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尘—空气混合物的最小爆炸浓度 被引量:1
1
作者 P.渥伦斯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4-38,共5页
对最小爆炸浓度估算的方法进行了评论,论述了对一些标准测试方法修改的必要性,以及引入新参数(如最小危险质量)的必要性。
关键词 粉尘 空气 混合物 最小爆炸浓度 粉尘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l/ferrocene混合体系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实验研究
2
作者 郁红陶 何远航 董静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1-1214,共4页
从粉尘点火模式探讨了高压水射流作用下复合推进剂的点火机理.采用改进的哈特曼管粉尘爆炸装置,进行了高氯酸铵/铝粉/二茂铁(AP/Al/ferrocene)混合体系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混合体系粉尘爆炸的过程,研究了组分、环境... 从粉尘点火模式探讨了高压水射流作用下复合推进剂的点火机理.采用改进的哈特曼管粉尘爆炸装置,进行了高氯酸铵/铝粉/二茂铁(AP/Al/ferrocene)混合体系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混合体系粉尘爆炸的过程,研究了组分、环境温度、湿度对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湿度的增加,粉尘体系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升高;而随着温度的增加,粉尘体系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则降低;此外,高氯酸铵和二茂铁的质量分数是影响混合体系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的敏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点火 爆炸下限质量浓度 复合推进剂 高氯酸铵 二茂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能材料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尹燕鸣 曾象志 +1 位作者 汪佩兰 刘伟钦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用Hartman装置对三基药、双铅、双芳213、黑火药、1号硝化棉、2号硝化棉、8号吸收药、B炸药、RDX、TNT、PETN和HMX等12种火炸药进行了爆炸浓度下限的测量.讨论了粉尘云爆炸下限的几个影响因素.粉尘粒度... 用Hartman装置对三基药、双铅、双芳213、黑火药、1号硝化棉、2号硝化棉、8号吸收药、B炸药、RDX、TNT、PETN和HMX等12种火炸药进行了爆炸浓度下限的测量.讨论了粉尘云爆炸下限的几个影响因素.粉尘粒度减小,粉尘云爆炸下限浓度降低,吹粉压力对下限浓度的影响则存在一个对应的最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爆炸 粒度 爆炸下限浓度 火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透射法监测煤粉爆炸临界浓度及预警系统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余凡 王玉杰 +3 位作者 刘洋 任少峰 董志桥 陈先锋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1-147,共7页
可燃性粉尘爆炸事故易发生、难控制,事故后果严重。为了监测粉尘的爆炸临界浓度,研发一款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粉尘浓度传感器。介绍了基于光纤透射法的粉尘浓度监测技术基本原理,营造均匀粉尘环境,搭建实验平台对平均粒径为21.583μm、40... 可燃性粉尘爆炸事故易发生、难控制,事故后果严重。为了监测粉尘的爆炸临界浓度,研发一款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粉尘浓度传感器。介绍了基于光纤透射法的粉尘浓度监测技术基本原理,营造均匀粉尘环境,搭建实验平台对平均粒径为21.583μm、40.264μm和63.259μm的煤粉进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消光程度与粉尘浓度值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实验误差在±10%之内。然后对煤粉爆炸临界浓度进行探讨,开发粉尘爆炸临界浓度预警系统。可实现当浓度达到爆炸临界浓度设定值进行报警,预先防止粉尘爆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透射法 粉尘监测 爆炸临界浓度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HTPB/ferrocene混合体系粉尘爆炸特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郁红陶 张庆明 何远航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6,共4页
为研究丁羟推进剂在高压水射流作用下的点火机理,采用哈特曼粉尘爆炸测试装置,进行了AP/HTPB/ferrocene混合体系粉尘爆炸浓度下限和最小点火能的实验研究,并分析了高氯酸铵(AP)含量、二茂铁含量和环境湿度对粉尘爆炸特性的影响。研究结... 为研究丁羟推进剂在高压水射流作用下的点火机理,采用哈特曼粉尘爆炸测试装置,进行了AP/HTPB/ferrocene混合体系粉尘爆炸浓度下限和最小点火能的实验研究,并分析了高氯酸铵(AP)含量、二茂铁含量和环境湿度对粉尘爆炸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P和二茂铁含量增加,混合体系的粉尘爆炸浓度下限降低,最小点火能降低;当环境湿度由80%增加到90%时,含二茂铁的混合体系的爆炸浓度下限和最小点火能变化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粉尘爆炸 爆炸浓度下限 最小点火能 高氯酸铵(AP) 二茂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爆炸机理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汉兴 刘强 《爆破》 CSCD 1989年第3期5-8,共4页
