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燧石结核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37
1
作者
刘新宇
颜佳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0-736,共7页
燧石结核是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的重要识别特征之一,其成因具重要的古地理、古海洋意义。通过对湖北黄石、江苏南京和广西来宾三地栖霞组燧石结核的岩石矿物学研究,确定了栖霞组燧石结核的矿物组成和成岩作用序列。研究区燧石结核主要...
燧石结核是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的重要识别特征之一,其成因具重要的古地理、古海洋意义。通过对湖北黄石、江苏南京和广西来宾三地栖霞组燧石结核的岩石矿物学研究,确定了栖霞组燧石结核的矿物组成和成岩作用序列。研究区燧石结核主要由微石英、负延性玉髓、粗晶石英组成,并含少量白云石、方解石及生物碎屑。其中,微石英、负延性玉髓、正延性玉髓、白云石形成于早期成岩作用,方解石晶粒形成于晚期成岩作用,粗晶石英的形成则具有多期性。结合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和海泡石成因研究结果,本文认为组成栖霞组燧石结核的硅质来源与当时全球硅质生物的繁盛有关。燧石结核内玉髓和白云石形成环境条件及形成时间的确定,为建立更加合理的燧石结核成因模式和白云岩化模式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对深入探讨本区二叠纪层状硅质岩的成因具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组
燧石结核
玉髓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显生宙碳酸盐岩中燧石结核的几种成因模式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红光
刘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35-1644,共10页
显生宙以来,碳酸盐岩地层中有燧石结核产出的现象十分普遍。现有研究认为,硅质生物壳体是燧石结核最主要的硅质来源,随着地质历史上主要硅质生物类型的演变,燧石结核的产出环境逐渐从浅水变为深水。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燧石结核往往具有...
显生宙以来,碳酸盐岩地层中有燧石结核产出的现象十分普遍。现有研究认为,硅质生物壳体是燧石结核最主要的硅质来源,随着地质历史上主要硅质生物类型的演变,燧石结核的产出环境逐渐从浅水变为深水。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燧石结核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包括呈孤立分散的结核状产出、硅质选择性交代方解石颗粒而保留晶形完好的白云石、硅质矿物具有隐晶硅质-微晶石英-粗晶石英的规律性变化等。基于上述主要特征及不同研究实例的特点,前人总结出了有机质氧化模式、半透膜模式、混合水硅化模式、重结晶应力控制交代模式等燧石结核成因模式,从不同角度对燧石结核的典型特征进行了解释。然而由于燧石结核成因的复杂性及其可形成于沉积-成岩的不同阶段,各个成因模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可用于解释部分地质特征。鉴于燧石结核对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成岩历史等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对其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上述模式的提出时间较早,但针对特定问题的研究非常深入,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生宙
碳酸盐岩
燧石结核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灰岩中燧石成因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杨锐
李红
+3 位作者
柳益群
雷川
雷云
冯诗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1-511,共11页
安徽省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以发育一套滨海沼泽-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为主的细碎屑岩至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为特征,灰岩中常见结核状及条带状燧石。燧石多为椭球状和串珠状,部分燧石与灰岩间发育宽约0.5 cm的过渡带。镜下观察灰岩为微晶...
安徽省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以发育一套滨海沼泽-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为主的细碎屑岩至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为特征,灰岩中常见结核状及条带状燧石。燧石多为椭球状和串珠状,部分燧石与灰岩间发育宽约0.5 cm的过渡带。镜下观察灰岩为微晶生物碎屑灰岩;过渡带也多由微晶方解石组成,多数钙质生物壳体被石英充填或半充填,扫描电镜下可见方解石微溶、石英充填溶孔的现象;燧石主要为隐晶及微晶石英,生物碎屑类型与灰岩中基本一致,且多被石英交代。岩石学特征表明死亡的生物在腐烂降解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抑制了碳酸钙的沉淀,并使部分生物碎屑及灰泥发生溶蚀,胶质二氧化硅沉淀,形成燧石结核。燧石中w(Al)/w(Al+Fe+Mn)平均值为0.63,远大于热水沉积硅质岩的最大值0.35;Fe/Ti平均值为9.5,小于热水成因的最小值20;Al-Fe-Mn三角图投点位于非热液成因区域;燧石中Al2O3含量平均值为0.20%,远高于MgO、Na2O、K2O的含量。分析认为,该区燧石结核的二氧化硅可能来源于陆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燧石结核
过渡带
灰岩
硅质来源
中二叠统栖霞组
安徽巢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碳酸盐岩中燧石条带成因争鸣——以北京西山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为例
