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ERA-LFD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郭衍冰 侯绪森 +8 位作者 孙兴忠 王军富 王改丽 郝良玉 董航 王雪磊 刘杰 王楠 曹利利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5,共7页
为建立可视化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酶促恒温扩增-侧向流动试纸(ERA-LFD)方法,根据IBRV gB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并筛选最佳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IBRV ERA-LFD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符合性进行评估。... 为建立可视化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酶促恒温扩增-侧向流动试纸(ERA-LFD)方法,根据IBRV gB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并筛选最佳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IBRV ERA-LFD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符合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弓形虫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建立方法最低检出IBRV阳性质粒的量为1.63×10^(1) copies/μL,比PCR方法高100倍,敏感性高;对相同样品进行批间和批内检测,结果均一致,重复性好;ERA-LFD与PCR方法检出的符合率为96%,且测序证实ERA-LFD检测结果无误。IBRV ERA-LFD的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2.08%,与PCR方法的结果相一致,说明IBRV ERA-LFD方法适于临床样品检测,为IBRV的临床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酶促恒温扩增 侧向流动试纸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TB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与纳米PCR方法的建立与比较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彦昊 付兢锋 +8 位作者 张雅宁 薛皓文 于凯 曹朔宁 孙峥 张思琪 张玺凤 马浩原 高旭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70,共7页
为建立并比较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IBRV gB基因和gE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用于检测IBRV的TB Green I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和纳米(Nano)PCR方法的特异性引物,利用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B和p... 为建立并比较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IBRV gB基因和gE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用于检测IBRV的TB Green I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和纳米(Nano)PCR方法的特异性引物,利用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B和pMD19-T-gE为模板,采用方阵法优化各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检测IBRV的TB Green I qPCR方法和Nano PCR方法,并建立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牛肠道病毒(BEV)和牛流行热病毒(BEFV)等RNA反转录所得cDNA及IBRV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TB Green I qPCR方法和Nano PCR方法检测,评估所建方法的特异性;分别以10倍倍比稀释(108~101)的pMD19-T-gB和pMD19-T-gE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两种方法与普通PCR方法检测,比较所建方法的敏感性;以3个不同浓度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B作为模板,利用TB Green I qPCR方法分别于同一时间和不同时间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标准曲线结果显示,质粒标准品pMD19-T-gB在5.54×10^(8)拷贝/μL~5.54×10^(1)拷贝/μL范围内与其Ct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溶解曲线为单一峰。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两种方法仅能检出IBRV,其他病毒均为阴性结果,特异性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TB Green I qPCR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B的检测限为55.4拷贝/μL;Nano PCR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E的检测限为4.28×10^(3)拷贝/μL,所建立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均较高。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qPCR方法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在0.16%~0.67%,重复性较好。采用本实验建立的两种方法和普通PCR方法对延边地区采集的50份疑似IBRV感染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普通PCR对样品的阳性检测率为84%(42/50),Nano PCR对样品的阳性检测率为90%(45/50),qPCR对样品的阳性检测率为92%(46/50),3种检测方法的总符合率均高于85%。本研究建立的qPCR方法对样品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特异性更强,为临床样品的快速检测及相应疾病早期诊断的首选;Nano PCR次之。本实验首次同时建立并比较了用于IBRV检测的TB Green I qPCR方法与Nano PCR方法,且首次对延边地区的IBRV流行病学作了初步调查,为牛养殖业和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 荧光定量PCR 纳米PCR 检测方法 比较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蛋白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3
作者 李驰欢 郭福强 +7 位作者 李红 朱思萍 刘小琛 张晓禹 董玉来 史秋梅 高光平 张志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1-605,共5页
