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盲童孤独感与父母教育方式、社会支持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娟 刘永芳 郝文刚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4-395,共2页
目的 :研究盲童孤独感的相关因素 ,提高盲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抽取盲童组和正常儿童组各 10 0例 ,两组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采用儿童孤独量表、父母教育方式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分别用盲文及正常文字测评。结果 :1 盲童孤独... 目的 :研究盲童孤独感的相关因素 ,提高盲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抽取盲童组和正常儿童组各 10 0例 ,两组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采用儿童孤独量表、父母教育方式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分别用盲文及正常文字测评。结果 :1 盲童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孤独感得分 (t =2 96,p <0 0 1)。 2、盲童所获得社会支持显著低于正常儿童。 3、盲童父母在“惩罚严厉”、“过分保护”两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的父母。4、盲童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的负相关 ,还与所获得的客观、主观支持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要减轻盲童的孤独感 ,无论是盲童父母还是学校、社会都必须重视盲童的心理素质教育 ,把培养盲童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重要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童 孤独感 父母教育方式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生与非独生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文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57-60,共4页
对895名初中阶段的城乡独生与非独生青少年施以“父母教育方式评定量表”,考察两类被试所报告的父母教育方式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1)城乡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均显著多于非独生子女;2)城市父母对独生子女与非... 对895名初中阶段的城乡独生与非独生青少年施以“父母教育方式评定量表”,考察两类被试所报告的父母教育方式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1)城乡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均显著多于非独生子女;2)城市父母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方面的差异比农村父母更显著;3)母亲对独生子女的过干涉过保护高于非独生子女,这种差异在城市青少年母亲中更为显著;4)农村青少年的父亲对独生子女的过干涉高于对非独生子女,但在城市这一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育方式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 情感温暖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农村青少年 社会性发展 城市青少年 平均数标准差 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HD儿童行为与教育子女方式问题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魏宝玉 金正勇 苏林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99-701,共3页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的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特点及其与ADHD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选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 (PLOC)、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PSQ)分别对 3 0例ADHD及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ADHD儿童的父母在P...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的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特点及其与ADHD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选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 (PLOC)、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PSQ)分别对 3 0例ADHD及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ADHD儿童的父母在PLOC量表中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父母对命运 机遇的信念、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LOC的某些因素与ADHD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ADHD儿童有较多的行为问题 ,可能与父母教育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D 儿童行为问题 量表 对照组 父母教育方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问卷 子女教育 教育成效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与儿童个性社会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本先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49,共3页
家庭与儿童个性社会化姚本先家庭是儿童早期生活最基本的环境,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它还是儿童最早的教育场所,是儿童个性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在家庭里,儿童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及技能、道德规范、行为... 家庭与儿童个性社会化姚本先家庭是儿童早期生活最基本的环境,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它还是儿童最早的教育场所,是儿童个性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在家庭里,儿童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及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等。比起幼儿园和学校,家庭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个性 个性社会化 教养态度 家庭气氛 性别角色 子女学习成绩 父母教育方式 离异家庭子女 家庭因素 社会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城乡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谢蓓芳 方永年 +3 位作者 林永清 陈勇华 金蓉 胡慧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758-1759,1761,共3页
目的 了解舟山海岛城乡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 ,调查舟山市城市与农村 3~ 6岁的学龄前儿童共 10 2 2名 ,并采用自拟的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对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 目的 了解舟山海岛城乡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 ,调查舟山市城市与农村 3~ 6岁的学龄前儿童共 10 2 2名 ,并采用自拟的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对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城乡学龄前儿童其适应能力商数 (ADQ)分级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 ,ADQ分级 :强者、边界和平常者 ,城区与农村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城区学龄前儿童其适应行为量表的各分量表 :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社会责任、时空定向、经济活动和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 /自制因子及ADQ与农村学龄前儿童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学龄前儿童的ADQ的主要影响因素 ,城市组依次为母孕期情况、父母婚姻关系、幼儿期疾病、亲子交流、父母教育方式、是否寄养、父母亲的职业 ;农村组依次为幼儿期疾病、父母离异、母亲文化程度、亲子关系。结论 海岛地区城市学龄前儿童适应能力比农村儿童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相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适应行为 影响因素 调查 疾病 素问 父母教育方式 幼儿期 适应能力 亲子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