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透视——以无锡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的个案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金林 胡昱东 章贝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98-104,共7页
危机对社会整体和历史过程而言是一种常态,其引发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然产生和人类行为。伴随现代化的进程,诱发社会公共危机的可能性因素日趋增多,公共危机蔓延的可能性和蝴蝶效应更趋严重,应对社会公共危机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政... 危机对社会整体和历史过程而言是一种常态,其引发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然产生和人类行为。伴随现代化的进程,诱发社会公共危机的可能性因素日趋增多,公共危机蔓延的可能性和蝴蝶效应更趋严重,应对社会公共危机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无锡太湖蓝藻爆发事件为例,透视分析了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应对能力,并提出了应将社会公共危机应对置于社会发展目标、社会法制进程、政府职能建设、政府政策协同等四点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 应对能力 中国政府 无锡太湖 太湖蓝藻爆发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过渡区爆发事件的观测及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章敏 夏利东 黄正化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9-242,共14页
太阳过渡区爆发事件是过渡区重要的小尺度活动现象之一,常被过渡区的紫外和极紫外谱线观测到。典型的爆发事件的寿命为60~360 s,现象出现时谱线形状呈非高斯形,谱像两翼显示双向喷流结构,喷流速度大致在100 km·s^(-1),与色球局地... 太阳过渡区爆发事件是过渡区重要的小尺度活动现象之一,常被过渡区的紫外和极紫外谱线观测到。典型的爆发事件的寿命为60~360 s,现象出现时谱线形状呈非高斯形,谱像两翼显示双向喷流结构,喷流速度大致在100 km·s^(-1),与色球局地阿尔芬速度相当。普遍认为其产生原因为小尺度快速磁重联。主要回顾了爆发事件的观测特征及其光谱学诊断方法,阐述了爆发事件的物理形成机制及与其他过渡区小尺度结构的联系,并讨论其在太阳风形成和日冕加热过程中对物质及能量输运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爆发事件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物理学 太阳过渡区 爆发事件 紫外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安全能力建设:意识、管理和技术的协同--“永恒之蓝”勒索蠕虫爆发事件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兴跃 《信息安全研究》 2017年第8期765-768,共4页
2017年5月12日,一个名为WannaCry的勒索蠕虫病毒在全球大范围传播,波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政府部门、教育、医院、能源、通信、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数十万用户的网络和电脑受到攻击感染。这是一次波及全球、影响恶劣、危害严重的网... 2017年5月12日,一个名为WannaCry的勒索蠕虫病毒在全球大范围传播,波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政府部门、教育、医院、能源、通信、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数十万用户的网络和电脑受到攻击感染。这是一次波及全球、影响恶劣、危害严重的网络安全事件。勒索软件以前出现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等社交工程学方式传播,这一次是蠕虫技术和勒索软件结合,所以传播感染的速度很快,影响面大,造成的后果影响也较为严重。事件发生以来,业界反应极为迅速,一批网络安全企业和科研单位通过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不断更新发布威胁动态,共享技术情报,及时发布技术保护措施和应对方案;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也及时发布公告和处置指南,增进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度,加强了对基本防护信息的认知,降低了本次事件的影响程度。由于各方应对及时,"永恒之蓝"勒索蠕虫爆发在第2天(周六上午)达到高峰后,感染率快速下降,周一工作日并未出现更大规模的爆发,总体传播感染趋势得到快速控制。对这次事件,个人有几点感受,分享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事件 蠕虫病毒 能力建设 爆发事件 技术 引发 协同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台陡山沱期真核生物爆发事件研究
4
作者 李德亮 谌麒宇 +1 位作者 龙士清 祁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828-6830,共3页
635~551兆年的地史时期,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的扬子地台发生了真核生物进化与辐射的事件。对陡山沱期的生物群从研究进展、构成、地层学、分子古生物学和诱因等方面进行探讨,系统地概括了中国南方陡山沱期生物事件的整体面貌。新生态系统... 635~551兆年的地史时期,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的扬子地台发生了真核生物进化与辐射的事件。对陡山沱期的生物群从研究进展、构成、地层学、分子古生物学和诱因等方面进行探讨,系统地概括了中国南方陡山沱期生物事件的整体面貌。新生态系统在冰期后开始构建,不同地点出现相同的化石分子说明可能存在生物的扩散与空间竞争;分子生物学的证据也表明陡山沱期是真核生物演化的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生物 爆发事件 扬子地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区近30年环流的变化及对中国强冷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72
5
