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对日本褐牛软骨发育异常性侏儒症的影响
1
作者 M.Takami 高雪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4年第6期U003-U003,共1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3(FGFR3)是成纤维细胞4个不同跨膜酪蛋白激酶受体之一。它是软骨骨化的负调控因子 ,FGFR3的突变体已在软骨发育异常的病人身上检测到。最近 ,将与日本褐牛侏儒症相关的位点定位到牛 6号染色体端粒区 ,该区域与 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3(FGFR3)是成纤维细胞4个不同跨膜酪蛋白激酶受体之一。它是软骨骨化的负调控因子 ,FGFR3的突变体已在软骨发育异常的病人身上检测到。最近 ,将与日本褐牛侏儒症相关的位点定位到牛 6号染色体端粒区 ,该区域与 FGFR3基因紧密相邻。因此 ,FGFR3成为这种侏儒症的定位候选基因。本研究中 ,作者分离克隆了包括 FGFR3基因全部编码区的 c DNA。通过对软骨发育正常和异常牛核苷酸序列的比较分析 ,发现它们的氨基酸序列无特异性差别。进一步利用放射杂交定位的方法对 FGFR3进行精细定位 ,结果FGFR3基因位点与这种疾病位点截然不同。因此 ,认为日本褐牛软骨发育异常性侏儒症不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FGFR3 基因 软骨发育异常性侏儒症 日本褐牛 核苷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发育不全症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致病基因 被引量:2
2
作者 戚仁竞 章振林 康庆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91-94,共4页
软骨发育不全(ACH)是一种由于软骨内骨化缺陷所致的发育异常,临床上以四肢短、躯干相对正常、巨头、脊柱胸腰段后凸、椎管狭窄为特征,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突变所致疾病。本文就ACH致病基因FGFR3的结构、功能、致病机... 软骨发育不全(ACH)是一种由于软骨内骨化缺陷所致的发育异常,临床上以四肢短、躯干相对正常、巨头、脊柱胸腰段后凸、椎管狭窄为特征,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突变所致疾病。本文就ACH致病基因FGFR3的结构、功能、致病机制、产前诊断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发育不全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免疫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郑广 韩婷婷 杨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1-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B7-H1表达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FGFR3 siRNA转染至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FGFR3、B7-H1、p-NF-... 目的探讨RNA干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B7-H1表达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FGFR3 siRNA转染至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FGFR3、B7-H1、p-NF-κB、p-IκB、cyclinD1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转染FGFR3 siRNA可明显降低FGFR3、B7-H1、p-NF-κB、cyclin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增加p-IκB的蛋白表达,抑制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结论RNA干扰卵巢癌FGFR3表达可降低癌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降低免疫逃逸相关基因B7-H1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卵巢癌 凋亡 免疫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3b-3p通过靶向TGFBR3促进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真祯 朱文思 +6 位作者 肖珍 朱杰宁 符永恒 林秋雄 谭虹虹 单志新 吴书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5,共7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23b-3p(mi R-23b-3p)对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靶基因。方法:分离并体外培养房颤患者心耳中原代心房肌成纤维细胞,并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鉴定;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 R-2... 目的:探究微小RNA-23b-3p(mi R-23b-3p)对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靶基因。方法:分离并体外培养房颤患者心耳中原代心房肌成纤维细胞,并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鉴定;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 R-23b-3p与潜在靶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3(TGFBR3) 3'端非翻译区(3'-UTR)的结合作用; CCK-8、Ed U染色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增殖及迁移能力,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GFBR3及纤维化相关基因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在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mi R-23b-3p不影响细胞的活力、增殖及迁移能力,但可显著增强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COL1A1、COL3A1和ACTA2的表达(P <0. 05或P <0. 01)。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 R-23b-3p与TGFBR3 3'-UTR有结合作用。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mi R-23b-3p可在转录水平抑制TGFBR3表达。过表达mi R-23b-3p和沉默TGFBR3均能显著促进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中Smad3激活和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P <0. 05或P <0. 01)。结论:TGFBR3是mi R-23b-3p的作用靶基因,并介导mi R-23b-3p促进心房肌成纤维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 纤维细胞 微小RNA-23b-3p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1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结直肠癌对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
