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学光 孙振中 +4 位作者 张树军 李渊 韩晓飞 赫彦明 庄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探讨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6月在我院采用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 目的:探讨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6月在我院采用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23~61岁(39.3±9.1岁)。AO分型A型6例,B型2例,C型1例。骨折节段:T122例,L13例,L23例,L31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残损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5例。采用与伤椎置钉同切口脊柱全内镜下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腰痛程度,在脊柱X线片和CT上测量矢状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及椎管侵占率;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5~145min(112.4±21.2min),出血量50~110mL(83.9±19.6mL),住院时间7~13d(9.1±1.3d)。无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6~13个月(8.4±3.9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4.7±1.6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亦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椎前缘高度比及椎管侵占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1例由C级恢复至D级,另3例神经损伤患者完全恢复。结论:经伤椎置钉同切口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获得有效的神经根及椎管减压,矫形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脊柱全内镜 椎管减压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狭窄程度、后凸畸形与神经损伤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焦根龙 赵明杰 +2 位作者 潘永勤 蔡树鹏 林永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9-45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爆裂性胸腰椎胸腰段骨折并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评价椎管狭窄程度、后凸畸形对神经损伤的影响及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4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病例,经过随访半年到6年(平均2.6年),回顾性评价ASIA评分、椎管狭窄率、后... 目的:通过观察爆裂性胸腰椎胸腰段骨折并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评价椎管狭窄程度、后凸畸形对神经损伤的影响及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4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病例,经过随访半年到6年(平均2.6年),回顾性评价ASIA评分、椎管狭窄率、后突角与神经损伤、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144例病例中有47例有神经损伤及其伤后ASIA评分平均为32(0-50分),随诊结束时平均为44.2(24~50分),除2例死亡外,总恢复率达68.6%.A组(无神经损伤)、B组(不全瘫)、C组(全瘫)3组之间的椎管狭窄率、后突角无显著差异性(P>0.05);椎管狭窄率、后突角与伤后ASIA评分、最后ASIA评分和恢复率三者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椎管狭窄率和后突角不能完全作为评价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后神经损伤及恢复程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性胸腰椎骨折 神经损伤 椎管狭窄程度 后凸畸形 恢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从致伤因素看临床症状 被引量:11
3
作者 江伟伟 裴蕾 +2 位作者 王胜云 何超 李文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9-91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致伤因素与相应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以提升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预警诊断能力,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急救成功率。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救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回...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致伤因素与相应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以提升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预警诊断能力,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急救成功率。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救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致伤原因、并发症、合并症、出院日期、预后等。结果共纳入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3例,男69例(83.13%),女14例(16.87%),平均年龄为(44.64±15.26)岁;致伤原因分别为高处坠落伤(53例,63.86%)、交通事故伤(17例,20.48%)、重物砸伤(12例,14.46%);合并颅脑损伤31例(37.35%),胸部伤53例(63.86%),腹部伤37例(44.58%),其他部位骨折44例(53.01%)。53例胸部伤中,血气胸19例(35.85%)、单纯血胸13例(24.53%)、单纯气胸7例(13.21%)、纵隔积血8例(15.09%)、纵隔气肿7例(13.21%)、连枷胸11例(20.75%)、膈疝5例(9.43%)。37例腹部伤中,脾破裂8例(21.62%)、肝包膜下血肿3例(8.11%)、肝脾同时损伤4例(10.81%)。初步诊断时,膈疝漏诊5例(100.00%)、纵隔积血漏诊5例(62.50%)、纵隔气肿漏诊4例(57.14%)、连枷胸漏诊2例(18.18%)、单纯血胸漏诊2例(15.38%),其余合并症漏诊率均低于10.00%。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37例,44.58%)和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7例,20.48%)多见,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8例(9.64%),多器官功能障碍均累及3个以上器官。出院时截瘫39例(46.99%),死亡3例(3.61%)。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多发于中青年男性,高处坠落是首要致伤因素。血气胸是主要临床表现,膈疝、纵隔积血与纵隔气肿最易被漏诊。接近50%的患者出现外伤性截瘫,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高处坠落 急性肺挫伤 膈疝 截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22
4
作者 邓仲元 谭小青 +2 位作者 彭军 赵有春 江振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1-352,共2页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等脊柱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术中常需要植骨融合。2004年5月~2008年5月我们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腰椎爆裂性骨折 固定治疗 骨内 体内 根椎 脊柱外科 植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孜 赵国辉 +3 位作者 金丹杰 丁寅 张云坤 徐南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8年2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3...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8年2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36例(A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35例(B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疼痛及功能恢复程度;比较2组伤椎前后缘高度及伤椎矢状面Cobb角变化。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长[(86. 0±8. 1) min vs.(34. 3±6. 1) min,t=30. 364,P=0. 000],术中出血多[(48. 5±8. 9) ml vs.(13. 0±3. 3) ml,t=22. 286,P=0. 000],但术后1周VAS评分低[(2. 2±0. 6)分vs.(2. 9±0. 9)分,t=-3. 982,P=0. 000],JOA评分高[(23. 6±2. 5)分vs.(21. 7±2. 1)分,t=3. 573,P=0. 001],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恢复率高[(87. 2±6. 3)%vs.(77. 9±3. 6)%,t=7. 714,P=0. 000],椎体后缘高度压缩恢复率高[(90. 1±3. 8)%vs.(82. 7±6. 2)%,t=6. 031,P=0. 000],Cobb角小(3. 2°±0. 9°vs. 8. 7°±2. 0°,t=-14. 813,P=0. 000)。结论 与PKP比较,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骨水泥伤椎强化技术可以更好地矫正后凸畸形,恢复伤椎高度,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 骨水泥强化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入路减压椎间融合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8