本文对可燃粉尘的产生、爆炸机理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可爆燃粉尘 爆炸浓度 点火源 着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度对铝粉爆炸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江石 刘建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9-986,共8页
为分析大粒径分布跨度下粒径分布对铝粉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选出能够表征铝粉爆炸特性的粒径参数,提高铝粉爆炸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开展了铝粉爆炸敏感性研究。采用Siwek 20 L爆炸球和Hartmann管实验装置,分别探究分散度对微米级铝粉最小... 为分析大粒径分布跨度下粒径分布对铝粉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选出能够表征铝粉爆炸特性的粒径参数,提高铝粉爆炸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开展了铝粉爆炸敏感性研究。采用Siwek 20 L爆炸球和Hartmann管实验装置,分别探究分散度对微米级铝粉最小爆炸浓度(MEC)和最小点火能(MIE)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铝粉的爆炸敏感性参数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加速增大。对于小粒径的铝粉,粒径变化对MEC和MIE的作用相对较小;粒径跨度较大的混合铝粉样本中,小粒径铝粉起到点火源的作用,使得MEC和MIE值均降低,增大了铝粉爆炸风险。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粒径参数D3,2(Sauter平均直径)、D40(粒径第40百分位数)与MEC和MIE的相关性最高,其中D3,2与MEC和MIE相关系数为0.9627和0.7460,D40与MEC和MIE相关系数为0.9479和0.7411,而粒径多分散性和粒径跨度与MEC和MIE的相关性较弱,因此在研究铝粉爆炸敏感性时选用D3,2和D40作为主要的粒径分布表示方式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粉爆炸 分散度 最小点火能 最小爆炸浓度 皮尔逊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瓦斯安全直接燃烧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旭生 逄锦伦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16,共6页
煤矿抽采的低浓度特别是爆炸浓度范围内的瓦斯直接利用存在诸多技术难题,直接排空时也存在安全风险。通过对金属纤维燃烧器和阻火器的阻火阻爆机理研究、实验研究、设计和现场试验,证明在合理的设计参数下,金属纤维燃烧器能够有效阻火... 煤矿抽采的低浓度特别是爆炸浓度范围内的瓦斯直接利用存在诸多技术难题,直接排空时也存在安全风险。通过对金属纤维燃烧器和阻火器的阻火阻爆机理研究、实验研究、设计和现场试验,证明在合理的设计参数下,金属纤维燃烧器能够有效阻火、隔热,可将瓦斯爆炸转变为安全燃烧;金属纤维阻火器能够有效实现管道的阻火、阻爆,隔断瓦斯爆炸的传播。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处理能力为2 000 m3/h、甲烷体积分数为10%的低浓度瓦斯安全燃烧系统,通过安全分析和工业性试验,证明了该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满足煤矿低浓度瓦斯的处理要求,为爆炸浓度范围内的瓦斯安全排空、减少甲烷排放和瓦斯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瓦斯 爆炸浓度 安全燃烧 金属纤维 阻火 阻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惰性介质混合体系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杜兵 蒯念生 +2 位作者 黄卫星 袁旌杰 李宗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29-234,共6页
为深入认识煤粉—惰性介质混合体系爆炸行为,在Siwek 20 L球形爆炸测试系统内研究了煤粉—惰性介质混合体系的爆炸威力(最大爆炸压力、最大升压速率、燃烧持续时间)、敏感度(爆炸上、下限)和惰性介质的抑爆效力,并重点考察了点火能量、... 为深入认识煤粉—惰性介质混合体系爆炸行为,在Siwek 20 L球形爆炸测试系统内研究了煤粉—惰性介质混合体系的爆炸威力(最大爆炸压力、最大升压速率、燃烧持续时间)、敏感度(爆炸上、下限)和惰性介质的抑爆效力,并重点考察了点火能量、煤粉热值、惰性介质组分、煤粉浓度、煤/惰性介质混合比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惰性介质能显著降低煤粉爆炸威力,其抑爆效力随点火能量增加而下降,并由此建议采用5~10 kJ点火能量考察惰化效应;煤粉热值增加可显著提高混合体系的爆炸威力;就惰化效应而言,湿分的抑爆效力优于磷酸二氢铵和碳酸钙,而磷酸二氢铵的抑爆效力又优于碳酸钙,其中煤粉完全惰化所需惰化剂量与煤尘浓度密切相关,在200~400 g/m3处有最大值,为"最危险浓度";增加惰性介质添加量可降低爆炸上限,提高爆炸下限,有效压缩煤粉尘可爆浓度范围。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粉尘爆炸规律、优化惰化标准,完善测试方法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粉尘爆炸 惰化 点火能量 爆炸最危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气体抑制矿井瓦斯爆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王华 葛岭梅 邓军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惰性气体CO2和N2对瓦斯浓度爆炸极限和临界氧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惰性气体CO2和N2对瓦斯爆炸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CO2比N2有更好的抑制效果。该研究对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指导支链燃烧与支链爆炸的实践,...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惰性气体CO2和N2对瓦斯浓度爆炸极限和临界氧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惰性气体CO2和N2对瓦斯爆炸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CO2比N2有更好的抑制效果。该研究对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指导支链燃烧与支链爆炸的实践,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爆炸 浓度爆炸极限 临界氧浓度 惰性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对煤尘爆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司荣军 王春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86-91,共6页
