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性意象及其满意度对父子关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富洪 申荷永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8-71,共4页
父性意象是人记忆和想象中具有父性角色特性的父亲形象,豪爽、威严、豁达、自信、独立、远见、安全、勇敢为其主要特征。对651名青少年学生的研究表明:父性意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父性意象的满意度对形成良好的父子教育关系、管理关系、... 父性意象是人记忆和想象中具有父性角色特性的父亲形象,豪爽、威严、豁达、自信、独立、远见、安全、勇敢为其主要特征。对651名青少年学生的研究表明:父性意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父性意象的满意度对形成良好的父子教育关系、管理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沟通关系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性意象 满意度 青少年学生 子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id:语词、父性和存在——从哲学角度看《圣经》译本中λογοσ、Word和“道”的互训
2
作者 何光顺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90,共6页
在《创世记》中,语词的创造就是上帝的父性精神力量的创造,就是存在的出场。在《约翰福音》中,希腊文译本的λογοσ、英译本的Word、中译本的"道",就是对《创世记》语词创生世界的语词中心论传统的再阐释,是父性主权话语... 在《创世记》中,语词的创造就是上帝的父性精神力量的创造,就是存在的出场。在《约翰福音》中,希腊文译本的λογοσ、英译本的Word、中译本的"道",就是对《创世记》语词创生世界的语词中心论传统的再阐释,是父性主权话语的强化。不同的翻译隐藏着文化背景的歧异,古希腊λογοσ(Logos)是单一公正之神的父性特质,是更加精神化的;英译本的Word主要含义就是语词,是更加符号化与抽象化的;中译本的"道"却具有某种母性文化和阴阳和合型特质,是实践化倾向的。古犹太与古希腊文化的融合就在《圣经》的翻译和阐释中实现并生长出整体性的西方语词中心论的文化传统,这使其区别于较为独立的以《易经》等多文本为源头的行动中心论的中国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ID 语词 父性 存在 λογοσ WO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恨交织:简论张爱玲小说的父性形象
3
作者 闫晓昀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张爱玲的小说多描写家庭婚恋故事。在这类家庭图谱中,父性人物有着复杂的形态。作者一方面贬抑父亲形象包括整个男性群体;另一方面,又满怀温情地塑造出“理想男性”的形象。张爱玲对男性世界的认知与其童年经验亲密相连,父爱缺失的经历... 张爱玲的小说多描写家庭婚恋故事。在这类家庭图谱中,父性人物有着复杂的形态。作者一方面贬抑父亲形象包括整个男性群体;另一方面,又满怀温情地塑造出“理想男性”的形象。张爱玲对男性世界的认知与其童年经验亲密相连,父爱缺失的经历决定了她对父性形象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父性形象 颠覆 童年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性基督的典型——也谈高老头的父爱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国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61-65,共5页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巴尔扎克的代表作。谈论《高老头》,回避不了高里奥的父爱问题。国内不少学者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深深地烙上了阶级的印记。虽然在属于“资产阶级”还是“封建地主阶级”问题上,争论了几十年,但在高老头...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巴尔扎克的代表作。谈论《高老头》,回避不了高里奥的父爱问题。国内不少学者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深深地烙上了阶级的印记。虽然在属于“资产阶级”还是“封建地主阶级”问题上,争论了几十年,但在高老头的父爱具有阶级性这一点上,看法惊人地一致。对这种成见,本人想提出一点异议。其实,高老头的父爱,乃是出于为父者的本性:“父母之心,爱子孙一也”。高里奥的父爱表现了人类正常的亲子之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老头》 父性基督 巴尔扎克 拉斯蒂涅 资本主义 《人间喜剧》 阶级 资产阶级 亲子之爱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威的象征与父性的追寻--浅议家庭伦理剧中的父亲角色
5
作者 张雯 《电影评介》 2012年第5期77-78,81,共3页
家庭伦理电视剧是我国电视剧中一个重要类型,这一类型电视剧中含有各种男性角色。在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父亲代表了权威、威严,也符合父权制对父亲角色的要求。然而在这样的主流价值观和审美基础上,父亲的形象却有所区别,按照人物状态或... 家庭伦理电视剧是我国电视剧中一个重要类型,这一类型电视剧中含有各种男性角色。在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父亲代表了权威、威严,也符合父权制对父亲角色的要求。然而在这样的主流价值观和审美基础上,父亲的形象却有所区别,按照人物状态或精神气质的不同,大致分为成功的父亲、理想的父亲、无力的父亲、缺失的父亲、苦逼的父亲五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亲”的地位——从儒家和人类学的视野看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祥龙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60,共9页
