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在不同场所存活期的检测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艳嫦 孔静月 +3 位作者 吴九玲 王琳 任小平 刘琼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2-336,共5页
选择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的抗利福平菌株RifAac,通过人工模拟接种试验,采用选择性平板分离、菌落PCR(Bio-PCR)和常规PCR方法,观察该病原细菌在西瓜种子、土壤、病残体和田水中的存活期。结果表明... 选择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的抗利福平菌株RifAac,通过人工模拟接种试验,采用选择性平板分离、菌落PCR(Bio-PCR)和常规PCR方法,观察该病原细菌在西瓜种子、土壤、病残体和田水中的存活期。结果表明,果斑病细菌在种子表面可存活4~5个月,在田水中可存活2个月,在不含植物残体的土壤中可存活8个月,在含西瓜残体的土壤中可以存活12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性果斑病 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 存活期 落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发生初报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文博 刘东 张艳菊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1X期82-86,共5页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双城市西瓜生产中新发现的病害进行了分离培养、纯化以及致病性测定,得到了2个具有致病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这2个菌株均为燕麦嗜酸...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双城市西瓜生产中新发现的病害进行了分离培养、纯化以及致病性测定,得到了2个具有致病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这2个菌株均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 axavenae subsp.citrulli,可引起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这是该病在黑龙江省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性果斑病 病原鉴定 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谢慧婷 李战彪 +4 位作者 秦碧霞 杨世安 崔丽贤 邓铁军 蔡健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98-1703,共6页
【目的】对广西区内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南宁市和贺州市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叶(编号:WM0922)和病果(编号:XD... 【目的】对广西区内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南宁市和贺州市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叶(编号:WM0922)和病果(编号:XD0611)样品,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观察菌落形态和培养性状、测定其生理生化性状及比对分析16S rDNA序列,对供试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编号WM0922的病叶上分离得到5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有3株菌株(WM0922-2、WM0922-3和WM0922-4)具有致病性;从编号XD0611的病果上分离得到8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有4株菌株(XD0611-5、XD0611-6、XD0611-7和XD0611-8)具有致病性;择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株WM0922-3和XD061 1-7进行后续试验,发现二者均可侵染葫芦子叶,革兰氏反应均为阴性,培养性状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一致,对比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与Acidororax citrulli的相似性均在99%以上。【结论】引起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avenae subsp.citrul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果斑病 病原鉴定 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吉训聪 肖彤斌 +3 位作者 黄伟明 肖敏 赵志祥 陈绵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91,95,F0002,共5页
通过田间采集病样,分离到致病性细菌菌株LD101206,采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LD101206鉴定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 通过田间采集病样,分离到致病性细菌菌株LD101206,采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LD101206鉴定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性果斑病 鉴定 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新绘 刘晓颖 李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86-189,共4页
从新疆昌吉甜瓜实验田中采集发病甜瓜样品12份,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得到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1株。以该菌总DNA为模板,采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克隆到pGM-T载... 从新疆昌吉甜瓜实验田中采集发病甜瓜样品12份,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得到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1株。以该菌总DNA为模板,采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克隆到pGM-T载体,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16S rDNA序列长度为1 493 bp,通过GenBank上序列比对搜索工具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属于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Aac),即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性果斑病 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保护地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晓东 孙玉宏 +1 位作者 葛米红 李国庆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83-1886,共4页
首次报道了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在武汉地区的发生。从发病部位分离获得致病性细菌菌株HW080925。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将菌株HW080925鉴定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 axavenae subsp.citru... 首次报道了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在武汉地区的发生。从发病部位分离获得致病性细菌菌株HW080925。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将菌株HW080925鉴定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 ax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性斑点病 鉴定 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危害新寄主籽瓜和病菌的快速检测(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任毓忠 李国英 +1 位作者 李晖 孙岚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4-219,共6页
根据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包括革兰氏染色反应、氧化酶反应、过氧化氢酶反应、氧需求等和特异性PCR扩增结果,以及病原菌危害造成的田间症状,发现燕麦嗜酸菌属西瓜亚种(Acidovoraxavenaesubsp.Citrulli)可在新寄主-籽瓜上造... 根据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包括革兰氏染色反应、氧化酶反应、过氧化氢酶反应、氧需求等和特异性PCR扩增结果,以及病原菌危害造成的田间症状,发现燕麦嗜酸菌属西瓜亚种(Acidovoraxavenaesubsp.Citrulli)可在新寄主-籽瓜上造成严重危害。该病菌在田间主要侵染籽瓜的果实和子叶,症状在果实上尤为明显,形成黑色的星状开裂。为了控制该病的发生,对种子携带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特异性PCR作为检测种传病原菌具有快速、准确和灵敏的特点。当种子浸出液为PCR反应的模板时,可检测出的种子带菌率极限最低为4%;当以种子浸出液提取的DNA为模板时,种子带菌率检测极限为2%甚至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瓜 燕麦西瓜亚种 PCR检测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