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GGE法评价牙周袋深度的变化对龈下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束 蓉 周彦玢 +4 位作者 刘大力 李云鹏 李超伦 姜云涛 梁景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40-1144,共5页
目的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分析经牙周基础治疗使牙周袋变浅后龈下微生物种类的变化。方法选取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患者1和患者2),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6、12、18周和1年时,采集同一位点的龈下菌斑,提取菌斑总DNA,PCR扩增16... 目的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分析经牙周基础治疗使牙周袋变浅后龈下微生物种类的变化。方法选取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患者1和患者2),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6、12、18周和1年时,采集同一位点的龈下菌斑,提取菌斑总DNA,PCR扩增16S rDNA的V3~V5区片段,DGGE分离获得条带图谱;计算条带数目和相似度,并对条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患者1治疗后牙周袋探诊深度明显变浅,达到≤3 mm的正常水平;患者2治疗后牙周袋探诊深度变浅,但仍≥5 mm。治疗前后2例患者DGGE条带数目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各时间点的DGGE条带与基线分别保持48.14%~57.8%和63.70~72.35%的相似度。牙周治疗各阶段菌群聚类特征分析显示: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时,菌群聚类特征与基线相比变化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再变化。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在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后,虽然牙周探诊深度变浅,但牙周微生物可能已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再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16SrDNA 龈下菌群 慢性牙周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长期未复诊的固定正畸患者进行线上牙周健康指导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任燕 李燕 +4 位作者 范晓川 黄睿 王熙 王焱炜 黄晓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线上健康指导对使用固定矫治器但长期未复诊的口腔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疫情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使用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的1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99例为长期未复诊... 目的探讨线上健康指导对使用固定矫治器但长期未复诊的口腔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疫情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使用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的1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99例为长期未复诊患者,34例为定期复诊患者,均选取6颗Ramfjord指数牙,通过检测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来评估牙周健康状况。对长期未复诊患者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线上健康教育及督导。结果复诊组31牙位的PLI小于未复诊组(1.41±0.70 vs 1.79±0.90,P=0.029),44牙位的近中PD大于未复诊组[(2.51±0.67)mm vs(2.25±0.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患者其余各牙位的长期SBI、PLI、近中PD、远中PD及平均P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未复诊组和定期复诊组患者各牙位近中、远中及平均PD均<3 mm,提示正确的线上健康指导能够避免增加未复诊患者罹患牙周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矫正 菌斑指数 牙周深度 龈沟出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牙周夹板的修复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仇亚非 王文玲 +3 位作者 李雅娟 孟令强 武明轩 焦建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比较弯制式、铸造支架式及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在重度牙周炎松动牙齿固定后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弯制组、铸造组和套筒冠组,每组各20例。各组患者均在系统的牙周基础治疗后,对松动牙... 目的:比较弯制式、铸造支架式及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在重度牙周炎松动牙齿固定后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弯制组、铸造组和套筒冠组,每组各20例。各组患者均在系统的牙周基础治疗后,对松动牙制作相应牙周夹板进行固定,并保持每年2次牙周洁治、刮治。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6、12、24个月患牙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牙齿松动度等临床数据。结果:经牙周夹板修复后,各组患者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牙齿松动度均显著改善(P<0.05),其中套筒冠组的修复效果优于铸造组(P<0.05),而铸造组的效果优于弯制组(P<0.05)。结论:3种恒久性牙周夹板均对维持牙周健康有利,且可有效固定松动患牙,其中以套筒冠式牙周夹板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 牙周夹板 深度 附着丧失 松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例牙周炎患者患病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黄萍 章锦才 +3 位作者 黄海云 庞若愚 戚刚刚 杨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调查和分析202例牙周炎患者全口余留牙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从成都地区630名人群 中按要求选取202例牙周炎患者,年龄25~60岁,男65例,女137例,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查全口余留牙的牙周探诊 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 目的 调查和分析202例牙周炎患者全口余留牙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从成都地区630名人群 中按要求选取202例牙周炎患者,年龄25~60岁,男65例,女137例,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查全口余留牙的牙周探诊 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龈探诊出血(BOP)、牙龈退缩(GR)的情况。