为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本研究经PCR扩增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gI基因,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组g I蛋白(rgI),利用His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rgI并经western blot检测后以其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 为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本研究经PCR扩增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gI基因,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组g I蛋白(rgI),利用His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rgI并经western blot检测后以其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初步建立检测IBRV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表达的IBRV rgI大小约49ku,与预期相符,且该蛋白可与IBRV阳性血清反应。间接ELISA优化后的最佳条件为rgI的包被浓度100 ng/mL,4℃包被12 h;封闭液为1%明胶,4℃封闭12 h;待检血清稀释度为1:50,室温孵育30 min;兔抗牛IgG-HRP稀释度为1:5000,37℃孵育45 min;TMB底物37℃反应10 min。利用该方法检测IBRV、牛口蹄疫病毒、牛布鲁氏菌、牛冠状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等阳性血清,评估其特异性,结果显示,仅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阳性血清为阳性,其余相关病毒及细菌阳性血清均为阴性结果。利用该方法检测2倍倍比稀释(1:25~1:3200)的IBRV阳性血清,评估其敏感性,结果显示,1:400稀释的阳性血清检测仍为阳性结果。采用同一批次和不同批次包被的酶标板检测3份IBRV阳性和3份IBRV阴性血清,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CV值均小于10%,重复性良好。利用该间接ELISA方法检测120份临床血清样品,结果显示,检测到阳性样品80份,阴性样品40份,与商品化IBRV g D抗体试剂盒和中和试验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0%和83%。本研究首次基于gI蛋白建立的检测IBR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均较好,为IBRV的临床检测与筛查提供了可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 gI蛋白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E和gB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王慧荣 刘艺 +4 位作者 刘文俊 杨丽华 董春光 韩文儒 武守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79,共6页
为了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根据IBRV gE和gB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经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IBRV gE和gB基因的SYBR GreenⅡ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 为了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根据IBRV gE和gB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经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IBRV gE和gB基因的SYBR GreenⅡ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重组质粒标准品pUC57-gE、pUC57-gB,结果显示浓度在10^(8)~10^(4)拷贝/μL时与Ct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7、0.996;该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pUC57-gE、pUC57-gB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4.74×10^(2)拷贝/μL、2.60×10^(2)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利用该方法检测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伪狂犬病病毒(PRV)、牛冠状病毒(BCoV)、巴氏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只有IBRV检测为阳性,说明该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5%,稳定性高。利用该方法和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分别对58份牛鼻拭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符合率达98.3%。该方法具有强稳定性和高敏感性的特点,能为IBRV的检测和鉴别IBRV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苗株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 gB和gE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HeNan01-2021株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5
作者 李毅毅 张海洋 +3 位作者 郭玲花 杨倩 逄文强 张云静 《甘肃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为了探明河南某牛场内牛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及其遗传进化特征。采集病牛的鼻拭子样品进行qPCR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及gC基因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鼻拭子样品中检测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核酸呈阳性。从阳性样品中分... 为了探明河南某牛场内牛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及其遗传进化特征。采集病牛的鼻拭子样品进行qPCR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及gC基因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鼻拭子样品中检测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核酸呈阳性。从阳性样品中分离获得一株IBRV,并将其命名为He Nan01-2021。进一步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He Nan01-2021属于BHV-1.2基因型。本研究成功分离出BHV-1.2型的IBRV毒株,为IBRV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关键材料,有助于深入研究IBRV的分子进化规律及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分离 鉴定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2
6
作者 梁玉玲 《今日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23-25,共3页
冬春季节较为寒冷,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进入高发期,该病的发生会对牛健康生长产生诸多不利影响,甚至会致死,进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保障养牛业健康发展,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助力畜牧经济稳步增长,做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控工作意义重大。... 冬春季节较为寒冷,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进入高发期,该病的发生会对牛健康生长产生诸多不利影响,甚至会致死,进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保障养牛业健康发展,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助力畜牧经济稳步增长,做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控工作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重点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特点、诊断要点与防控措施展开了研究,期望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 流行 诊断 防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策略