被引量:
5
4
作者
苏德辰
吕洪波
+4 位作者
章雨旭
孙爱萍
朱晓青
贺静
袁效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05-1620,共16页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主要由燧石条带白云岩、燧石结核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少量含陆源粉砂质碎屑的白云岩组成,广泛出露于北京山区,厚度2000~3500 m。以雾迷山组为代表的大量中元古代硅质沉积物的物源和形成原因,一般教科书均认...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主要由燧石条带白云岩、燧石结核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少量含陆源粉砂质碎屑的白云岩组成,广泛出露于北京山区,厚度2000~3500 m。以雾迷山组为代表的大量中元古代硅质沉积物的物源和形成原因,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层状燧石为生物成因,结核状燧石为成岩交代成因。笔者等在北京西山等地多次野外考察发现,二维剖面上的硅质条带或硅质结核在三维实体上实际上是透镜状或席状(下一般称燧石席或硅胶席)。燧石席内部常包裹或胶结有下伏白云岩的砾石并且因混有有机质等,表现为各种暗色或杂色。硅胶席在上覆白云质沉积物堆积之前与其周围的白云质灰泥和粒屑几乎同时形成,燧石透镜体与白云质沉积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穿插、包裹的关系,但彼此之间边界清晰,无论是白云石粒屑还是燧石席都没有任何被交代痕迹。因此,笔者等认为:燧石“结核”是硅胶聚集成席,再经压实、固化的结果,其浑圆状边缘是水下硅胶与沉积介质的相变面。硅胶固化作用是北京西山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原生燧石的唯一成因。在成岩重力压实过程中,连续分布的原生硅质沉积物会形成布丁或“结核”构造。白云质灰泥和粒屑的胶结速度明显快于硅胶的固化速度,遇地震等外力作用,软的硅胶席会沿着弱固结的白云岩裂隙向上侵入或向下挤入,形成硅质脉。遇有后期的岩浆侵入或热变质作用的改造,硅质条带和硅质结核的成分和颜色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质地变纯,颜色由深变浅,但是仍然保留原生的层理或纹理,容易被误认为是成岩期或成岩后硅质交代碳酸盐矿物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燧石
条带
燧石结核
白云岩
硅胶席
半固结
交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燧石结核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37
1
作者
刘新宇
颜佳新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0-73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72062)
中国石化基础探索项目(G0800-06-ZS-319)联合资助
文摘
燧石结核是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的重要识别特征之一,其成因具重要的古地理、古海洋意义。通过对湖北黄石、江苏南京和广西来宾三地栖霞组燧石结核的岩石矿物学研究,确定了栖霞组燧石结核的矿物组成和成岩作用序列。研究区燧石结核主要由微石英、负延性玉髓、粗晶石英组成,并含少量白云石、方解石及生物碎屑。其中,微石英、负延性玉髓、正延性玉髓、白云石形成于早期成岩作用,方解石晶粒形成于晚期成岩作用,粗晶石英的形成则具有多期性。结合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和海泡石成因研究结果,本文认为组成栖霞组燧石结核的硅质来源与当时全球硅质生物的繁盛有关。燧石结核内玉髓和白云石形成环境条件及形成时间的确定,为建立更加合理的燧石结核成因模式和白云岩化模式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对深入探讨本区二叠纪层状硅质岩的成因具启发意义。
关键词
栖霞组
燧石结核
玉髓
成岩作用
Keywords
Chihsia Formation, nodular chert, chalcedony, diagenesis
分类号
P588.2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75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显生宙碳酸盐岩中燧石结核的几种成因模式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红光
刘波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35-1644,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储层成因及规模储集体分布预测>(编号:P16112)
<玉北地区奥陶系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规律>(编号:P14128)
文摘
显生宙以来,碳酸盐岩地层中有燧石结核产出的现象十分普遍。现有研究认为,硅质生物壳体是燧石结核最主要的硅质来源,随着地质历史上主要硅质生物类型的演变,燧石结核的产出环境逐渐从浅水变为深水。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燧石结核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包括呈孤立分散的结核状产出、硅质选择性交代方解石颗粒而保留晶形完好的白云石、硅质矿物具有隐晶硅质-微晶石英-粗晶石英的规律性变化等。基于上述主要特征及不同研究实例的特点,前人总结出了有机质氧化模式、半透膜模式、混合水硅化模式、重结晶应力控制交代模式等燧石结核成因模式,从不同角度对燧石结核的典型特征进行了解释。然而由于燧石结核成因的复杂性及其可形成于沉积-成岩的不同阶段,各个成因模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可用于解释部分地质特征。鉴于燧石结核对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成岩历史等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对其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上述模式的提出时间较早,但针对特定问题的研究非常深入,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以借鉴。