6
作者 杨东军 欧云生 +4 位作者 涂平华 刘渤 朱勇 赵增辉 蒋电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1月采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2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男8...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1月采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2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0-55岁,平均35.5岁。通过比较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CT片及神经学检查,观察骨折复位、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矫正丢失、腰椎活动度及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等情况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50-200min,平均160 min。出血量200-700 ml,平均450ml。术后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5个月。所有患者伤椎均获得满意复位,术后随访3-6月时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随访中重建的椎体高度无丢失,神经功能获得1-2级恢复,平均提高1.5级。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者钛笼下沉等并发症,患者未出现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度好,邻近节段椎间盘未见明显退变征象。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减压、钛笼椎体间支撑植骨内固定术能有效的恢复脊柱生理曲度,能达到椎管充分减压和前中柱的支撑重建,同时保留伤椎相对正常的中下份椎体及下位未受损伤的椎间盘,降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脊柱融合术 椎弓根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前方减压与后方减压治疗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余雨 王娟 王群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90-1293,共4页
目的:比较侧前方减压与后方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6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22~68岁,平均42.3岁。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平均分为2组,经前方椎... 目的:比较侧前方减压与后方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6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22~68岁,平均42.3岁。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平均分为2组,经前方椎管减压组(A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1]:C级19例,D级12例;经后方椎管减压(B组),ASIA分级:C级16例,D级15例。结果:62例患者随访时间2.0~3.5年,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椎管减压、复位满意,无脊髓损伤加重;内固定器无松动、脱落、断裂。A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75,t=13.748,P<0.05)。A组术前椎管容积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2,P>0.05);A组术后椎管容积、末次随访椎管容积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t=1.934,P<0.05)。A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与B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9,t=1.460,t=1.436,P>0.05)。A组术后2年神经损伤好转率为87.10%(27/31),与B组(77.45%、24/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5,P=0.800)。A组术后疼痛、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1,t=11.808,t=5.848,P<0.05)。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方减压与后方减压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后路减压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具有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更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脊髓损伤 前路减压 后路减压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景福 谭建文 李保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3017-3018,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1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按ASIA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8例,D级11例,E级12例。36例行横突间...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1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按ASIA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8例,D级11例,E级12例。36例行横突间及小关节植骨,33例行椎管减压。结果:4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诊,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1例植骨未融合,其余植骨均融合,伤椎获得骨性愈合,椎体前高、后高分别由术前平均压缩剩余高度的46.4%和93.1%,恢复到术后的94.6%和98.5%,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3°恢复至术后平均3.5°。1例ASIAA级及25例ASIAB级以下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术后均有1~2级以上恢复。结论:掌握好手术时机及开窗减压适应证,按需要行后外侧充分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大多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内固定 腰椎爆裂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开窗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兴盛 王想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11年10月对3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采用腰椎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对患者术前后x线片进行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38例随访3...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11年10月对3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采用腰椎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对患者术前后x线片进行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38例随访3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椎弓根钉断裂、弯曲及拔出,术后36个月疗效评价:优36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7.4%(37/38)。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14.23±2.51)mm,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25.68±3.95)mm(q=22.319,P〈0.05)、术后24个月(26.23±3.15)mm(q=23.391,P〈0.05)和术后36个月(25.64±2.86)mm(q=22.241,P〈0.05)。术前Cobb角24.39。±2.54。,显著大于术后36个月15.54。±1.05。(q=27.448,P〈0.05)。术前VAS评分(6.1±1.1)分,显著高于术后36个月(1.2±0.6)分(q:33.930,P〈0.05)。术前后Frankel分级有统计学差异(Z=-2.190,P=0,029)。结论经伤椎固定微创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仅为爆裂性骨折提供即刻稳定,且具有复位满意、创伤小,远期可防止后凸畸形和固定失败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减压 经伤椎固定 腰椎爆裂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亮 靳安民 +3 位作者 陈嘉裕 高梁斌 闵少雄 赵卫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9-602,共4页
