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Ⅱ、Ⅲ类错患者前牙弓形态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范向飞 高辉 +1 位作者 肖丹娜 苍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Ⅲ类错患者前牙弓的形态,为其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骨性Ⅱ类错患者48例,骨性Ⅲ类错患者41例,正常个体40例。分别测量其前牙弓相关指标。结果男性Ⅱ类错者下尖牙间宽度、下尖牙牙槽骨宽度小于正常者,Ⅲ...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Ⅲ类错患者前牙弓的形态,为其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骨性Ⅱ类错患者48例,骨性Ⅲ类错患者41例,正常个体40例。分别测量其前牙弓相关指标。结果男性Ⅱ类错者下尖牙间宽度、下尖牙牙槽骨宽度小于正常者,Ⅲ类错者下尖牙区牙槽骨宽度大于正常者,上前牙区深度、上颌前牙区深度与宽度比小于正常者;女性Ⅱ类错者下尖牙间宽度小于正常者;Ⅲ类错者上尖牙区牙槽骨宽度、上前牙区深度小于正常者。结论骨性Ⅱ类错患者下颌骨前部发育受限,骨性Ⅲ类错患者上颌骨前部发育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宽度 牙弓深度 形态 骨性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曲余弦函数模拟上颌前部弓形宽度、深度和弧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宇 李涛 +1 位作者 周彦恒 林久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尖牙间宽度(W)、前牙弓深度(D)与前牙弓周长(L)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咬合的影响。方法:利用多曲余弦函数描述前部牙弓的形态,建立数学模型来编程计算三者间的关系。结果:在D不变时,W每增加1mm将提供约0.8mm的L;D每减小或增... 目的:探讨上颌尖牙间宽度(W)、前牙弓深度(D)与前牙弓周长(L)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咬合的影响。方法:利用多曲余弦函数描述前部牙弓的形态,建立数学模型来编程计算三者间的关系。结果:在D不变时,W每增加1mm将提供约0.8mm的L;D每减小或增大1mm,需要W增大或减小约1.8~2.0mm;在一定程度上,上下牙量的不调可通过调整W来缓解、消除。结论:在精细调整阶段,应注意W、D与L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对最终良好关系建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宽度 牙弓深度 周长 咬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