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铝炸药二维冲击起爆的爆轰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
作者 丁刚毅 徐更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29,共5页
利用拉氏分析和圆筒试验的实验装置对Hexal PW30含铝炸药的本构关系进行了标定,对它的冲击起爆和作功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二维非线性有限元程序系统,对它的冲击起爆进行了爆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铝粉在爆轰区内可能参加反应,... 利用拉氏分析和圆筒试验的实验装置对Hexal PW30含铝炸药的本构关系进行了标定,对它的冲击起爆和作功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二维非线性有限元程序系统,对它的冲击起爆进行了爆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铝粉在爆轰区内可能参加反应,在爆轰区外继续反应;该含铝炸药具备较强的驱动作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铝炸药 爆轰数值模拟 有限元分析 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轰数值模拟中物理模型分层确认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瑞利 梁霄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20,共8页
高可信度数值模拟软件已成为工程设计与事故分析的重要支撑,基于实验测量数据对复杂物理模型与多物理过程数值模拟软件可信度量化是发展高可信度数值模拟软件的最佳途径。炸药爆轰过程模拟采用物理模型大多是唯象建模,含有认知与偶然混... 高可信度数值模拟软件已成为工程设计与事故分析的重要支撑,基于实验测量数据对复杂物理模型与多物理过程数值模拟软件可信度量化是发展高可信度数值模拟软件的最佳途径。炸药爆轰过程模拟采用物理模型大多是唯象建模,含有认知与偶然混合型不确定度,发展高置信度数值模拟软件必须基于实验数据量化其各类不确定度。文章基于验证与确认(V&V)方法,明确定义模型分层确认中单一实验、基准实验、子系统试验和全系统试验的概念与内涵,据此构建炸药爆轰弹塑性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中物理模型分层确认树型图,此树型图为炸药爆轰过程物理模型确认所需确认试验及模型分层确认提供策略,并建议据此分层确认试验开展单层与跨层物理模型的不确定度量化,为研制高可信度数值模拟软件提供有效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数值模拟 物理模型 分层确认方法 确认试验 不确定度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误差马尾图量化爆轰数值模拟结果的置信度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瑞利 梁霄 林忠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3-900,共8页
针对爆轰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过程中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通过抽样技术,形成确定性爆轰流体力学程序的各种输入和数值求解,建立输入参数与输出响应量的样本,再通过概率框架下的误差累积分布函数与马尾图,给出了爆轰数值模拟过程中输入参数... 针对爆轰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过程中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通过抽样技术,形成确定性爆轰流体力学程序的各种输入和数值求解,建立输入参数与输出响应量的样本,再通过概率框架下的误差累积分布函数与马尾图,给出了爆轰数值模拟过程中输入参数不确定度对模拟结果影响的置信度量化方法。通过一维黎曼问题、平面爆轰问题计算了误差马尾图,给出了二维爆轰拉氏自适应流体动力学LAD2D程序计算网格与模拟结果置信度的关系,对多物理爆轰过程发展高置信度数值模拟软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分布函数 误差马尾图 置信度量化 爆轰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感炸药爆轰性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锦山 曹菊珍 +1 位作者 张铁桥 龚静号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8-36,共9页
采用唯象反应率及相应状态方程对敏感与钝感两类炸药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一般流体力学方程组的差分计算与反应率对释能过程的模拟,虽不能模拟爆轰波的精细结构及由此而引起的非理想效应,但仍能反映钝感炸药的部分性能... 采用唯象反应率及相应状态方程对敏感与钝感两类炸药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一般流体力学方程组的差分计算与反应率对释能过程的模拟,虽不能模拟爆轰波的精细结构及由此而引起的非理想效应,但仍能反映钝感炸药的部分性能。对数值模拟中的一些限制与条件,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药 理论 钝感炸药 爆轰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轰波管中铝粉尘爆轰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2
5
作者 洪滔 秦承森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3-200,共8页
用两相流模型对爆轰波管中的铝粉尘的爆轰波进行了研究。模型考虑了气体和颗粒两相间速度和温度的不同及由于管壁引起的对流热传导和粘性引起的耗散,考虑了由于铝颗粒表面粗糙使得表面积增加的因素。铝颗粒的点火判据使用了新的判据,即... 用两相流模型对爆轰波管中的铝粉尘的爆轰波进行了研究。模型考虑了气体和颗粒两相间速度和温度的不同及由于管壁引起的对流热传导和粘性引起的耗散,考虑了由于铝颗粒表面粗糙使得表面积增加的因素。铝颗粒的点火判据使用了新的判据,即铝颗粒在激波后的气流中温度达到铝的熔点且铝全部熔化即被点火。数值模拟了内径为15.2cm的爆轰波管中铝粉尘中爆轰波的传播和发展,得到了爆轰波速度及铝颗粒点火距离,还得到了爆轰流场中物理量的分布。从前导激波面到CJ面处,两相间的速度和温度有明显的差别。还考虑了粒子由于粗糙引起的表面积增加对爆轰波的影响,这个因素对铝颗粒的点火距离的影响较大,对这里计算的铝粉尘爆轰波的速度基本没有影响。结果表明,两相流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铝粉尘的爆轰过程,得到具有很粗糙表面、平均粒子直径为3.4μm的铝粉尘浓度为304g/m3时爆轰波的速度为1.63km/s,点火距离为3mm,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力学 两相流 铝粉尘 波管I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