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的研制
1
作者 翟凯旋 李金香 +2 位作者 李长艳 孟凡云 夏伟 《当代水产》 2025年第3期63-65,共3页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又称多宝鱼,是一个经济价值很高的养殖品种,它生长迅速并且味道十分鲜美,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自从20世纪90年代从欧洲引入中国后,大菱鲆的养殖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然而,随着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大菱鲆...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又称多宝鱼,是一个经济价值很高的养殖品种,它生长迅速并且味道十分鲜美,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自从20世纪90年代从欧洲引入中国后,大菱鲆的养殖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然而,随着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大菱鲆的细菌性疾病不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氏菌 性疾病 灭活疫苗 养殖品种 养殖环境 多宝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敏 叶毅飞 +10 位作者 李永福 谢海燕 李鸿超 李春枝 李希国 李本旺 陈灼均 莫介化 卢伟华 朱燕秋 张险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2023年入夏以来,东莞市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出现黄唇鱼发病和死亡病例,症状主要为食欲下降,体表发红、充血,眼球突出,角膜白浊溃烂,吻部溃烂;解剖后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肿大呈褐色。为确定其病因,针对性制... 2023年入夏以来,东莞市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出现黄唇鱼发病和死亡病例,症状主要为食欲下降,体表发红、充血,眼球突出,角膜白浊溃烂,吻部溃烂;解剖后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肿大呈褐色。为确定其病因,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采集死亡病鱼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肠、鳃丝等组织样品。从病死鱼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命名为DG230920,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综合分析,鉴定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鳃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肠出血、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脾淋巴细胞稀疏、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变性坏死,鳃见鳃丝脱落、出血。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为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仅≤0.25 mg·mL^(-1);其次是厄他培南,最低抑菌质量浓度≤0.5 mg·mL^(-1)。结果表明,黄唇鱼发病原因可能是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分离菌株遗传序列稳定,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均为敏感。研究提示,应加强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防治,选用敏感药物科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迟缓爱德华氏菌 分离鉴定 病理组织切片 药物敏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物敏感性研究
3
作者 高宣 阳龙江 +6 位作者 李小甜 刘丹 何语奇 吕光俊 王相煊 何钊林 朱成科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8,共14页
为确定重庆市荣昌区某养殖场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疾病爆发的原因,从患病黄颡鱼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ET230818。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gyrB、rpoB、cpn60基因序列分析确定ET230818为迟缓爱德华... 为确定重庆市荣昌区某养殖场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疾病爆发的原因,从患病黄颡鱼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ET230818。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gyrB、rpoB、cpn60基因序列分析确定ET230818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计算出菌株ET230818对黄颡鱼[平均体质量(17.5±2.5)g、平均体长(15.0±1.2)cm]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51×10^(6)CFU·mL^(-1)。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sodB、katB、esrB、gadB、fimA、citC和mukF毒力基因。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黄颡鱼肝细胞排列杂乱、肿胀,脾组织中含血铁黄素聚集,肾小管收缩变窄且结构松散、萎缩;肠道黏膜细胞排列杂乱、坏死脱落,肠绒毛崩解,鳃小片明显变性弯折。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中草药抑菌试验发现,菌株ET230818对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等11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丁香、五倍子等中草药对其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研究可为黄颡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诊断和药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迟缓爱德华氏菌 鉴定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4
作者 叶毅飞 梁国华 +9 位作者 吴志鹏 殷进方 龙海鹰 周柱辉 莫钻兰 邓海燕 谢翠美 林其明 李敏 张险朋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9期89-96,共8页
为构建一种灵敏、特异、准确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检测方法,以gyr B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优化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建立了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随后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估,并... 为构建一种灵敏、特异、准确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检测方法,以gyr B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优化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建立了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随后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估,并应用该方法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当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250和200 nmol/L,退火温度为55℃时,建立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荧光曲线标准,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可达12.4 CFU/m L,且1 CFU/m L的细菌经35℃培养1 h后即可被检出;与猪链球菌2型以及无乳链球菌等14种常见水生动物病原体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0.95%;在100份临床样品中,检出阳性22份,与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迟缓爱德华氏菌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氏菌 荧光PCR 线性关系 特异性 变异系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肠溶口服疫苗的制备及免疫保护效应研究