每个牙检查6个位点(近颊、正中颊、 远颊、近舌、正中舌、远舌)。结果 202例患者平均PD为(3.20±0.31)mm,平均CAL为(3.50±0.10)mm,平均GR 为(0.30±0.02)mm,BOP阳性位点占全部检测位点的21.16%,有59%的患者至少有1颗牙脱落。轻、中度牙周炎 129例,占63.9%,重度牙周炎73例,占36.1%。受检患者中接受过高中和中专教育者86例,占43%;初中文化程 度者55例,占27%;受过大专以上教育者40例,占19.8%;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者21例,占10%。患者受教育程度与 牙周破坏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202例患者中142例从未接受过治疗,占66%;曾洁牙者60例,占30%,接 受过正规的牙周治疗者仅8例,占4%。在近2个月内,66例患者有较重的精神压力,占33%。202例中吸烟者36 例,占18%;饮茶或咖啡者135例。结论 成都地区口腔卫生教育及防病、治病意识应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 牙周深度 临床附着丧失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牙周炎伴口腔扁平苔藓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权 许立硕 +5 位作者 黄玉 焦鹏 陈飞 车鸿泽 马宁 张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8-1302,共5页
目的:分析1例重度牙周炎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阐明联合治疗疗法的疗效和定期随访的重要性。方法: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侧后牙松动伴牙龈出血半年,牙龈部口腔扁平苔藓病史2年。全口牙齿探诊深度(PD)5~6mm,附着丧失(AL)8~9... 目的:分析1例重度牙周炎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阐明联合治疗疗法的疗效和定期随访的重要性。方法: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侧后牙松动伴牙龈出血半年,牙龈部口腔扁平苔藓病史2年。全口牙齿探诊深度(PD)5~6mm,附着丧失(AL)8~9mm,Ⅱ°-Ⅲ°松动,探诊出血(BOP)(+)。定期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结合牙龈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在炎症保持稳定时,实施延期种植手术,并完成26、27、36和37的牙冠修复。对31和41Ⅱ°松动牙进行松牙固定术。牙周维护期间定期随访周期为联合治疗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结果:联合治疗结合定期复诊后患者前牙和前磨牙的PD为4mm,BOP (-)。患者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症状缓解,牙龈无充血糜烂症状。炎症控制之后,种植修复使左侧磨牙区恢复了咀嚼功能。3个月的复诊周期和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病情控制。牙龈状况维持最佳的随访周期为2周1次。结论:联合治疗能缓解重度牙周炎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症状,定期随访和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病情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 口腔扁平苔藓 牙周基础治疗 治疗依从性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ioGlas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范卫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613-614,共2页
目的 :研究PerioGlas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10例慢性牙周炎伴骨缺损 (骨下袋或Ⅱ类根分叉病变 )患者 ,经牙周基础治疗 1个月后做翻瓣植PerioGlas术 ,术前和术后 6月检查牙周临床指标 ,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术前菌斑指... 目的 :研究PerioGlas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10例慢性牙周炎伴骨缺损 (骨下袋或Ⅱ类根分叉病变 )患者 ,经牙周基础治疗 1个月后做翻瓣植PerioGlas术 ,术前和术后 6月检查牙周临床指标 ,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术前菌斑指数 (PLI)、牙龈指数 (GI)与术后 6月无明显差异 ;牙周探诊深度 (PD)由 8 8mm减小为 3 8mm (P <0 0 1) ;牙龈退缩 (REC)由 0 6mm上升为 2 3mm (P <0 0 1) ;临床附着水平丧失 (CAL)由 8 4mm减小到 5 1mm (P <0 0 1)。结论 :PerioGlas移植能显著改善患牙临床牙周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骨缺损 骨移植 PERIOGLAS 牙周深度 牙龈退缩 附着水平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的减数正畸治疗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又文 辛天艺 +2 位作者 焦剑 周彦恒 施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8-313,共6页
目的:探讨减数正畸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纳入33名已完成减数正畸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通过牙周检查大表和曲面体层片评价减数正畸治疗前(T0)、治疗后(T1)减数牙邻牙(teeth adjacent to extraction sites,TAES)和... 目的:探讨减数正畸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纳入33名已完成减数正畸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通过牙周检查大表和曲面体层片评价减数正畸治疗前(T0)、治疗后(T1)减数牙邻牙(teeth adjacent to extraction sites,TAES)和非减数牙邻牙(non-teeth adjacent to extraction sites,NTAES)的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结果:T0时,TAES和NTAES的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0±0.51)mm vs.(2.42±0.55)mm,P>0.05],T1时,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0±0.67)mm vs.(2.67±0.64)mm,P>0.05],治疗后PD分别增加0.3 mm[(2.40±0.51)mm vs.