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滚环扩增结合乳胶微球标记层析试纸条法检测迟缓爱德华氏菌
1
作者 武敬莹 冯建军 +2 位作者 王艺磊 郭松林 林鹏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3-1438,共6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致病菌,快速、高效且适用于现场检测的方法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该文将滚环扩增(RCA)与层析试纸条(LFS)技术相结合,并以乳胶微球作为标记物,建立了一种RCA-LFS检测迟缓爱...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致病菌,快速、高效且适用于现场检测的方法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该文将滚环扩增(RCA)与层析试纸条(LFS)技术相结合,并以乳胶微球作为标记物,建立了一种RCA-LFS检测迟缓爱德华氏菌新方法。根据该菌的gyrb基因设计锁式探针以及对应的扩增引物,优化后的RCA条件确定如下:锁式探针浓度为500 pmol/L,扩增温度为61℃,扩增时间为50 min。扩增后将试纸条直接插入扩增产物溶液,裸眼观察读取结果。该法具有高特异性,与其他常见病原菌无交叉反应,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基因组DNA的检出限为50 ng/mL。乳胶微球相较于常见的胶体金标记物,稳定且颜色多样,并有望仅通过颜色的变化实现多种菌的同时检测。利用RCA-LFS法对感染的日本鳗鲡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常规凝胶电泳结果一致,但该法简单快速,更易进行结果判定。RCA-LFS对病原菌的现场检测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环扩增 迟缓华氏 锁式探针 乳胶微球 层析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的研制
2
作者 翟凯旋 李金香 +2 位作者 李长艳 孟凡云 夏伟 《当代水产》 2025年第3期63-65,共3页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又称多宝鱼,是一个经济价值很高的养殖品种,它生长迅速并且味道十分鲜美,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自从20世纪90年代从欧洲引入中国后,大菱鲆的养殖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然而,随着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大菱鲆...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又称多宝鱼,是一个经济价值很高的养殖品种,它生长迅速并且味道十分鲜美,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自从20世纪90年代从欧洲引入中国后,大菱鲆的养殖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然而,随着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大菱鲆的细菌性疾病不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华氏 性疾病 灭活疫苗 养殖品种 养殖环境 多宝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华东与华南地区养殖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素一 池洪树 +2 位作者 陈斌 张晓佩 许斌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的对17株来源于我国华东与华南地区的养殖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分离株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通过菌体血清凝集试验及16S rRNA与hsp60部分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菌体血清凝集试验结果显示,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ETY的... 目的对17株来源于我国华东与华南地区的养殖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分离株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通过菌体血清凝集试验及16S rRNA与hsp60部分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菌体血清凝集试验结果显示,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ETY的抗O血清可凝集大部分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人源迟缓爱德华氏菌标准株ATCC15947的抗O血清仅与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WY37有交叉凝集;鲶鱼爱德华氏菌EIV的抗O血清与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无交叉凝集。2株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AL60306NA1和E29L与以上3种爱德华氏菌抗O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基于16S rRNA及hsp60部分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来源于不同地区的绝大部分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进化同源性较高,在基于16S rRNA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山东地区分离自大菱鲆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聚为一支。3株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AL60306NA1、E29L、GK4与人源迟缓爱德华氏菌ATCC15947及人源鲶鱼爱德华氏菌EIV有一定亲缘关系。结论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普遍具有相似的血清型和较高的进化同源性,并与人源的迟缓爱德华氏菌、人源的鲶鱼爱德华氏菌有明显差异。个别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血清型与分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不一致,提示在防控鱼类爱德华氏菌病时,应将菌体表面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分子聚类分析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华氏 血清型 16S rRNA HSP60 系统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敏 叶毅飞 +10 位作者 李永福 谢海燕 李鸿超 李春枝 李希国 李本旺 陈灼均 莫介化 卢伟华 朱燕秋 张险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2023年入夏以来,东莞市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出现黄唇鱼发病和死亡病例,症状主要为食欲下降,体表发红、充血,眼球突出,角膜白浊溃烂,吻部溃烂;解剖后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肿大呈褐色。