5
作者 魏俊利 薛淑霞 +3 位作者 孙妍 王雪惠 董学旺 孙金生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本文采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采用乳化复沉淀方法包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全菌制备疫苗微球。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3%(m/v)海藻酸钠溶液,4%(m/v)CaCl_(2)溶液,水油相比1∶2,乳化剂Span801%,搅拌速度1200 r/min为最佳制备... 本文采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采用乳化复沉淀方法包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全菌制备疫苗微球。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3%(m/v)海藻酸钠溶液,4%(m/v)CaCl_(2)溶液,水油相比1∶2,乳化剂Span801%,搅拌速度1200 r/min为最佳制备工艺,微球包埋率达91.04%,微球平均粒径(16.51±11.87)μm。通过人工胃肠液对疫苗微球的耐受性进行分析,微球在体外人工模拟胃液和肠液中16h释放率分别为0.8%和98.1%。用表达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做示踪标记,口灌免疫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疫苗能耐受胃的酸性环境影响,通过前消化道到达后肠。免疫保护效应研究表明,口腔灌注疫苗后,出现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疫苗组在初免后第14天血清效价达到峰值1∶322;外周血白细胞吞噬率在初免后第14天达到峰值27.06%,吞噬指数在初免后第14天达到峰值1.65。初免后第28天用迟缓爱德华氏菌活菌攻毒,对照组死亡率58.82%,疫苗组死亡率13.33%,免疫保护率为77.33%。本研究优化了鱼类肠溶口服疫苗的制备工艺,疫苗免疫评价结果表明,该口服疫苗可以有效激活鱼体免疫反应,预防鱼类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氏菌 口服疫苗 肠溶微球 免疫保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源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
6
作者 庆保平 谢宏林 +2 位作者 段英 段文斌 王兴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2022年9月中旬,陕西省洋县一处朱鹮养殖基地内接连发现多只朱鹮、白鹭死亡。为了确定病因,通过对死亡朱鹮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鉴定、PCR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和分离菌药敏试验,确定引起朱鹮死亡的病源为迟缓爱德华氏菌且致病性较强,... 2022年9月中旬,陕西省洋县一处朱鹮养殖基地内接连发现多只朱鹮、白鹭死亡。为了确定病因,通过对死亡朱鹮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鉴定、PCR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和分离菌药敏试验,确定引起朱鹮死亡的病源为迟缓爱德华氏菌且致病性较强,分离菌对羧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呋辛、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新霉素高度敏感。这次朱鹮死亡病例的研究,为朱鹮人工种群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迟缓爱德华氏菌 16S rRNA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鲈源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7
作者 吴帆 李成伟 《科学养鱼》 2024年第6期54-55,共2页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其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同时该鱼攻击性强、贪食易上钩,深受消费者和休闲垂钓者的喜爱,是我国广泛养殖的经济鱼类之一。根据2023年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我国加...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其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同时该鱼攻击性强、贪食易上钩,深受消费者和休闲垂钓者的喜爱,是我国广泛养殖的经济鱼类之一。根据2023年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我国加州鲈产量已突破80万吨,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链,但病害的发生成为了制约加州鲈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氏菌 加州鲈 休闲垂钓 大口黑鲈 药敏试验 鲈形目 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温式聚合酶链反应鉴别诊断迟缓爱德华氏菌病 被引量:16
8
作者 邓显文 谢芝勋 +4 位作者 谢丽基 刘加波 谢志勤 庞耀珊 余晓丽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0,共3页
根据迟缓爱德华氏菌株23SrDNA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XZE15、XZE16,建立了二温式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别诊断迟缓爱德华氏菌株的技术。特异性试验表明,对3株迟钝爱德华氏菌株进行PCR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284bp的特异性片段,但对3株钻... 根据迟缓爱德华氏菌株23SrDNA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XZE15、XZE16,建立了二温式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别诊断迟缓爱德华氏菌株的技术。特异性试验表明,对3株迟钝爱德华氏菌株进行PCR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284bp的特异性片段,但对3株钻鱼爱德华氏菌及其他对照鱼病病原体核酸模板的PCR扩增不出现任何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二温式PCR可以检测到10pg的迟钝爱德华氏菌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温式PCR 鉴别 爱德华氏菌 迟钝爱德华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鮰爱德华氏菌与鮰爱德华氏菌病 被引量:13
9
作者 耿毅 汪开毓 +1 位作者 陈德芳 黄锦炉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6-240,共5页
综述了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类学地位、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以及有关鮰爱德华氏菌病的症状、病理变化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在鮰爱德华氏菌病药物防治和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爱德华氏菌 爱德华氏菌 病理变化 致病机理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DI-TOF-MS在爱德华氏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龚艳清 郭书林 +2 位作者 陈信忠 杨俊萍 叶妍妍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4年第6期89-93,共5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和鉴定鱼类常见的爱德华氏菌的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对来自淡水鱼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和鮰爱德华氏菌(E.ictaluri)进行检测和鉴定。为测试该方法的重复性和稳... 为建立快速检测和鉴定鱼类常见的爱德华氏菌的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对来自淡水鱼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和鮰爱德华氏菌(E.ictaluri)进行检测和鉴定。为测试该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采用营养肉汤、BHI琼脂、DHL和TSA等4种不同培养基,以及用肉汤分别培养24 h、36 h、48 h和72 h的菌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该菌的蛋白质谱图影响很小;冷冻保存2年的菌株,用MALDI-TOF-MS进行检测,鉴定分值变化很小。对分离自不同水生动物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菌株进行检测,均可得到准确的结果。表明MALDI-TOF-M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这两种爱德华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迟缓爱德华氏菌 爱德华氏菌 检测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循环水养殖马口鱼感染鮰爱德华氏菌的诊治