瓦斯的存在对煤尘爆炸特性的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的结果与实际数据有一定差距,因此,通过不同浓度瓦斯与煤尘共存条件下爆炸实验研究,得出了矿井瓦斯对煤尘的最低着火温度、最小点火能量、爆炸下限浓度、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 瓦斯的存在对煤尘爆炸特性的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的结果与实际数据有一定差距,因此,通过不同浓度瓦斯与煤尘共存条件下爆炸实验研究,得出了矿井瓦斯对煤尘的最低着火温度、最小点火能量、爆炸下限浓度、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等爆炸特性影响的规律即瓦斯对煤尘最低着火温度影响不大;瓦斯可使煤尘的最小点火能量减小,尤其是对难于点燃的煤尘;混合物的爆炸下限浓度随瓦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混合物的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由于瓦斯的存在而增强,而最大爆炸压力几乎没有变化。同时研究了瓦斯对无爆炸性煤尘的影响。实验研究的结论对于现场防止煤尘爆炸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爆炸特性 瓦斯浓度 最小点火能量 爆炸下限浓度 最大爆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CO双元体系支链爆炸的特性与防爆安全指标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陆美丽 胡耀元 +1 位作者 马静萌 蒋永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9,共7页
对H2,CO双元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索了浓度爆炸极限、爆炸形态与波形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爆炸形态与波形的不同,提出了对H2,CO双元体系的爆炸形态科学区划的新理念;在爆炸极限内,可以进一步区划为冷焰、爆燃、... 对H2,CO双元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索了浓度爆炸极限、爆炸形态与波形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爆炸形态与波形的不同,提出了对H2,CO双元体系的爆炸形态科学区划的新理念;在爆炸极限内,可以进一步区划为冷焰、爆燃、爆轰与爆燃向爆轰转化四种爆炸形态,以及下冷焰区、上、下限爆燃区、爆轰区和爆燃向爆轰转化区五个爆炸区域,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相关的多元支链爆炸体系。引进了‘关键组分’的概念,指出引发爆炸的物质是关键组分H2和氧化剂O2,探讨了制订防爆安全指标的依据与方法,实验测得了爆炸危险度、火焰蔓延极限、最小点火能等特性参数,有利于预防混合气体支链爆炸事故,指导防爆电气设备与阻火器的设计,指导支链燃烧与支链爆炸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爆炸 浓度爆炸极限 爆炸形态 爆炸波形 防爆安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48
13
作者 潘峰 马超 +2 位作者 曹卫国 张建新 徐森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6-51,共6页
为研究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采用哈特曼管式爆炸测试装置和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200目(<75μm)以下的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估,基于静电火花和粉尘质量浓度对粉尘爆炸的影响,对玉米淀粉的静电火花最小点火能量、爆炸下限... 为研究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采用哈特曼管式爆炸测试装置和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200目(<75μm)以下的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估,基于静电火花和粉尘质量浓度对粉尘爆炸的影响,对玉米淀粉的静电火花最小点火能量、爆炸下限质量浓度、最大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玉米淀粉爆炸危险性进行分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25℃,喷粉压力为0.80 MPa,粉尘质量浓度在250~750 g/m3范围内,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量随着粉尘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其最小点火能量在40~80 mJ之间;在点火能量为10 kJ时,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在50~60 g/m3之间;在粉尘质量浓度为750 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为0.66 MPa;在粉尘质量浓度为500 g/m3时,爆炸指数达到最大,为17.21 MPa.m/s,其粉尘爆炸危险性分级为Ⅰ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粉尘爆炸 最小点火能量 爆炸下限质量浓度 最大爆炸压力 最大爆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松子粉粉尘爆炸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秋珊珊 曹卫国 +2 位作者 黄丽媛 张建新 潘峰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8,共3页