(2.70±0.67)mm,P<0.01]和0.25 mm[(2.42±0.55)mm vs.(2.67±0.64)mm,P<0.01],两者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0±0.64)mm vs.(0.25±0.58)mm,P>0.05]。T0时,TAES比NTAES的RBH要小0.02(0.74±0.16 vs.0.76±0.16,P<0.05),T1时,两者的RB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8±0.14 vs.0.79±0.12,P>0.05);相比治疗前,TAES的RBH显著增加了0.04(0.74±0.16 vs.0.78±0.14,P<0.05),NTAES的RBH显著增加了0.02(0.76±0.16 vs.0.79±0.12,P<0.05),但RBH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4±0.11 vs.0.02±0.08,P>0.05)。T0时,TAES近减数侧的RBH与远离减数侧的RB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3±0.17 vs.0.74±0.16,P>0.05),T1时,近减数侧的RBH显著增加了0.04(0.73±0.11 vs.0.77±0.11,P<0.05),远离减数侧的RBH也显著增加了0.04(0.74±0.11 vs.0.78±0.11,P<0.05),但RBH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4±0.11 vs.0.04±0.11,P>0.05)。结论:在牙周炎症控制和口腔卫生良好维护的前提下,正畸治疗不会导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进一步的丧失,减数区域的牙槽骨也未见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 减数正畸 牙槽骨高度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正畸前后的咬合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仁杰 焦剑 +1 位作者 周彦恒 施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9-924,共6页
目的:评价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行唇侧固定矫治后咬合改善的有效性,探究咬合改善与炎症控制的关系。方法:将纳入的22例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患者的牙合相与正畸模型匹配,使用3Shape R700激光扫描仪获得数字化三维模型,在OrthoAnalyzer软件中获... 目的:评价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行唇侧固定矫治后咬合改善的有效性,探究咬合改善与炎症控制的关系。方法:将纳入的22例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患者的牙合相与正畸模型匹配,使用3Shape R700激光扫描仪获得数字化三维模型,在OrthoAnalyzer软件中获得咬合分布图。从咬合分布与邻面接触两方面,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咬合变化进行评估。建立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的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对炎症控制有利的正畸方法。结果:在全牙列水平上,咬合分布评分在正畸治疗后显著提升(84.5±20.9 vs.105.3±22.6,P<0.001),邻面接触评分在正畸治疗后显著提升(68.9±9.1 vs.83.7±6.3,P<0.001)。在牙位水平上,正畸治疗后的咬合分布评分在上颌前牙区有显著提升(P<0.001),正畸治疗后的邻面接触评分在上下前牙区均有显著提升(P<0.01)。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年龄和性别与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未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初始牙周探诊深度、咬合分布评分改善值和邻面接触评分改善值与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正畸治疗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咬合力分布、邻面接触均有显著改善。咬合分布评分改善值及邻面接触评分改善值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呈正相关,提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应改善牙齿的咬合力分布与邻面接触,以促进牙周炎症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 错牙合畸形 深度 咬合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牙周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祁璐璐 肖俐 王永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对牙周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10~2016-10于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阳性的牙周炎患者63例,对照组为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阴...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对牙周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10~2016-10于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阳性的牙周炎患者63例,对照组为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阴性的牙周炎患者64例,2组患者均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6周及3个月通过临床随访复查观察两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附着丧失情况(AL),来判断口腔幽门螺杆菌对牙周炎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D、BI、AL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数均下降(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数均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组患者(均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降低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 口腔幽门螺杆菌(Hp) 牙周病基础治疗 牙周深度(pd) 牙龈出血指数(BD) 附着丧失(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锁柱种植体用于因牙周炎缺牙患者修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海东 张立 +4 位作者 释栋 韩劼 闫夏 谢也斯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0-307,共8页