7
作者 卓玛 旦增曲珍 《今日畜牧兽医》 2025年第7期41-43,共3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全球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在西藏高原地区,牦牛作为支柱性经济畜种,IBR感染呈区域流行性,对牧区经济与生态安全构成双重威胁。本文整合最新流行病学数据...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全球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在西藏高原地区,牦牛作为支柱性经济畜种,IBR感染呈区域流行性,对牧区经济与生态安全构成双重威胁。本文整合最新流行病学数据,系统分析西藏IBR的流行特征、监测技术与防控策略,旨在为高原地区精准防控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 流行 诊断 防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措施
8
作者 宋桂芹 《吉林畜牧兽医》 2025年第5期112-114,共3页
传染性鼻气管炎是规模化牛场肉牛养殖时常见的一类急性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患病牛主要表现为高烧、流鼻涕、流泪、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牛的生长发育和顺利出栏,若治疗不及时病牛极易因窒息死亡,进而造成巨大经... 传染性鼻气管炎是规模化牛场肉牛养殖时常见的一类急性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患病牛主要表现为高烧、流鼻涕、流泪、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牛的生长发育和顺利出栏,若治疗不及时病牛极易因窒息死亡,进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积极做好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重点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措施展开了深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 症状 诊断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综合诊断
9
作者 孙超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1期66-66,共1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在牛群中发病、传播的一种常见疾病,是通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所引发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能够感染牛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对牛的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一旦牛感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在牛群中发病、传播的一种常见疾病,是通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所引发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能够感染牛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对牛的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一旦牛感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将会导致终生携带病毒,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 综合诊断 生殖系统 呼吸系统 常见疾病 神经系统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措施
10
作者 张玉宏 《农家科技》 2025年第4期70-72,共3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一种由I型牛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养牛业发展。本文综述了IBR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实施疫苗免疫、采用综合治疗策略以及建立健全监测体系等。通过分析IBR的病原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提出了...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一种由I型牛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养牛业发展。本文综述了IBR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实施疫苗免疫、采用综合治疗策略以及建立健全监测体系等。通过分析IBR的病原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预防、治疗和应急处置方案。研究表明,只有将这些措施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IBR对养牛业的影响,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 防控措施 饲养管理 疫苗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11
作者 任培 王双林 《河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10期31-32,共2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或牛疱疹病毒I型(BHV-Ⅰ)引起的牛急性、热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以引起牛的生殖道感染,并会出现结膜炎、脑膜炎、母畜流产、乳房炎等各种病型,给养殖户...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或牛疱疹病毒I型(BHV-Ⅰ)引起的牛急性、热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以引起牛的生殖道感染,并会出现结膜炎、脑膜炎、母畜流产、乳房炎等各种病型,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该文分析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 症状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与防控对策
12
作者 高航飞 贾楠 党雪勇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5年第6期88-90,共3页
探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防控对策,介绍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全球流行情况及地理分布,分析病毒感染率与发病率的季节性变化及其传播途径,指出高风险群体的特点。深入探讨急性期和慢性期牛传染性... 探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防控对策,介绍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全球流行情况及地理分布,分析病毒感染率与发病率的季节性变化及其传播途径,指出高风险群体的特点。深入探讨急性期和慢性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及带毒动物的临床特征,并阐述了常用的诊断方法,如PCR检测、病毒培养等技术手段。结合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对策,包括疫苗接种、早期检测、病毒监控体系建立及养殖管理措施。综合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牛群的感染率,减少病毒传播对畜牧业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疫苗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叶水提物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评价
13
