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干扰素诱导蛋白-1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流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正中 沈轩云 +3 位作者 朱兆成 夏爱鸿 陈祥 焦新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59-964,共6页
为制备针对牛干扰素诱导蛋白-10(BoIP-10)的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MAb),并建立基于胞内染色技术的BoIP-10流式检测方法,本研究以纯化的原核表达融合蛋白rHis-BoIP-10为免疫原,使用纯化的rGST-BoIP-10为筛选抗原,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 为制备针对牛干扰素诱导蛋白-10(BoIP-10)的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MAb),并建立基于胞内染色技术的BoIP-10流式检测方法,本研究以纯化的原核表达融合蛋白rHis-BoIP-10为免疫原,使用纯化的rGST-BoIP-10为筛选抗原,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并筛选针对BoIP-10的MAb,结果显示,筛选获得8株稳定分泌BoIP-10 MAb的细胞株,分别为3E11、2A5、1C6、3B12、3E12、2D5、2H8和3A12;通过间接ELISA鉴定MAbs与真核BoIP-10的反应性,结果显示2A5、2D5、2H8等3株MAb与毕赤酵母表达的BoIP-10有较好的反应性;进一步采用阻断ELISA方法评价MAbs是否结合血浆中的天然BoIP-10,结果表明MAb 2D5可以识别血浆中的天然BoIP-10。将MAbs进行荧光标记后建立BoIP-10流式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BoIP-10流式检测方法最佳刺激剂为ConA,最优刺激浓度为20μg/mL,最佳MAb株为2D5,MAb的最优使用浓度为4μg/mL。采用该BoIP-10流式方法检测BCG诱导牛外周血单核细胞Bo IP-10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BCG体外感染牛外周血单核细胞12 h时表达较高水平的Bo IP-10。本研究制备并筛选出针对天然Bo IP-10的特异性MAb 2D5,基于此建立的流式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Bo IP-10在牛机体免疫应答评价、牛结核病等传染性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单克隆抗体 流式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干扰素-G诱导蛋白10及降钙素原在AECOPD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盛小军 赵子文 赵祝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7-1279,共3页
目的:评价血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干扰素G诱导蛋白10(IP-10)及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选取AECOPD患者60例,s COPD患者52例,对照组28例,构成随机平行资料。(2)另随机选择... 目的:评价血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干扰素G诱导蛋白10(IP-10)及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选取AECOPD患者60例,s COPD患者52例,对照组28例,构成随机平行资料。(2)另随机选择其中19例AECOPD患者及其稳定期构成COPD急性加重-稳定期配对资料。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标记物水平,比较并分析其异同。结果:(1)AECOPD组SAA浓度与s COPD组SA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ECOPD组与s COPD组血清IP-10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AECOPD组与s COPD组血清PCT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ECOPD组血清SAA和IP-10浓度较s COPD组升高,有助于AECOPD的诊断,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54.9%,96.1%、75.0%。本研究结果中PCT不能用于鉴别AECOPD与s C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血清标记物 炎症因子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血清干扰素-G诱导蛋白10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小鼠干扰素诱导蛋白-10抑制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文朋 刘高勤 +1 位作者 李龙标 陆培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2-305,共4页
背景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作为趋化因子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其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与多种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有关,IP—10对CNV形成的作用及机制尚... 背景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作为趋化因子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其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与多种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有关,IP—10对CNV形成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外源性小鼠IP-10点眼对角膜碱烧伤诱导CNV形成的作用。方法选用SPF级BALB/c小鼠82只,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采用浸润1mol/LNaOH的滤纸贴附于左眼角膜中央40S的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小鼠模型,角膜碱烧伤后1d及7d开始局部应用IP-10共7d分别作早期点眼组10只眼和中晚期点眼组5只眼,各自的模型对照组均给予质量分数0.2%透明质酸钠(HA)点眼(分别为11只眼和6只眼)。早期点眼组于造模后2周,中晚期点眼组于造模后3周取角膜组织以CD31免疫荧光标记法比较模型对照组及实验组的CNV面积。收集早期IP-10碱烧伤后2d及4d小鼠的角膜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情况。所有实验动物的使用、饲养及处死均按照视觉及眼科学研究协会的有关规定及苏州大学的《实验动物管理及使用指南》进行。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CNV占角膜面积的比例为(88.67±10.22)%,IP-10早期点眼1周组小鼠CNV占角膜面积的(70.06±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P=0.00)。角膜碱烧伤后21d,模型对照组小鼠CNV占角膜面积的比例为(87.33±13.47)%,IP-10中晚期点眼1周组CNV占角膜面积的(86.56±1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0,P〉0.05)。IP-10早期点眼2d和4d的小鼠角膜组织中CXCR3的表达较模型对照组I司期值明显升高(t=3.13、3.07,P〈0.05)、VEGF表达降低(t=5.99、6.27,P〈0.01)、TGF—β1表达降低(t=8.50,P〈0.01;t=4.53,P〈0.05)。