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YOLOv5s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巍 余欣 +1 位作者 缪佳欣 刘晓宇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136,共9页
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太阳能转化效率,准确检测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并及时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发电效率。针对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过程中表面缺陷检测高精度、实时性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5s的太阳能电池片... 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太阳能转化效率,准确检测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并及时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发电效率。针对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过程中表面缺陷检测高精度、实时性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5s的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在主干特征提取网络中用C3CA模块替换网络中C3模块,并加入CBAM注意力机制,提升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其次,在特征融合网络中引入BiFPN网络结构,提升网络中不同语义和尺度信息的特征融合能力;最后,在输出端引入解耦头,提高了模型网络的收敛速度与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光伏电池EL数据集上平均精度均值mAP@0.5∶0.95为66.4%,相较于原网络提高了7.1%,实现了对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的快速有效定位识别,在太阳能电池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YOLOv5s 缺陷检测 注意力机制 BiF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片光催化甲烷高选择性制甲醛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帅 李春虎 朴玲钰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9-418,共10页
在温和条件下,将甲烷选择性地转化为C1化学品,如甲醛(HCHO),是极具潜力的CH4转化途径。目前,为了提高液态氧化物的产率,大多数甲烷氧化反应均需要使用氧化剂且施加高压。同时,这类反应也面临产物种类众多、选择性低的困境。为此,本文开... 在温和条件下,将甲烷选择性地转化为C1化学品,如甲醛(HCHO),是极具潜力的CH4转化途径。目前,为了提高液态氧化物的产率,大多数甲烷氧化反应均需要使用氧化剂且施加高压。同时,这类反应也面临产物种类众多、选择性低的困境。为此,本文开展了常温常压、无任何氧化剂条件下甲烷光催化氧化制甲醛的研究,通过对锐钛矿TiO_(2)进行晶面调控获得以(001)晶面为主的TiO_(2)纳米片,在不负载任何助剂的情况下实现了液态氧化物HCHO产率达767μmol/(g·h),选择性83.3%;C1液态氧化物(HCHO+CH3OH)选择性实现100%。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顺磁共振(EPR)等各种表征手段证实,具有高活性的(001)晶面和高浓度表面羟基(Ti-OH)能够促进羟基自由基(·OH)生成,既优化了反应路径提升产物产率,同时实现HCHO高选择性生成。这项工作通过控制催化剂体系自由基种类,来高选择性生成单一液态氧化物,对于甲烷温和条件下高效率光催化制C1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甲烷转化 TiO_(2)纳米 甲醛 高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薛志伟 朱高纪 杨春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2,共8页
黄淮南片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小麦种植区,以2022—2023年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的19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生育期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等6... 黄淮南片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小麦种植区,以2022—2023年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的19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生育期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等6个主要品质性状,并对其抗病性鉴定结果进行赋值和量化评分。结果表明,产量的变化范围为8302.50~8617.50kg/hm^(2),变异系数为1.12%,H′为1.87,产量三要素的协调性提高。主要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1.50~1.97,其中容重的H′最低,穗粒数的H′最大。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4.95%~75.52%,H′的范围为1.36~1.98,其中稳定时间的H′最小,蛋白质含量的H′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09),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表现为明显的相关性。