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北克拉通中部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纪构造变形与燕山期造山事件的启动
被引量:
14
1
作者
陈宣华
李江瑜
+4 位作者
董树文
施炜
白彦飞
张义平
丁伟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9-408,I0001-I0011,共31页
燕山期造山事件广泛影响东亚地区的构造演化,其启动时间与构造变形样式还存在较多的争议。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北部吕梁山地区,处在华北平原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是吕梁山-太行山内部NE-SW走向的向斜盆地,为燕山期...
燕山期造山事件广泛影响东亚地区的构造演化,其启动时间与构造变形样式还存在较多的争议。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北部吕梁山地区,处在华北平原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是吕梁山-太行山内部NE-SW走向的向斜盆地,为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例证。本文通过构造变形分析、平衡剖面恢复与生长地层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厘定了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构造变形样式、原型盆地性质与生长地层开始形成的时间,探讨了燕山期构造变形的盆山耦合效应。其中,盆地北段西侧发育断展褶皱与对冲构造;盆地中段西侧发育断展褶皱与背冲构造,中段东侧发育断展褶皱;盆地南段西侧发育断展褶皱与叠瓦状逆冲构造。中侏罗统云岗组(J2y)与上侏罗统天池河组(J3t)为生长地层,记录了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的生长与变形过程,反映了该地区燕山期造山事件的作用过程。前生长地层构造变形反映的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地壳缩短率在盆地中段为26.2%,南段为58.6%。碎屑锆石定年研究限定了该地区燕山造山作用的启动时间为~168 Ma。由此认为,华北克拉通中北部是中生代燕山期造山作用最显著的地区之一,燕山期造山事件是纵贯华北吕梁山-太行山造山带崛起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武-静乐盆地
侏罗纪
构
造
变形
生长地层
燕山期造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下扬子独立地块与中生代改造型残留盆地
被引量:
34
2
作者
叶舟
马力
+3 位作者
梁兴
吴根耀
徐克定
张廷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101,共21页
下扬子地块在古纬度、火山岩和花岗岩时空发育、区域成矿专属性、沉积建造和构造变形等方面具独特性,与扬子地块有显著差异,是一个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的独立地块。受燕山期苏鲁板间造山作用影响,下扬子地块直至燕山中期才“楔入”在...
下扬子地块在古纬度、火山岩和花岗岩时空发育、区域成矿专属性、沉积建造和构造变形等方面具独特性,与扬子地块有显著差异,是一个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的独立地块。受燕山期苏鲁板间造山作用影响,下扬子地块直至燕山中期才“楔入”在印支期已拼合的扬子与华北地块,从而演化成独特的下扬子改造型残留叠合盆地。这种改造型叠合盆地的基本特点是:晚印支早燕山同造山期前陆盆地沉积层和上叠的中燕山期陆相沉积层遭受大量剥蚀,并与古生中生界海相沉积层一起被卷入强烈的多期次的燕山造山运动,晚白垩世—古近纪又强烈反转成为断陷盆地,形成鲜明的上部地壳的双层结构。这是造成下扬子地区海相古生中生界油气地质勘探高复杂性、高难度性和高风险性的根本原因,也造就了下扬子区海相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块
燕山期造山作用
“盆”“
山
”耦合和脱耦
改
造
型残留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克拉通中部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纪构造变形与燕山期造山事件的启动
被引量:
14
1
作者
陈宣华
李江瑜
董树文
施炜
白彦飞
张义平
丁伟翠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9-408,I0001-I0011,共31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083、DD20160344)
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08)联合资助
文摘
燕山期造山事件广泛影响东亚地区的构造演化,其启动时间与构造变形样式还存在较多的争议。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北部吕梁山地区,处在华北平原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是吕梁山-太行山内部NE-SW走向的向斜盆地,为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例证。本文通过构造变形分析、平衡剖面恢复与生长地层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厘定了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构造变形样式、原型盆地性质与生长地层开始形成的时间,探讨了燕山期构造变形的盆山耦合效应。其中,盆地北段西侧发育断展褶皱与对冲构造;盆地中段西侧发育断展褶皱与背冲构造,中段东侧发育断展褶皱;盆地南段西侧发育断展褶皱与叠瓦状逆冲构造。中侏罗统云岗组(J2y)与上侏罗统天池河组(J3t)为生长地层,记录了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的生长与变形过程,反映了该地区燕山期造山事件的作用过程。前生长地层构造变形反映的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地壳缩短率在盆地中段为26.2%,南段为58.6%。碎屑锆石定年研究限定了该地区燕山造山作用的启动时间为~168 Ma。由此认为,华北克拉通中北部是中生代燕山期造山作用最显著的地区之一,燕山期造山事件是纵贯华北吕梁山-太行山造山带崛起的主因。
关键词
宁武-静乐盆地
侏罗纪
构
造
变形
生长地层
燕山期造山作用
Keywords
Ningwu-Jingle Basin
Jurassic
tectonic deformation
growth strata
Yanshanian Orogeny
分类号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扬子独立地块与中生代改造型残留盆地
被引量:
34
2
作者
叶舟
马力
梁兴
吴根耀
徐克定
张廷山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101,共21页
基金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资金项目(编号:SZD0414)资助。
文摘
下扬子地块在古纬度、火山岩和花岗岩时空发育、区域成矿专属性、沉积建造和构造变形等方面具独特性,与扬子地块有显著差异,是一个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的独立地块。受燕山期苏鲁板间造山作用影响,下扬子地块直至燕山中期才“楔入”在印支期已拼合的扬子与华北地块,从而演化成独特的下扬子改造型残留叠合盆地。这种改造型叠合盆地的基本特点是:晚印支早燕山同造山期前陆盆地沉积层和上叠的中燕山期陆相沉积层遭受大量剥蚀,并与古生中生界海相沉积层一起被卷入强烈的多期次的燕山造山运动,晚白垩世—古近纪又强烈反转成为断陷盆地,形成鲜明的上部地壳的双层结构。这是造成下扬子地区海相古生中生界油气地质勘探高复杂性、高难度性和高风险性的根本原因,也造就了下扬子区海相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的优势。
关键词
下扬子地块
燕山期造山作用
“盆”“
山
”耦合和脱耦
改
造
型残留盆地
Keywords
The Lower Yangtze Block, The Yanshanian Orogeny and orogen, Orogeny and coupled/decoupled basin developing, Reformed residual basin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北克拉通中部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纪构造变形与燕山期造山事件的启动
陈宣华
李江瑜
董树文
施炜
白彦飞
张义平
丁伟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下扬子独立地块与中生代改造型残留盆地
叶舟
马力
梁兴
吴根耀
徐克定
张廷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