为确定其病因,针对性制... 2023年入夏以来,东莞市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出现黄唇鱼发病和死亡病例,症状主要为食欲下降,体表发红、充血,眼球突出,角膜白浊溃烂,吻部溃烂;解剖后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肿大呈褐色。为确定其病因,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采集死亡病鱼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肠、鳃丝等组织样品。从病死鱼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命名为DG230920,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综合分析,鉴定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鳃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肠出血、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脾淋巴细胞稀疏、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变性坏死,鳃见鳃丝脱落、出血。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为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仅≤0.25 mg·mL^(-1);其次是厄他培南,最低抑菌质量浓度≤0.5 mg·mL^(-1)。结果表明,黄唇鱼发病原因可能是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分离菌株遗传序列稳定,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均为敏感。研究提示,应加强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防治,选用敏感药物科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迟缓华氏 分离鉴定 病理组织切片 药物敏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宣 阳龙江 +6 位作者 李小甜 刘丹 何语奇 吕光俊 王相煊 何钊林 朱成科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8,共14页
为确定重庆市荣昌区某养殖场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疾病爆发的原因,从患病黄颡鱼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ET230818。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gyrB、rpoB、cpn60基因序列分析确定ET230818为迟缓爱德华... 为确定重庆市荣昌区某养殖场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疾病爆发的原因,从患病黄颡鱼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ET230818。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gyrB、rpoB、cpn60基因序列分析确定ET230818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计算出菌株ET230818对黄颡鱼[平均体质量(17.5±2.5)g、平均体长(15.0±1.2)cm]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51×10^(6)CFU·mL^(-1)。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sodB、katB、esrB、gadB、fimA、citC和mukF毒力基因。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黄颡鱼肝细胞排列杂乱、肿胀,脾组织中含血铁黄素聚集,肾小管收缩变窄且结构松散、萎缩;肠道黏膜细胞排列杂乱、坏死脱落,肠绒毛崩解,鳃小片明显变性弯折。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中草药抑菌试验发现,菌株ET230818对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等11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丁香、五倍子等中草药对其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研究可为黄颡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诊断和药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迟缓华氏 鉴定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红头病”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48
6
作者 邓先余 罗文 +2 位作者 谭树华 邱山红 陈康贵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1-516,共6页
用ATB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分离自湖南湘潭地区人工养殖的患"红头病"的黄颡鱼体内的2株细菌(即HN004和HN005)进行了鉴定,发现它们的生理生化特征完全相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接触酶阳性、吲哚阳性、H2S阳性;氧化酶阴性、... 用ATB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分离自湖南湘潭地区人工养殖的患"红头病"的黄颡鱼体内的2株细菌(即HN004和HN005)进行了鉴定,发现它们的生理生化特征完全相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接触酶阳性、吲哚阳性、H2S阳性;氧化酶阴性、V.P测定为阴性,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表型特征非常相似。为进一步确定2株菌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菌株的序列完全一致,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9.0%。综合上述结果,2菌株可鉴定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红头病 迟钝华氏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耿毅 汪开毓 +2 位作者 范方玲 陈德芳 黄锦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7,共7页
