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行录》与清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域外形象的生成和认同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晓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2,共9页
清朝的建立为多民族统一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凝聚历程中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是有清一代最显著的政治成就,在多元共治,和合共生的基础上,各民族展示了非凡的文化兼容性与创造力,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突... 清朝的建立为多民族统一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凝聚历程中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是有清一代最显著的政治成就,在多元共治,和合共生的基础上,各民族展示了非凡的文化兼容性与创造力,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突出特征,与我们有着同源文化背景的朝鲜在连续不断的燕行之旅中,目睹了这个由多民族聚合而成的共同体的成长与壮大。《燕行录》的价值不仅体现为时间上作为清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历史书写者,而且体现为空间上以“他者”身份对话民族共同体的域外见证人,作为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域外形象的重要维度,《燕行录》生动再现了清代多民族从自我存在到自觉共生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燕行录 形象 域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夏不如夷狄”?——从《燕行录》看李氏朝鲜的“华夷情结” 被引量:2
2
作者 宋玉波 彭卫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9,281-282,共12页
通过对《燕行录》的考察可见,明清易代后,朝鲜在"中国中心主义"的概念上主观地将"中华"与"满清"分离,在政治上视满清灭明为"夷狄攘中国"而继续认同前明旧制为正统;在文化上固守先王法服,视清国... 通过对《燕行录》的考察可见,明清易代后,朝鲜在"中国中心主义"的概念上主观地将"中华"与"满清"分离,在政治上视满清灭明为"夷狄攘中国"而继续认同前明旧制为正统;在文化上固守先王法服,视清国为"蛮貊之邦"而不无鄙夷。这其中既不乏遵奉正统的高傲正义感,又存对明亡的惋惜与对清兴的无奈,甚至还有着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略带矛盾的历史正义观。透过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期朝鲜燕行使者在中国的游历观感,不难发现朝鲜精英在文化与政治认同上的矛盾、复杂心理。朝鲜政治归属上的失落加深了其在文化上对胡风满俗的成见,而文化上的鄙夷又导致了他们与满清"蛮貊政治"渐行渐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朝鲜 燕行录 华夷之辨 认同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开港前中朝宗藩体制的变化——以《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元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9,共12页
近代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宗藩体制的崩溃是西势东渐和周边国家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是也可以从宗藩体制自身的演变中寻找其轨迹。清韩宗藩关系虽然一直比较稳定,但是受"尊周大义论"、"北伐论"的影响,朝... 近代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宗藩体制的崩溃是西势东渐和周边国家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是也可以从宗藩体制自身的演变中寻找其轨迹。清韩宗藩关系虽然一直比较稳定,但是受"尊周大义论"、"北伐论"的影响,朝鲜对清朝的态度始终在现实需要与理念追求中纠葛。从制度层面来说,朝贡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甚至连下马宴、上马宴这样的礼仪活动已经变得很不严肃。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变化中,朝鲜使行人员与中国文人和官员的交往日益扩大,为近代中朝关系的新变化开辟了有限的途径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宗藩体制 燕行录 近代中朝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燕行录”中蒙古人消极形象之成因 被引量:5
4
作者 师存勋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19,共5页