作者 冯琦 刘义钢 +8 位作者 何琴 李泽龙 马英才 易鹏飞 李娜 孙亚伟 陈如龙 姚刚 马雪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87-5298,共12页
旨在探究大青叶水提物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体外增殖抑制活性,为临床治疗IBRV感染提供新的参考依据。通过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和噻唑蓝(MTT)法,结合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 旨在探究大青叶水提物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体外增殖抑制活性,为临床治疗IBRV感染提供新的参考依据。通过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和噻唑蓝(MTT)法,结合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法确定大青叶水提物对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 cells,MDBK)的毒性作用,测得药物对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将药物最大安全浓度以二倍稀释法稀释3个梯度,通过MTT法和CCK-8法检测大青叶水提物在不同给药方式下对IBRV的抑制活性;计算细胞存活率、药物有效抑制率、药物半数中毒浓度(50%cytotoxic concentration,CC50)和药物半数有效浓度(50%effective drug concentration,EC50),并以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病毒滴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进一步确定大青叶水提物对IBRV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青叶水提物对MDBK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0.8μg·μL^(-1),半数中毒浓度(CC50)为1.937μg·μL^(-1),在最大安全浓度范围内药物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大青叶水提物在不同给药方式对IBRV均有抑制作用,中药和病毒预先作用、先接种病毒后加中药及先加中药后接种病毒三种给药方式的EC50分别为0.2928、0.3501、0.4161μg·μL^(-1),相应的TI分别为6.6154、5.5327、4.6551;通过病毒滴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在中药和病毒预先混合作用下,病毒感染36 h药物对病毒抑制作用最显著。大青叶水提物有较好的抗IBRV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大青叶水提物在兽医临床应用和深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水提物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体外抗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荧光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研制和评价
14
作者 刘文晓 张坤 +1 位作者 程晶 李永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76,共7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本试验采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IBRV单克隆抗体,以其作为检测原,优化反应条件并组装IBRV胶体金检测试纸条,验证该试纸条的特异性、灵敏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并与实时荧光定... 为建立快速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本试验采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IBRV单克隆抗体,以其作为检测原,优化反应条件并组装IBRV胶体金检测试纸条,验证该试纸条的特异性、灵敏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共制备7株针对IBRV的单克隆抗体,其中以胶体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2B7作为捕获抗体、1B9作为检测抗体,建立的胶体金检测试纸条能够检测样品中的IBRV;该试纸条与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牛冠状病毒和大肠杆菌无交叉反应,检测限为4.04×10~4TCID50/0.1 mL,敏感性为86.7%;在室温条件下保存12个月仍能够有效检测IBRV,说明该试纸条稳定性良好。与qPCR比较结果显示,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2.85%,说明该胶体金检测试纸条能够用于IBRV的临床诊断。结果表明,本试验利用IBRV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的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好,为IBRV抗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ibrv) 胶体金检测试纸条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诊断方法和流行现状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平 王惠霞 李本科 《中国乳业》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影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传染性疾病,不仅导致产奶量下降,还引发脑膜炎、子宫炎、鼻窦炎等并发症,易导致母牛流产或发生死胎。该病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给奶牛养殖业造成较严重危害和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综合概述牛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影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传染性疾病,不仅导致产奶量下降,还引发脑膜炎、子宫炎、鼻窦炎等并发症,易导致母牛流产或发生死胎。该病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给奶牛养殖业造成较严重危害和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综合概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形态结构、理化性质和基因组特征,阐述现有诊断方法,介绍该病流行现状,以期为该病防控和诊断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 疱疹病毒Ⅰ型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在MDBK细胞上的培养条件优化
16
作者 徐静 向军 +3 位作者 曾红梅 李敏 孔雪英 邢刚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试验旨在探索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 HL-2株)敏感的细胞种类及其在相应细胞上的培养特性和培养条件。将IBRV HL-2病毒液接种不同传代细胞,结果表明MDBK细胞对IBRV HL-2株敏感,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对各种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 本试验旨在探索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 HL-2株)敏感的细胞种类及其在相应细胞上的培养特性和培养条件。将IBRV HL-2病毒液接种不同传代细胞,结果表明MDBK细胞对IBRV HL-2株敏感,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对各种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接种时间、接毒量、维持液血清含量、培养基种类均对收获的病毒液病毒含量有影响。通过优化,得出最佳培养条件如下:在细胞传代后24 h接种,弃掉营养液,加入含2%血清的MEM作为维持液,接入0.01感染复数(moi)的病毒液,接种后44±2h收获,所获得的病毒液病毒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ibrv) 培养条件 接毒量 病毒含量 MDB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地区规模化肉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磊 张召兴 黄雷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2期26-28,共3页