从四川眉山与新津两地患红头病的养殖黄颡鱼体内分离到2株优势菌(CHNYC001与CHNYC002),以腹腔注射与浸泡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养殖黄颡鱼红头病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GenBank登... 从四川眉山与新津两地患红头病的养殖黄颡鱼体内分离到2株优势菌(CHNYC001与CHNYC002),以腹腔注射与浸泡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养殖黄颡鱼红头病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766524、FJ766525)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 lla ictaluri)。分离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生长pH为7.0,在含盐量2%以上的培养基上不生长,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洛美沙星等敏感,对乙酰螺旋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和麦迪霉素等不敏感。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发现,养殖黄颡鱼感染爱德华氏菌临床上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的病变特征,慢性型表现为头顶出血,发红与溃疡的病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红头病 华氏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源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庆保平 谢宏林 +2 位作者 段英 段文斌 王兴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2022年9月中旬,陕西省洋县一处朱鹮养殖基地内接连发现多只朱鹮、白鹭死亡。为了确定病因,通过对死亡朱鹮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鉴定、PCR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和分离菌药敏试验,确定引起朱鹮死亡的病源为迟缓爱德华氏菌且致病性较强,... 2022年9月中旬,陕西省洋县一处朱鹮养殖基地内接连发现多只朱鹮、白鹭死亡。为了确定病因,通过对死亡朱鹮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鉴定、PCR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和分离菌药敏试验,确定引起朱鹮死亡的病源为迟缓爱德华氏菌且致病性较强,分离菌对羧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呋辛、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新霉素高度敏感。这次朱鹮死亡病例的研究,为朱鹮人工种群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迟缓华氏 16S rRNA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感染的动态病理学及病原分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杜宗君 耿毅 +4 位作者 汪开毓 廖雨婷 周赵英 黄小丽 陈德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9-1523,共5页
采用病理形态学方法与免疫组化法进行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感染的动态病理学与病原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感染鱼主要临床特征为游动缓慢,旋游,体表出血,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有淡黄色或含血... 采用病理形态学方法与免疫组化法进行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感染的动态病理学与病原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感染鱼主要临床特征为游动缓慢,旋游,体表出血,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有淡黄色或含血的腹水,肝、脾与肾肿大,出血;病理组织学上,感染后8—12h,肝细胞空泡变性和间质性肾炎;24h后肝出现局灶性坏死,肾小管上皮变性和更严重的间质性肾炎,脾出血和淋巴细胞坏死;48h后,肝、脾、肾坏死更严重,致感染鱼死亡。感染后8h,在肝脏检测到病原菌阳性信号,12h后,在肝、肾、脾中检出阳性信号,48h后,在肝、肾、脾、心、脑、鳃、肠道等都检出阳性信号,表明爱德华氏菌腹腔注射感染黄颡鱼首先侵袭肝、肾、脾,然后是心脏、脑、鳃、胃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回)华氏 黄颡鱼 动态病理 侵染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鲶爱德华氏菌的高地芽孢杆菌Yab4的鉴定及其应用前景
10
作者 陈长松 张钊 +5 位作者 江修龙 韩冬 郑劲松 黄爱优 谢珍玉 谢海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22-2132,共11页
为筛选拮抗鲶爱德华氏菌的肠道益生菌,从鲶形目鱼类的肠道中分离耐热菌株,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及宿主黏附实验,筛选出一株既对鲶爱德华氏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又能高效定植鲶爱德华氏菌易感宿主的菌株Yab4。通过16S rDNA与gyrB构建系统发育... 为筛选拮抗鲶爱德华氏菌的肠道益生菌,从鲶形目鱼类的肠道中分离耐热菌株,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及宿主黏附实验,筛选出一株既对鲶爱德华氏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又能高效定植鲶爱德华氏菌易感宿主的菌株Yab4。通过16S rDNA与gyrB构建系统发育树,Yab4菌株被鉴定为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该菌在pH 4.0—7.0及30—40℃耐受性较强,同时对大部分水产常用抗生素敏感。将高地芽孢杆菌Yab4以喷雾的形式喷洒至饲料表面(5×10^(9) CFU/kg),经饲喂实验检测其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高地芽孢杆菌Yab428d的黄颡鱼生长性能高于对照组;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及总蛋白等先天免疫指标在28d时均显著上升,IL-1β、TNF-α和NF-κB p65等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性增高。通过腹腔注射鲶爱德华氏菌HSN-1的方式感染饲喂高地芽孢杆菌Yab428d的黄颡鱼,发现高地芽孢杆菌Yab4饲喂组存活率达到60%,较对照组提高了35%。研究筛选得到的拮抗鲶爱德华氏菌的高地芽孢杆菌Yab4具有良好的抗菌和益生效果,并且有望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应用于鲶形目鱼类的替抗健康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芽孢杆 华氏 饲料添加剂 益生机理 黄颡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11