结论角膜碱烧伤后外源性IP-10蛋白早期干预可通过上调CXCR3和下调VEGF及TGF—β1的表达抑制CNV的形成,中晚期干预不能减少角膜碱烧伤诱导的C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角膜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中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丽红 张家颖 +1 位作者 武广恒 张晓光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mRNA表达与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核因子NF-kB抑制剂对IP-10表达的阻断作用。方法建立BALB/C鼠非特异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对各组角膜进行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观察,通过RT-PCR对各组角膜不同时相点I...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mRNA表达与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核因子NF-kB抑制剂对IP-10表达的阻断作用。方法建立BALB/C鼠非特异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对各组角膜进行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观察,通过RT-PCR对各组角膜不同时相点IP-10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角膜缝线及联合结膜下LPS注射均能够诱导角膜IP-10较高水平的表达;IP-10的表达与角膜炎症细胞浸润的加重程度密切相关;IP-10的表达可被NF-kB抑制剂PDTC部分阻断。结论角膜缝线联合结膜下脂多糖(LPS)注射能够诱导明显的角膜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与IP-10的表达密切相关;NF-kB对IP-10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核因子NF-kB 角膜缝线 结膜下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体外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玉杰 林媛 +2 位作者 李明远 李虹 蒋忠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5-618,共4页
目的构建大鼠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真核表达载体,在NIH3T3细胞中表达重组载体pcDNA3.1(+)-IP-10,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通过PCR扩增IP-10基因片段,通过酶切和连接反应,构建IP-10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P-10,重组载体经... 目的构建大鼠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真核表达载体,在NIH3T3细胞中表达重组载体pcDNA3.1(+)-IP-10,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通过PCR扩增IP-10基因片段,通过酶切和连接反应,构建IP-10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P-10,重组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PCR及DNA序列测定等证实构建成功后,用PolyFect脂质体转染NIH3T3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cDNA3.1(+)-IP-10在NIH3T3细胞的表达情况。转染的NIH3T3细胞通过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Western Blotting鉴定IP-10蛋白在细胞培养上清的表达情况。结果酶切分析、PCR及DNA序列测定证实,IP-10基因被成功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证实重组载体可在NIH3T3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细胞培养上清有IP-10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P-10,为进一步研究其对Th1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诱导蛋白10 真核表达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释放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效梅 熊玉霞 +4 位作者 曹均 王燕妮 杨刚毅 李伶 廖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92-209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6例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40例非结核呼吸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非特异性IP-10的水平;分别应用纯化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早期分泌性靶抗原-...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6例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40例非结核呼吸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非特异性IP-10的水平;分别应用纯化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AST-6)和培养液蛋白10(CFP10)体外刺激患者全血,检测活动性结核病组、非结核呼吸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人群全血中IP-10的释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非特异性IP-10和特异性IP-10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活动性结核病组患者血浆中非特异性IP-10的水平为(139.6±124.2)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3.5±17.7)pg/mL,P<0.05];而与非结核呼吸疾病组[(88.1±73.3)pg/mL]无明显差别(P>0.05)。经ESAT-6及CFP10诱导后,活动性结核病组患者全血IP-10释放水平为(146.0±167.1)pg/mL,显著高于非结核呼吸疾病组[(26.6±9.7)pg/mL,P<0.01]与健康对照组[(24.2±9.7)pg/mL,P<0.01]。经过ROC分析,结核特异性的IP-10诊断结核病的临界值为41.2 pg/mL,敏感度为68.2%,特异度为93.7%。特异性IP-10 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高于非特异性IP-10(0.747,P<0.01)。结论 IP-10可作为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方法。采用结核特异性IP-10较血浆非特异性IP-10能够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肺结核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娜 张长庚 +1 位作者 李伟 孙巨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41-2644,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alpha,MIP-3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诊断...