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岩墙群侵位机制的磁组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乐 侯贵廷 +2 位作者 王传成 王延欣 肖芳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804,共7页
在华北克拉通东部鲁西地区广泛发育大规模的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侵位于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内,以近南北走向为主。通过岩墙群的岩石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鲁西地区岩墙群属于轻稀土略富集型,岩墙群的岩浆源自富集型地幔,形成于大陆裂... 在华北克拉通东部鲁西地区广泛发育大规模的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侵位于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内,以近南北走向为主。通过岩墙群的岩石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鲁西地区岩墙群属于轻稀土略富集型,岩墙群的岩浆源自富集型地幔,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岩墙群的构造形态和流动构造表明鲁西基性岩墙群是基性岩浆侵位到先存的张性破裂中的产物,岩墙自北部向南部侵入。磁组构的最大长轴方向与岩墙中线的夹角指示岩墙流动方向为自北向南,进一步说明鲁西岩墙群是向南侵位的。另外,结合鲁西岩墙群与燕辽拗拉谷的时空关系分析,鲁西岩墙群很可能是来自中元古代燕辽-中条拗拉谷底部富集地幔型岩浆从北向南侵位到先存破裂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燕辽-中条拗拉谷 磁组构 流动构造 侵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