现代世界中,原本意义上的父亲的地位急剧衰落。然而,按照人类学的研究,父亲却是人类文化诞生的原因之一,也是任何民族自立于世界的必要条件。西方人对父亲的看法影响了古代西方和现代人类的文化进程。儒家看待父亲的视野与西方的特别是... 现代世界中,原本意义上的父亲的地位急剧衰落。然而,按照人类学的研究,父亲却是人类文化诞生的原因之一,也是任何民族自立于世界的必要条件。西方人对父亲的看法影响了古代西方和现代人类的文化进程。儒家看待父亲的视野与西方的特别是古罗马的视野有重要的共通之处,但由于受到华夏阴阳观和孝道的滋养,与它们也有深刻的不同。从表面上看,儒家的父亲形象特别容易受到现代性的伤害,实际上也已经受到了严重损毁,但从长远看,这种父性可能会比西方的经典父性更有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性 埃涅阿斯 阴阳 夫妇 孝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河洛文学的父子叙事伦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保亮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6-180,共5页
当代河洛文学的父子叙事伦理有着浓郁的父性崇拜。阎连科小说的父性崇拜表现于苦难父亲、权威"天父"和道德父亲形象的塑造,而李佩甫则善于描写家族历史的父性怀恋。刘震云的"故乡"系列小说以叛离传统的父子伦理,潜... 当代河洛文学的父子叙事伦理有着浓郁的父性崇拜。阎连科小说的父性崇拜表现于苦难父亲、权威"天父"和道德父亲形象的塑造,而李佩甫则善于描写家族历史的父性怀恋。刘震云的"故乡"系列小说以叛离传统的父子伦理,潜隐着弑父情结。他们站在文化守成主义的民间立场,展开生存背景下的父子叙事伦理,唤醒我们内心渴望的原始久远的父亲情结,重新复活也许一度失落的生命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河洛文学 叙事伦理 父性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Macacamulatta)小型化品系选育Ⅰ.F_1代表型性状分析
8
作者 曾中兴 钟国娟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5年第2期84-87,共4页
本研究用1只个体型雄性猕猴为父本,8只正常体型的雌性猕猴为母本,进行多年配种选育试验获得小型化F_1代仔猴11只,现仍存活9只。研究表明,在存活的F_1代9只仔猴中,3岁时有5只个体在某些表型性状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 本研究用1只个体型雄性猕猴为父本,8只正常体型的雌性猕猴为母本,进行多年配种选育试验获得小型化F_1代仔猴11只,现仍存活9只。研究表明,在存活的F_1代9只仔猴中,3岁时有5只个体在某些表型性状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父性特征,而体型小、体重轻、尾和四肢、指(趾)短化等特性,显然是父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猴 小体型 父性特征 选育 F1代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到灯塔去》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展示的两性秩序 被引量:2
9
作者 胡英 刘洊波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7,共5页
瑞士学者约翰.雅各布.巴霍芬曾指出,人类社会有母系秩序和父系秩序两种截然不同的统治秩序。两种秩序的差异在于:父系文化以权威、秩序、等级为统治原则,母系文化遵循爱、和平与和谐的准则。弗吉利亚.伍尔夫和威廉.福克纳在《到灯塔去... 瑞士学者约翰.雅各布.巴霍芬曾指出,人类社会有母系秩序和父系秩序两种截然不同的统治秩序。两种秩序的差异在于:父系文化以权威、秩序、等级为统治原则,母系文化遵循爱、和平与和谐的准则。弗吉利亚.伍尔夫和威廉.福克纳在《到灯塔去》及《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对两性秩序投注了深切关注。采用不同的叙事策略、组织不同的文本结构,通过展示拉姆齐夫人的爱生人格与爱米丽的恋死人格倾向,诉诸读者的审美经验以及阅读体验,两部作品诠释了母系与父系这两种性质迥异的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灯塔去》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原则 父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辈投资的个体差异:进化心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宝沛 朱小琴 张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82-2090,共9页
作为亲代投资的扩展,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祖辈投资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都有重要的意义。不过,不同祖辈对于孙辈的投资程度存在普遍而稳定的个体差异,母系祖辈投资多于父系祖辈,女性祖辈投资多于男性祖辈。这一经... 作为亲代投资的扩展,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祖辈投资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都有重要的意义。不过,不同祖辈对于孙辈的投资程度存在普遍而稳定的个体差异,母系祖辈投资多于父系祖辈,女性祖辈投资多于男性祖辈。这一经典模式符合进化心理学中父性身份不确定性假设和特定性别繁衍策略假设。目前没有可靠证据表明祖辈投资受孙辈性别的影响,这意味着性染色体相关度假设没有得到明确支持。包括祖辈居住距离和父权文化在内的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祖辈投资的表现。未来祖辈投资个体差异方面的研究,可以从代际冲突的视角进行,明确检验孙辈性别和亲缘线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辈投资 父性身份不确定 家系偏向 别偏向 亲代投资理论 亲缘选择理论 进化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半配合材料VSg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海洋 潘家驹 张天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7-21,共5页