5
作者 曹璐阳 左浩健 +3 位作者 陈函 彭小梅 师鑫鹏 罗晓勇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9-385,共7页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体外长期低剂量法建立OXA耐药株HCT8/OXA。CCK-8评估OX...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体外长期低剂量法建立OXA耐药株HCT8/OXA。CCK-8评估OXA处理后的HCT8和HCT8/OXA的活力;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亲本株和耐药株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寻找差异基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GFR1在HCT8和HCT8/OXA中的表达;CCK8检测CRC细胞OXA化疗耐药的影响;克隆形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R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CT8相比,HCT8/OXA中FGFR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过表达FGFR1可增加HCT8对OXA的耐药性(P<0.01)和增殖能力(NC+OXA:236.67±6.24;FGFR1+OXA:568.33±6.24),降低OXA暴露下HCT8细胞的凋亡率(NC+OXA:27.83±0.85;FGFR1+OXA:17.47±1.25);敲低FGFR1可降低HCT8/OXA细胞对OXA的耐药性(P<0.01)和增殖能力(Si-NC+OXA:411±8.29;Si-FGFR1+OXA:233.33±20.55),提高凋亡率(Si-NC+OXA:2.85±0.17;Si-FGFR1+OXA:14.42±0.77)。FGFR1可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提高CRC细胞耐药性,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给予激活剂后能够阻断FGFR1对PI3K/AKT通路的抑制和耐药性的提高。结论:FGFR1能够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CRC细胞对OXA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PI3K/AKT 信号通路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DC1、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关系
6
作者 李林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0-65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PDR)组47例。另外选取50例本院收治的无DR眼底相关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NDR组,以及同期到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所有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SDC1、FGFR3对DR患者PDR分期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探讨DR患者病变分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PDR组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清SDC1、FGFR3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95%CI)分别为0.741(0.696~0.791)、0.839(0.794~0.889),两者联合评估的AUC(95%CI)为0.917(0.872~0.965),血清SDC1、FGFR3两者联合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均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的AUC(均为P<0.05)。PDR组患者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NPDR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0.363,95%CI:1.357~4.115)、高脂血症史(OR=0.807,95%CI:1.427~5.519)、血清SDC1≥51.14μg·L^(-1)(OR=0.582,95%CI:1.818~7.058)、血清FGFR3≥4.27μg·L^(-1)(OR=4.870,95%CI:0.606~9.100)是DR患者病变分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 血清SDC1、FGFR3水平变化与DR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DR进展的新型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疾病分期 多配体蛋白聚糖1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FGFR3表达对循环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静怡 周剑峰 +3 位作者 裴仁治 张丕胜 刘旭辉 杜小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4-698,共5页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表达对循环内皮细胞(CE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法检测44例ALL患者骨髓中FGFR3 mRNA表达,分成FGFR3^+组及FGFR3^-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利用免疫磁...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表达对循环内皮细胞(CE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法检测44例ALL患者骨髓中FGFR3 mRNA表达,分成FGFR3^+组及FGFR3^-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利用免疫磁珠结合流式细胞术分离计数CECs,对比两组CECs数量、表面抗原表达、生长曲线及集落生成数的差异。