目的:建立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方法:收集猪T13-L3节段标本30例,随机分为3组:终板预损伤组、L1椎体预损伤组和不做预处理组。采用预损伤后逐级撞击法撞击标本,拍摄x线,CT,按Atlas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分类划分骨折类型并统... 目的:建立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方法:收集猪T13-L3节段标本30例,随机分为3组:终板预损伤组、L1椎体预损伤组和不做预处理组。采用预损伤后逐级撞击法撞击标本,拍摄x线,CT,按Atlas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分类划分骨折类型并统计。测试正常标本及逐级撞击成功后各组标本三维运动范围。结果:终板预损伤组B型骨折9例,A型骨折1例;L1椎体预损伤组A型骨折5例,B型4例,C型1例。不做预处理组A型5例,B型3例,C型2例。终板损伤组B型骨折的数量明显多于L1椎体预损伤组、不做预处理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L1椎体预损伤组和不做预处理组在逐级撞击产生爆裂骨折性类型上没有明显差别,统计分析没有显著差异(p0.05)。撞击成功后的各组标本前屈在后伸、左右弯、左右旋转的运动范围与正常标本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终板预损伤逐级撞击法能够成功建立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上终板中后1/3的预损伤是B型模型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B型 模型 预损伤 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与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畅 陈飞 +3 位作者 吕国华 李启贤 康意军 李晶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5-526,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与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6 7例胸腰椎骨折伴椎管内神经受压患者行椎管侧前方减压、植骨 ,应用椎体钉、zeilke和Kaneda装置内固定 ,观察术前、术后Frankel评分。结果 :6 7例患者平均随访 30 .1月 ...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与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6 7例胸腰椎骨折伴椎管内神经受压患者行椎管侧前方减压、植骨 ,应用椎体钉、zeilke和Kaneda装置内固定 ,观察术前、术后Frankel评分。结果 :6 7例患者平均随访 30 .1月 ,术后脊柱序列恢复正常 ,无继发性后凸畸形发生 ,Frankel分级A级 3例 ,C级 4例 ,D级 10例 ,E级 4 8例 ;95 .4 %有 1级以上功能恢复。结论 :前路减压彻底 ,前路重建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治疗 腰椎爆裂性骨折 前路重建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 被引量:11
12
作者 戴力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0-281,共2页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生物力学 Denis分类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体参数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褚青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体参数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0例骨折患者按...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体参数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0例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A组的25例患者进行前路手术治疗,B组的25例患者进行后路手术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时的椎体参数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血清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的椎体参数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血清表达水平比较,P均>0.05,而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时的椎体参数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血清表达水平均显著地好于术前,且B组均好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手术治疗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体参数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影响明显好于前路手术,因此认为后路手术在此类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椎体参数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选择椎板减压及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8例
14
作者 陈伟民 卞传华 孙洪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减压椎板 AF内固定系统 腰椎爆裂性骨折 植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1
15
作者 冯树雄 陈小萍 +2 位作者 梁炳权 杨国栋 梁伟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07-2610,共4页
目的:对比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B组采用... 目的:对比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B组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临床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A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2.7±7.3)个月,B组为(30.9±6.5)个月。两组患者在角度纠正及高度恢复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P=0.036),B组患者的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恢复优于A组。两组患者在疼痛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B组优于A组;而在工作状态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64)。A、B组均有3例患者手术失败,A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内固定断裂,2例患者出现Cobb角增加≥10°,而B组均为角度纠正丢失。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0),A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小于B组。结论:人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效果好于后外侧植骨融合经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体内植骨 后外侧植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田炳方 周忠良 +2 位作者 吴云龙 程涛 汪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93-1596,共4页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9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研究组(4...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9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研究组(49例)则采取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术后7 d患者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术后3个月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骨折愈合评分系统(RUS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5.71%),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ODI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相当,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RUSS评分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2.04%)低于对照组(14.29%),治疗满意率(93.88%)高于对照组(77.