作者 叶毅飞 梁国华 +9 位作者 吴志鹏 殷进方 龙海鹰 周柱辉 莫钻兰 邓海燕 谢翠美 林其明 李敏 张险朋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9期89-96,共8页
为构建一种灵敏、特异、准确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检测方法,以gyr B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优化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建立了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随后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估,并... 为构建一种灵敏、特异、准确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检测方法,以gyr B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优化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建立了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随后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估,并应用该方法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当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250和200 nmol/L,退火温度为55℃时,建立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荧光曲线标准,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可达12.4 CFU/m L,且1 CFU/m L的细菌经35℃培养1 h后即可被检出;与猪链球菌2型以及无乳链球菌等14种常见水生动物病原体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0.95%;在100份临床样品中,检出阳性22份,与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迟缓爱德华氏菌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华氏 荧光PCR 线性关系 特异性 变异系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肠溶口服疫苗的制备及免疫保护效应研究
12
作者 魏俊利 薛淑霞 +3 位作者 孙妍 王雪惠 董学旺 孙金生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本文采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采用乳化复沉淀方法包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全菌制备疫苗微球。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3%(m/v)海藻酸钠溶液,4%(m/v)CaCl_(2)溶液,水油相比1∶2,乳化剂Span801%,搅拌速度1200 r/min为最佳制备... 本文采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采用乳化复沉淀方法包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全菌制备疫苗微球。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3%(m/v)海藻酸钠溶液,4%(m/v)CaCl_(2)溶液,水油相比1∶2,乳化剂Span801%,搅拌速度1200 r/min为最佳制备工艺,微球包埋率达91.04%,微球平均粒径(16.51±11.87)μm。通过人工胃肠液对疫苗微球的耐受性进行分析,微球在体外人工模拟胃液和肠液中16h释放率分别为0.8%和98.1%。用表达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做示踪标记,口灌免疫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疫苗能耐受胃的酸性环境影响,通过前消化道到达后肠。免疫保护效应研究表明,口腔灌注疫苗后,出现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疫苗组在初免后第14天血清效价达到峰值1∶322;外周血白细胞吞噬率在初免后第14天达到峰值27.06%,吞噬指数在初免后第14天达到峰值1.65。初免后第28天用迟缓爱德华氏菌活菌攻毒,对照组死亡率58.82%,疫苗组死亡率13.33%,免疫保护率为77.33%。本研究优化了鱼类肠溶口服疫苗的制备工艺,疫苗免疫评价结果表明,该口服疫苗可以有效激活鱼体免疫反应,预防鱼类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华氏 口服疫苗 肠溶微球 免疫保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prx6基因抗鲶爱德华氏菌侵染的分子机制研究
13
作者 秦仕宇 金博阳 +4 位作者 李倩倩 张明达 文静 沈秀丽 杜志强 《福建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8-1235,共8页
【目的】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探索过氧化物还原酶6(Peroxiredoxin 6,Prx6)基因(prx 6)在抗细菌先天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病害问题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为了确定prx 6基因是否... 【目的】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探索过氧化物还原酶6(Peroxiredoxin 6,Prx6)基因(prx 6)在抗细菌先天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病害问题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为了确定prx 6基因是否参与到克氏原螯虾抗细菌先天免疫过程,检测鲶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免疫刺激后的克氏原螯虾血细胞、肝胰腺、鳃以及肠组织中prx 6的相对表达量。采用体外转录法制备Prx6双链RNA(double-strands RNA,dsRNA),使用无菌注射器注射至克氏原螯虾血窦处,通过qRT-PCR检测其干扰效果。随后,通过RNAi试验分析鲶爱德华氏菌免疫刺激后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并通过qRT-PCR检测克氏原螯虾内源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基因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qRT-PCR试验,发现经鲶爱德华氏菌刺激后克氏原螯虾各组织中prx 6基因的表达量上调,表明其可能参与了克氏原螯虾抗鲶爱德华氏菌的先天免疫调节。为深入研究prx 6基因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体外制备了Prx 6双链RNA,并注射dsRNA后检测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prx 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其表达水平被显著抑制。