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测定CECs表面FGFR3表达水平。结果:44例核型正常ALL患者中FGFR3 mRNA表达阳性率为43.2%,T-ALL组的FGFR3表达高于B-ALL组(P<0.05)。19 d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的患者FGFR3表达升高(P<0.05)。FGFR3阳性组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分离出的CECs高表达CD31、CD144、VEGFR-2和CD146,基本不表达CD45。与FGFR3阴性组相比,阳性组CECs数量、CD133的阳性率及集落生成数均增多(P<0.05)。体外培养中,FGFR3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生长曲线3个时点上的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19例ALL-FGFR3^+患者CECs表面均能检测到FGFR3表达,阳性率为29.00%±15.71%。结论:致癌基因FGFR3对ALL患者CE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可能具备了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的双重靶点身份,可以为今后的分子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循环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星形胶质细胞FGFR3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表达改变及作用
8
作者 谢科宇 胡新宇 +1 位作者 李继元 杨天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大鼠脊髓的表达变化。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和手术组(SNI),每组20只。使用坐骨神经分支...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大鼠脊髓的表达变化。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和手术组(SNI),每组20只。使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方式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观察sham组和SNI组大鼠术前1 d以及术后1、3、5、7 d的行为学改变并检测2组大鼠的机械痛阈,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观察2组大鼠术后7 d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FGFR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共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NI术后各时间点2组大鼠FGFR3蛋白表达。结果术前1 d 2组大鼠机械痛阈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5、7 d SNI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分别为(6.67±2.12)、(3.17±0.99)、(2.33±0.65)、(1.75±0.31),相应时间点sham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分别为(12.75±2.83)、(12.33±2.84)、(12.08±2.57)、(11.50±2.65),SNI组大鼠机械痛阈在各时间点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7 d患侧脊髓背角GFAP阳性表达的细胞,FGFR3也呈阳性表达;术后1、3、5、7 d sham组大鼠脊髓FGFR3蛋白表达分别为(0.192 8±0.013 0)、(0.213 6±0.021 4)、(0.294 6±0.025 1)、(0.266 4±0.027 3),相应时间点SNI组大鼠脊髓FGFR3蛋白表达分别为(0.280 4±0.015 3)、(0.328 2±0.026 3)、(0.567 7±0.027 0)、(0.528 8±0.032 8),与sham组比较,SNI组脊髓FGFR3蛋白表达随时间增长而上调(P<0.05)。结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FGFR3表达下调并可能参与GFAP的激活,提示FGFR3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受体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达
9
作者 许会静 杜彤华 +2 位作者 孙艳 李校堃 肖业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470,共6页
目的:构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真核表达载体MSCV/puro-fgfr3-WT和MSCV/purofgfr3-DN,并检测FGFR3蛋白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达。方法:通过PCR法获得FGFR3全长基因(fgfr3-WT)和截短失活型的FGFR3(fgfr3-DN),经双酶切后... 目的:构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真核表达载体MSCV/puro-fgfr3-WT和MSCV/purofgfr3-DN,并检测FGFR3蛋白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达。方法:通过PCR法获得FGFR3全长基因(fgfr3-WT)和截短失活型的FGFR3(fgfr3-DN),经双酶切后与真核表达载体MSCV/puro连接,构建MSCV/puro-fgfr3-WT和MSCV/puro-fgfr3-DN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脂质体介导转染至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经puromycin抗性筛选后,Western blotting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FGFR3蛋白的表达。结果:PCR法鉴定MSCV/puro-fgfr3-WT和MSCV/puro-fgfr3-DN重组质粒,2个质粒分别扩增出2 400bp的fgfr3-WT全长基因片段和1 200bp的fgfr3-DN截短型片段,表明成功扩增fgfr3-WT全长基因和1 200bp的fgfr3-DN基因;双酶切MSCV/puro-fgfr3-WT重组质粒,获得2 400bp的目的基因片段;测序显示,fgfr3-WT片段大小为2 400bp,Blast对比分析表明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FGFR3序列完全一致。