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alpha,MIP-3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118例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HCC组)、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LC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及100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对照组)血清中趋化因子IP-10和MIP-3a的水平,统计学分析各组间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两者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HCC组血清MIP-3a、IP-10水平显著高于LC组、CHB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HCC组患者血清IP-10、MIP-3a的表达水平在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以及有无远处转移之间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血清AFP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趋化因子IP-10、MIP-3a、IP-10与MIP-3a联合诊断及AF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734、0.772、0.920,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任一单一指标。结论HCC患者血清趋化因子IP-10和MIP-3a的表达升高,可能与HCC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血清趋化因子IP-10、MIP-3a有可能成为HCC新的诊断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不同受累范围肺结核患者血浆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海平 刘志辉 +6 位作者 梁小成 简奕娈 李德宪 劳穗华 梁锋 潘燕珊 邝小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活动性肺结核辅助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方面的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健康体检者84例为对照组及住院肺结核患者193例为结核组,应用液相芯片Luminex技术检测观察对象血浆中IFN-...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活动性肺结核辅助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方面的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健康体检者84例为对照组及住院肺结核患者193例为结核组,应用液相芯片Luminex技术检测观察对象血浆中IFN-γ和IP-10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将结核组根据病灶范围所占面积可继续分为A组(1~2个肺野)、B组(3~4个肺野)和C组(5~6个肺野),比较3组患者IFN-γ和IP-10的表达差异。结果结核组患者血浆中IP-10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IFN-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10在C组明显随病灶增多而升高,与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IP-10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方面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肺结核 辅助诊断 疾病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伴自身免疫现象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6
9
作者 任姗 杜晓菲 +4 位作者 黄云丽 黄春洋 张晓丹 单晶 陈新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2-607,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伴自身免疫现象(AI-DILI)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及其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免疫科诊治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168例,分为...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伴自身免疫现象(AI-DILI)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及其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免疫科诊治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168例,分为AI-DILI组(n=72)与非AI-DILI组(n=96),检测IP-10 rs56061981位点SNP及血清IP-10水平。比较两组间IP-10水平及SNP的差异性,并与AI-DILI的发生进行分析。等位基因频率直接由基因分型结果计算,采用χ2检验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基线IP-10水平对AI-DILI的预测作用。结果AI-DILI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91.67%,非AI-DILI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P<0.05)。AI-DILI组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非AI-DILI组(77.78%vs 62.50%,χ2=4.592,P=0.03),同时AI-DILI组携带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AI-DILI组(86.11%vs 72.92%,χ2=4.41,P=0.04)。AI-DILI患者基线IP-10水平显著高于非AI-DILI患者[(627.99±198.07)pg/ml vs(378.13±218.45)pg/ml,t=7.34,P<0.05),与基线AST水平及AIH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0.79,P值均<0.05)。基线IP-10预测AI-DIL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46、0.867,最佳阈值为527.03 pg/ml。CC基因型联合基线IP-10≥527.03 pg/ml预测AI-DILI发生,其阳性预测值为92.84%,阴性预测值为8.33%。结论IP-10 rs 56061981 CC基因型与AI-DILI的发生有关,并影响AI-DILI血清IP-10表达,二者联合预测AI-DILI效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自身免疫 多态性 单核苷酸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对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宇虎 柳娟 +7 位作者 郭健 游志坚 王在国 钟东 杨兴龙 张振书 肖冰 郭文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50-1953,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以及对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FITM1基因mRNA在正常大肠粘膜、结直肠癌组织、大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癌...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以及对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FITM1基因mRNA在正常大肠粘膜、结直肠癌组织、大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分析有IFITM1基因表达癌肿的病理特点。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FITM1基因mRNA表达率为47.4%(18/38),显著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15%(3/20)和胃癌组织的4.8%(1/21)(P<0.05),而正常大肠粘膜、大肠炎性息肉、食管癌和肝癌组织均无表达。结直肠癌组织IFITM1基因mRNA呈强表达,其表达水平(0.8048±0.2273)显著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0.4447±0.0989)(P<0.001)。结直肠癌血清相应的抗体反应率为36.8%(14/38),明显高于胃癌的9.5%(2/21)(P<0.05),而在食管癌、肝癌、大肠炎性息肉和大肠腺瘤性息肉以及健康人血清则未检测出相应的抗体反应。有IFITM1基因表达的结直肠癌多数直径大于5cm,侵及浆膜,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多属DukesC期和D期,以高分化腺癌为主。结论IFITM1基因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一个良好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 基因表达 抗体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静 徐建 +1 位作者 张映铭 王彩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32-1434,共3页
