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造桩核烤瓷全冠在后牙残冠和残根修复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良建 何放农 +3 位作者 黄建华 郭新程 颜学德 杨浩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 :探讨铸造桩核烤瓷全冠在后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后牙残根、残冠的 16 4颗牙 ,在修复前行完善根管治疗术 ,再采用铸造桩核烤瓷冠的方法修复缺损。通过 3~ 2 4个月的复查结果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该修复体固位力... 目的 :探讨铸造桩核烤瓷全冠在后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后牙残根、残冠的 16 4颗牙 ,在修复前行完善根管治疗术 ,再采用铸造桩核烤瓷冠的方法修复缺损。通过 3~ 2 4个月的复查结果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该修复体固位力强 ,边缘密合性好且耐磨 ,经过修复后 2年复查 ,有效率达 95 .12 %。结论 :铸造桩核烤瓷全冠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后牙残根、残冠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桩核烤瓷全冠 残冠 残根 修复 制备 牙修复体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位型设计对粘结桥固位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坚 杨亚东 冯海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固位型设计对粘结桥固位的影响。方法:将45个铸造金属基牙后牙粘结桥模型试件,按固位设计分为基本固位C型组(对照组)、轴沟组和针道组,每组15个。分别测量粘结桥试件用PanaviaF粘固24h后未疲劳和经过24万次、120万次模拟... 目的:分析不同固位型设计对粘结桥固位的影响。方法:将45个铸造金属基牙后牙粘结桥模型试件,按固位设计分为基本固位C型组(对照组)、轴沟组和针道组,每组15个。分别测量粘结桥试件用PanaviaF粘固24h后未疲劳和经过24万次、120万次模拟咀嚼疲劳后的最大向固位力。结果:未经疲劳时,对照组最大固位力值(566.82±71.59N)<轴沟组(656.07±137.29N)<针道组(791.40±141.22N)。疲劳24万次后,对照组最大固位力值(539.37±88.26N)<轴沟组(599.19±82.38N)<针道组(710.98±165.73N)。疲劳120万次后,轴沟组最大固位力值(307.93±46.09N)<对照组(365.79±61.78N)<针道组(505.04±125.53N)。3种固位型之间以及经过不同咀嚼疲劳次数的同一固位型粘接桥最大固位力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控制疲劳次数因素后,针道组固位力均大于轴沟组和对照组(P<0.05),轴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0万次模拟咀嚼疲劳后不同固位型设计粘结桥的固位力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与轴沟相比,针道辅助固位型可更有效地提高粘结桥的固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合 牙修复体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成刚性连接杆用于无牙颌种植即刻印模制取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鹃 尉华杰 +1 位作者 孙井德 邱立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7-192,共6页
目的:比较传统夹板式印模和利用预成刚性连接杆系统进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印模制取的操作复杂程度及精度差异。方法:制备带有6颗种植体替代体的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种植体植入位置平齐骨面,在种植体替代体上连接多牙修复基台。对照组... 目的:比较传统夹板式印模和利用预成刚性连接杆系统进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印模制取的操作复杂程度及精度差异。方法:制备带有6颗种植体替代体的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种植体植入位置平齐骨面,在种植体替代体上连接多牙修复基台。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夹板式印模技术制取印模,在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转移杆,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制作夹板,并制取开窗印模。试验组采用刚性连接杆系统制取开窗印模,在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临时修复套筒,根据种植体间距,选择合适长度的预成刚性连接杆,使用少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将套筒和预成刚性连接杆固定,制取开窗印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重复6次印模制取,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印模制取耗时差异。在制取的印模上连接基台替代体,灌制石膏模型,并使用模型扫描仪将石膏模型和标准模型转化为三角网格数据文件。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模型分别与标准模型进行精度差异测量,比较两种印模方法获得模型的精度差异。结果: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印模制取,试验组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4.5±63.3)s vs.(1478.3±156.2)s,P<0.05]。与标准模型相比,在种植体基台处,试验组制取印模灌制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aquare,RMS)与对照组模型基本相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5.5)μm vs.(20.2±8.0)μm,P>0.05]。结论:预成刚性连接杆可以简化无牙颌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印模流程,节约椅旁操作时间,获取的印模精度与传统印模技术无显著差异,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科印模技术 牙修复体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台边缘-牙冠的平台转移结构中粘接剂流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欧蒙恩 丁云 +1 位作者 唐卫峰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8-552,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基台边缘-牙冠的平台转移结构中粘接剂溢出的情况,旨在验证基台边缘-牙冠的平台转移结构在种植修复粘接固位中是否具有减小粘接剂流入深度的作用。方法:利用ANSYS 19.0软件建立两个模型,一个是传统边缘...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基台边缘-牙冠的平台转移结构中粘接剂溢出的情况,旨在验证基台边缘-牙冠的平台转移结构在种植修复粘接固位中是否具有减小粘接剂流入深度的作用。方法:利用ANSYS 19.0软件建立两个模型,一个是传统边缘及牙冠(模型一,常规组),另一个是具有基台边缘-牙冠平台转移结构的边缘及牙冠(模型二,平台转移组)。两个模型中基台的周围均包绕着牙龈组织,边缘均位于龈下1.5 mm。利用ANSYS 19.0软件对两个模型进行双向流固耦合计算。在两个模型中,相同量的粘接剂充填于牙冠内侧壁及基台之间的间隙内,牙冠在基台上方约0.6 mm时开始进行模拟粘接的过程。牙冠匀速下落,用时为0.1 s。观察0.025 s、0.05 s、0.075 s、0.1 s时粘接剂溢出的情况,并测量0.1 s时粘接剂没过边缘的深度。结果:在0 s、0.025 s、0.05 s时,两组模型中的粘接剂均在基台边缘以上。在0.075 s时,模型一中,牙龈被粘接剂挤压发生形变,与基台之间的间隙增加,粘接剂开始流入该间隙内;模型二中,由于牙冠颈部缩窄,粘接剂只受到来自牙龈和基台边缘向上的反作用力而向上溢出。在0.1 s时,模型一中,粘接剂由于受重力和压力的作用继续流入深处,没过基台边缘深度为1 mm;模型二中,粘接剂延续0.075 s时的状态,继续向外溢出,没过基台边缘深度为0 mm。结论:在牙龈贴着基台的情况下,基台边缘-牙冠的平台转移结构在种植修复粘接固位中能有效减小粘接剂的流入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台边缘- 平台转移 种植 牙修复体固位 三维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