生育期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高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最高茎数、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与拉伸面积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穗率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061%,可以解释小麦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对条锈病、纹枯病综合评分分别为4.42、8.42,抗性在中感和慢之间;对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的综合评分分别为6.74、7.79、8.84,抗性在高感和中感之间。参试的小麦品种(系)抗性评分范围在28~52之间。有8个品种(系)(42.10%)的条锈病抗性,3个品种(系)(15.80%)的叶锈病抗性,3个品种(系)(15.80%)的白粉病病抗性,2个品种(系)(10.50%)的纹枯病抗性,3个品种(系)(15.80%)的赤霉病抗性均达到慢及以上抗性水平,没有对病害达到免疫的品种(系)。参试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表现为明显的相关性,对条锈病、纹枯病的抗性相对较好,植株的整体抗病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系) 黄淮南 农艺性状 抗病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国际传播策略对传播效果的组态影响机制——基于北京冬奥会宣传片的fsQCA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燕 赵天睿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宣传片尤其是重大体育赛事宣传片,在我国国际传播中起到了窗口的作用。基于对27个北京冬奥会宣传片的内容及其国际传播效果的研究发现: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偏重中国文化单向输出的跨文化传播更需要提高内在认知负荷,传播丰富异质内容;偏... 宣传片尤其是重大体育赛事宣传片,在我国国际传播中起到了窗口的作用。基于对27个北京冬奥会宣传片的内容及其国际传播效果的研究发现: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偏重中国文化单向输出的跨文化传播更需要提高内在认知负荷,传播丰富异质内容;偏重于多元文化交流的转文化传播则更需要降低外在认知负荷,提高关联认知负荷,在形式上进行更加精心的编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 国际传播 认知负荷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
5
作者 岳丽 张英仙 +4 位作者 祖力皮牙·买买提 王佳敏 毛红艳 于明 热依拉木·海力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紫色、黄色和白色3种芜菁冻干片的VOCs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化学计量法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S-SPME-GC-MS共解析出96种VOCs,包括醛类、醇类、酮类、含硫化合物、酯类、酸类等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和酯类为芜菁冻干片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种类;HS-GC-IMS共解析出94种VOCs,包括醛类、酯类、酮类及含硫化合物等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和HS-GC-IMS检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共有VOCs有15种,二者结果互为补充,结合使用可以较全面系统地表征芜菁冻干片的挥发性成分。PCA和PLS-DA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够有效区分3种芜菁冻干片。通过变量投影重要度分别筛选了59种和23种差异VOCs,该结果可为芜菁冻干片VOCs的差异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冻干 挥发性有机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变量投影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宁片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代表编制组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8,共8页
冠心宁片对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共识基于现有证据,充分结合专家经验,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联合了国内44位中、西医临床与方法学、药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研制。采用国际公认的GRADE证据分级标准,并... 冠心宁片对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共识基于现有证据,充分结合专家经验,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联合了国内44位中、西医临床与方法学、药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研制。采用国际公认的GRADE证据分级标准,并通过名义组法对冠心宁片从证据质量、疗效、安全性、患者可接受性及其他等5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共识针对冠心宁片治疗冠心病的优势环节、给药方案与时机、剂量疗程特点、安全性问题等形成了推荐意见和共识建议。通过专家会议以及函审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求意见和目标用户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宁 冠心病 心血瘀阻证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灰基础设施空间配置与净碳排放强度的交互机制研究——以浙江省村镇组片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晓青 孙卓扬 +2 位作者 徐剑 黄戈 钟月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2,共8页