关键词
显生宙
碳酸盐岩
燧石结核
成因模式
Keywords
Phanerozoic
carbonate
nodular chert
genetic model
分类号
P534.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88.2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灰岩中燧石成因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杨锐
李红
柳益群
雷川
雷云
冯诗海
机构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1-51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2024
41272115
41272116)
文摘
安徽省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以发育一套滨海沼泽-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为主的细碎屑岩至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为特征,灰岩中常见结核状及条带状燧石。燧石多为椭球状和串珠状,部分燧石与灰岩间发育宽约0.5 cm的过渡带。镜下观察灰岩为微晶生物碎屑灰岩;过渡带也多由微晶方解石组成,多数钙质生物壳体被石英充填或半充填,扫描电镜下可见方解石微溶、石英充填溶孔的现象;燧石主要为隐晶及微晶石英,生物碎屑类型与灰岩中基本一致,且多被石英交代。岩石学特征表明死亡的生物在腐烂降解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抑制了碳酸钙的沉淀,并使部分生物碎屑及灰泥发生溶蚀,胶质二氧化硅沉淀,形成燧石结核。燧石中w(Al)/w(Al+Fe+Mn)平均值为0.63,远大于热水沉积硅质岩的最大值0.35;Fe/Ti平均值为9.5,小于热水成因的最小值20;Al-Fe-Mn三角图投点位于非热液成因区域;燧石中Al2O3含量平均值为0.20%,远高于MgO、Na2O、K2O的含量。分析认为,该区燧石结核的二氧化硅可能来源于陆源物质。
关键词
燧石结核
过渡带
灰岩
硅质来源
中二叠统栖霞组
安徽巢湖地区
Keywords
nodular chert
transitional belt
limestone
source of silica
Middle Permian Qixia Formation
Chaohu, Anhui Province
分类号
P588.2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酸盐岩中燧石条带成因争鸣——以北京西山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为例
被引量:
5
4
作者
苏德辰
吕洪波
章雨旭
孙爱萍
朱晓青
贺静
袁效奇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05-1620,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古地震记录及多期裂解事件”(编号:41772116)的成果。
文摘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主要由燧石条带白云岩、燧石结核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少量含陆源粉砂质碎屑的白云岩组成,广泛出露于北京山区,厚度2000~3500 m。以雾迷山组为代表的大量中元古代硅质沉积物的物源和形成原因,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层状燧石为生物成因,结核状燧石为成岩交代成因。笔者等在北京西山等地多次野外考察发现,二维剖面上的硅质条带或硅质结核在三维实体上实际上是透镜状或席状(下一般称燧石席或硅胶席)。燧石席内部常包裹或胶结有下伏白云岩的砾石并且因混有有机质等,表现为各种暗色或杂色。硅胶席在上覆白云质沉积物堆积之前与其周围的白云质灰泥和粒屑几乎同时形成,燧石透镜体与白云质沉积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穿插、包裹的关系,但彼此之间边界清晰,无论是白云石粒屑还是燧石席都没有任何被交代痕迹。因此,笔者等认为:燧石“结核”是硅胶聚集成席,再经压实、固化的结果,其浑圆状边缘是水下硅胶与沉积介质的相变面。硅胶固化作用是北京西山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原生燧石的唯一成因。在成岩重力压实过程中,连续分布的原生硅质沉积物会形成布丁或“结核”构造。白云质灰泥和粒屑的胶结速度明显快于硅胶的固化速度,遇地震等外力作用,软的硅胶席会沿着弱固结的白云岩裂隙向上侵入或向下挤入,形成硅质脉。遇有后期的岩浆侵入或热变质作用的改造,硅质条带和硅质结核的成分和颜色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质地变纯,颜色由深变浅,但是仍然保留原生的层理或纹理,容易被误认为是成岩期或成岩后硅质交代碳酸盐矿物而成。
关键词
燧石
条带
燧石结核
白云岩
硅胶席
半固结
交代作用
Keywords
chert strip
chert nodule
dolostone
silica gel mat
semi-consolidation
replacement
分类号
P588.2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34.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燧石结核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刘新宇
颜佳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显生宙碳酸盐岩中燧石结核的几种成因模式
刘红光
刘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安徽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灰岩中燧石成因
杨锐
李红
柳益群
雷川
雷云
冯诗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碳酸盐岩中燧石条带成因争鸣——以北京西山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为例
苏德辰
吕洪波
章雨旭
孙爱萍
朱晓青
贺静
袁效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