作者 李峰 矫梅燕 +1 位作者 丁一汇 金荣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利用1971-2000年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央气象台提供的我国强冷空气过程统计资料,分析了近30年冬半年北极区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形势的气候变化以及对中国强冷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70-90年代北极区大气温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极... 利用1971-2000年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央气象台提供的我国强冷空气过程统计资料,分析了近30年冬半年北极区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形势的气候变化以及对中国强冷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70-90年代北极区大气温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极涡系统也随之改变。80年代中期前,极涡范围偏大;之后面积减小。从长期趋势来看,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极涡强度与面积呈反位相变化;同期,亚洲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也相应调整,总体趋势由低指数向高指数模态转变,环流经向度减小;东亚大槽东迁,槽线90年代比70年代东移了近1个经距,冬季则更为突出,平均东移2.2个经距;西伯利亚冷高压也发生了年代变迁,70年代高压强度弱、控制范围偏小,80年代增强,范围明显扩大,90年代高压中心强度变化不大,但高压主体向南扩展的纬度较80年代偏北1~2个纬距,主体面积减小了5%。研究表明,正是由于极区、近极区环流系统的改变,造成近30年我国强冷空气爆发的事件特性发生了年代际变化。70年代强冷事件最为频繁,以西路冷空气为主,80年代频次明显减少,以偏西北路冷空气为主,但多源自新地岛东部,极端强冷事件降温距平达到最大,单次冷空气势力最强;90年代强冷事件频次又有所增加,但冷空气强度明显减弱。究其原因,主要与气候增暖、积温偏高,易产生降温有关。而上述近30年冷事件频次和强度的变化特征符合极端天气事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因此我国强冷空气爆发事件特性的改变可能也是气候增暖的结果和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环流 气候变化 强冷空气爆发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年8月16日EUV增亮事件数值研究的初步结果(英文)
6
作者 沙孝鸣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3期3070-3076,共7页
我们基于TRACE卫星上EUV观测,采用三阶迎风紧致格式模拟了1999年8月16日EUV增亮事件。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给出这次EUV增亮事件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的解释。重联X点处最初的重联流可能与EUV增亮相对应。合并磁岛产生的高度叠加的抛... 我们基于TRACE卫星上EUV观测,采用三阶迎风紧致格式模拟了1999年8月16日EUV增亮事件。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给出这次EUV增亮事件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的解释。重联X点处最初的重联流可能与EUV增亮相对应。合并磁岛产生的高度叠加的抛射流,可能与最初表现为吸收特征随后表现为EUV发射结构的提升物质相对应。双向重联喷流可能与继续沿着似乎开放磁力线向上喷发,或流向太阳表面的提升物质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事件 磁场重联 合并不稳定性 EUV增亮事件 双向重联喷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鲤疱疹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潇轩 朱天 +4 位作者 杨志强 尹陆乐 李志辉 陈建清 韩飞 《水产养殖》 CAS 2019年第8期41-45,共5页
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virus Diease,KHVD),为疱疹病原科,鲤疱疹病毒属,是由锦鲤疱疹病毒(Koi 540Herpesvirus, KHV)所诱发的一种致死率高达80~100%的流行性疾病。主要感染鲤鱼,如锦鲤以及其他变异鲤科鱼类。首次发现于1998年,由德... 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virus Diease,KHVD),为疱疹病原科,鲤疱疹病毒属,是由锦鲤疱疹病毒(Koi 540Herpesvirus, KHV)所诱发的一种致死率高达80~100%的流行性疾病。主要感染鲤鱼,如锦鲤以及其他变异鲤科鱼类。首次发现于1998年,由德国和以色列学者从患病的鲤鱼和锦鲤中分离,并被得到证实的一种病毒。国内2001年于香港发生首例疱疹病毒爆发事件,随后在东南亚许多国家的也先后发生过疱疹病毒感染的事例。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2006年将KHVD列为强制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疱疹病毒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疱疹病毒感染 流行性疾病 疱疹病毒病 鲤科鱼类 爆发事件 致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隔离场、设哨兵动物……——国际上流行的生物防制措施
8
作者 Jake Waddilove 钟友刚 《中国动物保健》 1999年第1期41-41,共1页
根据最近的几次世界性流行病爆发事件,生物防制成为讨论的焦点。在提出的防制措施中,主要有以下几点:隔离、哨兵动物的监测,杜绝人作为携带者引起疾病传播的途径和消毒等。 1.隔离在美国养猪协会新颁发的生物安全条例中规定新引进公猪... 根据最近的几次世界性流行病爆发事件,生物防制成为讨论的焦点。在提出的防制措施中,主要有以下几点:隔离、哨兵动物的监测,杜绝人作为携带者引起疾病传播的途径和消毒等。 1.隔离在美国养猪协会新颁发的生物安全条例中规定新引进公猪至少隔离60天,这比引进商品猪的隔离期要长。条例强调当公猪精液遭到污染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制措施 隔离期 生物防制 动物 爆发事件 疾病传播 流行病 世界性 携带者 安全条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