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二叠系乐平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问题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梅仕龙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5-233,共9页
-
文摘
乐平统被正式接纳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年代地层单位后,其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待确定。经金玉玕等多年研究,广西来宾县蓬莱滩剖面被公认为乐平统底界层型的最佳候选剖面;该剖面牙形类化石Clarkina postbitteri带或Clarkina dukouensis带之底均可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候选层位。C. postbitteri由Jinogondolella granti(Mei and Wardlaw)演化而来,其首次出现的点位(FAD)可在蓬莱滩剖面得到精确确定。1998年,以C. postbitteri带之底作为乐平统底界的方案被国内外牙形类化石专家一致接受,为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通过投票正式决定蓬莱滩剖面C. postbitteri带之底为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铺平了道路。令人遗憾的是在此关键时期王成源声称,在原定界线之下3米处发现C. postbitteri,并转而提出以C. dukouensis带之底为界线的另一方案,导致一次无谓的争端,延误了在中国建立乐平统底界的全球层型的进程。后经Henderson重新研究有关样品证明,在原定界线之下3m处并未发现C. postbitteri,从而使牙形类化石专家达成新的共识。乐平统牙形类化石的演化以Clarkina属为主导,属内各种的鉴别应以居群(population)为基础。锯齿型式被证明是最能反映该属居群特征的较为稳定的鉴定标志。而齿台轮廓等其它形态性状在一个居群内?
-
关键词
二叠系
乐平统
界线层型
牙形类化石
蓬莱滩剖面
-
Keywords
Permian
Lopingian
stratotype
conodonts
-
分类号
Q91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