目的:比较因非牙周炎(non-periodontitis,NP)、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失牙患者行Bicon种植修复后1~5年种植体存留率及种植体周围组织探诊指标变化。方法:基于前瞻性队列研... 目的:比较因非牙周炎(non-periodontitis,NP)、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失牙患者行Bicon种植修复后1~5年种植体存留率及种植体周围组织探诊指标变化。方法: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缺牙患者145名,共植入种植体315枚。其中CP失牙患者70例,Ag P失牙患者31例,NP失牙患者44例,分别植入132、83、100枚种植体。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随访,检查并记录患者刮治前(T0)、种植前(T1)、复查时(T2)的牙周临床指标,记录种植修复完成时及T2时的种植体周围组织牙周指标并拍摄X线根尖片,T2时记录种植体存留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分组的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变化。结果:经系统牙周基础治疗后,T1时期CP组和Ag P组PD≥6 mm位点百分比(%)较T0时显著降低(P<0.001),且T2与T1相比,PD≥6 mm位点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组、CP组和Ag P组种植体1~5年存留率分别为100%、97.6%和10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CP组与AgP组种植体平均PD分别为2.96 mm、2.97 mm,显著高于NP组(2.78 mm)(P=0.006,P=0.010);CP组与AgP组种植体平均PD≥6 mm位点百分比分别为3.7%、4.8%,显著高于NP组(1.2%)(P=0.003,P<0.001);CP组种植体PD较修复完成时增加2 mm以上的位点百分比为8.4%,显著高于NP组(4.3%,P=0.003),但AgP组与N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积极牙周基础治疗,CP和AgP患者牙周状况在种植前得到显著改善,并在种植修复完成1~5年后基本稳定;CP和Ag P患者植入锥形锁柱种植体的短期累积存留率与NP患者相近,但CP和Ag P患者种植体周围组织PD随时间增加的趋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 牙种植 骨内 种植体周围炎 随访研究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固齿丸对中老年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项志强 黄菲菲 +1 位作者 郑海燕 闫朝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固齿丸对中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性。方法按治疗前后顺序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共116例中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单号就诊为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后口服阿西莫林胶囊+... 目的探讨补肾固齿丸对中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性。方法按治疗前后顺序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共116例中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单号就诊为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后口服阿西莫林胶囊+甲硝唑片1周,双号就诊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肾固齿丸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在免疫球蛋白、龈沟液炎症因子、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附着丧失水平变化情况。总结疗效。结果①两组治疗3个月后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附着丧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3个月后Ig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3个月后龈沟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显效率41.38%(24/58)、总有效率77.59%(45/58),研究组显效率55.17%(32/58)、总有效率89.65%(52/5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固齿丸可通过抑制中老年慢性牙周炎龈沟液炎症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应答,从而提高疗效,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固齿丸 中老年 慢性牙周 血清免疫球蛋白 炎症因子 深度 菌斑指数 附着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胃散加减方治疗牙周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孟颖 徐泳 +3 位作者 严国俊 孙戡平 马晓斐 潘金火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539-154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清胃散加减方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数据库,检索清胃散加减方治疗牙周炎的随机对... 目的:系统评价清胃散加减方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数据库,检索清胃散加减方治疗牙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20年5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按照Cochrane质量评分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962例受试者,对照组491例,观察组471例。结果显示利用清胃散加减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PD)(MD=-0.87,95%CI为-1.11~-0.62,P<0.000 01)、菌斑指数(PI)(MD=-0.60,95%CI为-0.80~-0.40),P<0.000 01、牙龈指数(GI)(MD=-0.90,95%CI为-1.06~-0.73),P<0.000 01、牙齿松动度(MD)(MD=-0.25,95%CI为-0.41~-0.08,P=0.003)、龈沟出血指数(SBI)(MD=-0.79,95%CI为-0.99~-0.58,P<0.000 01)均显著降低。结论:利用清胃散加减方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对照组。但纳入的临床研究在数量及质量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胃散 牙周 META分析 牙周深度 菌斑指数 牙龈指数 牙齿松动度 龈沟出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壁或三壁骨下袋形成的牙周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细娇 严翔 程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1-741,共1页