协调配置绿灰基础设施对于节约国家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以浙江省6个村镇功能组片为例,围绕组片间及内部的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与碳源汇空间格局的交互效应展开探讨。构建生物量-碳汇、消费端-碳源模型,提出绿灰... 协调配置绿灰基础设施对于节约国家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以浙江省6个村镇功能组片为例,围绕组片间及内部的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与碳源汇空间格局的交互效应展开探讨。构建生物量-碳汇、消费端-碳源模型,提出绿灰空间配置量化方法,设立绿灰交互指标,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交互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灰色度、绿灰归一化差异指数及生态核心区百分比是影响净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因素;2)组片地理特征和主导功能对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产生潜在影响,进而影响净碳排放强度,优化绿灰基础设施空间配置应分片分组、因地制宜;3)绿灰空间配置优化需考虑组片所在区域的社会背景,结合多方面因素以综合调控碳排放。研究结论对绿灰设施配置优化和碳减排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灰基础设施 空间配置 净碳排放强度 村镇功能组 空间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方露 杨超 +4 位作者 王琦 彭龙飞 张涛 于德新 王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5月~2023年10月我科采用腹腔镜下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10例输尿管狭窄,术中游离并纵行切开狭窄段输尿管,根据狭窄情况切取长2.0~7.0... 目的探讨腹腔镜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5月~2023年10月我科采用腹腔镜下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10例输尿管狭窄,术中游离并纵行切开狭窄段输尿管,根据狭窄情况切取长2.0~7.0 cm、宽1.0~1.5 cm舌黏膜,裁剪修整后与狭窄段输尿管确切吻合,放置双J管1根。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37.0±67.1)min,术中出血量25.0(20.0,30.0)ml,术后术区引流管留置时间4.0(4.0,4.8)d,导尿管留置时间6.5(6.0,9.5)d,术后住院时间6.0(6.0,6.8)d。术后1周患者发音吐字清晰,进食无障碍。术后1~2个月拔除双J管。10例术后随访(12.3±7.1)月,1例患侧肾积水加重,再次行腹腔镜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其余9例患侧肾积水较前明显改善,肾盂分离(2.9±1.2)cm(t=8.022,P=0.000),肾功能较前好转,血肌酐(74.3±25.5)μmol/L,与术前(80.1±26.6)μmo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825,P=0.105)。结论腹腔镜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具有恢复快、效果可靠等优点,是一项安全可行的输尿管重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狭窄 舌黏膜补 腹腔镜手术 输尿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PETN基超薄片炸药的爆轰性能及比冲量特性
9
作者 郭志昀 卢强 +2 位作者 丁洋 张亮永 李进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6,共9页
薄片炸药加载技术是实验室考核X射线辐照下空间结构动态响应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新型空间飞行器结构考核所需的超低比冲量化爆加载载荷,研制了以PETN为主炸药、高聚物橡胶为黏结剂的超薄片炸药。薄片炸药中PETN的质量分数为90%~92%,厚度... 薄片炸药加载技术是实验室考核X射线辐照下空间结构动态响应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新型空间飞行器结构考核所需的超低比冲量化爆加载载荷,研制了以PETN为主炸药、高聚物橡胶为黏结剂的超薄片炸药。薄片炸药中PETN的质量分数为90%~92%,厚度范围为0.15~0.50 mm,密度范围为1.63~1.68 g/cm3,爆速范围为7.44~7.71 km/s。基于炸痕法的爆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厚度为0.15~0.50 mm的薄片炸药可由装药线密度为0.2 g/m的柔爆索可靠引爆,厚度为0.20~0.50 mm的炸药条均能可靠传爆。利用冲击摆测量装置对不同直径、不同厚度薄片炸药的比冲量特性进行了测试,结合理论分析,得出薄片炸药的比冲量与厚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3418.56 Pa·s/mm,成功实现了厚度为0.20 mm、比冲量约为680 Pa·s超薄片炸药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炸药 PETN 柔爆索 爆轰性能 比冲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单晶硅片冲洗过程中应力分布的研究
