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文版儿童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修订与信效度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帖黎明 刘果 王旭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6-890,共5页
目的翻译、修订儿童父母养育方式量表中文版,为该量表在中国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翻译、回译、文化调适等确定儿童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各条目。对58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100名于2周后重测。分析量表的信效度,并以探索... 目的翻译、修订儿童父母养育方式量表中文版,为该量表在中国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翻译、回译、文化调适等确定儿童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各条目。对58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100名于2周后重测。分析量表的信效度,并以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量表维度进行划分。结果量表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范围为0.60~0.82,重测信度范围0.72~0.90。量表共分为父、母两部分,每个分量表有40个条目,分为4个维度(情感温暖、冷漠拒绝、抚养焦虑和过度保护),分别解释总变异量的37.56%和37.43%。高阶因子分析提取出接纳、控制2个因子,能解释69.52%的变异量。与效度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自我意识问卷的相应维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修订后的儿童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应用于中国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父母养育方式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自评量表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分析(摘要)
2
作者 王晶晶 李平 张可友 《中国健康教育》 1999年第1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症状自评 父母 养育方式 中学生 心理健康 SCL-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养育内疚感量表中文版测评小学生父母的效度和信度 被引量:6
3
作者 曾练平 陈诗 黄海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35-940,共6页
目的:检验父母养育内疚感量表(GAPS)中文版在小学生父母群体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广东省某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的父亲或母亲393名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另外选取父亲或母亲393名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效标关... 目的:检验父母养育内疚感量表(GAPS)中文版在小学生父母群体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广东省某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的父亲或母亲393名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另外选取父亲或母亲393名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效标关联效度检验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从中随机选取88名进行间隔4周的重测。以内疚与羞耻倾向量表(GASP)、工作家庭平衡量表(WFBS)、长处与困难问卷(SDQ)作为效标效度的工具。结果:EFA得到1个因子,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3.33%,各条目的因子负荷范围在0.53~0.87之间;CFA结果显示单因子模型拟合良好(χ^(2)/df=3.17,CFI=0.95,TLI=0.93,RMSEA=0.07,SRMR=0.04);GAPS得分与效标工具得分均呈正相关(r=0.12~0.29,P<0.001或P<0.01);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GAPS中文版在父母间具有完全的测量等值性(ΔCFI≤0.010、ΔRMSEA≤0.010和BIC值呈下降趋势)。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89、0.89和0.89。结论:父母养育内疚感量表中文版可测量小学生父母的养育内疚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养育内疚感 单维 等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E量表对运动员的测试与评价 被引量:15
4
作者 谭先明 樊西宁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2-56,共5页
以 2 37名运动员为对象对COPE量表中文版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发现 :(1)新建构的COPE量表与原版量表 (5 3个条目构成 14个应对因子 )相比 ,在结构维度及项目组成上有所差异 ,即由 45个条目组成 9个应对因子 :寻求支持、主动应对、情绪... 以 2 37名运动员为对象对COPE量表中文版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发现 :(1)新建构的COPE量表与原版量表 (5 3个条目构成 14个应对因子 )相比 ,在结构维度及项目组成上有所差异 ,即由 45个条目组成 9个应对因子 :寻求支持、主动应对、情绪宣泄、正面认识、抑制干扰性活动、忍受、求助宗教、逃避、克制性应对。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2 )运动员较多采用的应对方式是“主动应对”、“忍受”、“寻求支持”及“情绪宣泄” ;较少采用的应对方式是“求助宗教”、“逃避”。男女运动员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更倾向于采用“忍受”、“寻求支持”、“情绪宣泄”、“逃避” ;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更倾向于采用“主动应对”、“克制性应对”。 (3)人际关系比较紧张的运动员比对照组较多采用“情绪宣泄”、“忍受”、“逃避” ,而较少采用“寻求支持”、“正面认识”、“抑制干扰性活动”、“克制性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方式 运动员 人际关系紧张 COPE 测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水平线性模型在量表问卷调查员间信度评价中的应用
5
作者 孔丹莉 丁元林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9-180,共2页
关键词 信度评价 测评 调查员 线性模型 多水平 问卷 心理活动 提问方式 人为因素 重复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个性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朱跃华 丁仁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920-921,共2页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个性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评定 5 18例高一学生 ,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父母的...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个性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评定 5 18例高一学生 ,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父母的温暖理解与EPQ的内外向因子正相关 ,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EPQ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因子负相关 ;SCL - 90高分组学生的父母更倾向于采取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等负性情感。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子女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养育方式 子女 个性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 艾森克人格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秀阁 吴江 张杏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青少年 自我意识 影响 自我意识 父母教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价工具研究现状 被引量:35