明清易代之际,朝鲜李朝在武力威胁之下以清朝为宗主国,但其并不以清朝为中华正统而视之。对于蒙古人,李朝之恨甚于对于满人之恨,燕行录即充分体现出了对于蒙古人之极大鄙夷。归其原因:首先,在"满蒙联姻"中,李朝人视蒙古人为... 明清易代之际,朝鲜李朝在武力威胁之下以清朝为宗主国,但其并不以清朝为中华正统而视之。对于蒙古人,李朝之恨甚于对于满人之恨,燕行录即充分体现出了对于蒙古人之极大鄙夷。归其原因:首先,在"满蒙联姻"中,李朝人视蒙古人为满清的"帮凶"。其次,在信仰体系中,蒙古人藏传佛教信仰与李朝人儒教独尊之间存在冲突。再者,在华夷之辨观念中,向以"小中华"自居的李朝人视蒙古人为"夷"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录 李朝 清朝 蒙古人 藏传佛教 儒教 华夷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朝燕行使臣眼中的中国汉族士人形象——以朝鲜北学派人士的《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东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3-147,共5页
18世纪下半叶,朝鲜朝燕行使臣不再蔑视汉族人的附清、降清行为,而是给予他们以较多的理解。这一时期,他们对汉族人形象的描述基本上是正面的,甚至是较理想的。他们对中国汉族文人做出了诸如姿貌雅洁、儒雅纯朴、学识渊博等赞赏性的描述... 18世纪下半叶,朝鲜朝燕行使臣不再蔑视汉族人的附清、降清行为,而是给予他们以较多的理解。这一时期,他们对汉族人形象的描述基本上是正面的,甚至是较理想的。他们对中国汉族文人做出了诸如姿貌雅洁、儒雅纯朴、学识渊博等赞赏性的描述。与此同时,在他们笔下,当时的汉族士大夫在清朝统治下具有思明但不敢表露出来的微妙心态,缺乏儒家的义理精神,过着卑躬屈膝的生活。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最重要原因是清朝文字狱的高压政策,它使得汉族士大夫的精神一直处在压抑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朝使臣 燕行录 中国汉族士人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行录全集》记载的清代中朝医学交流事略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琳 姜宝娜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9期74-79,共6页
清代,朝鲜奉行"以小事大"的外交政策,每年定期派遣燕行使团出使中国。《燕行录全集》即为朝鲜燕行使记录在中国所见所闻所感的一部"百科全书",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医学史料,其中涉及到中朝医学交流的内容包括:人员交... 清代,朝鲜奉行"以小事大"的外交政策,每年定期派遣燕行使团出使中国。《燕行录全集》即为朝鲜燕行使记录在中国所见所闻所感的一部"百科全书",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医学史料,其中涉及到中朝医学交流的内容包括:人员交流、药材交流以及书籍交流。受朝鲜"小中华意识"的影响,朝鲜燕行使对于历史的记录和表述带有明显的朝鲜中心主义倾向性,当代学人在运用《燕行录全集》中的中朝医学交流史料时需要理智清醒地判断,鉴别性地加以分析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医学交流 燕行录全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燕行录》看18世纪中国北方市集——兼论中朝文化交流与文化差异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静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8,共5页
《燕行录》是明清时期朝鲜使团人员著录的一些在华所见所闻的总称。作为同中国明清两代有着直接和密切关系的系列著作,它们以外来者的独特视角审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大量记述中国北方市集的文字,既展现了18世纪中国经济、文化的... 《燕行录》是明清时期朝鲜使团人员著录的一些在华所见所闻的总称。作为同中国明清两代有着直接和密切关系的系列著作,它们以外来者的独特视角审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大量记述中国北方市集的文字,既展现了18世纪中国经济、文化的极大丰富,同时也影响了朝鲜学者们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一些来华的朝鲜学者还有意识地利用中国的市集作为文化交流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录 燕京 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时代《燕行录》所见中国古典小说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金敏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2,共6页
《燕行录》是朝鲜时代遣华使臣的工作、生活记录,内容涉及中国地理、风物、文化等诸多方面,是研究中国明清历史和韩中交往史的珍贵资料。明清时代,多种多样的中国小说被引入朝鲜,很多人利用燕行的机会带回了中国小说,因此,《燕行录》中... 《燕行录》是朝鲜时代遣华使臣的工作、生活记录,内容涉及中国地理、风物、文化等诸多方面,是研究中国明清历史和韩中交往史的珍贵资料。明清时代,多种多样的中国小说被引入朝鲜,很多人利用燕行的机会带回了中国小说,因此,《燕行录》中偶尔也会涉及有关小说的内容。透过这些纪录,可以窥见当时朝鲜知识阶层对中国小说的认知状况,也可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小说流播情况,并钩沉明清时代《三国志演义》等中国古典小说的有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录 遣华使臣 明清小说 文化传播 小说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时代《燕行录》与清代满族女子的域外镜像 被引量:1