fgfr3-DN片段大小与预先设计的序列完全一致,表明成功构建野生型FGFR3和突变失活型FGFR3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对照组(K562-MSCV)比较,MSCV/puro-fgfr3-WT转染组(K562-WT)FGFR3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10倍以上;MSCV/puro-fgfr3-DN转染组(K562-DN)的截短型的FGFR3(K562-DN)高表达,而对照组和K562-WT转染组则无此片段;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WT组有57.5%的细胞高表达FGFR3,K562-DN组有41.5%的细胞高表达FGFR3-DN。结论:成功构建高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FGFR3的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 真核表达载体 K562 细胞 基因转染 白血病 粒-单核细胞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20、FGFR2和FGFR3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的定位和差异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瑞琴 牛姝 +4 位作者 吴晋强 陆娜 张娇娇 吴佳豪 赫晓燕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6,共9页
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0,FGF20)及其受体FGFR2、FGFR3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中的作用。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技术,取出生后生长期(1 d/5 d/8 d/11 d),退行期(15 d/17 d),... 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0,FGF20)及其受体FGFR2、FGFR3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中的作用。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技术,取出生后生长期(1 d/5 d/8 d/11 d),退行期(15 d/17 d),静止期(21 d)和下一生长期(23 d)小鼠背部皮肤,对FGF20、FGFR2和FGFR3蛋白及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GF20蛋白主要表达于毛基质,毛乳头和根鞘中,在1 d和5 d表皮、21 d的皮脂腺也有表达;FGF20在生长期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在静止期(21 d)达到最高。而FGFR2和FGFR3蛋白在1 d~23 d的毛基质、毛乳头、根鞘、表皮和皮脂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FGFR2在生长期(5 d)表达量最高之后降低,FGFR3在生长期表达量逐渐增加,生长期(11 d)达到最高之后趋势降低。研究结果提示,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FGF20可能对生长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发挥促进作用,并可能诱导毛囊从静止期进入下一生长周期,而FGFR2和FGFR3可能在根鞘分化和毛囊生长期中发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小鼠毛囊 第一生长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FGFR3-TACC3融合基因介导丙酮酸激酶M2入核促进DNA损伤修复基础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修德 李涛 +3 位作者 范吉康 王希森 贾晓丹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5-757,共13页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FGFR3-TACC3(F3-T3)融合基因介导丙酮酸激酶M2(PKM2)入核激活DNA损伤修复致替莫唑胺(TMZ)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表达F3-T3融合基因和空载体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MG和U251MG,构建稳定表达F3-T3...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FGFR3-TACC3(F3-T3)融合基因介导丙酮酸激酶M2(PKM2)入核激活DNA损伤修复致替莫唑胺(TMZ)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表达F3-T3融合基因和空载体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MG和U251MG,构建稳定表达F3-T3融合基因的胶质母细胞瘤裸鼠模型,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荷瘤鼠肿瘤荧光信号强度;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芯片转录组数据分析F3-T3融合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并分析肿瘤基因组学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胶质瘤患者生存期与PKM2基因表达的关系;瞬时转染小干扰RNA(siRNA)敲低PKM2基因表达;CCK-8细胞增殖实验观察经梯度浓度替莫唑胺处理后、转染siRNA后、替莫唑胺联合PKM2抑制剂Compound 3k处理后U87MG和U251MG细胞增殖活性;提取核质蛋白并观察经替莫唑胺处理后总蛋白提取物、胞质提取物和胞核提取物PKM2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稳定表达F3-T3融合基因的U87MG和U251MG细胞PKM2蛋白相对表达量、磷酸化组蛋白H2AX(p-H2AX)相对表达量、siRNA敲低PKM2基因p-H2AX相对表达量。结果(1)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经替莫唑胺640、320、160、80、40μmol/L处理后F3-T3转染组的U87MG细胞存活率均高于空载体转染组(P=0.000,0.000,0.000,0.004,0.010),经替莫唑胺640、320、160、80、40、20、5μmol/L处理后F3-T3转染组的U251MG细胞存活率亦均高于空载体转染组(P=0.000,0.000,0.000,0.000,0.002,0.001,0.002);然而,经替莫唑胺640、320、160、80、40、20、10、5和2.50μmol/L处理后si-PKM2-1009转染组的U87MG细胞存活率均低于F3-T3转染组(P=0.000,0.000,0.000,0.012,0.006,0.030,0.000,0.007,0.025),经替莫唑胺640、320、160、80、40、20、5μmol/L处理后si-PKM2-1377转染组U251MG细胞存活率亦低于F3-T3转染组(P=0.000,0.000,0.002,0.000,0.002,0.048,0.042);经替莫唑胺640、320、160、80、40、20μmol/L处理后TMZ+Compound 3k组U87MG细胞存活率低于TMZ组(P=0.000,0.000,0.000,0.000,0.001,0.002),经高浓度(640、320、160、80、40μmol/L)替莫唑胺处理后TMZ+Compound 3k组U251MG细胞存活率亦低于TMZ组(P=0.000,0.000,0.000,0.000,0.003),而经低浓度(10、5、2.50μmol/L)替莫唑胺处理后TMZ+Compound 3k组U251MG细胞存活率高于TMZ组(P=0.000,0.000,0.006)。