10
作者 李涛 吕国强 +2 位作者 李遇贤 钱益超 张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5,共7页
在光伏单晶硅片冲洗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应力可能导致硅片损伤,硅片上应力的分布及硅片上最大应力位置的确定对于降低硅片的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矩形板的Levy解模型,计算冲洗过程中不同尺寸硅片上的挠度和应力值;然后,运用ABAQU... 在光伏单晶硅片冲洗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应力可能导致硅片损伤,硅片上应力的分布及硅片上最大应力位置的确定对于降低硅片的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矩形板的Levy解模型,计算冲洗过程中不同尺寸硅片上的挠度和应力值;然后,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硅片冲洗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运用矩形板Levy解模型计算时,特定比值下,当硅片的长宽比b/a=2、1、0.5时,最大应力值出现在自由边上(y=b)或固支边上(y=0)。当硅片宽度a固定、长度b逐渐增加时,在固支边上长宽比b/a=0.5时应力值最大,在自由边上长宽比b/a=0.9时应力值最大;当硅片的长宽比b/a=0.1~1.5时,硅片的最大应力分布在固支边上;当硅片的长宽比b/a=1.5~2时,硅片的最大应力分布在自由边上。通过最大挠度确定最大应力位置,虽然能减少大量计算,但是不够全面和准确。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得出的结果与矩形板Levy解模型计算得出的应力分布规律一致,但是应力值存在一定的误差。将矩形板Levy解模型得出的结果与莫尔理论结合,推导出硅片上冲洗压力与硅片厚度的关系公式。利用该公式,当硅片厚度确定时,能计算出硅片上承受的最大冲洗压力;当冲洗压力确定时,能得出硅片冲洗时不被破坏的最小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单晶硅 矩形板Levy解 单晶硅冲洗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飞片起爆间隙对TATB基炸药到爆轰距离的影响
11
作者 郭刘伟 刘宇思 +2 位作者 王伟 何雨 桂毓林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7,共7页
为获得间隙尺寸对金属飞片起爆TATB基钝感炸药到爆轰距离的影响,采用激光测速技术和太赫兹波测速技术,对不同间隙飞片起爆TATB基钝感炸药的动作过程开展了实验研究,获得了钛飞片在0~20 mm间隙内的速度发展历程、击靶速度及形貌,给出了T... 为获得间隙尺寸对金属飞片起爆TATB基钝感炸药到爆轰距离的影响,采用激光测速技术和太赫兹波测速技术,对不同间隙飞片起爆TATB基钝感炸药的动作过程开展了实验研究,获得了钛飞片在0~20 mm间隙内的速度发展历程、击靶速度及形貌,给出了TATB基钝感炸药在不同起爆间隙下的到爆轰距离。结果表明:随着起爆间隙的增大,TATB基钝感炸药的到爆轰距离呈非单调变化特征,与飞片的速度及结构特性相关。飞片起爆炸药的5个速度阶段中,飞片主体与层裂层融合完成阶段的飞片起爆能力最强,隔层起爆次之,层裂层发生前的速度衰减阶段及层裂层与飞片主体融合过程中的飞片起爆能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B钝感炸药 到爆轰距离 间隙尺寸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的射频与热风联合干燥条件下枣片质热传递耦合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2
作者 王强 曹帅涛 +4 位作者 杨陈妍 臧永镇 姚雪东 董万城 黄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为了揭示射频热处理对热风干燥效果的影响机理和枣片在干燥过程中水分与热量的动态变化。先通过对单一热风干燥(HA)及施加射频热处理的热风干燥(HA+RF)质热传递过程的理论分析,推导和建立了质热传递数学模型,确立了质热传递模型求解所... 为了揭示射频热处理对热风干燥效果的影响机理和枣片在干燥过程中水分与热量的动态变化。先通过对单一热风干燥(HA)及施加射频热处理的热风干燥(HA+RF)质热传递过程的理论分析,推导和建立了质热传递数学模型,确立了质热传递模型求解所需参数的数学表征;然后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HA和HA+RF条件下枣片的质热传递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仿真与分析,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中心温度模拟值与试验值最大相差6.90℃,最小为0.01℃;表面温度模拟值与试验值最大相差1.77℃,最小相差0.30℃;HA和HA+RF枣片含水率模拟值与试验值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6、0.991,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枣片干燥均匀性的研究及射频施加机制优选提供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热传递 耦合模型 射频热处理 COMS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片球菌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混合附属发酵剂对切达干酪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康优 吕杨 +5 位作者 高磊 赵玉娟 赵子健 高岩松 杨舸 李盛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0-127,共8页