11
作者 李文盛 《科学养鱼》 2024年第5期61-62,共2页
马口鱼又称花杈鱼、坑爬、宽口,隶属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中,为山涧溪流小型经济鱼。马口鱼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些地方开始人工集约化养殖马口鱼。马口鱼在养殖过程中易被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 马口鱼又称花杈鱼、坑爬、宽口,隶属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中,为山涧溪流小型经济鱼。马口鱼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些地方开始人工集约化养殖马口鱼。马口鱼在养殖过程中易被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给广大养殖户造成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寄生虫感染 循环水养殖 爱德华氏菌 养殖过程 鲤形目 养殖户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爱德华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控(上)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开毓 曾云 陈德芳 《当代水产》 2014年第5期72-73,共2页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爱德华氏菌属细菌对水产养殖鱼类特别是鲇形目鱼类危害日益凸显。被认为是鱼类的一类重要病原。其中迟缓爱德华氏菌还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对人类健康也造成威胁。因此,积极开展关于鱼类爱德华...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爱德华氏菌属细菌对水产养殖鱼类特别是鲇形目鱼类危害日益凸显。被认为是鱼类的一类重要病原。其中迟缓爱德华氏菌还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对人类健康也造成威胁。因此,积极开展关于鱼类爱德华氏菌病的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和诊断治疗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已对爱德华氏菌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其治病机理仍没有彻底理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氏菌 养殖鱼类 诊断治疗 迟缓爱德华氏菌 水产养殖业 防控 人畜共患病 病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爱德华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控(下)
13
作者 汪开毓 曾云 陈德芳 《当代水产》 2014年第7期66-67,共2页
4鱼类爱德华氏菌病的诊断 初步诊断时,可根据其流行情况、发病季节、发病症状等作出初步判断,确诊则需分离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病原菌的分离是指从病鱼体内外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使用平板划线法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 4鱼类爱德华氏菌病的诊断 初步诊断时,可根据其流行情况、发病季节、发病症状等作出初步判断,确诊则需分离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病原菌的分离是指从病鱼体内外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使用平板划线法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鉴定则是通过各种方法确定病原菌的种属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氏菌 人工感染 病原鉴定 平板划线 tarda 免疫增强剂 爱德华氏菌感染 斑点叉尾鮰 微生物群体 生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与大菱鲆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生物学特性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翠珍 房海 +1 位作者 张晓君 战文斌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2-88,共7页
对从7起牙鲆(Bastard halibut,Paralichthys olivaceus L.)、3起大菱鲆(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L.)病害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较系统地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观分类学指征的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mol%的测定.同... 对从7起牙鲆(Bastard halibut,Paralichthys olivaceus L.)、3起大菱鲆(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L.)病害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较系统地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观分类学指征的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mol%的测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的148株菌均为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 Ewing and McWhorter 1965)的迟钝爱德华氏菌(E.tarda),其中128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野生型(E.tarda wild type)菌株,20株暂定为迟钝爱德华氏菌吲哚阴性变异株.代表菌株(HC010907-1及HC010830-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均在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大菱鲆 迟钝爱德华氏菌 生物学特性 系统发育学 系统发育学分析 16SrRNA基因序列 病原 Paralichthys GENBANK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1
15
作者 邓显文 谢芝勋 +4 位作者 刘加波 庞耀珊 董建宝 谢志勤 谢丽基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7,共4页
从广西某鱼场的发病罗非鱼(Tilapianilotica)中分离到1株呈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圆形,边缘整齐,灰白色,湿润菌落,直径为0.5~1.0mm,有动力,接触酶阳性,赖氨酸及鸟氨酸脱梭酶阳性,还原硝酸盐... 从广西某鱼场的发病罗非鱼(Tilapianilotica)中分离到1株呈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圆形,边缘整齐,灰白色,湿润菌落,直径为0.5~1.0mm,有动力,接触酶阳性,赖氨酸及鸟氨酸脱梭酶阳性,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经细菌形态、培养特征、生化特性测定结果均符合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特征。应用PCR技术扩增出576bp目的片段,通过PCR产物核苷酸序列测序及Blast比对结果,进一步确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具有致病性,对氧氟沙星、氯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先锋霉素等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迟缓爱德华氏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的研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秦璞 胡晓 +2 位作者 张在阳 肖婧凡 张元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0-334,共5页
