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值模拟的炸药爆速测试虚拟仿真 被引量:5
1
作者 袁俊明 夏韬 +3 位作者 于雁武 赵伟 渠渊 曹雄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115,160,共6页
针对炸药爆速测试实验的高危险、高消耗且不可逆等特性,采用AUTODYN软件对炸药爆速测试进行模拟仿真,研究起爆药柱(PBXN-5炸药)引爆被测药柱的爆轰波传播过程及爆速变化规律。利用Maya、3Dmax及Photoshop等软件对测试仪器简化建模、贴... 针对炸药爆速测试实验的高危险、高消耗且不可逆等特性,采用AUTODYN软件对炸药爆速测试进行模拟仿真,研究起爆药柱(PBXN-5炸药)引爆被测药柱的爆轰波传播过程及爆速变化规律。利用Maya、3Dmax及Photoshop等软件对测试仪器简化建模、贴图处理、关键帧优化及动画渲染编辑,对药柱爆炸效应进行特效制作与虚拟仿真。炸药爆速测试数值模拟结果能显示爆轰波传播过程,爆速模拟值与实测值相近且成长趋势一致。炸药爆速测试原理、方法及其流程的关键步骤,伴随的火焰、烟雾与爆炸等现象均可通过虚拟仿真达到形象地再现。数值模拟与虚拟仿真技术的交叉结合为爆炸专业实验教学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力学 爆速测试 数值模拟 虚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内爆速测试技术在水泥矿山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晓虎 周桂松 +1 位作者 郝亚飞 崔道鑫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5-77,90,共4页
介绍了孔内爆速测试技术原理,并根据爆破工程实践针对现场混装铵油炸药和混装乳化炸药,采用Micro Trap爆速/数据记录仪对这两种炸药的孔内爆速进行测试,得出混装铵油炸药和混装乳化炸药在孔内的爆速变化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混... 介绍了孔内爆速测试技术原理,并根据爆破工程实践针对现场混装铵油炸药和混装乳化炸药,采用Micro Trap爆速/数据记录仪对这两种炸药的孔内爆速进行测试,得出混装铵油炸药和混装乳化炸药在孔内的爆速变化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混装铵油炸药在炮孔内部的平均爆速为4116.8 m/s,混装乳化炸药的平均爆速为5379.6 m/s。分析得出:孔内装药压实密度以及炮孔内部的约束力较大是造成炸药在孔内的爆速比地表测试的爆速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内爆速测试 混装炸药 压实密度 约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导爆管爆速测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崔新男 宋家旺 +2 位作者 王尹军 陈志远 汪旭光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高速摄影机为导爆管传爆特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但传统方法采用人工处理图像,测量结果受主观影响较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导爆管爆速测试方法。采用高速摄影机拍摄导爆管传爆过程图像序列并进行预处理。分别... 高速摄影机为导爆管传爆特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但传统方法采用人工处理图像,测量结果受主观影响较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导爆管爆速测试方法。采用高速摄影机拍摄导爆管传爆过程图像序列并进行预处理。分别从爆轰波成长区和稳定区图像中选取波头图像模板,依据数字图像相关原理将模板与后续图像进行相关匹配以确定图像序列中波头的坐标,进而计算爆速和成长区间。采用折返式布线,布置4.5 m导爆管,观测到了导爆管内爆轰波全长。结果表明导爆管稳定爆速为1700~1800 m/s,在拐弯处降至1600~1700 m/s,成长区间为32~41 cm。同时探讨了导爆管内爆轰波模型,依据灰度值高低将爆轰波划分为有效反应区和产物膨胀区,长度分别为31.92 cm和1.0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爆速测试 成长区间 轰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敏化乳化炸药爆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宋锦泉 汪旭光 +1 位作者 崔安娜 刘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共5页
通过对大量测试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讨论 ,得出玻璃微球与气泡复合敏化的乳化炸药爆速与炸药密度、敏化剂含量等因素的关系。由显著性分析可知 。
关键词 爆速测试 复合敏化剂 乳化炸药 显著性分析 轰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孔台阶爆破孔内炸药爆速的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贤荣 郑功万 +1 位作者 邹招保 王会平 《工程爆破》 1999年第2期51-54,共4页
论述了德兴铜矿深孔台阶爆破机械化装药炮孔内炸药爆速的测试系统和方法.通过炸药孔内爆速的测试,了解炸药的质量及装药孔不同高度炸药爆速的变化规律。确保机械化装药爆破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露天矿 深孔台阶 破施工 爆速测试 炸药 孔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爆速炸药中密度调节剂的优选
6
作者 王为 《爆破》 CSCD 2000年第1期73-76,共4页
通常在猛炸药中加入一定量的密度调节剂即可制得低爆速炸药 ,密度调节剂可为带微孔物质或轻质微粉颗粒。本文通过试验研究 ,对几种常见的密度调节剂对于猛炸药的稀释能力进行对比分析 ,从中优选出具有较强稀释能力的材料 ,为低爆速炸药... 通常在猛炸药中加入一定量的密度调节剂即可制得低爆速炸药 ,密度调节剂可为带微孔物质或轻质微粉颗粒。本文通过试验研究 ,对几种常见的密度调节剂对于猛炸药的稀释能力进行对比分析 ,从中优选出具有较强稀释能力的材料 ,为低爆速炸药配方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调节剂 稀释能力 爆速测试 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影响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孔内爆速因素的探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宽 曹进军 +4 位作者 郝亚飞 李晓虎 秦锦鸿 周桂松 杜华善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8-122,共5页