在RNAi试验中,注射病原菌之后,与dsGFP对照组相比,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显著下降,证明prx 6在宿主抵抗病原菌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检测病原菌感染后克氏原螯虾抗菌肽基因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dsGFP对照组相比较,克氏原螯虾内源的抗菌肽基因ALF4、ALF 1、crustin 1、crustin 2、lys和lectin 2表达量被明显抑制。推测prx 6基因可能通过调节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了克氏原螯虾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进而导致存活率下降。【结论】prx 6在克氏原螯虾对鲶爱德华氏菌的先天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可能通过调控抗菌肽的表达参与克氏原螯虾抵抗鲶爱德华氏菌的免疫应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RNA干扰 先天免疫 prx 6基因 肽基因 华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温度及培养基对爱德华氏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子强 夏理海 +3 位作者 李雪贤 刘岚湘 陆娟娟 皮杰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7期1-5,43,共6页
为探究爱德华氏菌在自然环境下暴发的水质理化参数,设定不同的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培养基、溶菌肉汤(LB)培养基]、pH值(5.5,7.0,8.5)及温度(25℃,28℃,32℃),对爱德华氏菌进行培养。结果表明,TSB培养基比LB培养基更适合爱德华... 为探究爱德华氏菌在自然环境下暴发的水质理化参数,设定不同的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培养基、溶菌肉汤(LB)培养基]、pH值(5.5,7.0,8.5)及温度(25℃,28℃,32℃),对爱德华氏菌进行培养。结果表明,TSB培养基比LB培养基更适合爱德华氏菌生长;爱德华氏菌在pH值8.5的生长速度高于pH值7.0和pH值5.5,该菌适合在碱性条件下生长;在25℃时,爱德华氏菌生长速度最快,28℃次之,32℃生长速度最慢。指出,爱德华氏菌适合在低盐度、高无机盐、偏碱性、低温环境中生长。提出,在现实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水体盐度、降低pH值和适当调高水温且不影响水产动物正常生长的措施,以降低水产经济动物感染爱德华氏菌发病率,从而达到绿色健康养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氏 PH值 温度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鲈源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5
作者 吴帆 李成伟 《科学养鱼》 2024年第6期54-55,共2页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其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同时该鱼攻击性强、贪食易上钩,深受消费者和休闲垂钓者的喜爱,是我国广泛养殖的经济鱼类之一。根据2023年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我国加...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其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同时该鱼攻击性强、贪食易上钩,深受消费者和休闲垂钓者的喜爱,是我国广泛养殖的经济鱼类之一。根据2023年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我国加州鲈产量已突破80万吨,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链,但病害的发生成为了制约加州鲈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华氏 加州鲈 休闲垂钓 大口黑鲈 药敏试验 鲈形目 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多糖作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灭活疫苗佐剂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免疫保护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隋虎辰 谢国驷 +3 位作者 边慧慧 王秀华 张晓华 黄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1007,共7页
采用黄芪多糖、葡聚糖作为免疫佐剂,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配伍后注射免疫大菱鲆,测定免疫28d后血清中溶菌酶活力、SOD活力、抗体效价和各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RPS)。结果表明,添加多糖免疫佐剂能提高疫苗免疫的大菱鲆的各免疫指标,... 采用黄芪多糖、葡聚糖作为免疫佐剂,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配伍后注射免疫大菱鲆,测定免疫28d后血清中溶菌酶活力、SOD活力、抗体效价和各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RPS)。结果表明,添加多糖免疫佐剂能提高疫苗免疫的大菱鲆的各免疫指标,添加佐剂的免疫组的血清溶菌酶活力、SOD活力和血清效价比单纯的疫苗免疫组显著提高(P<0.05),2.5mg/ml黄芪多糖混合疫苗免疫组和5mg/ml葡聚糖混合疫苗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最高,分别达(78.7±1.3)%和(64.0±8.9)%,且溶菌酶活力、SOD活力及血清效价等指标较其他各组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华氏 大菱鲆 黄芪多糖 葡聚糖 疫苗 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LR21基因在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感染后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洁 郑津辉 +5 位作者 李庆亚 耿绪云 孙金生 潘宝平 孙世南 高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02-1508,共7页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TLR21基因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后,在0 h、1 h、3 h、6 h、12 h、1 d、3 d、6 d后,在心脏、肝脏、脾脏、头肾、鳃、小肠、肌肉和血的时空表达特征,并探讨...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TLR21基因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后,在0 h、1 h、3 h、6 h、12 h、1 d、3 d、6 d后,在心脏、肝脏、脾脏、头肾、鳃、小肠、肌肉和血的时空表达特征,并探讨了它们与牙鲆先天免疫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多组织在感染病原6 h后TLR2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尤其是头肾和小肠。头肾6 h的表达量达到了对照组的59.3倍,小肠6 h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38.6倍。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牙鲆体内各组织中TLR21的上调表达和变化,为研究牙鲆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防御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21基因 牙鲆 迟缓华氏 表达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循环水养殖马口鱼感染鮰爱德华氏菌的诊治
