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辽成矿带东段新台门钼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遵忠 吴昌志 +5 位作者 顾连兴 冯慧 郑远川 黄建华 李晶 孙亚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320,共8页
文章对新台门钼矿取自花岗斑岩含矿石英脉中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模式年龄介于(177±4)~(185±1)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83±3)Ma(2σ,MSWD=1.6),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早侏罗世。结合区域岩浆活动和成... 文章对新台门钼矿取自花岗斑岩含矿石英脉中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模式年龄介于(177±4)~(185±1)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83±3)Ma(2σ,MSWD=1.6),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早侏罗世。结合区域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年代学格架,作者认为燕辽成矿带,特别是辽西地区的早侏罗世成矿作用非常重要,其形成应与印支期末华北板块与南北两侧大陆聚合后的伸展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OS同位素测年 斑岩钼矿 早侏罗世 燕辽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北缘燕辽钼(铜)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33
2
作者 代军治 毛景文 +4 位作者 杨富全 叶会寿 赵财胜 谢桂青 张长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8-612,共15页
华北地台北缘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部位钼(铜)矿床的分布受区域EW向、NE向、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成矿带东端辽西地区以钼矿为主,西端冀北地区以铜(钼)矿为主。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多产于花岗斑... 华北地台北缘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部位钼(铜)矿床的分布受区域EW向、NE向、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成矿带东端辽西地区以钼矿为主,西端冀北地区以铜(钼)矿为主。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多产于花岗斑岩体之中或内外接触带中,矿床类型以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矽卡岩型为主。同位素研究表明,钼(铜)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与太古代结晶基底有关的花岗岩;钼矿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富硅、富钾质花岗岩有关,而与铜矿成因有关的花岗岩酸碱度相对较低。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燕辽钼(铜)成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于180Ma左右和140Ma左右2个时期,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后碰撞造山阶段和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燕辽钼(铜)成矿 矿床类型 时空分布 成矿作用 成矿动力学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