8
作者 何巧 刘宇 +2 位作者 郭红 沈意娜 欧梦仙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105-108,共4页
对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测量工具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测量工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慢性病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评价工具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伏炜 马现仓 高成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为抑郁症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且HAMD17项测评总分≥18分,年龄<35岁的门诊患者作为病例组,共73人;选取与之匹配的8...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为抑郁症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且HAMD17项测评总分≥18分,年龄<35岁的门诊患者作为病例组,共73人;选取与之匹配的8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作为测量工具进行测评。结果①男性在父亲因子FF2(惩罚、严厉)和FF5(拒绝、否认)和母亲因子MF1(情感温暖)、MF2(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女性在父亲因子FF1(情感温暖)、因子FF2(惩罚、严厉)和因子FF5(拒绝、否认),母亲的MF1(情感温暖)因子和MF3(拒绝、否认)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抑郁症发病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父母教养方式 汉密尔顿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7
10
作者 许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31-632,共2页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 BU)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TAI)对 30 0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父母温暖的情感、理解 (FF1、MF1)与中学生的焦虑水平呈...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 BU)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TAI)对 30 0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父母温暖的情感、理解 (FF1、MF1)与中学生的焦虑水平呈负相关 ,而父母的拒绝、否认 (FF5、MF3)、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分干涉 (FF6、FF3、MF2 )、父母的严厉、惩罚 (FF2、MF4)与学生的焦虑水平呈正相关 ,尤以母亲的过度保护、干涉 (MF3)为甚。结论 :不恰当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焦虑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青春期焦虑 EBMU STAI 状态特质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二者的关系 被引量:77
11
作者 李育辉 张建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11-713,共3页
目的 :明确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类型并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来自于广州、潮州和成都九所中学的 13 3 8名中学生进行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和应对问卷的测试。结果 :( 1)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可以分为主动解决问... 目的 :明确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类型并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来自于广州、潮州和成都九所中学的 13 3 8名中学生进行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和应对问卷的测试。结果 :( 1)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可以分为主动解决问题、消极自我评价、消极外部评价和寻求外部支持四种类型 ;( 2 )中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男生的自我效能感较高 (F =9 62 ,P <0 0 1) ;( 3 )自我效能感对四类应对方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自我效能感高的中学生更多地采取主动解决问题和寻求外部支持的应对方式 ,较少采取内部消极评价和外部消极评价的应对方式。结论 :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会采取何种应对方式起着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中学生 应对方式 解决问题 消极 自我评价 男生 预测作用 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HD儿童行为与教育子女方式问题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宝玉 金正勇 苏林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99-701,共3页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的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特点及其与ADHD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选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 (PLOC)、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PSQ)分别对 3 0例ADHD及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ADHD儿童的父母在P...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的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特点及其与ADHD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选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 (PLOC)、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PSQ)分别对 3 0例ADHD及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ADHD儿童的父母在PLOC量表中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父母对命运 机遇的信念、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LOC的某些因素与ADHD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ADHD儿童有较多的行为问题 ,可能与父母教育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D 儿童行为问题 对照组 父母教育方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问卷 子女教育 教育成效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儿童行为评价与自信心的培养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平枝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18,共2页
学前儿童行为评价与自信心的培养叶平枝学前儿童行为评价指的是成人对学前儿童行为所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教导,其目的是促进学前儿童掌握简单的社会规则、做人准则,以及粗浅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简言之,学前儿童行为评价就是成人对学前... 学前儿童行为评价与自信心的培养叶平枝学前儿童行为评价指的是成人对学前儿童行为所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教导,其目的是促进学前儿童掌握简单的社会规则、做人准则,以及粗浅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简言之,学前儿童行为评价就是成人对学前儿童行为所做的表扬或批评。它是学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行为评价 学前儿童行为 父母养育方式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 成人 情商 企业管理 调查分析 正确归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功能健康评价的发展和现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海军 李天霖 《中国健康教育》 1993年第4期34-37,共4页