目的:研究胸水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IP-10)水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检测43例结核性胸膜炎和3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IP-10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 目的:研究胸水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IP-10)水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检测43例结核性胸膜炎和3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IP-10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界值,并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能。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胸水中IP-10含量为(1 095.67±556.29)pg/ml,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121.39±61.21)pg/ml,P<0.01。IP-10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界值为194.5 pg/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7%和97.0%;IP-10的诊断效能与γ-干扰素(IFN-γ)相近。结论:胸水中IP-10水平测定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丁扰素诱导蛋白10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诱导蛋白10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剑 黄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9-450,共2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 10 (IP 10 )在强直性脊柱炎 (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肝素抗凝的AS患者的外周全血 ,梯度离心得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应用半定量RT PCR法测定IP 10、IFN γ和IL 4mRNA表达水平。结果 AS患者PBMC中I...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 10 (IP 10 )在强直性脊柱炎 (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肝素抗凝的AS患者的外周全血 ,梯度离心得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应用半定量RT PCR法测定IP 10、IFN γ和IL 4mRNA表达水平。结果 AS患者PBMC中IP 10、IFN γ和IL 4mRNA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 <0 0 1) ,同时IFN γ/IL 4值也较对照组高 (P <0 0 5 )。IFN γ和IL 4mRNA表达水平与C 反应蛋白呈负相关 ,IP 10mRNA表达水平与IFN γ、IL 4mRNA和IFN γ/IL 4值均呈正相关。结论 AS患者PBMC表达的细胞因子以Th1型为主 ,IP 10表达升高 ,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TH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中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炜 董怡 +1 位作者 赵岩 唐福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3-607,T004,共6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protein10,IP-10)是否参与干燥综合征唇腺的炎性反应。方法对49例干燥综合征患者行唇腺活检,所得标本进行HE染色,检测并计数4mm2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灶。对其中39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1例...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protein10,IP-10)是否参与干燥综合征唇腺的炎性反应。方法对49例干燥综合征患者行唇腺活检,所得标本进行HE染色,检测并计数4mm2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灶。对其中39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1例,继发性干燥综合征5例,其他疾病13例)行RT-PCR检测。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根据IP-10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唇腺标本cDNA为模板,同时加入IP-10和β-actin的特异引物行PCR共扩增。扩增产物电泳后测量IP-10和β-actin相应条带的光密度,计算两者光密度的比值,对标本中IP-10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对21例唇腺标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0例,继发性干燥综合征3例,其他疾病8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1例标本同时完成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标本IP-10与β-actinRT-PCR共扩增后光密度比值为0.329±0.157,而非干燥综合征患者为0.099±0.059,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继发性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标本中IP-10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IP-10与β-actin光密度比值与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标本中淋巴细胞浸润灶计数呈正相关(r=0.657,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1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唇腺中有8例为阳性(8/10),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3例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趋化因子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淋巴结炎与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单核因子、FasL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子慧 张国英 +2 位作者 洪练青 钮晓红 靳汝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41-2443,共3页