该论文采用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对粒径在75μm以下的石松子粉的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随粉尘浓度的变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松子粉粉尘爆炸下限浓度在20~40 g/m3之间,在粉尘浓度相对较低的60~500 g/m3... 该论文采用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对粒径在75μm以下的石松子粉的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随粉尘浓度的变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松子粉粉尘爆炸下限浓度在20~40 g/m3之间,在粉尘浓度相对较低的60~500 g/m3时,粉尘的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随着粉尘浓度的提高而急速上升,在浓度为500 g/m3时达到最大,此时最大爆炸压力为0.69 MPa,爆炸指数为17.20 MPa.m/s;继续增加粉尘浓度,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值;并判定石松子粉粉尘爆炸危险性分级为Ⅰ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松子粉 粉尘爆炸 爆炸下限浓度 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裂化循环气支链爆炸形态的区划与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耀元 应桃开 +3 位作者 吴小华 李勇 陆美丽 蒋永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3-232,共10页
对加氢裂化循环气与相关可燃性气体支链爆炸的特性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索了浓度爆炸极限、爆炸形态与波形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爆炸形态与波形的不同,提出了对加氢裂化循环气爆炸形态科学区划的新理念;在爆炸极限内,可以进一步区划... 对加氢裂化循环气与相关可燃性气体支链爆炸的特性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索了浓度爆炸极限、爆炸形态与波形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爆炸形态与波形的不同,提出了对加氢裂化循环气爆炸形态科学区划的新理念;在爆炸极限内,可以进一步区划4种爆炸形态(冷焰、爆燃、爆轰、爆燃向爆轰转化),与7个爆炸区域(上、下冷焰区,上、下爆燃区,上、下爆燃向爆轰转化区,爆轰区),并探讨了不同爆炸形态压力波的发展机制.对进一步研究相关的多元支链爆炸体系,促进多元支链爆炸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实验测得了爆炸危险度、火焰蔓延极限、最小点火能等特性参数;引进了“关键组分”的概念,指出加氢裂化循环气的多元体系,引发爆炸的物质是关键组分H2和氧化剂O2;探讨了制订防爆安全指标的依据与方法.对于预防混合气体支链爆炸事故的发生、指导防爆电气设备与阻火器的设计、指导支链燃烧与支链爆炸的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爆炸 浓度爆炸极限 爆炸形态 爆炸波形 防爆安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火具爆炸压力的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卫国 黄丽媛 +5 位作者 梁济元 郑俊杰 刘向阳 苗楠 秋珊珊 潘峰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27,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质量的点火具自身爆炸特性以及对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的影响,采用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不同质量的点火具进行了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过200目筛、中位径为32μm的煤粉进行了爆炸下限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结果... 为了研究不同质量的点火具自身爆炸特性以及对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的影响,采用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不同质量的点火具进行了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过200目筛、中位径为32μm的煤粉进行了爆炸下限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爆炸压力随点火具质量的增加而呈现线性上升;随着点火具质量的增加,煤粉的爆炸压力逐渐增加,爆炸下限浓度逐渐降低,当点火具质量由0.24 g增加至2.40 g时,煤粉的爆炸下限浓度由40~50 g/m3下降到30~40 g/m3,引爆煤粉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火具质量 20 L球 煤粉爆炸 爆炸压力 爆炸下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粉粒径对其爆炸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国清 王琼慧 +2 位作者 梁李 朱争 米红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90,共6页