对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来讲,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去评价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对于老年人来讲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老年人健康受损的比例在不可避免的提高。随年龄的增长功能逐渐下降、耐受性差,老年人和其它年龄组的人相比容易患各... 对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来讲,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去评价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对于老年人来讲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老年人健康受损的比例在不可避免的提高。随年龄的增长功能逐渐下降、耐受性差,老年人和其它年龄组的人相比容易患各种慢性病,且常常是多种并存,活动一旦受限或卧床,恢复往往较其它年龄组需更长的时间。如果健康受损不引起伤残则对老年人的护理、对家庭和社会来讲尚无足轻重。所以维护和恢复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生活能力 躯体功能障碍 年龄组 慢性病患者 生活自理能力 人口预期寿命 IMPAIRMENT 询问方式 老年健康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抒情”习作单元“教习评改”一体化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后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8-71,共4页
情感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主观体验和情绪反应。“学习抒情”习作单元从内容真实、抒情适度、技巧多样三个维度提出要求,并提示情感表达要有载体和凭借。本文从情感表达客体化、形象化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直面内心,通过典型事物、场面、事... 情感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主观体验和情绪反应。“学习抒情”习作单元从内容真实、抒情适度、技巧多样三个维度提出要求,并提示情感表达要有载体和凭借。本文从情感表达客体化、形象化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直面内心,通过典型事物、场面、事件抒发情感,并借鉴经典例句,理解并练习多种抒情方式;提供写作支架和技巧帮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构筑语篇。最后通过评价量表进行自我反思和修改,以锤炼语言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情实感 情感 抒情方式 写作支架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聋童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金宝 周志英 +1 位作者 刘英丽 水仁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3,110,共3页
目的 :调查聋童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家庭相关因素及聋童自身因素问卷、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对 13 8名聋童 (男性 92名 ,女性 46名 )的父母养育方式、家庭背景因素、聋童自身因素与各类行为... 目的 :调查聋童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家庭相关因素及聋童自身因素问卷、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对 13 8名聋童 (男性 92名 ,女性 46名 )的父母养育方式、家庭背景因素、聋童自身因素与各类行为问题进行调查评定。结果 :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显示聋童有行为问题的占 61 5 9%。相关分析表明 (r =-0 . 3 5~ 0 5 3 ,P〈0 0 1)①男聋童的违纪行为、情绪问题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中的父、母拒绝、否认 ,父亲的过度保护 ,母亲的惩罚、严厉显著负相关 ;与父亲偏爱被试显著正相关 ,女聋童仅情绪问题行为与母亲偏爱被试显著正相关。②仅男聋童的行为问题与父亲的文化程度显著负相关。③男、女聋童的行为问题都与年级显著负相关 ,只有男聋童的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显著正相关。④聋童的行为问题类型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⑤聋童的问题行为多发生在 7 7岁 -1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童 行为问题 相关因素分析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精神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羞耻感等因素影响模型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波 钱铭怡 钟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4-306,共3页
目的:建构青少年社交焦虑的羞耻感模型,探索以羞耻感为主的各种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对327名大学生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羞耻感、社交焦虑、自尊、父母教养方式、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使用结构方... 目的:建构青少年社交焦虑的羞耻感模型,探索以羞耻感为主的各种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对327名大学生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羞耻感、社交焦虑、自尊、父母教养方式、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羞耻感对社交焦虑重要影响作用的假设。结果:模型中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回归权重为0.6,在社交焦虑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占首要地位,其次为人格因素,权重为-0.35,教养方式、自尊通过羞耻感、人格间接影响社交焦虑。结论: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重要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羞耻感 大学生 等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父母教养方式 艾森克人格 心理因素 测评 影响作用 人格因素 间接影响 青少年 中国版 EPQ 自尊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患儿家庭慢性悲伤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爱霞 王晓花 +1 位作者 刘爱华 李利铭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7期65-66,共2页
目的缓解癫痫患儿家庭的慢性悲伤情绪。方法将90名癫痫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50名和观察组40名,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针对性集体干预和个别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ABQ问卷和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CHIP)评估两组患儿家... 目的缓解癫痫患儿家庭的慢性悲伤情绪。方法将90名癫痫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50名和观察组40名,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针对性集体干预和个别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ABQ问卷和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CHIP)评估两组患儿家长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BQ问卷各情绪评分以及总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应对方式总分及分量表1、2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癫痫患儿家庭存在慢性悲伤,早期评估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有利于缓解癫痫患儿父母心理负担,减轻其家庭慢性悲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癫痫 慢性悲伤 患儿父母 家庭 ABQ问卷 CHIP 应对方式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