为了解承德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犊牛、青年牛、后备牛及成年牛等不同阶段肉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流行情况,该研究于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采集承德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疑似患IBR不同阶段肉牛病料组织(鼻拭子、咽拭子和血... 为了解承德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犊牛、青年牛、后备牛及成年牛等不同阶段肉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流行情况,该研究于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采集承德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疑似患IBR不同阶段肉牛病料组织(鼻拭子、咽拭子和血液)样本共计1 127份,采用PCR检测试剂盒分别对采集的病料组织样本进行IBR病毒检测,分析其感染情况。结果显示,从采集的1 127份不同阶段肉牛病料组织样本中IBR总阳性率为14.6%,犊牛、青年牛、后备牛和成年牛的IBR阳性率分别为23.7%、17.8%、8.3%和7.1%,其中犊牛和青年牛的IBR阳性率高于后备牛和成年牛,不同阶段牛的IBR主要分布于鼻拭子和咽拭子样品中。为该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不同阶段肉牛的IBR流行病学调查与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 PCR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辉 边传周 +3 位作者 王永芬 王鲜萍 郑宝亮 赵绪永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37-1644,共8页
为制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C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重组gC蛋白为免疫原注射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分泌g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获得... 为制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C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重组gC蛋白为免疫原注射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分泌g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g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D6。3D6的亚类为IgG1型,轻链为κ链;上清、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6.4×103、1.28×105;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该单克隆抗体能识别牛gC蛋白。利用3D6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IBR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为快速诊断IBRV和研究gC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gC蛋白 单克隆抗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副流感3型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支原体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帆 徐娜 +3 位作者 雷宇 郝瑞峰 李平安 关平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1-415,共5页
为建立检测牛副流感3型病毒(BPIV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支原体(M.bovis)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BPIV3的HN基因、IBRV的g C基因、BVDV的5'UTR和M.bovis的oppD/F基因序列... 为建立检测牛副流感3型病毒(BPIV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支原体(M.bovis)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BPIV3的HN基因、IBRV的g C基因、BVDV的5'UTR和M.bovis的oppD/F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以上4种病原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布鲁氏菌、羊布鲁氏菌、牛源多杀巴氏杆菌A型和B型无特异性扩增,对BPIV3和BVDV的cDNA最低检测量分别为100 pg和1 ng,对IBRV和M.bovis的DNA最低检测量分别为10 pg和100 pg,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对临床33份鼻拭子样品和12份牛肺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已发表文献中PCR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同时对BPIV3、IBRV、BVDV和M.bovis进行检测,为这4种病原的诊断和检测提供了一种实用、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流感3型病毒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病毒性腹泻病毒 支原体 多重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E基因的截短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海燕 朱远茂 +4 位作者 薛飞 童光志 赵立平 相文华 韩文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9-293,共5页
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arthaNu/67株的DNA作为模板,用PCR扩增gE基因并克隆至pGEM-TEasy载体,再以此质粒作为模板将gE基因分成6个片段,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蛋白电泳结果表明6个片段中有2个片段以可... 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arthaNu/67株的DNA作为模板,用PCR扩增gE基因并克隆至pGEM-TEasy载体,再以此质粒作为模板将gE基因分成6个片段,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蛋白电泳结果表明6个片段中有2个片段以可溶形式表达,1个片段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另外3个片段没有表达。采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对两个可溶性片段进行了纯化。经免疫印迹试验,间接ELISA和交叉试验证明,两个纯化的重组蛋白均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而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阴性血清无任何反应,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gE-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GE基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