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藏定结地区爬坡沙丘粒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潘美慧
薛雯轩
+4 位作者
伍永秋
黄文敏
马建军
杨安娜
陈玉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7-1345,共9页
通过对西藏定结地区典型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的形态参数、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等进行分析,揭示其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以细砂和中砂为主,极细砂含量较少,同时含有少量粉砂和粗砂,不含粘土成分。(2)沙丘平均粒径范围1....
通过对西藏定结地区典型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的形态参数、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等进行分析,揭示其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以细砂和中砂为主,极细砂含量较少,同时含有少量粉砂和粗砂,不含粘土成分。(2)沙丘平均粒径范围1.98~2.41Ф,分选系数变化范围为0.45~0.75,属中等分选,偏度变化范围为0.01~0.12,呈近对称至正偏分布,峰度变化范围为0.94~1.01,呈中等尖锐峰态。(3)从样品PPSQ1~PPSQ6,随着高度和距离的增加,沙丘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先变细后变粗,分选不断变好。(4)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漫滩。(5)与雅鲁藏布江、东昆仑山地区爬坡沙丘对比可知,定结地区的沙丘粒径较粗,分选较好,主要是物源及风力分选作用的共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坡沙丘
粒度特征
定结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爬坡沙丘地表沉积物特征分析——以柴达木盆地托拉海河为例
被引量:
7
2
作者
董苗
严平
+1 位作者
孟小楠
吴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108,共8页
为了阐明青藏高原爬坡沙丘的物源及沉积学意义并揭示其形成机理,对托拉海河爬坡沙丘进行断面采样,分析爬坡沙丘不同地形部位的粒度与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托拉海河爬坡沙丘地表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总体以极细砂、细砂、中砂为主,粒...
为了阐明青藏高原爬坡沙丘的物源及沉积学意义并揭示其形成机理,对托拉海河爬坡沙丘进行断面采样,分析爬坡沙丘不同地形部位的粒度与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托拉海河爬坡沙丘地表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总体以极细砂、细砂、中砂为主,粒度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风成特点;不同地形部位,粒度特征呈现不同的递变规律,自河床到迎风坡顶粒径变粗,分选变好,迎风坡顶到背风坡,粒径粗细混杂,分选变差。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组成以Si、Al、Ca为主,和上陆壳(UCC)相比,除Co、As、CaO、SiO2以外,其余元素都有一定的亏损,不同部位化学元素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且常量氧化物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其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A-CN-K图解及CIA值揭示了托拉海河爬坡沙丘地表沉积物化学风化处于较低程度,大部分化学元素没有显著的风化或迁移,整体属于早期去Na、Ca的阶段;A-CNK-FM图则表明整个断面Fe、Mg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Fe、Mg流失主要是差异风力风选的结果。从化学风化指标来看,不同地形部位风化程度不同,河床风化程度最弱,山地迎风坡的风化程度最强;河床与河流阶地的物源呈现多样性,而迎风坡和背风坡物源较为单一,可能是古沙翻新和就地起沙。因此,初步认为托拉海河爬坡沙丘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古沙丘形成阶段;二是现代爬坡沙丘形成阶段。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托拉海河爬坡沙丘地表沉积物的理化特征差异与风动力和水动力的差异有关,反映出沉积物对风、水交互作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化学元素
物源
风化过程
爬坡沙丘
托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爬坡沙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3
作者
孟小楠
严平
董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1-396,共6页
爬坡沙丘是一种重要的地形障碍沙丘,在海岸带和干旱内陆区均有分布,国内外学者已对爬坡沙丘做了相关研究,主要在爬坡沙丘的形态特征、形成条件、流场与粒度特征和研究方法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常见的爬...