我科自2014年3月~2015年1月用翻瓣术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二壁或三壁骨下袋使吸收的牙槽骨,比较单纯翻瓣组有明显的牙槽骨增生的治疗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纳入标准1)牙周基础治疗8周,探诊深度(PD)≧5mm。2)无系统疾病史,依从性好... 我科自2014年3月~2015年1月用翻瓣术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二壁或三壁骨下袋使吸收的牙槽骨,比较单纯翻瓣组有明显的牙槽骨增生的治疗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纳入标准1)牙周基础治疗8周,探诊深度(PD)≧5mm。2)无系统疾病史,依从性好。1.2材料仙桃人民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二壁或三壁骨下袋牙周骨缺损的22~54岁的患者16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壁骨下袋 骨缺损 牙周基础治疗 翻瓣术 深度 组织再生 牙槽骨 伦理委员会 系统疾病史 骨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修复对于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谭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970-973,共4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固定修复体对于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取54名接受了固定修复的患者,以对侧同名牙作为对照,在修复治疗后1年,分别测量修复体及对侧同名牙的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探诊深度,并检测其龈...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固定修复体对于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取54名接受了固定修复的患者,以对侧同名牙作为对照,在修复治疗后1年,分别测量修复体及对侧同名牙的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探诊深度,并检测其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伴放线杆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修复体的PI明显低于对照牙,修复体的GI和PD明显高于对照牙;修复体龈沟液中的Pg和Aa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牙。贱金属的PI、GI指数和PD在修复体中均最高,且贱金属龈沟液中的Pg和Aa的阳性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瓷的各项数据在修复体中均最低,其PI明显低于对照牙,Pg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牙,其余各项数据与对照牙近似,没有显著性差异。全冠和固定桥的GI和PD都很高,且Pg和Aa的阳性检出率也最高;贴面的PI最低,嵌体的GI最低,且嵌体的Pg和Aa的阳性检出率和对照牙相似。结论:瓷和贵金属材料对牙周的影响明显优于贱金属;而贴面和嵌体对牙周的影响要明显优于全冠和固定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修复 牙周 菌斑指数 牙龈指数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血管成形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病患者的牙周评价
15
作者 刘进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82-282,共1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评价冠状动脉病患者的牙周状况来证实冠状动脉病CAD与某些牙周参数之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从克利夫兰大学医院的心脏病科征集平均80名患者(男性48例女性32例,不包括孕妇和无牙患者,年龄23~83岁,年龄54岁)。每位受...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评价冠状动脉病患者的牙周状况来证实冠状动脉病CAD与某些牙周参数之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从克利夫兰大学医院的心脏病科征集平均80名患者(男性48例女性32例,不包括孕妇和无牙患者,年龄23~83岁,年龄54岁)。每位受检者都接受了心导管插入术和血管造影。根据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受检者分为两组:患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病50例(实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牙周状况 菌斑指数 牙龈指数 针出血 深度 临床附着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术对美学区种植体周软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严晓东 毛钊 +5 位作者 唐成忠 徐辉 李益材 冷旭 尹英 罗会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是解决种植体周围骨损伤缺的有效方法,文中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评价GBR术同期牙种植对美学区种植体周软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45名患者共60颗(其中基于GBR后种植30颗,常规种植30颗)负重... 目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是解决种植体周围骨损伤缺的有效方法,文中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评价GBR术同期牙种植对美学区种植体周软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45名患者共60颗(其中基于GBR后种植30颗,常规种植30颗)负重1年的种植体进行临床病历回顾,在术后的3个时间点(种植体暴露口腔后1个月为T1,完成永久修复体之后为T2,以及功能负荷1年后为T3,分别记录了各组种植体的牙周探诊深度和龈乳头指数,分析行GBR术对前牙种植的牙周指数有无影响。结果对比3个时间点2组临床资料牙周探诊指数的变化,GBR组:T1(2.11±0.68)mm,T2(2.13±0.70)mm,T3(2.31±0.84)mm;常规种植组:T1(2.08±0.71)mm,T2(2.15±0.70)mm,T3(2.27±0.84)m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龈乳头指数的2组频数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BR术对美学区牙种植体周牙龈未发现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牙种植体 牙周深度 龈乳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rtz 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固定前牙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申玉芹 边立新 +2 位作者 姜洪 于海霞 林崇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8-901,F0003,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新型Quartz 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固定前牙的临床效果,为治疗牙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Quartz 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对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Ⅱ°、Ⅲ°松动前牙进行固定,观察固定前... 