2种或多种微生物组成的混合辅助附属发酵剂对干酪品质的影响优于单菌株。本研究旨在评价添加混合益生菌附属发酵剂对切达干酪在90 d成熟过程中的理化指标、质构特性、游离氨基酸、短链脂肪酸含量和微生物存活的影响。将乳酸片球菌AS185... 2种或多种微生物组成的混合辅助附属发酵剂对干酪品质的影响优于单菌株。本研究旨在评价添加混合益生菌附属发酵剂对切达干酪在90 d成熟过程中的理化指标、质构特性、游离氨基酸、短链脂肪酸含量和微生物存活的影响。将乳酸片球菌AS185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JM2单独或混合添加制备切达干酪,以市售的商品发酵剂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添加混合附属发酵剂不影响切达干酪的化学成分,但混合附属发酵剂干酪的pH值高于对照干酪。在成熟90 d后,乳酸片球菌AS185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JM2在混合附属发酵剂干酪中的存活率高于单独附属发酵剂组。在成熟过程中,附属发酵剂对干酪的质构特性无明显影响。混合附属发酵剂干酪中一些氨基酸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有所增加。添加乳酸片球菌AS185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JM2作为附属发酵剂的干酪短链脂肪酸含量更高,尤其是乙酸和丁酸。上述结果为混合附属培养在干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混合附属发酵剂更有助于丰富干酪风味和改善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球菌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益生菌干酪 切达干酪 附属发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作用机制
14
作者 常星 程向红 +1 位作者 杜赟 张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高血压头晕头痛患者200例,采用随机编码表将入选者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养血清脑颗粒...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高血压头晕头痛患者200例,采用随机编码表将入选者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强力定眩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认知功能、临床疗效、血压控制情况、头晕头痛症状改善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动脉血流速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MMSE、MoCA评分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较低,头晕头痛改善时间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Hcy降低,VEGF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RP、Hcy较低,VEGF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提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VA、R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较快(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强力定眩片能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改善由于高血压引起的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RP、Hcy、VEGF水平与动脉血流速度具有紧密联系,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强力定眩 高血压 头晕头痛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纸片干血斑酶活性检测用于新生儿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筛查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高晓岚 梁欢 +4 位作者 陈国庆 张惠文 韩连书 邱文娟 顾学范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198,共8页
目的探索滤纸片干血斑(DBS)检测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IDS)活性用于筛查新生儿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DBS的IDS活性,对医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021年2月至4月出生的2202例男性新生儿进行MPSⅡ筛查。... 目的探索滤纸片干血斑(DBS)检测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IDS)活性用于筛查新生儿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DBS的IDS活性,对医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021年2月至4月出生的2202例男性新生儿进行MPSⅡ筛查。将2012年3月至2020年12月儿内分泌遗传科收集的已确诊的51例MPSⅡ患儿、15例MPSⅡ女性携带者及32例非MPSⅡ患儿(对照组,均为男性)作为试筛人群。初步拟定筛查阳性切值,阳性者召回后复查酶活性,并进行尿液黏多糖和IDS基因检测。