爬坡沙丘是一种重要的地形障碍沙丘,在海岸带和干旱内陆区均有分布,国内外学者已对爬坡沙丘做了相关研究,主要在爬坡沙丘的形态特征、形成条件、流场与粒度特征和研究方法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常见的爬坡沙丘的形态有片状、新月形、线形、格状,其形成和发育是沙源、地形和动力条件三者耦合的结果.在已有的研究中存在对爬坡沙丘概念界定不完善、研究方法不成熟等问题,因此对爬坡沙丘流场特征、分布格局、形成机制及其形成演化将成为今后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坡沙丘
形态特征
形成条件
粒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定结地区爬坡沙丘粒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潘美慧
薛雯轩
伍永秋
黄文敏
马建军
杨安娜
陈玉林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未来科技城学校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7-134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448)
文摘
通过对西藏定结地区典型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的形态参数、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等进行分析,揭示其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以细砂和中砂为主,极细砂含量较少,同时含有少量粉砂和粗砂,不含粘土成分。(2)沙丘平均粒径范围1.98~2.41Ф,分选系数变化范围为0.45~0.75,属中等分选,偏度变化范围为0.01~0.12,呈近对称至正偏分布,峰度变化范围为0.94~1.01,呈中等尖锐峰态。(3)从样品PPSQ1~PPSQ6,随着高度和距离的增加,沙丘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先变细后变粗,分选不断变好。(4)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漫滩。(5)与雅鲁藏布江、东昆仑山地区爬坡沙丘对比可知,定结地区的沙丘粒径较粗,分选较好,主要是物源及风力分选作用的共同结果。
关键词
爬坡沙丘
粒度特征
定结地区
Keywords
climbing dune
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s
Dinggye area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爬坡沙丘地表沉积物特征分析——以柴达木盆地托拉海河为例
被引量:
7
2
作者
董苗
严平
孟小楠
吴伟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1901)
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项目(2013CB956001)
文摘
为了阐明青藏高原爬坡沙丘的物源及沉积学意义并揭示其形成机理,对托拉海河爬坡沙丘进行断面采样,分析爬坡沙丘不同地形部位的粒度与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托拉海河爬坡沙丘地表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总体以极细砂、细砂、中砂为主,粒度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风成特点;不同地形部位,粒度特征呈现不同的递变规律,自河床到迎风坡顶粒径变粗,分选变好,迎风坡顶到背风坡,粒径粗细混杂,分选变差。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组成以Si、Al、Ca为主,和上陆壳(UCC)相比,除Co、As、CaO、SiO2以外,其余元素都有一定的亏损,不同部位化学元素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且常量氧化物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其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A-CN-K图解及CIA值揭示了托拉海河爬坡沙丘地表沉积物化学风化处于较低程度,大部分化学元素没有显著的风化或迁移,整体属于早期去Na、Ca的阶段;A-CNK-FM图则表明整个断面Fe、Mg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Fe、Mg流失主要是差异风力风选的结果。从化学风化指标来看,不同地形部位风化程度不同,河床风化程度最弱,山地迎风坡的风化程度最强;河床与河流阶地的物源呈现多样性,而迎风坡和背风坡物源较为单一,可能是古沙翻新和就地起沙。因此,初步认为托拉海河爬坡沙丘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古沙丘形成阶段;二是现代爬坡沙丘形成阶段。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托拉海河爬坡沙丘地表沉积物的理化特征差异与风动力和水动力的差异有关,反映出沉积物对风、水交互作用的响应。
关键词
粒度
化学元素
物源
风化过程
爬坡沙丘
托拉海
Keywords
grain size
chemical elements
sediments provenance
weathering process
climbing dunes
TolaHai River
分类号
P931.3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爬坡沙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3
作者
孟小楠
严平
董苗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1-396,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2013CB956001)
文摘
爬坡沙丘是一种重要的地形障碍沙丘,在海岸带和干旱内陆区均有分布,国内外学者已对爬坡沙丘做了相关研究,主要在爬坡沙丘的形态特征、形成条件、流场与粒度特征和研究方法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常见的爬坡沙丘的形态有片状、新月形、线形、格状,其形成和发育是沙源、地形和动力条件三者耦合的结果.在已有的研究中存在对爬坡沙丘概念界定不完善、研究方法不成熟等问题,因此对爬坡沙丘流场特征、分布格局、形成机制及其形成演化将成为今后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
关键词
爬坡沙丘
形态特征
形成条件
粒度特征
Keywords
climbing dun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ming environment
particle size
分类号
P931.3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藏定结地区爬坡沙丘粒度特征分析
潘美慧
薛雯轩
伍永秋
黄文敏
马建军
杨安娜
陈玉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藏高原爬坡沙丘地表沉积物特征分析——以柴达木盆地托拉海河为例
董苗
严平
孟小楠
吴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爬坡沙丘的研究进展
孟小楠
严平
董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