(2)胶质母细胞瘤动物模型显示,荷瘤鼠存在替莫唑胺耐药。(3)生物信息学分析,F3-T3融合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显著富集于DNA修复通路(P=0.000)。TCGA数据库中胶质瘤患者PKM2基因高表达组生存率和总生存期均低于低表达组(P<0.05)。(4)Western blotting法显示,经替莫唑胺处理48 h再更换培养基后24、36和48 h,F3-T3转染组U87MG(P=0.000,0.000,0.004)和U251MG(P=0.000,0.007,0.005)细胞p-H2AX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载体转染组;经替莫唑胺处理后F3-T3转染组U87MG和U251MG细胞均可见明显的PKM2入核,而空载体转染组细胞均未见这一现象;si-PKM2-1009和si-PKM2-1377分别敲低U87MG(P=0.000,0.001,0.006)和U251MG(P=0.000,0.000,0.000)细胞PKM2基因表达的效果最显著。结论F3-T3融合基因可促进PKM2入核,激活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进而介导胶质母细胞瘤对替莫唑胺耐药,不同细胞株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浓度不一致,PKM2抑制剂可逆转这种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受体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 基因融合 丙酮酸激酶 DNA修复 替莫唑胺 抗药性 肿瘤 细胞增殖 免疫印迹法 肿瘤细胞 培养的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3和PIK3CA基因突变影响膀胱癌的预后 被引量:5
12
作者 钟键 金正贤 +2 位作者 卞卫星 仇佳星 侯建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80-886,共7页
背景与目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ɑ(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 catalytic alpha polypeptide,PIK3CA)基因突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其临... 背景与目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ɑ(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 catalytic alpha polypeptide,PIK3CA)基因突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其临床病理意义尚未明确。探讨FGFR3和PIK3CA基因突变对膀胱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Sanger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张家港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3例膀胱癌患者中FGFR3(外显子7、10、15)和PIK3CA(外显子9、20)基因突变,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GFR3和PIK3CA蛋白水平。分析FGFR3和PIK3CA基因突变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通过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膀胱癌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FGFR3基因突变率为17.46%(11/63),蛋白表达率为33.33%(21/63),PIK3CA基因突变率为7.93%(5/63),蛋白表达率为55.56%(35/63)。FGFR3基因突变与年龄、肿瘤是否复发显著相关(P<0.05),PIK3CA基因突变与各临床参数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11例FGFR3mut中2例PIK3CAmut,52例FGFR3wt中3例PIK3CAmu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3)。FGFR3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29.13和46.2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而两组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K3CA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比较OS和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参数COX回归分析影响膀胱癌的因素中,FGFR3和PIK3CA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均不是影响OS的主要因素,病理学分级是影响OS的主要因素,吸烟史和FGFR3基因突变则是影响PFS的主要因素。结论:FGFR3基因突变是膀胱癌预后的不利因素,PIK3CA更易在FGFR3突变的膀胱癌中突变,可能促进FGFR3突变型膀胱癌的恶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磷脂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ɑ 基因突变 膀胱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FGFR1基因表达对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南 徐杰 +2 位作者 李函 钱丽娟 李忠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8-423,共6页
