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羚牛种群数量与分布
1
作者 邵建斌 解振锋 +6 位作者 张奇奇 郭东玲 麻应太 赵文超 马雪亮 张耀红 杨振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采取全境踏查的样线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红外相机定位监测法、远红外无人机热感成像调查法与影像拍摄记录调查法等方法,对牛背梁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羚牛种群数量与分布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羚牛种群实体数量71头,分布密度为0... 采取全境踏查的样线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红外相机定位监测法、远红外无人机热感成像调查法与影像拍摄记录调查法等方法,对牛背梁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羚牛种群数量与分布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羚牛种群实体数量71头,分布密度为0.43头/km^(2)。根据样线上所遇见的羚牛实体数量,及痕迹数量的综合推算,牛背梁保护区羚牛种群的间接数量为292~346头,平均数量为319头,分布密度为1.78~2.11头/km^(2),平均分布密度为1.94头/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 分布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海拔梯度格局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双喜 王得祥 +4 位作者 边丹丹 白宇 秦晓威 任学敏 杨改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68-1474,共7页
通过植被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并利用聚类方法分析海拔梯度对区系成分构成的影响,探讨区系地理成分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断点,为植被垂直带谱划分提供区系依据.结果表明:(1)各类区... 通过植被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并利用聚类方法分析海拔梯度对区系成分构成的影响,探讨区系地理成分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断点,为植被垂直带谱划分提供区系依据.结果表明:(1)各类区系成分中,热带成分所占比例小且均随海拔上升而减小,海拔1500m是多数热带分布类型的上限;而温带成分总体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上升;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比值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始终小于1;中国特有属成分随海拔升高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在1000~1800m海拔区间内变化不明显,但从1800~2880m海拔区间内开始急剧下降;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温带性质,不存在区系平衡点.(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植被沿海拔梯度可划分为5个垂直带谱:海拔1000~2000m为中低山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000~2500m为中山落叶阔叶小叶林带;海拔2500~2600m为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带;海拔2600~2800m为亚高山灌丛带;海拔2800~2900m为亚高山草甸植被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区系成分 海拔梯度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食肉目和偶蹄目动物的区系特征与生态分布 被引量:18
3
作者 曾治高 宋延龄 +5 位作者 麻应太 王西峰 吴逊涛 解振锋 邵建斌 李春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249-2255,共7页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108°45′~109°04′E,33°47′~33°56′N)位于秦岭山脉东段,地跨秦岭南北坡.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于2003年5月~2004年8月,对该保护区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的区系特征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108°45′~109°04′E,33°47′~33°56′N)位于秦岭山脉东段,地跨秦岭南北坡.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于2003年5月~2004年8月,对该保护区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的区系特征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该保护区共有18种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其中属我国Ⅰ级、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兽类分别有2种和7种.分析表明,保护区的有蹄类动物物种丰富,秦岭分布的有蹄类在该区域均有分布,但食肉动物种数仅占整个秦岭地区的45.5%.这些兽类中,属于东洋界的兽类有12种,占66.7%;属古北界的仅1种,占5.5%;其余5种为广布种,占27.8%.牛背梁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应属古北界和东洋界物种交汇的区域,且为东洋界逐渐向古北界过渡的区域.分析该区域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的生态分布发现,这些物种的垂直分布幅度有很大的差异.垂直分布幅度在海拔高差1300 m以上、1000 m左右、450~700 m之间的物种各占1/3.结果还表明,区内这些兽类物种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先升后降的垂直变化规律.不论是秦岭南坡还是北坡,分布在海拔1800~2200 m区域的兽类物种最多,所占比例大于80%;而在海拔2600m以上区域,兽类种数降至最少,仅占50%左右.兽类丰富度的海拔梯度也体现于这些兽类在各植被类型中的分布上.中山针阔叶混交林中分布的兽类种数最多,而在中低山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及亚高山灌丛草甸中分布的兽类则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动物区系 生态分布 海拔梯度 物种丰富度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景侠 蔡靖 +1 位作者 张文辉 周建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7-43,共7页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据统计,种子植物950种,隶属105科433属。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9种,被子植物101科425属941种;木本植物372种,草本植物578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7种。...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据统计,种子植物950种,隶属105科433属。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9种,被子植物101科425属941种;木本植物372种,草本植物578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7种。资源植物丰富,分为药用、观赏、食用等10大类型。生态系统多样,按大的类型可划分为森林、灌丛、草甸、裸岩和农田,其中森林面积15055hm2,占总面积的91.7%,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保护植物多样性应采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保护对策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47
5
作者 吕世丽 李新平 +1 位作者 李文斌 慕小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1-168,177,共9页
