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超声波照射激活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的损伤,并考查了超声波照射时间、纳米SiO2粉末加入量、溶液酸度和超声波照射功率等因素对BSA分子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体系温度为(37.0±0.2)℃和浓度为1.0×10-5mol·L-1的BSA溶液,UV-Vis光谱显示,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纳米SiO2粉末加入量,溶液pH值和照射功率的增大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增色效应。然而,BSA溶液的荧光光谱却随着上述因素的增大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猝灭现象。此外,还初步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激活纳米SiO2粒子对BSA分子损伤的机理,认为是声致发光或高热激发使纳米SiO2粒子产生.OH自由基,进而损伤溶液中的BSA分子。这一研究结果对声催化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以及纳米药物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超声波照射 纳米二氧化硅(SiO2) 清白蛋白(bsa)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柠檬苦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鑫富 董庆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7-44,共8页
为研究柠檬苦素(Limonin,LM)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LM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LM能有效淬灭BSA的内源荧光,其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两者发生相互作... 为研究柠檬苦素(Limonin,LM)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LM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LM能有效淬灭BSA的内源荧光,其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两者发生相互作用可形成1个结合位点,分子间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该相互作用过程为自发反应;紫外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表明,LM与BSA发生相互作用后,可以增加BSA上酪氨酸(Tyr)、色氨酸(Trp)残基微环境的疏水性;通过竞争位点实验及分子对接,发现LM与BSA的结合位点在siteⅠ附近,LM可以与BSA上的Trp-213形成氢键,与Tyr-340/451等残基之间存在范德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苦素 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闫恳 张燕燕 +4 位作者 卞在东 张辉兰 黄鹏 倪佳 黄和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DB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R和BSA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在温度290、300、310 K时,两者间的结合常数K...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DB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R和BSA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在温度290、300、310 K时,两者间的结合常数Ka的数量级达10^(5),结合位点数为1.1,表明两者之间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形成1∶1复合物;Kq两者的猝灭常数值分别为5.5924×10^(12)、4.9853×10^(12)、4.1665×10^(12)L·mol^(-1)·s^(-1),推测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根据F9r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求算出给体与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4.8 nm、能量转移效率E=0.5793,推测两者之间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通过计算该体系的热力学参数得到ΔH<0,ΔS<0,ΔG<0,表明二者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另外,随着DBR的加入BSA的构象发生了改变,BSA的α-螺旋结构从60.55%减少到58.5%;电化学分析法表明两者形成了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推测出DBR分子进入了BSA分子的疏水腔内,其结合位置位于domainⅠA亚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 清白蛋白 光谱法 电化学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对亮蓝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机制影响的光谱学研究
15
作者 李纯 王俊茜 赵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0-27,共8页
为了了解谷氨酸(Glu)对食品添加剂亮蓝(BB)与载体蛋白之间结合机制的影响,本文从结合作用力、结合距离、结合位点,以及蛋白质构象变化等方面研究了Glu存在时B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BB通过静态猝灭的方... 为了了解谷氨酸(Glu)对食品添加剂亮蓝(BB)与载体蛋白之间结合机制的影响,本文从结合作用力、结合距离、结合位点,以及蛋白质构象变化等方面研究了Glu存在时B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BB通过静态猝灭的方式猝灭BSA的内源荧光,但在Glu存在下,BB对BSA的荧光猝灭常数由(8.31±0.52)×10^(4)L·mol^(-1)减小至(5.43±0.04)×10^(4)L·mol^(-1),结合常数由(1.35±0.04)×10^(5)L·mol^(-1)减小至(3.81±0.20)×10^(4)L·mol^(-1)(313 K),即Glu削弱了BB与BSA的结合。此外,Glu还会缩短BB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由3.49±0.02 nm变为3.45±0.04 nm),减小BB对BSA二级结构的改变(α-螺旋含量由36.09%±0.01%变为42.14%±0.01%([BSA-Glu]-BB为1:20:1)),即Glu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BB对BSA构象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蓝 清白蛋白 谷氨酸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价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兴军 郭明 +2 位作者 李兵 郭建忠 李铭慧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7-783,共7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5种二价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通过生物大分子猝灭反应机制和结合位点模型研究发现锌离子Zn2+,镍离子Ni2+,钴离子Co2+和钙离子Ca2+均可导致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猝灭,Zn2+,Ni2+和Co2...