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氏Ⅰ类错年轻成人前牙区牙槽宽度及根尖位置的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蔡留意 丁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年轻成人前牙区牙槽宽度和根尖位置特征。方法:安氏Ⅰ类错88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并计算上下颌切牙根尖到周围皮质骨位置关系的12项指标及下颌平面角。测量值与正常成人的相应数据比较。结果:男性上切...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年轻成人前牙区牙槽宽度和根尖位置特征。方法:安氏Ⅰ类错88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并计算上下颌切牙根尖到周围皮质骨位置关系的12项指标及下颌平面角。测量值与正常成人的相应数据比较。结果:男性上切牙根尖比女性组上切牙根尖远离腭平面且靠近根尖前方的唇侧皮质骨;男性下切牙根尖比女性下切牙根尖远离下颌平面且根尖处牙槽骨宽度也比女性值大。与正常比较,男性上切牙根尖靠近腭平面,下切牙根尖远离下颌平面且靠近根尖前方的唇侧皮质骨、女性上切牙根尖靠近腭平面和根尖后部的腭侧皮质骨。研究组男性,SN/MP与UH、LH、UH/UW、LH/LW成高度正相关,与UP、UW、LA、LW负相关;研究组女性,SN/MP与LH、LH/LW、UH/UW成高度正相关,与UH正相关;与UW高度负相关,与UP、LP、LW负相关。结论:安氏Ⅰ类错年轻成人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宽度及根尖位置有较多的性别差异。安氏Ⅰ类错年轻成人前牙根尖位置和牙槽骨宽度没有正常人群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Ⅰ类错 根尖位置 牙槽宽度 下颌平面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类患者与Ⅰ类患者牙槽骨及牙弓宽度的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夏大弘 王彤 陈国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6-877,881,共3页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将Ⅲ类错畸形患者的牙弓、牙槽骨宽度与与Ⅰ类患者的值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共收集47例成人Ⅲ类患者,50例成人Ⅰ类患者。在术前研究模上测量牙弓与牙槽骨宽度,并对两组测量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比较。结果...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将Ⅲ类错畸形患者的牙弓、牙槽骨宽度与与Ⅰ类患者的值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共收集47例成人Ⅲ类患者,50例成人Ⅰ类患者。在术前研究模上测量牙弓与牙槽骨宽度,并对两组测量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比较。结果:Ⅲ类患者上颌除上尖牙间宽度外,其余测量值均小于Ⅰ类患者。而下颌所有测量值,Ⅲ类患的测量值均大于Ⅰ类患者。结论:Ⅲ类患者,上颌牙弓及牙槽骨宽度窄于I类患者;下颌牙弓及牙槽骨宽于Ⅰ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类错 宽度 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结合三维坐标系评估正畸关闭萎缩牙槽骨间隙前后牙槽骨改建 被引量:7
3
作者 陈莎莎 吴艳 +1 位作者 周建萍 戴红卫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目的:应用CBCT评价正畸牙移动对萎缩牙槽骨的改建作用。方法: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牙槽骨萎缩成人患者15例,比较正畸治疗前后维持和关闭萎缩性牙槽骨区域牙槽骨高度、宽度,及皮质骨厚度的变化。结果:维持间隙组牙槽骨宽度、高度及皮... 目的:应用CBCT评价正畸牙移动对萎缩牙槽骨的改建作用。方法: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牙槽骨萎缩成人患者15例,比较正畸治疗前后维持和关闭萎缩性牙槽骨区域牙槽骨高度、宽度,及皮质骨厚度的变化。结果:维持间隙组牙槽骨宽度、高度及皮质骨厚度均显著减小(P<0.05);而间隙关闭组近远中牙槽骨宽度、舌侧牙槽骨高度显著增加(P<0.05),近远中颊侧牙槽骨高度显著降低降低,近中颊侧皮质骨厚度显著减小(P<0.05),其余皮质骨厚度变化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畸牙移动有助于萎缩牙槽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萎缩 宽度 骨高度 皮质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唇侧骨板与覆[牙合]覆盖关系的CBCT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子剑 惠瑞宗 +2 位作者 陈锐 张舒 汤雨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2-757,共6页
目的:采用CBCT评估健康成年人上颌中切牙唇侧骨板与覆[牙合]覆盖的关系。方法:纳入116例健康成年人上颌中切牙CBCT数据,测量骨高度、厚度、冠根比和成角,以及倒凹发生率,按覆[牙合]覆盖关系分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 目的:采用CBCT评估健康成年人上颌中切牙唇侧骨板与覆[牙合]覆盖的关系。方法:纳入116例健康成年人上颌中切牙CBCT数据,测量骨高度、厚度、冠根比和成角,以及倒凹发生率,按覆[牙合]覆盖关系分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唇侧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为(1.93±0.93) mm,唇侧骨板厚度为(1.07±0.3) mm,其中90.78%的唇侧骨板厚度在0.5~1.5 mm之间;上颌中切牙的冠根比为0.93±0.19;牙槽骨长轴和牙体长轴成角为15.28°±5.19°,其中67.28%的成角在10°~20°之间,且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与唇侧骨板厚度变化及冠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唇侧根部倒凹发生率为36.87%,且95%的倒凹最凹点位于根中部以下,唇侧倒凹发生率及最凹点位置分布与冠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槽嵴唇腭侧宽度缩窄发生率为18.89%;轻度深覆[牙合]和轻度深覆盖分别占45.62%和57.14%,且覆盖类型与牙槽骨长轴和牙体长轴成角,倒凹发生率,倒凹深度和最凹点的位置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牙区即刻种植植入深度应为釉牙骨质界下3 mm,并与唇侧骨板之间预留出跳跃间隙,定点应在牙槽窝腭侧根中部以上,植入方向平行腭侧骨板,并选用直径小于4 mm种植体,正常覆盖和轻度深覆盖的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美学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区 CBCT 唇侧骨板厚度 唇侧倒凹 宽度 覆[合]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