【目的】分析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土壤养分空间的分异状况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为研究森林生态及合理利用与保护该地区森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取1 248~2 625m海拔16个完整土壤剖面的土壤样品,室内测定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和pH值... 【目的】分析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土壤养分空间的分异状况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为研究森林生态及合理利用与保护该地区森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取1 248~2 625m海拔16个完整土壤剖面的土壤样品,室内测定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和pH值,应用统计学软件对各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高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保护区内的土壤养分指标在整个土壤剖面的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 5.35~6.65,有机质含量5.65~74.84g/kg,土壤全氮含量0.30~5.43g/kg,碱解氮含量106.64~208.66mg/kg,全磷含量0.45~1.30g/kg,速效磷含量0.44~6.82mg/kg,全钾含量14.88~18.78g/kg,速效钾含量26.18~277.00mg/kg。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空间分异度较大,土壤pH值和全钾含量的空间分异度较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H值、全钾、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异程度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分异程度则增大。3)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与海拔之间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各养分含量的极值多出现在海拔1 900~2 000m,上述养分含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变异规律各异。【结论】牛背梁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差异,土壤各养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 土壤养分 海拔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血雉对栖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麻应太 蔺俊武 +3 位作者 解振锋 段文东 邵建斌 吴逊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0-975,共6页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血雉栖息地选择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sinensis David栖息分布于秦岭主脊以南海拔2000~2500m中山地带、乔木高度较矮(5~10m)、郁闭度较低(0.3~0.5)...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血雉栖息地选择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sinensis David栖息分布于秦岭主脊以南海拔2000~2500m中山地带、乔木高度较矮(5~10m)、郁闭度较低(0.3~0.5)、林下灌木稀疏(≤0.2)的针阔混交林中。从地形情况来看,则多活动于山坡的上坡位或梁脊处、坡度相对较为平缓(≤25°)地带的半阴半阳坡。距离水源较远(150m),对人为干扰的敏感性相对较弱。从对各生态因子的偏好性来看,血雉比较偏好坡度相对较陡(25°~40°)、乔木高度低矮(≤5m)、郁闭度低(≤0.2)的针叶林,以及盖度在0.3~0.6的竹林、隐蔽性较高(≤5m)、距离水源较近(50~100m)的环境,而对其他因子的选择性和偏好性则无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血雉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有3种:干扰因子(依次为坡向、植被类型、坡位、乔木高度与人为干扰距离)、隐蔽因子(灌木盖度、竹林盖度、隐蔽性、坡度、乔木郁闭度和水源距离)和食物因子(灌木盖度)。人为活动干扰是影响血雉对栖息地各生态因子选择的最根本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雉 生态因子 主成分分析 栖息地选择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价研究——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国平 郭勇 刘大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5,共10页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是衡量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绩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内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尚未形成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研究针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的问题,借鉴WCPA评估框架,对自...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是衡量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绩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内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尚未形成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研究针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的问题,借鉴WCPA评估框架,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在对陕西省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存在产权权属不明、管理资金缺乏、生态旅游不"生态"、社区缺乏沟通等问题,并指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的关键在于明晰区内资源产权;扩大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生态监测重视程度,加大国内外生态监测合作;科学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加强生态旅游规范管理;建立激励性生态补偿机制;推行社区共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PA评估框架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管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种群状况及濒危原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邵建斌 赵文超 +3 位作者 解振锋 段文东 张奇奇 蔺俊武 《野生动物》 2012年第2期55-58,共4页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目前唯一以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调查表明,保护区内分布有羚牛206~224头,呈片段化分布在6个生境斑块内,以210国道为界,保护区内羚牛的分布格局为西多东少。...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目前唯一以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调查表明,保护区内分布有羚牛206~224头,呈片段化分布在6个生境斑块内,以210国道为界,保护区内羚牛的分布格局为西多东少。虽然保护区内羚牛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但频繁的人为干扰,尤其是保护区内公路、铁路建设和由此导致的生境分割,仍威胁着保护区内羚牛种群的持续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调查
9
作者 葛炜 李欢欢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8期171-172,共2页
以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调查其周边社区,旨在了解其经济发展现状,摸索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问题与根源,为制定促进保护区建设和当地社区经济协调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周边社区 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中国自然保护地十件大事
10
作者 明悦 《绿色中国》 2021年第7期62-65,共4页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2020年中国自然保护地十件大事。一、自然保护地建设受到高度重视,设立自然保护地建设国家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地建设。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4月20日,习...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2020年中国自然保护地十件大事。一、自然保护地建设受到高度重视,设立自然保护地建设国家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地建设。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园考察,了解加强贺兰山生态保护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自然保护 生态观光园 生态保护 种植园 陕西秦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中国自然保护地十件大事
11
作者 绿文 《国土绿化》 2021年第4期44-46,共3页
一、自然保护地建设受到高度重视,设立自然保护地建设国家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地建设。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月9日,习近平... 一、自然保护地建设受到高度重视,设立自然保护地建设国家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地建设。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园考察,了解加强贺兰山生态保护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自然保护 生态观光园 生态保护 种植园 陕西秦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