目的:评价应用新型Quartz 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固定前牙的临床效果,为治疗牙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Quartz 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对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Ⅱ°、Ⅲ°松动前牙进行固定,观察固定前和固定后3、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和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结果:松牙固定后3个月,患牙的PD由(4.39±1.26)mm减至(3.16±0.3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由(3.56±1.17)mm减至(3.34±1.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6个月PD为(3.21±0.25)mm,与固定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为(3.36±1.31)mm,与固定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固定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显示所有患牙均无进一步的骨吸收,临床状况改善明显。结论:应用Quartz 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固定前牙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纤维 牙周夹板 松动牙 牙周深度 牙周附着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贵金属PFM对48例前牙美容修复效果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刘湘宁 谢黎 陈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1-613,共3页
目的:观察高贵金属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 fused to metal,PFM)对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以高贵金属PFM进行活髓前牙美容修复患者的196颗修复牙体作为实验组,将相同数目的正常邻牙作为对照组,于修复后2月、1年... 目的:观察高贵金属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 fused to metal,PFM)对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以高贵金属PFM进行活髓前牙美容修复患者的196颗修复牙体作为实验组,将相同数目的正常邻牙作为对照组,于修复后2月、1年、3年、5年对随诊病例进行临床观察,检查其修复效果。结果:196颗修复体于修复后2月、1年、3年、5年基牙均无继发龋、牙髓炎以及颈缘牙龈变色,患者对修复体舒适性均表示满意,瓷损坏发生率为0.52%。在修复后2月、1年、3年及5年各时段实验组的牙周探诊深度及龈沟出血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PFM对实验组牙周组织有一定影响,而实验组在2月~5年不同时段之间的牙周探诊深度及龈沟出血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贵金属PFM对前牙美容修复临床效果良好,虽对牙周组织存在一定不利影响,但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烤瓷冠 美容修复 牙周深度 龈沟出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消炎固齿缓释剂联合龈下喷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仲杨 赵竹兰 +4 位作者 黄玉 许立硕 刘晨光 马宁 张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6-1060,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清热消炎固齿缓释剂联合龈下喷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阐明其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2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并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由第一位医生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 目的:探讨中药清热消炎固齿缓释剂联合龈下喷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阐明其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2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并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由第一位医生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龈上洁治及龈下喷砂治疗,中药组患者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龈下喷砂治疗;由第二位医生对2组患者种植体牙周袋进行冲洗和置放药物,中药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后将中药清热消炎固齿缓释剂留置种植体周围袋,对照组使用3%过氧化氢+0.9%氯化钠注射液对受试牙位种植体周围袋进行冲洗;第三位医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后记录2组患者受试牙位牙周指数[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周袋深度(PPD)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检测2组患者种植体龈沟液(PISF)质量和PIS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受试牙位的PPD、mSBI、mPLI、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干预后,mPLI、PPD和mSBI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患者治疗后mSBI、mPLI和PPD明显降低(P<0.05),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传统机械治疗联合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冲洗比较,采用中药清热消炎固齿缓释剂联合龈下喷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患者PPD、mSBI和mPLI明显降低,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中药清热消炎固齿缓释剂 龈下喷砂 牙周深度 改良龈沟出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