以VSg作母本与其它材料杂交可以培育父性单倍体,但不同材料作父本与VSg杂文F_1所产生的父姓单倍体的比率不同。以海岛棉或海岛棉品种间杂交F_1作父本时较高(2.5%),海陆种间杂交F_1作父本时次之(1.3%),陆... 以VSg作母本与其它材料杂交可以培育父性单倍体,但不同材料作父本与VSg杂文F_1所产生的父姓单倍体的比率不同。以海岛棉或海岛棉品种间杂交F_1作父本时较高(2.5%),海陆种间杂交F_1作父本时次之(1.3%),陆地棉或陆地棉品种间杂交F_1作父本时较低(0.7%)。用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父性单倍体植株后获得13个加倍单倍体株系。以VSg单倍体植株作母本与正常异源四倍体棉花杂交可以获得非整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半配合 父性单倍 加倍单倍 交杂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克莱默夫妇》中家庭角色的重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彩然 王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12-113,共2页
罗伯特·本顿(Robert Benton)的《克莱默夫妇》以其自然细腻的手法表现了一对普通美国夫妇的家庭变故.影片人物的情感冲突和价值纷争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思考和解读空间.本文从男女两性家庭角色对抗的主题入手,... 罗伯特·本顿(Robert Benton)的《克莱默夫妇》以其自然细腻的手法表现了一对普通美国夫妇的家庭变故.影片人物的情感冲突和价值纷争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思考和解读空间.本文从男女两性家庭角色对抗的主题入手,分析了影片如何表现、看待女性意识及父性重建,探讨了两性从对抗走向和谐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角色 主义 父性 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爱欲”到政治——论莱维纳斯“爱欲现象学”的多重意涵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向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7,共7页
莱维纳斯的"爱欲现象学"在《总体与无限》一书中究竟占据怎样一种地位,似乎不甚明朗,甚至有学者认为是信手之作。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莱维纳斯思想不可或缺。而且"爱欲现象学"具有多重意涵,不可偏颇。即对&q... 莱维纳斯的"爱欲现象学"在《总体与无限》一书中究竟占据怎样一种地位,似乎不甚明朗,甚至有学者认为是信手之作。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莱维纳斯思想不可或缺。而且"爱欲现象学"具有多重意涵,不可偏颇。即对"爱欲现象学"的解读不能仅仅局限于爱欲问题上,而应该沿着他原本的思路逐步展开,从而揭示出"繁殖"、"父性"、"子女"、"兄弟之爱"等一系列环节,展示出"爱欲现象学"中所蕴涵的多重意味,及其与莱维纳斯政治思想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欲 爱抚 繁殖 跨实体化 父性 兄弟之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怪物之子》之成长主题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爱军 吴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18-120,共3页
日本新生一代导演细田守执导的动画电影《怪物之子》讲述了9岁男孩"莲"误入东京涉谷的另一个空间——怪物世界"涉天街",跟随亦师亦父的怪物武士熊彻修行,历经挫折成长为17岁的少年,返回涩谷,为保护人类与怪物世界... 日本新生一代导演细田守执导的动画电影《怪物之子》讲述了9岁男孩"莲"误入东京涉谷的另一个空间——怪物世界"涉天街",跟随亦师亦父的怪物武士熊彻修行,历经挫折成长为17岁的少年,返回涩谷,为保护人类与怪物世界长大的"一郎彦"大战的故事。呈现了年青一代历经逆反无奈—模仿思考—超越自信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成长历程,同时揭示了父辈一代对教育、榜样等社会责任的认知及自我反思中不断走向人格成熟。影片多样性的表现手法亦展示了日本动画电影的成功密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成长 父性 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家庭伦理观 被引量:3
15
作者 豆耀君 《电影评介》 2011年第4期7-9,共3页
自1936年小津在《独生子》一片中确立自己的电影空间风格和关注家庭的主题后,小津几乎是一成不变地将这种风格形态贯穿在其后的所有电影中,他在电影语言上的固定长镜头、仰拍、稳定的景别和他始终如一地将电影场景固定在日本榻榻米床为... 自1936年小津在《独生子》一片中确立自己的电影空间风格和关注家庭的主题后,小津几乎是一成不变地将这种风格形态贯穿在其后的所有电影中,他在电影语言上的固定长镜头、仰拍、稳定的景别和他始终如一地将电影场景固定在日本榻榻米床为基准线的"家庭"空间中,使得小津影片被打上了深深的小津风格烙印,这种独特的影片表达方式使小津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地将自己固置于自己所创建的"家"的空间内的唯一且杰出的电影导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津 家庭 父性权威 嫁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