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80年代的中国作家“走出去”现象——以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为中心的考察 |
李馨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2
|
“爱荷华经验”与中国内地的创意写作学科 |
冯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从创意写作到创意城市:——美国爱荷华大学创意写作发展的启示 |
葛红兵
刘卫东
|
《写作》
|
2017 |
8
|
|
4
|
谈小型公共服务中心对乡村地区的驱动——以美国爱荷华乡村主街计划为例 |
闫凤英
钟婷
张道龙
|
《工程建设与设计》
|
2013 |
0 |
|
5
|
工作记忆广度与爱荷华赌博任务的关系 |
于斌
乐国安
刘惠军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
2013 |
0 |
|
6
|
我的跨文化写作与人生旅程——聂华苓访谈录 |
莫詹坤
陈曦
钱林森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7
|
失落的人文使命:管窥创意写作学科的前世今生 |
钱佳楠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谈话录(二):关节口 |
王安忆
张新颖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