目的:研究敲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的表达对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活力、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经转染FGFR1小干扰RNA(si-FGFR1)下调FGFR1表达,研究FGFR1对HemE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CCK-8法检测细胞活... 目的:研究敲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的表达对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活力、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经转染FGFR1小干扰RNA(si-FGFR1)下调FGFR1表达,研究FGFR1对HemE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蛋白水平。结果:转染si-FGFR1进入HemECs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的活力(P<0.05),促进其凋亡(P<0.05),降低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下调细胞中FGFR1基因的表达可降低PI3K和p-AKT的蛋白水平(P<0.05),但对AKT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敲减HemECs细胞内FGFR1的表达可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PI3K/AKT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1和PD98059对成年大鼠肝细胞FGFR2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佘丽君 周晓东 +3 位作者 魏箐 邵光 张亚雷 蔡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6-167,共2页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观察生长因子FGF1和MEK特异性阻滞剂PD98059二者对原代培养的成年SD大鼠肝细胞表面与FGF1结合的胞膜受体FGFR2表达量的影响。采用两步法原位灌注取肝细胞,培养到一定时间,加FGF1和PD98059,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流式细胞...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观察生长因子FGF1和MEK特异性阻滞剂PD98059二者对原代培养的成年SD大鼠肝细胞表面与FGF1结合的胞膜受体FGFR2表达量的影响。采用两步法原位灌注取肝细胞,培养到一定时间,加FGF1和PD98059,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比例和受体FGFR2的表达。对照组和实验组肝细胞,均大量的表达FGFR2,表达量之间没有差异,均在90%左右。FGF1和PD98059对成年SD大鼠肝细胞表面FGFR2的表达没有反馈调节及阻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2-氨基-3-甲氧基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3胞外区在酵母中的表达
15
作者 余瑛 黄玮 陈林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5-49,共5页
对酵母中FGFR3胞外区蛋白表达进行研究.从pCDNA3.1-myc-His-FGFR3N中酶切得到带有myc/His标签的FGFR3胞外区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YES2中;采用醋酸锂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入酵母INVSc1;转化子经半乳糖诱导后,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 对酵母中FGFR3胞外区蛋白表达进行研究.从pCDNA3.1-myc-His-FGFR3N中酶切得到带有myc/His标签的FGFR3胞外区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YES2中;采用醋酸锂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入酵母INVSc1;转化子经半乳糖诱导后,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测序结果表明:pYES2-myc-His-FGFR3N载体构建成功,Western-blot分析证实重组转化子在酵母中表达了与预期分子量大小吻合的FGFR3胞外区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胞外区 重组 表达 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发育不全与软骨发育低下家系的FGFR3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琳迪 蓝丹 +3 位作者 杨湖 许田田 李琼艳 高宗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诊断为软骨发育异常类疾病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测序技术分析7例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FGFR3基因突变热点分布区域第10外显子以及第13外显子的序... 目的了解临床诊断为软骨发育异常类疾病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测序技术分析7例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FGFR3基因突变热点分布区域第10外显子以及第13外显子的序列。结果 4例患儿存在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c.1138G>A(p.Gly380Arg)杂合突变,确诊为软骨发育不全(ACH),其父母未见突变。1例症状较轻微的患儿及其有同样表型的母亲存在FGFR3基因第13外显子c.1620C>A(p.Asn540Lys)杂合突变,确诊为软骨发育低下(HCH)。2例患儿未发现以上两个位点的突变。结论检测FGFR3基因第10、第13外显子可诊断大部分ACH或HCH病例,但少数患儿尚有必要检测FGFR3基因其他区域及其他相关基因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发育不全 软骨发育低下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1特异性拮抗剂SU5402抑制人源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庆 贾仁兵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70-873,共4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体外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受体1(FGFR1)特异性拮抗剂SU5402抑制人源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传代培养的永生化人源LEC-B3细胞的形态,用αB-晶状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其性质。采... 目的本研究探讨体外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受体1(FGFR1)特异性拮抗剂SU5402抑制人源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传代培养的永生化人源LEC-B3细胞的形态,用αB-晶状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其性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LEC-B3细胞中bFGF和FGFR1的mRNA表达。