18
作者 李文盛 《科学养鱼》 2024年第5期61-62,共2页
马口鱼又称花杈鱼、坑爬、宽口,隶属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中,为山涧溪流小型经济鱼。马口鱼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些地方开始人工集约化养殖马口鱼。马口鱼在养殖过程中易被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 马口鱼又称花杈鱼、坑爬、宽口,隶属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中,为山涧溪流小型经济鱼。马口鱼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些地方开始人工集约化养殖马口鱼。马口鱼在养殖过程中易被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给广大养殖户造成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寄生虫感染 循环水养殖 华氏 养殖过程 鲤形目 养殖户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洋 雷燕 +3 位作者 唐绍林 张会军 王雄 王雪鹏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9-44,共6页
2013年春季,广东佛山养殖的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大范围死亡。从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GDFS-01,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 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 2013年春季,广东佛山养殖的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大范围死亡。从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GDFS-01,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 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采取腹部注射和浸泡感染试验均证实该菌有致病性,病症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洛美沙星、多西环素、磺胺甲基异唑、土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氟哌酸、四环素、万古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等药物呈耐药。本研究结果为长吻鮠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鮠 华氏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缓型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诱导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LR1及TLR2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庆亚 周密 +5 位作者 张洁 郑津辉 耿绪云 潘宝平 孙金生 高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8-856,共9页
Toll样受体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分子,参与固有免疫系统,在哺乳动物在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TLR1和TLR2基因可以形成异源二聚体,进而启动宿主的固有免疫。本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技术,检测了TLR1和TLR2基因在牙鲆健康组织以及牙鲆腹腔注... Toll样受体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分子,参与固有免疫系统,在哺乳动物在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TLR1和TLR2基因可以形成异源二聚体,进而启动宿主的固有免疫。本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技术,检测了TLR1和TLR2基因在牙鲆健康组织以及牙鲆腹腔注射迟缓型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后各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了它们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固有免疫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TLR1和TLR2基因广泛表达于健康牙鲆的各种组织中,其中,TLR1在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心脏、肌肉;TLR2在小肠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心脏。免疫刺激实验表明,多数组织在感染病原6h后TLR1基因表达达到峰值,其中脾脏中基因的表达量最大,是0时间点的290倍(P<0.01)。TLR2基因在感染病原1h后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为0时间点的17.8倍(P<0.01),在感染病原1d后心脏组织中基因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4倍(P<0.01),其余时间点表达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TLR1和TLR2参与了牙鲆对迟缓型爱德华氏菌的免疫应答反应。实验结果还显示,在牙鲆感染迟缓型爱德华氏菌后,MyD88、TNF-α和IL-1基因的表达也都同步上调,暗示迟缓型爱德华氏菌有可能通过TLR1通路上调MyD88的表达,并最终导致炎症因子TNF-α和IL-1的基因表达上调,以应答病原菌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1 TLR2 牙鲆 迟缓型华氏 表达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