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马宁 符刚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总体要求,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 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总体要求,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应从理想信念、精神力量、行为准则三个层面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构建“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把握知信行循序渐进的内在转化逻辑,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与载体,推动爱国主义与技能教育融合共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法 爱国主义教育 高职院校 科学内涵 生成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立法议程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志忠 叶发保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轨道是提升教育实效和凝聚力量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多源流理论对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立法进程的动态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轨道是提升教育实效和凝聚力量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多源流理论对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立法进程的动态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专门立法不足、法治化程度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不高、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等构成了问题源流;党和政府部门的指导意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社会公众的建言献策、专家学者的专业建议形成了政策源流;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人民对高质量爱国主义教育及其法治化需求形成了政治源流。三源流两两反复互动、交汇耦合,开启了爱国主义教育立法的“政策之窗”,助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多源流理论 立法议程 “政策之窗”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完善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大文 谭竹希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6,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边界、学段分工、教育重点提供了法律依据。在依法完善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的过程中,要高度认同爱国主义教育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边界、学段分工、教育重点提供了法律依据。在依法完善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的过程中,要高度认同爱国主义教育的立法价值,贯彻落实国家意志,规范中国特色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选择,处理好本质内容、主要内容、延展内容的关系;要明确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侧重,在小学阶段培养道德情感,在初中阶段打牢思想基础,在高中阶段提升政治素养,在大学阶段增强使命担当,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一体化;要优化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整合,从内容衔接、内容互补、内容协同等方面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法 大中小学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的二重视野论略
4
作者 王芸婷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文化与法治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支撑爱国主义教育行稳致远。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中华儿女赓续传承“文以化人”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播植化育史;百余年的中共党史、七十余年的新中国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主... 文化与法治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支撑爱国主义教育行稳致远。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中华儿女赓续传承“文以化人”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播植化育史;百余年的中共党史、七十余年的新中国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主动推进“法以律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探索的守正创新史。“文以化人”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与“法以律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探索价值旨归的一致、主体力量的协同、内容体系的互渗,有效支撑、强力助推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朝往“贯通育人”的趋向发展,为广大人民爱国情感的培育、爱国意志的砥砺与爱国行为的养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法 文以化人 法以律人 贯通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