为研究糖粉粉尘爆炸特性,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试验测试,通过改变糖粉粒径来测定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LEL)、爆炸压力以及爆炸指数特性参数,研究粒径对糖粉爆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粉尘LEL先由70~80 g/m3降低到... 为研究糖粉粉尘爆炸特性,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试验测试,通过改变糖粉粒径来测定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LEL)、爆炸压力以及爆炸指数特性参数,研究粒径对糖粉爆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粉尘LEL先由70~80 g/m3降低到0~10 g/m3,再上升到20~30 g/m3;爆炸压力由0.75 MPa增大到1.07 MPa;爆炸指数由11.2 MPa·m/s增大到23.4 MPa·m/s。此外,粒径为45~53μm的3号粉尘的LEL为0~10 g/m3,其爆炸敏感度最高;而粒径小于等于45μm的4号粉尘的爆炸压力为1.07 MPa,爆炸指数为23.4 MPa·m/s,其爆炸烈度最大。随着粒径的减小,糖粉粉尘的爆炸烈度单调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粉粉尘 粒径 爆炸下限质量浓度(LEL) 爆炸压力 爆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粉尘爆炸特性及火焰传播过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曹卫国 郑俊杰 +1 位作者 彭于怀 潘峰 《爆破器材》 CAS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全面地认识玉米淀粉粉尘爆炸的敏感性和爆炸破坏效应,分别采用粉尘云着火温度装置、20 L球粉尘爆炸装置和粉尘云火焰传播装置对玉米淀粉的粉尘云着火温度、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爆炸压力、爆炸氧极限浓度以及粉尘云火焰传播过程进行... 为了全面地认识玉米淀粉粉尘爆炸的敏感性和爆炸破坏效应,分别采用粉尘云着火温度装置、20 L球粉尘爆炸装置和粉尘云火焰传播装置对玉米淀粉的粉尘云着火温度、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爆炸压力、爆炸氧极限浓度以及粉尘云火焰传播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在380~390℃之间;粉尘云爆炸氧极限浓度(体积分数)在10%~11%之间;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和最大爆炸压力随着化学点火具质量的增加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随着化学点火具质量的增加,玉米淀粉的爆炸下限质量浓度逐渐降低,而玉米淀粉爆炸压力逐渐升高。在不同的粉尘质量浓度条件下,粉尘云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温度有一定的变化,在粉尘质量浓度为500 g/m3时,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温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81 m/s和1 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最低着火温度 爆炸下限质量浓度 爆炸压力 氧极限浓度 火焰传播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金属矿井矿尘爆炸防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饶运章 黄苏锦 肖广哲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766-768,共3页
阐述了金属矿井中硫化矿尘的爆炸条件,揭示了平底式或堑沟式底部结构出矿时硫化矿尘爆炸主要发生在楣线(出矿口)的机理,提出了防治硫化矿尘爆炸的关键是防止高硫矿石氧化自燃点火源和控制矿尘浓度小于下限值。工程应用表明:通风降温降... 阐述了金属矿井中硫化矿尘的爆炸条件,揭示了平底式或堑沟式底部结构出矿时硫化矿尘爆炸主要发生在楣线(出矿口)的机理,提出了防治硫化矿尘爆炸的关键是防止高硫矿石氧化自燃点火源和控制矿尘浓度小于下限值。工程应用表明:通风降温降尘、喷雾洒水降温降尘、黄泥灌浆覆盖、FB-H防爆抑制剂等技术措施,可有效防治硫化矿尘爆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硫化矿尘爆炸 矿石自燃点火源 爆炸下限浓度 防治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氨-空气多元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特性与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锐 吴小华 +2 位作者 翁雪香 马静盟 胡耀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66-1872,共7页
对甲醇-氨-空气多元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特性与爆炸形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氨-空气(甲醇∶氨=1∶1.1)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浓度爆炸极限为12.85%~45.25%;该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只有冷焰与爆燃2种形态,不会出现强烈的爆轰现象... 对甲醇-氨-空气多元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特性与爆炸形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氨-空气(甲醇∶氨=1∶1.1)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浓度爆炸极限为12.85%~45.25%;该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只有冷焰与爆燃2种形态,不会出现强烈的爆轰现象;氮气与水蒸气对甲醇-氨-空气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具有一定的惰化作用;氨对甲醇-空气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具有明显的阻尼效应,随着甲醇/氨的比值降低,其爆炸危险度、爆炸最高压力以及压力上升速率均会降低。用于指导甲醇氨氧化的工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具有抑爆效果好、防爆措施有力、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氨氧化 浓度爆炸极限 爆炸形态 阻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