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燕行录》与清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域外形象的生成和认同 |
姚晓娟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诸夏不如夷狄”?——从《燕行录》看李氏朝鲜的“华夷情结” |
宋玉波
彭卫民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3
|
朝鲜开港前中朝宗藩体制的变化——以《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 |
王元周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4
|
试论“燕行录”中蒙古人消极形象之成因 |
师存勋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5
|
朝鲜朝燕行使臣眼中的中国汉族士人形象——以朝鲜北学派人士的《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 |
徐东日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6
|
《燕行录全集》记载的清代中朝医学交流事略考 |
孙琳
姜宝娜
|
《医学与哲学》
|
2020 |
1
|
|
7
|
从《燕行录》看18世纪中国北方市集——兼论中朝文化交流与文化差异 |
刘静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8
|
朝鲜时代《燕行录》所见中国古典小说初探 |
金敏镐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9
|
朝鲜时代《燕行录》与清代满族女子的域外镜像 |
姚晓娟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1
|
|
10
|
试论“燕行录”中藏传佛教消极形象产生的原因 |
师存勋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
|
11
|
朝鲜燕行使节中华认同观的递嬗 |
宋玉波
彭卫民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2
|
朝鲜文献与四库学研究 |
张升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13
|
明清时期山海关的姜女庙与孟姜女传说——以朝鲜燕行文献的记载为中心 |
皮庆生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4
|
明清朝鲜使者笔下的山海关 |
黄普基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5
|
朝鲜使臣见闻记述之康雍史事考评——以争储及雍正继位为核心 |
罗冬阳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6
|
燕行文献中羼入的朝鲜语词汇摭析 |
谢士华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1
|
|
17
|
清代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特点及成因 |
关亚新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8
|
从《燕行纪》看朝鲜使者徐浩修对清朝官员的评价 |
易国才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