制备迟钝爱德华氏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并对其性能进行检测。以柠檬酸三钠作为还原剂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迟钝爱德华氏菌多克隆抗体,将羊抗兔IgG和纯化后的迟钝爱德华氏菌多克隆抗体包被于NC膜上作为质控线和检测线,以检测样品中的迟钝... 制备迟钝爱德华氏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并对其性能进行检测。以柠檬酸三钠作为还原剂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迟钝爱德华氏菌多克隆抗体,将羊抗兔IgG和纯化后的迟钝爱德华氏菌多克隆抗体包被于NC膜上作为质控线和检测线,以检测样品中的迟钝爱德华氏菌(E.tarda)。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试纸特异性良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鳗弧菌、哈维氏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常见细菌或病原菌进行测试未出现交叉反应;敏感度达到105CFU/mL,反应时间仅为5~10 min,可以用于感染迟钝爱德华氏菌大菱鲆腹水的现场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钝爱德华氏菌(E.tarda) 胶体金 免疫层析 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图鱼迟钝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菌的鉴定及毒力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飞 邹为民 +3 位作者 谭爱萍 罗理 姜兰 陆小萏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3-408,共6页
从患病地图鱼Astronotus ocellatus肝脏组织中分离到菌株AO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致病菌。通过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和常规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测定菌株AO1的16S rRN... 从患病地图鱼Astronotus ocellatus肝脏组织中分离到菌株AO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致病菌。通过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和常规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测定菌株AO1的16S rRNA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最高,达99.9%。因此,可鉴定该菌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根据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毒力基因菌毛亚基(fim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383 bp序列,该序列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fim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0%,进一步说明菌株AO1具有fimA基因,有一定的致病力。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O1对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新生霉素、氨苄西林、氨曲南、卡那霉素、头孢咪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妥布霉素、氨苄青霉素13种抗生素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鱼 迟钝爱德华氏菌 16SRRNA基因 fim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鲇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徐进 罗晓松 曾令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3,共7页
从患头顶溃疡症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中分离出致病力强的菌株JZ08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颡鱼的... 从患头顶溃疡症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中分离出致病力强的菌株JZ08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颡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7×105CFU。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鲇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与鲇爱德华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鲇爱德华氏菌(AB050826)自然聚为一支,二者遗传距离约为0.002。鉴定结果确认JZ086为鲇爱德华氏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所测试的15种药物都敏感,其中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等尤其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 头顶溃疡症 病原 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澳洲宝石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15
19
作者 叶旭红 林先贵 王一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从患病澳洲宝石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编号Et4),对该菌的生化特性及致病基因进行检测,并进行了药敏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菌株Et4的生化鉴定结果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标准菌株(AY77513)一致;其16S rRNA序列,经同... 从患病澳洲宝石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编号Et4),对该菌的生化特性及致病基因进行检测,并进行了药敏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菌株Et4的生化鉴定结果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标准菌株(AY77513)一致;其16S rRNA序列,经同源性比对与迟缓爱德华氏菌核苷酸相似度最高,达99%;根据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基因Ⅲ型分泌系统装置蛋白esaV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708 bp序列,该序列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esaV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3%,说明菌株Et4具有esaV基因。菌株Et4对环丙沙星等较敏感,对其它药物中度或不敏感,具有较强的致病力(LD50=3.74×104CFU/mL),从病鱼中可以重新分离出此菌。综合形态学、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及致病基因序列鉴定其为迟缓爱德华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宝石鱼(Scortum barcoo)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16S RRNA基因 esaV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抗迟缓爱德华氏菌卵黄抗体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斌 刘永波 +3 位作者 刘双凤 丁鉴峰 孙岑 范薇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3-206,共4页
从全身出血合并腹水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分离出1株细菌,经感染试验证实其病原性,并鉴定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采用该菌制成全菌油乳性灭活疫苗,分4次给蛋鸡进行免疫注射,第2次加强免疫后开始收集鸡... 从全身出血合并腹水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分离出1株细菌,经感染试验证实其病原性,并鉴定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采用该菌制成全菌油乳性灭活疫苗,分4次给蛋鸡进行免疫注射,第2次加强免疫后开始收集鸡蛋,制备卵黄抗体(IgY)和其水溶性组分(W SF),并用试管凝集法测定其效价。取效价达到1∶64的鸡蛋提取卵黄抗体,分别采用口服和腹腔注射两种方式给大菱鲆进行免疫:配成含W SF 1 mL/g的饵料,给鱼连续投喂15 d;用含蛋白含量0.19 mg/mL的纯化IgY,于第1、3、14 d对大菱鲆进行腹腔注射,剂量为0.1 mL尾/。免疫后分别用注射和划伤浸泡两种方法攻毒。结果表明,口服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大菱鲆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3.3%和100%,而注射免疫没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迟缓爱德华氏菌 卵黄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