采用Micro Trap孔内爆速测试仪测试了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在炮孔内、外的爆速情况,并通过工程测试研究了影响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孔内爆速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约束条件的不同,同种条件下孔内爆速为5430.6 m/s,明显高于孔外爆速4515.8 m... 采用Micro Trap孔内爆速测试仪测试了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在炮孔内、外的爆速情况,并通过工程测试研究了影响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孔内爆速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约束条件的不同,同种条件下孔内爆速为5430.6 m/s,明显高于孔外爆速4515.8 m/s;随着孔径的增加,炸药孔内爆速呈明显增大的趋势;岩性对炸药孔内爆速影响较大,铁矿石孔内爆速达6035.8 m/s,明显高于在石灰石矿中孔内爆速5321.0 m/s;炸药密度对孔内爆速与孔外爆速的影响基本一致;炸药在孔底爆速相对较低,在炮孔中部形成相对稳定的爆速,在靠近孔口位置爆速逐渐降低;由于采用的乳化剂不同,地面站制乳爆速明显高于车上制乳孔内爆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rap孔内爆速测试 工程测试 影响因素 混装乳化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钻孔爆破炸药单耗取值优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国徽 曹棉 +2 位作者 肖山 张汉斌 吴立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118,共7页
水下钻孔爆破设计与施工合理的炸药单耗取值,不仅有利于提高爆破效果,还能节约成本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结合三峡-葛洲坝两坝间莲沱河段航道炸礁整治工程,以瑞典设计方法式为基础,研究水深变化对2号岩石乳化炸药爆速的影响规律,推导出... 水下钻孔爆破设计与施工合理的炸药单耗取值,不仅有利于提高爆破效果,还能节约成本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结合三峡-葛洲坝两坝间莲沱河段航道炸礁整治工程,以瑞典设计方法式为基础,研究水深变化对2号岩石乳化炸药爆速的影响规律,推导出基于提高爆破效果的水下钻孔爆破炸药单耗修正公式,利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出该工程的合理单耗值为1.6 kg/m^3。为了进一步说明修正公式的正确有效性,运用ANSYS/LS-DYNA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计算出莲沱河段航道炸礁爆破工程的单耗值控制在1.55~1.6 kg/m^3时能够达到较好的爆破效果。修正后的公式计算出的合理单耗值略大于模拟计算结果,且两种方式计算出的合理单耗取值误差约3.2%,误差较小,验证了水下钻孔爆破炸药单耗修正公式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钻孔 炸药单耗 爆速测试 修正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smic effort of blasting wave transmitted in coal-rock mass associated with mining operation 被引量:8
9
作者 曹安业 窦林名 +3 位作者 骆循 张益东 黄军利 K.Andrew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604-2610,共7页
Microseismic effects during the transmission of seismic waves in coal and rock mass associated with mining operation were studied by on-site blasting tests and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in LW704 of Southern Colliery,Aus... Microseismic effects during the transmission of seismic waves in coal and rock mass associated with mining operation were studied by on-site blasting tests and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in LW704 of Southern Colliery,Australia,by using spread velocities,amplitudes and frequency contents as the main analysis paramete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P-wave velocity,mean values of combined maximal amplitudes and frequencies of the first arrivals are all reduced significantly along with goaf expanding and intensity weakening of overlying strata during mining process.A full roof fracturing can make the average P-wave velocities,combined maximal amplitudes and frequencies of first arrivals reduce to about 69.8%,92.2% and 60.0%,respectively.The reduction of the above seismic parameters reveals dynamic effects of the variation of strata structure and property to the wave transmiss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of blasting wave.The research greatly benefits further study on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under the destructive effort by mine tremor,blasting,etc,and provides experimental basis for source relocation and 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seismic monitoring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effort blasting wave transmission and attenuation rule fracture zone intensity weakening geophone s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