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0年代的中国作家“走出去”现象——以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49,共6页
作家出访是1980年代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阐释价值,但相关研究还较为薄弱。在邀请作家出访的机构中,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IWP)为中国作家阅读、写作以及同海外作家交往提供了难得的机缘,不仅促进... 作家出访是1980年代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阐释价值,但相关研究还较为薄弱。在邀请作家出访的机构中,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IWP)为中国作家阅读、写作以及同海外作家交往提供了难得的机缘,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学交流,而且以多种方式影响了中国作家的创作,深度介入了1980年代的文学演变,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 1980年代 中国作家 出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荷华经验”与中国内地的创意写作学科
2
作者 冯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0,共6页
中文创意写作的发展与其在中国内地的学科化和本土化的两大进程密不可分。笔者根据数年间查阅档案、分析文本和田野调查搜集的资料,聚焦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创意写作学科,尝试从其发展的脉络和提出的问题中归纳出对内地高校的创意写作学科... 中文创意写作的发展与其在中国内地的学科化和本土化的两大进程密不可分。笔者根据数年间查阅档案、分析文本和田野调查搜集的资料,聚焦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创意写作学科,尝试从其发展的脉络和提出的问题中归纳出对内地高校的创意写作学科建设乃至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写作计划 作家工作坊 创意写作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广度与爱荷华赌博任务的关系
3
作者 于斌 乐国安 刘惠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6期721-727,共7页
以17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工作记忆广度与爱荷华赌博任务(IGT)的关系以及任务的计划性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标准IGT组被试的工作记忆广度与IGT成绩无关,而mIGT组被试(被试知道选择次数)的工作记忆广度与IGT成绩明显相关。而且,... 以17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工作记忆广度与爱荷华赌博任务(IGT)的关系以及任务的计划性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标准IGT组被试的工作记忆广度与IGT成绩无关,而mIGT组被试(被试知道选择次数)的工作记忆广度与IGT成绩明显相关。而且,mIGT组中工作记忆广度高的被试在整个选牌过程中的成绩都好于工作记忆广度低的被试。结果表明,任务的计划性是影响工作记忆广度与IGT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赌博任务 工作记忆广度 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跨文化写作与人生旅程——聂华苓访谈录 被引量:6
4
作者 莫詹坤 陈曦 钱林森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8-206,F0002,共10页
访谈时间:美国中部时间2018年4月20日下午3时许访谈地点:美国爱荷华城聂华苓女士住所(亦称"安寓"①)问:聂先生您好。从您首部短篇小说《翡翠猫》(1959)和第一部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1960)到自传《三生三世》(2004),迄今... 访谈时间:美国中部时间2018年4月20日下午3时许访谈地点:美国爱荷华城聂华苓女士住所(亦称"安寓"①)问:聂先生您好。从您首部短篇小说《翡翠猫》(1959)和第一部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1960)到自传《三生三世》(2004),迄今为止,您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创作旅程,创作了大量作品。请问,是什么力量促使您保持长盛不衰的跨文化创作动力?聂华苓:创作就像运动,是一种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写作 《失去的金铃子》 翡翠猫 访谈时间 创作动力 人生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落的人文使命:管窥创意写作学科的前世今生 被引量:1
5
作者 钱佳楠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近年来,创意写作学科在中国各大高校迎来了蓬勃发展。作为这门学科的发源地,美国爱荷华作家工作坊常常被认作是一个值得学习并效仿的榜样。然而,当前的这种探讨往往聚焦于爱荷华的教学模式,较少将创意写作学科纳入美国人文学科(尤其是... 近年来,创意写作学科在中国各大高校迎来了蓬勃发展。作为这门学科的发源地,美国爱荷华作家工作坊常常被认作是一个值得学习并效仿的榜样。然而,当前的这种探讨往往聚焦于爱荷华的教学模式,较少将创意写作学科纳入美国人文学科(尤其是英美文学专业)的历史语境中进行探讨,实际上,创意写作学科建立之初所肩负的人文使命,在当今重视技巧(craft)的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逐渐被忽视,而这正是导致今天美国高校人文学科面临危机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写作 技巧 人文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聂华苓小传
6
作者 曾令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5期80-28,共2页
聂华苓是当代著名的美籍中国血统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副教授及“国际写作计划”主持人。她是湖北武汉人。于1925年1月11日生。祖父中过举,做过知县,参加过讨袁。父亲属桂系,长期在家赋闲。她幼时住在汉口的日本租界。十四岁当流亡学... 聂华苓是当代著名的美籍中国血统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副教授及“国际写作计划”主持人。她是湖北武汉人。于1925年1月11日生。祖父中过举,做过知县,参加过讨袁。父亲属桂系,长期在家赋闲。她幼时住在汉口的日本租界。十四岁当流亡学生,跟着湖北联合中学到处转涉,后考上四川长寿国立第十二中学。毕业后“大学先修班”保送西南联大,后进中央大学。1948年于中央大学毕业。1949年一家五口去台湾。1963年母亲患癌症去世,弟弟在一次飞行中失事死去。聂华苓于1949年至1960年间,在雷震主办的《自由中国》杂志半月刊工作,担任文艺编辑及编辑委员。1961年至1964年,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担任创作及中国现代文学副教授。除教书和编辑刊物之外,同时进行创作。1964年被迫离开台湾,旅居美国,在爱荷华大学教书,仍然进行写作,并且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65年,聂华苓倡议成立“国际写作计划”,并与丈夫美国著名诗人保罗·安格尔于1966年向爱荷华大学正式提出申请成立“国际写作计划”,获得批准,并在校外向企业家和私人好友中募来基金,1967年“国际写作计划”正式成立,每年九月至十二月邀请世界各国作家到爱荷华聚会,在安静的环境里进行创作、讨论,到1979年为止,已有—七十多个国家的作家三百五十多位到爱荷华“国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计划 小传 《失去的金铃子》 作家 台湾 保罗 文学翻译 美国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