结果51例MPSⅡ患儿中位年龄4.2岁,15例MPSⅡ女性携带者中位年龄27.5岁,32例对照组中位年龄4.5岁,绘制ROC曲线在98例试筛人群中获得DBS法检测血IDS活性的最佳阈值为9.59ρmol/(punch·20 h),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22.7%,AUC为0.962(0.928~0.995);并进行白细胞法与DBS法的一致性检验分析,Kappa=0.96(P<0.001)。以DBS法检测2202名新生儿IDS活性水平,中位数为58.22ρmol/(punch·20h),中位数的20%为11.64ρmol/(punch·20h)。无论以DBS IDS活性≤9.59ρmol/(punch·20h),还是≤11.64ρmol/(punch·20 h)作为阳性切值,均为6例(0.27%)阳性。6例阳性患儿全部召回,筛查阳性者中,虽有3例尿黏多糖检测定性阳性,但电泳仅显示硫酸软骨素区带,未见硫酸皮肤素及硫酸类肝素区带;基因检测发现5例携带母亲来源的IDS错义突变c.851C>T(p.P 284 L),另有1例携带c.1499C>T(p.T 500 I)错义突变,均被归为良性变异。结论DBS IDS活性检测能够有效地快速识别出MPSⅡ可疑患儿,可尝试用于新生儿MPSⅡ的筛查,但仍需大样本量研究确定准确的阳性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 滤纸干血斑 新生儿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对宽体金线蛭和折叠萝卜螺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探究
16
作者 王帅兵 熊良伟 +2 位作者 徐亮 吴秋萍 王海华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0-828,共9页
为探究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对宽体金线蛭和折叠萝卜螺的毒性效应及安全用药浓度,在水温26.0~28.0℃下,将体质量(1.440±0.217)g的宽体金线蛭幼蛭和体质量(0.048±0.011)g的折叠萝卜螺仔螺分别装入80目筛绢网袋,扎紧袋口,置于4.89... 为探究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对宽体金线蛭和折叠萝卜螺的毒性效应及安全用药浓度,在水温26.0~28.0℃下,将体质量(1.440±0.217)g的宽体金线蛭幼蛭和体质量(0.048±0.011)g的折叠萝卜螺仔螺分别装入80目筛绢网袋,扎紧袋口,置于4.89L的圆形透明塑料盒中,分别暴露于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8.00、12.13、18.38、27.86、42.22、64.00mg/L和0(对照组)、10.00、15.85、25.12、39.81、63.10、80.00mg/L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药液中,采用静态染毒法开展了急性毒性试验,采集宽体金线蛭和折叠萝卜螺体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探究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在最大耐受量、安全质量浓度和10%的96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下对宽体金线蛭和折叠萝卜螺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质量浓度≥12.13mg/L时,宽体金线蛭背部皮肤皱褶,甚至死亡,24~96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2.25~30.55mg/L和5.59mg/L;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质量浓度≥15.85mg/L时,折叠萝卜螺中毒,严重者死亡,24~96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35.32~54.70 mg/L和4.96mg/L。组织切片观察显示,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可致宽体金线蛭背部体表柱状上皮细胞坏死、角质层部分缺失、黏液分泌细胞增多、内含物减少,还使折叠萝卜螺体表黏液层消失、上皮细胞边缘微绒毛形态杂乱、黏液分泌细胞增多。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在未超过安全质量浓度时,不影响宽体金线蛭和折叠萝卜螺生长。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质量浓度≤4.96mg/L可安全用于宽体金线蛭和折叠萝卜螺养殖水体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氢钾复合物 宽体金线蛭 折叠萝卜螺 急性毒性 体表组织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电流驱动不同厚度“飞片对”实验的数值模拟
17
作者 阚明先 张朝辉 段书超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2-107,共6页
一般来说,同一大小的力推动不同质量的物体,质量轻的物体获得的速度总是更大。然而,在磁驱动对称飞片发射实验中,同一电流驱动0.37 mm和0.48 mm两个“飞片对”,0.37 mm“飞片对”获得的最终速度为18 km/s,0.48 mm“飞片对”获得的最终... 一般来说,同一大小的力推动不同质量的物体,质量轻的物体获得的速度总是更大。然而,在磁驱动对称飞片发射实验中,同一电流驱动0.37 mm和0.48 mm两个“飞片对”,0.37 mm“飞片对”获得的最终速度为18 km/s,0.48 mm“飞片对”获得的最终速度为19 km/s,即厚“飞片对”获得的测量速度反而更大。采用边界磁场受烧蚀影响的磁流体力学程序解释这一反常现象。数值模拟表明,边界磁场受烧蚀影响的磁流体力学程序能正确模拟0.37 mm和0.48 mm两个“飞片对”的动力学过程。厚“飞片对”测得的最终速度比薄“飞片对”测得的最终速度更大,其物理机理是厚“飞片对”烧蚀熔化到整个“飞片对”密度低于固体密度的完全熔化时间,比薄“飞片对”烧蚀熔化到整个“飞片对”密度低于固体密度的完全熔化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磁驱动数值模拟程序 磁驱动飞 烧蚀 固体密度反射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配位缺陷WO_(3-x)薄膜的电致变色原位可调谐近红外减光片