9
作者 姚晓娟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24-134,共11页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满族女性是构筑满族文化符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在当今文化体系中,满族文化符号已成为亟待拯救的文化遗产。朝鲜时代《燕行录》作为以“异域之眼”反观中国社会的重要文献,记...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满族女性是构筑满族文化符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在当今文化体系中,满族文化符号已成为亟待拯救的文化遗产。朝鲜时代《燕行录》作为以“异域之眼”反观中国社会的重要文献,记录了清代满族女性迥然有别于汉族女子的生活习俗、个性气质、社会地位等诸多内容,保存了大量关于清代满族女子社会生活的符号印记,这种以域外文献为参照的文化梳理,可以丰富包括朝鲜在内东亚朝贡诸国对满族族群特征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录 满族女子 域外镜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燕行录”中藏传佛教消极形象产生的原因
10
作者 师存勋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9-163,共5页
明亡后清人虽入主中原,但朝鲜李朝并不以中华正统视之。朝鲜李朝认为满清为"夷""、胡"",满蒙联姻"中的蒙古人是满清的"帮凶",是狞悍之属。而正因如此,加之朝鲜李朝自立国伊始即已确立崇儒抑佛... 明亡后清人虽入主中原,但朝鲜李朝并不以中华正统视之。朝鲜李朝认为满清为"夷""、胡"",满蒙联姻"中的蒙古人是满清的"帮凶",是狞悍之属。而正因如此,加之朝鲜李朝自立国伊始即已确立崇儒抑佛政策以及朝鲜与中国藏区相去甚远等因素,朝鲜李朝对于中国满、蒙、藏等少数民族所信奉之藏传佛教有着认知上的偏差和情感上的极大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录 李朝 清朝 藏传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燕行使节中华认同观的递嬗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玉波 彭卫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3-160,184,共8页
燕行使节的中华认同观是明清时期中朝关系的风向标。研究以《燕行录》为代表的中朝关系史料,不难发现,奠基于礼学体系的中朝宗藩关系从明末便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朝鲜使节对明代的批判、对中华文化正统性的质疑便时有显现,其中华认同观... 燕行使节的中华认同观是明清时期中朝关系的风向标。研究以《燕行录》为代表的中朝关系史料,不难发现,奠基于礼学体系的中朝宗藩关系从明末便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朝鲜使节对明代的批判、对中华文化正统性的质疑便时有显现,其中华认同观也渐始减弱。明清易代后,朝鲜已不满足于"小中华"的自我定位,视满清入主中国为"鸠占鹊巢"而予以批判,有意识地区分出"他者"与"自我"并以正朔自居。总体而言,朝鲜中华认同观的变化是一种彼此渐行渐远的双向过程:自我意识日渐强烈,中华认同观因时递减,导致朝贡关系与自我身份认同背道而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 燕行使节 燕行录 中华认同观 递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文献与四库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189,共8页
目前存世的朝鲜文献如《燕行录》、《李朝实录》、《朝鲜时代书目丛刊》等,收有不少关于清修《四库全书》的掌故。本文将这些材料搜检出来,从“补《四库全书》馆员的事迹”、“关于《四库全书》的编修”、“关于《四库全书》禁书”、“... 目前存世的朝鲜文献如《燕行录》、《李朝实录》、《朝鲜时代书目丛刊》等,收有不少关于清修《四库全书》的掌故。本文将这些材料搜检出来,从“补《四库全书》馆员的事迹”、“关于《四库全书》的编修”、“关于《四库全书》禁书”、“对《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总目》的评论”、“其他”等五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其对四库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燕行录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山海关的姜女庙与孟姜女传说——以朝鲜燕行文献的记载为中心 被引量:3
13
作者 皮庆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8,共8页
明清时期山海关的姜女庙主要是官方控制的教化之所,宗教性功能则由周围的观音殿、催生娘娘庙等承担。姜女庙的空间布局、神像、楹联、壁画等都有强烈的官方色彩,官方碑记整合了民间的故事,确定了山海关孟姜女传说的基本框架,民间的表达... 明清时期山海关的姜女庙主要是官方控制的教化之所,宗教性功能则由周围的观音殿、催生娘娘庙等承担。姜女庙的空间布局、神像、楹联、壁画等都有强烈的官方色彩,官方碑记整合了民间的故事,确定了山海关孟姜女传说的基本框架,民间的表达则见缝插针地渗透进去,在寻夫、殉夫等情节上出现了一些变异,官方、士大夫的权威与民间的创造性和谐共存。结合明清地方史料,朝鲜燕行文献的记载不仅有助于梳理明清时期山海关姜女庙和孟姜女传说的流传和演变情况,更能呈现孟姜女传说的演变轨迹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女庙 孟姜女传说 燕行录 山海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朝鲜使者笔下的山海关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普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5,共5页
