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侣式爱情”的分析及其现实意义——《傲慢与偏见》的爱情类型理论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马瑛 龚慧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爱情类型理论是从"迈布氏个性类型"职业倾向理论演化而来的,是从心理学角度对爱情进行分类。"迈布氏个性类型"理论是对荣格的"思想/情感、感觉/直觉"的补充和完善,进而发展成十六种性格类型的组合:外向... 爱情类型理论是从"迈布氏个性类型"职业倾向理论演化而来的,是从心理学角度对爱情进行分类。"迈布氏个性类型"理论是对荣格的"思想/情感、感觉/直觉"的补充和完善,进而发展成十六种性格类型的组合:外向或内向型、理性或直觉型、思考或感受型、判断或意识型。后来,它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用来分析人的各种爱情表现行为,即所谓的"爱情类型理论"。这一理论将爱情的类型分为六种形式,分别称为"伴侣式爱情"、"奉献式爱情"、"浪漫式爱情"、"游戏式爱情"、"占有式爱情"和"现实式爱情"。由于各种爱情所建立的基础不同,其过程与结果也不尽相同。《傲慢与偏见》描绘出来的爱情故事则是其多种类型的生动展示,其中,"伴侣式爱情"是最值得追求的,它是一种温馨、长久的爱情。在现代社会中它仍享有很高的地位,对人的自我完善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类型理论 伴侣式爱情 《傲慢与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情:一种文化关系的建构——《聊斋志异》爱情类型的透视
2
作者 冯媛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94,共5页
"同心之爱"、"知己之爱"和"至情之爱",是《聊斋志异》着力营构的三种爱情类型,也是作者一力渲染的三种爱情观。它们虽大致上承晚明的"情至论"而来,但在故事的编织上却能自出机杼,发挥酣畅,不... "同心之爱"、"知己之爱"和"至情之爱",是《聊斋志异》着力营构的三种爱情类型,也是作者一力渲染的三种爱情观。它们虽大致上承晚明的"情至论"而来,但在故事的编织上却能自出机杼,发挥酣畅,不仅关注的是形而下的身体欲望,而且更注重对情之精神维度的开掘和文化内涵的发掘。尤其在人物塑造与情节构设上,夹杂着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孤愤,更具感染人心的力量。概而言之,这三种类型实际已将男女之间的情爱关系塑造成了一种"文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爱情类型 同心之爱 知己之爱 至情之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解魅的爱情——试论叶念琛爱情电影的颠覆性倾向
3
作者 李学武 李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94,161,共4页
香港青年导演叶念琛独立编导的多部爱情电影,因其对后现代社会的深入思索,成为多重社会疾病的症候显现。他的以"爱情三部曲"为代表的影片,颠覆了传统爱情类型电影的叙事模式;爱情观念反传统,呈现为以欺骗与控制为手段的自恋;... 香港青年导演叶念琛独立编导的多部爱情电影,因其对后现代社会的深入思索,成为多重社会疾病的症候显现。他的以"爱情三部曲"为代表的影片,颠覆了传统爱情类型电影的叙事模式;爱情观念反传统,呈现为以欺骗与控制为手段的自恋;人物丧失了意义与安全感。叶念琛以其对情感现实的独特表现而契合青年观众的心态,这虽然为中小成本电影开启一条探索之路,但是,他对于批判立场的放弃也不得不引起警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念琛 爱情类型电影 叙事模式 爱情 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韩爱情电影的文化同源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锦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5-6,共2页
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带有一种东方美学和东方文化的意蕴,从广义上说,所有属于东方文化领域的电影文化都可以纳入这个"共同历史范畴"的文化体系,虽然属于不同的民族,但是共享着统一的文化渊源,比如韩国爱情电影。从深层审美意义上... 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带有一种东方美学和东方文化的意蕴,从广义上说,所有属于东方文化领域的电影文化都可以纳入这个"共同历史范畴"的文化体系,虽然属于不同的民族,但是共享着统一的文化渊源,比如韩国爱情电影。从深层审美意义上,韩国爱情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了中国观众的传统审美观念,契合了观众的心理和情感需要,这就涉及到了中韩电影的文化同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类型 文化同源 儒家思想 文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手清单》:日常烟火爱情叙事与“纪实-媒介”学
5
作者 戴琪 刘昭辰 《电影评介》 2025年第15期30-35,共6页
电影《分手清单》(田羽生/夏雨,2025)通过独特的分手叙事,打破传统爱情类型片的套路,以反向叙事和情感驱动展现爱情的复杂与真实。影片融入“日常-烟火”美学,以媒介介入爱情的形式,呈现出“纪实-媒介”学的特征。然而,在爱情为第一类... 电影《分手清单》(田羽生/夏雨,2025)通过独特的分手叙事,打破传统爱情类型片的套路,以反向叙事和情感驱动展现爱情的复杂与真实。影片融入“日常-烟火”美学,以媒介介入爱情的形式,呈现出“纪实-媒介”学的特征。然而,在爱情为第一类型的主题表达上,影片依然存在“相爱-争执-分离”叙事的机械化再叙困境。本文将从叙事类型驱动、媒介介入选择、叙事机制批判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分手清单》,探讨其在爱情叙事和媒介呈现上的创新与不足,以期揭示当代爱情在电影语境下的多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手清单》 爱情类型 纪实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常系”到“世界系”的想象力变迁:以《铃芽之旅》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谭东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6-79,共4页
日本导演新海诚在前作《天气之子》(2019)上映三年之后,新海诚的新作《铃芽之旅》(2023)终于在2023年3月登陆国内院线,为其所描述的灾难爱情类型的动画电影作品再添一员。由于与前作《你的名字。》(2016)、《天气之子》(2019)一样描绘... 日本导演新海诚在前作《天气之子》(2019)上映三年之后,新海诚的新作《铃芽之旅》(2023)终于在2023年3月登陆国内院线,为其所描述的灾难爱情类型的动画电影作品再添一员。由于与前作《你的名字。》(2016)、《天气之子》(2019)一样描绘重大灾难下的青春恋情与社会百态,《你的名字。》《天气之子》《铃芽之旅》三部作品也被认为是新海诚以对抗灾难为主题的“灾难三部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海诚 社会百态 想象力 重大灾难 爱情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