在传代培养、融合度为70%的LEC-B3细胞中加入SU5402(20μg/mL),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2 d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LEC-B3细胞中细胞增生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传代培养的LEC-B3细胞呈多边形上皮样生长,表达特异性的αB-晶状体蛋白;LEC-B3细胞中bFGF和FGFR1的mRNA表达量与内参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相当;LEC-B3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的比例,SU5402实验组为(23.95±7.82)%,PBS对照组为(58.86±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C-B3细胞丰富表达bFGF和FGFR1的mRNA;体外应用SU5402可显著抑制LEC-B3增生,有望成为防治后囊膜混浊(PCO)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膜混浊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晶状体上皮细胞-B3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 SU54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9b-5p靶向FGFR3对紫杉醇诱导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聪 徐力 +2 位作者 曾文玉 辜文艳 刘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37-743,共7页
目的:探讨miR-99b-5p对紫杉醇诱导的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按照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空白组(blank)、紫杉醇模型组(modle)、agomiR-99b-5p治疗组和agomiR-NC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隔日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 目的:探讨miR-99b-5p对紫杉醇诱导的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按照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空白组(blank)、紫杉醇模型组(modle)、agomiR-99b-5p治疗组和agomiR-NC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隔日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共4次)的方法制备紫杉醇诱导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检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RT-qPCR检测miR-99b-5p的表达,判断agomiR-99b-5p的激活作用和背根神经节中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背根神经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99b-5p对FGFR3的靶向作用。结果:agomiR-99b-5p能显著增加大鼠背根神经节miR-99b-5p的含量,降低紫杉醇诱导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MWT和TWL,同时也能显著下调背根神经节的炎症因子水平。荧光素酶结果表明相对于NC模拟物(mimic)组,miR-99b-5p mimic能够抑制FGFR3的表达。结论:miR-99b-5p能够影响FGFR3的表达,进而抑制背根神经节炎症因子的含量,达到降低紫杉醇诱导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慢性神经痛 miR-99b-5p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对体外大鼠皮质神经元突起长度及微管相关蛋白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鄢黎 周晓雯 +2 位作者 周星 赖永长 罗焕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研究大黄酸(RH)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的营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DMEM/F12+0.4%B27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神经元。神经元细胞加入RH 2,4和8... 目的研究大黄酸(RH)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的营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DMEM/F12+0.4%B27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神经元。神经元细胞加入RH 2,4和8μmol·L-1作用72 h,计算神经元平均突起长度;或分别同时加入Trk受体拮抗剂K252a 50 nmol·L-1和PI3K抑制剂LY294002 10μmol·L-1测量神经元平均突起长度。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并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MAP2 mRNA表达。结果 NSE及MAP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细胞呈阳性反应,所培养的细胞90%以上为神经元。MTT和LDH检测结果表明,与溶媒对照组相比,RH2,4和8μmol·L-1能明显提高神经元存活率(P<0.01);平均突起长度明显增加(P<0.01)。与RH8μmol·L-1组相比,同时加入K252a 50 nmol·L-1或LY294002 10μmol·L-1,平均突起长度明显缩短(P<0.01)。与溶媒对照组相比,RH 2,4和8μmol·L-1组MAP2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 RH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具有神经营养作用,能促进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和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RH神经营养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激活Trk受体,继而激活Ras/PI3K/PKB通路而发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神经营养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酪氨酸受体激酶受体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