对于明时期出使北京的朝鲜人来说,山海关是他们从"小中华"进入"大中华"的大门。即使到了明后期,行使途中遭遇到的胡虏骚乱也没有能够动摇他们对于山海关的敬意和信心。可是到了清时期,在朝鲜使者眼里,山海关不再是... 对于明时期出使北京的朝鲜人来说,山海关是他们从"小中华"进入"大中华"的大门。即使到了明后期,行使途中遭遇到的胡虏骚乱也没有能够动摇他们对于山海关的敬意和信心。可是到了清时期,在朝鲜使者眼里,山海关不再是捍卫华夏的永恒堤防。清朝中后期,朝鲜使者笔下的山海关意象因为它的日渐繁荣而再度变化,其中北学派主张接受并学习满清这个新帝国,而更多的人受华夷思想的影响,依然想恢复山海关作为"华夷大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关 朝鲜 意象 燕行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使臣见闻记述之康雍史事考评——以争储及雍正继位为核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冬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54,共7页
李氏朝鲜遣清使臣,作为清朝历史见证者,留下了《燕行录》、《别单》、《闻见录》、《手本》等丰富的汉文文献。《别单》的记载尤为珍贵可信,里面所记史事,多有清朝文献所不详者。特别是涉及康熙后期争储和雍正帝继位的情况,清朝文献做... 李氏朝鲜遣清使臣,作为清朝历史见证者,留下了《燕行录》、《别单》、《闻见录》、《手本》等丰富的汉文文献。《别单》的记载尤为珍贵可信,里面所记史事,多有清朝文献所不详者。特别是涉及康熙后期争储和雍正帝继位的情况,清朝文献做了许多改窜、掩盖,而证之以朝鲜使臣的见闻记述,可以获得探明真相的重要线索。我们不能因为《承政院日记》、《朝鲜王朝实录》里面所记载的朝鲜君臣评论有误解、误断而否定"别单"等朝鲜使臣闻见记录的可信性及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单 燕行录 争储 雍正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行文献中羼入的朝鲜语词汇摭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士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43-146,共4页
朝鲜李朝时代用汉文撰写的燕行文献,羼入了很多朝鲜语词汇,需要细细玩味,才能得其真义。如派遣义的"送",房屋义的"家",发现义的"认",以及"解听""甫儿""月吾只/其"等。挖... 朝鲜李朝时代用汉文撰写的燕行文献,羼入了很多朝鲜语词汇,需要细细玩味,才能得其真义。如派遣义的"送",房屋义的"家",发现义的"认",以及"解听""甫儿""月吾只/其"等。挖掘朝鲜汉文文献中的朝鲜语词汇有助于解读这批域外汉籍,也有助于研究古代汉语与朝鲜语之间的语言接触情况以及古朝鲜人的汉字习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汉籍 燕行录 朝鲜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特点及成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亚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依据清代朝鲜贡使《燕行录》中有关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记载并结合现代气象学知识,初步得知清代辽西地区共发生沙尘天气94次,在对其进行梳理后,既发现这里沙尘天气具有季节上集中性、地带上多发性和周期上变化性的特点,又找寻到冬春季的... 依据清代朝鲜贡使《燕行录》中有关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记载并结合现代气象学知识,初步得知清代辽西地区共发生沙尘天气94次,在对其进行梳理后,既发现这里沙尘天气具有季节上集中性、地带上多发性和周期上变化性的特点,又找寻到冬春季的多风与干旱、疏松细软的土质和柳条边外的风沙是导致这里沙尘天气出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辽西地区 沙尘天气 燕行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燕行纪》看朝鲜使者徐浩修对清朝官员的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国才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4-96,共3页
《燕行纪》是朝鲜使臣徐浩修来往燕京(即北京)时根据沿途所见所闻所感而写的日记、备忘录,是现存五百余种燕行录之一。《燕行纪》记载的内容比较庞杂,但识见甚高,其中对乾隆年间官员如成策、铁保、阿桂、纪昀、孔宪培、翁方纲等,评骘精... 《燕行纪》是朝鲜使臣徐浩修来往燕京(即北京)时根据沿途所见所闻所感而写的日记、备忘录,是现存五百余种燕行录之一。《燕行纪》记载的内容比较庞杂,但识见甚高,其中对乾隆年间官员如成策、铁保、阿桂、纪昀、孔宪培、翁方纲等,评骘精到,可补文献之缺,亦有助于知人论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纪》 徐浩修 燕行录 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