目的:观察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单核因子、Fas L在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HNL患者根据病理组织学分成增生(PT)、坏死(NT)和黄色瘤型(XT)3组,观察其临床表现,记录中医证候积分... 目的:观察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单核因子、Fas L在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HNL患者根据病理组织学分成增生(PT)、坏死(NT)和黄色瘤型(XT)3组,观察其临床表现,记录中医证候积分;抽取健康对照组和3组HNL患者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IP-10、Mig、Fas L的含量。结果:PT、NT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高于XT患者,前两组与后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血清IP-10、Mig、Fas 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T、NT2型血清IP-10、Mig、Fas L明显高于XT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P-10、Mig、Fas L与淋巴结肿痛、体征呈正相关。结论: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IP-10、Mig、Fas L可能参与了坏死性淋巴结炎发病过程,并与临床症状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单核因子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建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42-1643,共2页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FN-γinducible protein10,IP-10)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子痫前期患者共4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2例,重度子痫前期1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12例,晚发型子痫前期28...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FN-γinducible protein10,IP-10)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子痫前期患者共4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2例,重度子痫前期1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12例,晚发型子痫前期28例;同时随机挑选同期血压正常的晚期正常妊娠妇女20例,同期血压正常的非妊娠育龄妇女2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病例血清IP-10水平。结果:(1)正常妊娠组IP-10水平高于育龄组[正常妊娠组(118.8±29.0)pg/mL vs育龄组(94.8±14.5)pg/mL,P<0.05];(2)晚发型子痫前期组IP-10水平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72.2±27.4)pg/mLvs正常妊娠组(118.8±29.0)pg/mL,P<0.05];(3)IP-10水平在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轻度子痫前期组(174.9±29.8)pg/mL vs重度子痫前期组(162.8±27.8)pg/mL,P>0.05];(4)IP-10水平在早发型子痫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早发型子痫前期组(161.0±31.0)pg/mL vs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72.2±27.4)pg/mL,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IP-10水平升高,可能与其介导炎症反应及抑制血管新生有关,从而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炎症反应 抑制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与HCV、HIV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16
作者 康辉 代娣 +3 位作者 范霞 刁莹莹 姜拥军 尚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及配体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艾滋病病毒(H IV)感染和HCV/H 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组、H IV感染组、HCV/H IV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人...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及配体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艾滋病病毒(H IV)感染和HCV/H 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组、H IV感染组、HCV/H IV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XCR3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IP-10浓度。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血清IP-10水平均明显升高,以合并感染升高最为明显;H IV组及合并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1),CD8+T淋巴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1);HCV感染组CD4+和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轻度升高。结论:趋化因子IP-10及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XCR3与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丙型肝炎病毒 艾滋病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合并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肠温中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毛堂友 史瑞 +9 位作者 谢添弘 郭一 陈晨 石磊 贾博宜 刘佳丽 谭祥 韩亚飞 丁庞华 李军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1期1836-1840,共5页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影响。方法:自由饮用4.5%DSS溶液7天制备UC模型,同时给予清肠温中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及美沙拉嗪(莎尔福)进行灌胃干预,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应用酶联免...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影响。