18
作者 马岩 臧浩良 +5 位作者 有心 李盼 马航宇 陈硕 吕营 刘星元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84-1693,共10页
可调谐减光片是一种能够在宽谱段内均匀衰减光线强度而不改变光谱分布的光学元件,在光学成像、光电探测及光通讯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区别于传统机械旋转等调谐方式,原位可调谐减光片的开发是其走向小型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可调谐减光片是一种能够在宽谱段内均匀衰减光线强度而不改变光谱分布的光学元件,在光学成像、光电探测及光通讯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区别于传统机械旋转等调谐方式,原位可调谐减光片的开发是其走向小型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的关键。电致变色材料可在外电压作用下连续、可逆地改变光学透过率,是实现原位可调谐减光片的理想候选者。然而,受电致变色材料电子结构的限制,其各波段的光谱变化很不均衡,难以满足宽带均匀减光要求。此外,常用的透明电极如氧化铟锡(ITO),氟掺杂氧化锡(FTO)等的近红外透过率低,严重制约近红外可调减光片的发展及应用进程。针对上述挑战,本研究将局部存在配位缺陷的WO_(3-x)薄膜沉积在铈掺氧化铟(Ce∶In_(2)O_(3),ICO)可见近红外宽带透明电极上,制备了电致变色原位可调谐近红外减光片,实现了宽带均衡的透过率衰减(1000~2500 nm,透过率波动仅为7.2%),其最大光学对比度高达51.7%,着色和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6.3 s和4.7 s,着色效率达80.7 cm^(2)·C^(-1)(1000 nm处),且在循环2500次后光学对比度仅降低4.7%。相关结果为高性能原位可调谐近红外减光片设计构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可调谐 近红外减光 电致变色 WO_(3-x) 宽带透明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爆驱动高速飞片冲击下HNS小尺寸装药的起爆与爆轰特性
19
作者 杨坤 刘丹阳 +5 位作者 蹇雨桐 王菁 刘昌华 何亚新 顾玲芝 陈朗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8-270,共13页
爆炸箔起爆技术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且便于微型化、集成化,契合精密微起爆系统需求。为深入认识爆炸箔起爆系统小尺寸装药引发与爆轰输出特性,搭建电爆炸驱动飞片特性同步观测系统,以及飞片冲击起爆小尺寸装药爆轰的炸药与窗口界面... 爆炸箔起爆技术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且便于微型化、集成化,契合精密微起爆系统需求。为深入认识爆炸箔起爆系统小尺寸装药引发与爆轰输出特性,搭建电爆炸驱动飞片特性同步观测系统,以及飞片冲击起爆小尺寸装药爆轰的炸药与窗口界面粒子速度测试系统,研究飞片速度、形态特性及其冲击作用下超细六硝基茋(Ultrafine Hexanitrostilbene,HNS-IV)小尺寸装药的起爆与爆轰反应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起爆电压与飞片出膛速度呈正相关,起爆电压900~1500 V时,飞片出膛速度为2000~4200 m/s;高强度冲击下HNS-IV基炸药爆轰成长距离短,在3455 m/s飞片作用下,2.14 mm内可成长为稳定爆轰,爆轰波结构分析表明其反应速率快,爆轰反应时间小于27 ns,反应区宽度仅0.13 mm;3 mm直径小尺寸装药条件并未显著影响HNS-IV炸药的主要爆轰反应,但反应后期出现能量快速衰减现象。基于试验标定炸药爆轰反应速率方程,进一步仿真研究了装药尺寸对能量输出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增加装药直径相比,增大药柱厚度更能有效提升装药端面的能量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爆炸驱动飞 HNS炸药 爆轰反应区 冲击起爆 爆轰反应速率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掺杂钛酸铋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压电-光催化性能探索性实验设计
20
作者 陈志武 王歆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9,共6页
该文将稀土掺杂钛酸铋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压电-光催化性能研究设计成探索性实验项目。该实验采用一步熔盐法和固相法分别合成了Bi_(4-x)La_(x)Ti_(3)O_(12)(x=0,0.75)薄片和不规则的Bi_(4)Ti_(3)O_(12)颗粒,研究了La掺杂对样品形貌及压电... 该文将稀土掺杂钛酸铋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压电-光催化性能研究设计成探索性实验项目。该实验采用一步熔盐法和固相法分别合成了Bi_(4-x)La_(x)Ti_(3)O_(12)(x=0,0.75)薄片和不规则的Bi_(4)Ti_(3)O_(12)颗粒,研究了La掺杂对样品形貌及压电-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其中,Bi_(3.25)La_(0.75)Ti_(3)O_(12)纳米片的压电光催化效率最高,仅在60 min内就实现了甲基橙的完全降解,其表观速率常数分别是Bi_(4)Ti_(3)O_(12)不规则颗粒和Bi_(4)Ti_(3)O_(12)薄片的约2.26倍和1.60倍。通过深入分析能带结构、光电流曲线及压电响应,提出了Bi_(3.25)La_(0.75)Ti_(3)O_(12)压电增强光催化活性的机理。该探索性实验项目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理论知识和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性实验 La掺杂钛酸铋 压电-光催化 光催化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