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5种二价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通过生物大分子猝灭反应机制和结合位点模型研究发现锌离子Zn2+,镍离子Ni2+,钴离子Co2+和钙离子Ca2+均可导致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猝灭,Zn2+,Ni2+和Co2+离子半径处在正常范围,能有效进入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位点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使牛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静态猝灭。Ca2+离子半径较大,受空间位阻影响不能有效进入结合位点对BSA二级结构影响较小,不能与BSA形成配合物,表现为动态猝灭;而Mg2+由于大的水合半径阻碍了Mg2+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有效碰撞,使电子或能量的转移受阻,从而导致Mg2+对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无猝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金属离子(Ⅱ) 牛血清白蛋白(bsa)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与计算机辅助研究α-西柏三烯二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7
作者 苏贤坤 孙振春 +4 位作者 杨慧 赵常友 赵天明 马超 朱国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α-西柏三烯二醇具有抗菌、抗肿瘤和神经保护等广泛生物活性,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α-西柏三烯二醇在体内的转运、分布以及消除等信息。本研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分子对接模拟、分子动力... α-西柏三烯二醇具有抗菌、抗肿瘤和神经保护等广泛生物活性,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α-西柏三烯二醇在体内的转运、分布以及消除等信息。本研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分子对接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BSA与α-西柏三烯二醇在体外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SA与α-西柏三烯二醇发生了明显相互作用,且在293、303和310 K三个温度条件下,荧光淬灭常数KSV值和结合常数Kb值随着温度升高逐渐降低,α-西柏三烯二醇与BSA通过静态猝灭机制发生相互作用,三个不同温度下两者结合位点数n≈1,在BSA上只存在一个α-西柏三烯二醇的特异性结合位点;BSA与α-西柏三烯二醇的结合是自发进行的(ΔG<0),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要驱动力(ΔH<0和ΔS<0);在Sudlow位点I处α-西柏三烯二醇与BSA发生结合;BSA与α-西柏三烯二醇结合导致其构象也会发生改变。本研究结果提供了α-西柏三烯二醇与BSA相互作用的基本信息,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α-西柏三烯二醇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西柏三烯二醇 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嘧达莫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热力学特征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61
18
作者 颜承农 上官云凤 +4 位作者 童金强 刘义 庞代文 潘祖亭 屈松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43-546,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 ,双嘧达莫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荧光猝灭光谱行为 ,得出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和基本热力学参数。
关键词 双嘧达莫 清白蛋白 热力学 荧光光谱法 结合反应 压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38
19
作者 盛良全 闫向阳 +2 位作者 徐华杰 童红武 刘少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6-308,共3页
在0.1mol·L-1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体系中,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烟碱的相互作用。荧光滴定表明这种相互作用使BSA的内源荧光猝灭,尼古丁和BSA形成1∶1稳定复合物。不同温度和酸度下的猝灭作用证实... 在0.1mol·L-1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体系中,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烟碱的相互作用。荧光滴定表明这种相互作用使BSA的内源荧光猝灭,尼古丁和BSA形成1∶1稳定复合物。不同温度和酸度下的猝灭作用证实其静态猝灭行为和疏水作用机制。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相互作用引起BSA构象变化,而同步荧光光谱提示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 清白蛋白 紫外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在植物RAPD分析中的作用 被引量:43
20
作者 边才苗 李钧敏 +1 位作者 金则新 葛明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9-282,共4页
以水杉、七子花DNA为模板 ,添加牛血清白蛋白 (BSA) ,观察其对植物RAPD扩增效果的改善情况。研究显示 ,在水杉及七子花RAPD扩增体系中 ,改善RAPD扩增反应的最佳的BSA浓度是不同的 ,分别为 0 6 μg/ μl与1μg/ μl。另外 ,BSA还可以封... 以水杉、七子花DNA为模板 ,添加牛血清白蛋白 (BSA) ,观察其对植物RAPD扩增效果的改善情况。研究显示 ,在水杉及七子花RAPD扩增体系中 ,改善RAPD扩增反应的最佳的BSA浓度是不同的 ,分别为 0 6 μg/ μl与1μg/ μl。另外 ,BSA还可以封闭乙酰BSA对RAPD扩增反应的抑制作用 ,降低RAPD反应系统中Taq酶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白蛋白 植物 RAPD分析 作用 水杉 七子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