方法:自由饮用4.5%DSS溶液7天制备UC模型,同时给予清肠温中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及美沙拉嗪(莎尔福)进行灌胃干预,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白介素-1α(IL-1α)、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P10的蛋白表达及分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SS诱导的UC大鼠结肠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TNF-α、INF-γ)和IP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经过7天的干预后,结肠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TNF-α、INF-γ)和IP10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清肠温中方能够通过抑制IP10的表达,下调结肠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TNF-α、INF-γ)的水平,从而抑制肠道抑制炎症、修复肠粘膜损伤,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温中方 溃疡性结肠炎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的S蛋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的信号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要国华 杨新艳 +1 位作者 姜勇 徐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目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S蛋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interferon-gamma induc-ible protein 10)的信号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检测SARS冠状病毒的S蛋白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后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变化;采纳RT-PCR... 目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S蛋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interferon-gamma induc-ible protein 10)的信号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检测SARS冠状病毒的S蛋白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后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变化;采纳RT-PCR、EMSA、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进一步分析JAK-STAT通路中信号分子的磷酸化、IRF-1和IP-10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相应信号分子抑制剂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S蛋白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诱导了JAK-STAT信号通路涉及的重要转录因子基因IRF-1的表达,该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STAT1在刺激后15 min发生磷酸化,2 h即可检出IP-10基因的表达,IP-10的表达可以完全被STAT1、JAK2抑制剂阻断。EMSA显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S蛋白的作用下,其核蛋白能够特异性与ISRE和GASDNA基序相结合,而不能与NF-κB的DNA基序相结合。结论:SARS-CoV的S蛋白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诱导IP-10在宿主细胞的生成。提示病毒诱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在病毒感染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发生中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属 S蛋白 气道上皮细胞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和牛骨形成蛋白异位诱导成骨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戴毅敏 陈新梅 +3 位作者 毛天球 韩亮 马秦 陈富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和牛骨形成蛋白 (bBMP)分别与珊瑚 /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 ,同时比较两种骨形成蛋白的成骨效率。方法 :把rhBMP 2和bBMP分别与珊瑚 /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 ,进行小鼠肌...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和牛骨形成蛋白 (bBMP)分别与珊瑚 /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 ,同时比较两种骨形成蛋白的成骨效率。方法 :把rhBMP 2和bBMP分别与珊瑚 /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 ,进行小鼠肌内种植 1、3、6周后 ,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 ,比较其异位诱导成骨活性。结果 :rhBMP 2和bBMP存在骨诱导差异 ,rhBMP 2诱导成骨量相对较少但血管、骨髓含量丰富 ,bBMP则相反。结论 :两种BMP都具有良好的诱骨活性 ,但在成骨量和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人骨形成蛋白-2 骨形成蛋白 异位诱导 成骨活性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受体-1a在干扰素诱导抑郁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伟 谢青 +1 位作者 谢敬东 周霞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引起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及其与5-羟色胺受体-1a基因的相关性,并研究抗抑郁症药对IFN诱导的抑郁症的干预作用。方法给予300ng/mL的IFN诱导Jurkat细胞1、2、3d,诱导细胞3d后分为两组,一组继续予IFN诱导3d,另一组停用IFN...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引起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及其与5-羟色胺受体-1a基因的相关性,并研究抗抑郁症药对IFN诱导的抑郁症的干预作用。方法给予300ng/mL的IFN诱导Jurkat细胞1、2、3d,诱导细胞3d后分为两组,一组继续予IFN诱导3d,另一组停用IFN观察3d;给予300ng/mL的IFN单独和联合抗抑郁症药物(氟西汀)干预Jurkat细胞3d。采用Westernblot、RT-PCR和定量Real-timeRT-PCR方法分析5-羟色胺受体-1a基因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结果5-羟色胺受体-1a基因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随着IFN诱导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但能在IFN撤除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抗抑郁症药物(氟西汀)能改善因IFN引起的5-羟色胺受体-1a基因表达水平的下降。结论5-羟色胺受体-1a的下降可能是IFN引起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之一;早期采用氟西汀可预防或治疗IFN引起的抑郁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 5-羟色胺受体 诱导时间 抗抑郁症药物 干扰素 氟西汀 JURKAT细胞 蛋白 治疗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