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骨折愈合好,胸腰椎功能恢复好,且患者术后疼痛轻,并发症率低,安全性高,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补肾活血汤 电针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成安 张鑫 +1 位作者 万趸 刘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运动疗法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7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患者(2020年8月—2021年7月收治)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7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运动疗法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7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患者(2020年8月—2021年7月收治)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7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电针治疗。比较疗效、并发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骨折、疼痛肿胀、瘀斑、便秘尿赤、口渴等)积分、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伤锥形态参数(前缘高度及矢状面后凸Cobb角)变化、腰背部功能(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疼痛量表评分(VAS)及生活能力情况(Barthel指数)变化。结果与对照组(78.95%,30/38)相比,观察组有效率(94.74%,36/38)更高(P<0.05);与对照组(10.53%,4/38)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0.00%,0/0)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骨折、疼痛肿胀、瘀斑、便秘尿赤、口渴等)积分、伤锥形态参数(前缘高度及矢状面后凸Cobb角)、VAS及Barthel指数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骨折、疼痛肿胀、瘀斑、便秘尿赤、口渴等)积分、伤锥形态参数(前缘高度及矢状面后凸Cobb角)、VAS Barthel指数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骨折、疼痛肿胀、瘀斑、便秘尿赤、口渴等)积分、伤锥形态参数(前缘高度及矢状面后凸Cobb角)、VAS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与对照组(81.58%,31/38)比较,观察组患者(97.37%,37/38)术后腰背部功能优良率更高(P<0.05)。结论电针联合运动疗法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良好,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并发症率低,腰背部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提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电针 运动疗法 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 腰背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与不置钉治疗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志坤 谢文伟 +1 位作者 李再学 陈建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5-821,共7页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伤椎不置钉与伤椎置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的60例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伤椎不置钉与伤椎置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的60例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55岁(39.4±8.4岁),男33例,女27例,骨折节段:T11 3例,T12 8例,L1 10例,L2 6例,L3 2例,AO分型均为A3型,载荷分享评分(load-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为3~5分,胸腰椎损伤分型和严重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4分,随访时间超过1.5年(18.8±2.8个月)。其中伤椎不置钉组(SSPF组)29例(4钉固定),伤椎置钉组(PSFFV)31例(6钉固定)。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节段、LSC评分、TLIC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住院时间与费用,术前、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椎体楔形角、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骨折愈合时间,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节段、LSC评分、TLIC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SPF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PSFFV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术中均未出现血管损伤、脊髓神经根损伤,术后无伤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的伤椎椎体楔形角、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楔形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后1周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与术后1周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椎体楔形角、椎体前缘高度及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重返工作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伤椎不置钉与伤椎置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安全、有效,能恢复及维持脊柱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伤椎置钉 载荷分享评分 短节段固定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以及内固定取出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勇 李伟 +3 位作者 张勇 向复居 张小林 何清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096-2098,共3页
目的评价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以及内固定取出后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庆市武隆县人民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收治的4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并于1年后内固定取出。术后... 目的评价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以及内固定取出后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庆市武隆县人民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收治的4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并于1年后内固定取出。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胸腰椎正侧位片,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同时采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1.5-4年,平均随访2.5年。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较术前有明显增高,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缩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神经损伤较术前有明显缓解(P〈0.05),神经功能优于术前,内固定取出后,其中3例术后6个月至1年出现后凸畸形加重,2例出现伤椎再发骨折。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较好,但取出内固定后有发生后凸畸形加重和伤椎再骨折的风险,值得引起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 临床疗效 内固定取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0例分析
20
作者 巩万钧 丁相东 +1 位作者 吕仕银 何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评估Z-plate钢板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5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plate钢板系统内固定。结果:4例失访,46例经4~36月随访,按Frankel功能分级:36例术前有神经症状者完全恢复正常,8例部分恢复,2例无... 目的:评估Z-plate钢板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5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plate钢板系统内固定。结果:4例失访,46例经4~36月随访,按Frankel功能分级:36例术前有神经症状者完全恢复正常,8例部分恢复,2例无任何恢复,无神经功能加重,所有患者无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结论:Z-plate钢板是一种疗效可靠的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稳定性佳,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PLATE钢板 腰椎爆裂性骨折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