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30MW燃煤超低排放机组SCR对汞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永生 许月阳 薛建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4-918,共5页
对国内某630MW超低排放燃煤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前后烟气汞的形态和质量浓度进行测试,研究了燃煤烟气气氛中氯、氨和SO3等在SCR表面的竞争机制及其对汞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SCR前后燃煤烟气总汞质量浓度和HgP质量浓度... 对国内某630MW超低排放燃煤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前后烟气汞的形态和质量浓度进行测试,研究了燃煤烟气气氛中氯、氨和SO3等在SCR表面的竞争机制及其对汞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SCR前后燃煤烟气总汞质量浓度和HgP质量浓度变化不大,SCR催化剂可促进汞氧化,对汞的排放特性产生了很大影响;烟气中氯的质量浓度对于SCR催化氧化Hg^0有较大影响,高氯煤燃烧后产生的高氯烟气流经SCR对Hg^0的氧化效果更好;NH_3对SCR催化剂催化氧化烟气中的Hg^0具有抑制作用;SO_3对SCR氧化Hg^0有促进作用;超低改造中增加催化剂层数对于Hg^0的氧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超低排放 SCR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一次颗粒物和黑碳实时排放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晋宏 孔少飞 +10 位作者 冯韵恺 严沁 覃思 刘玺 牛真真 郑淑睿 吴方琪 姚立全 曾昕 燕莹莹 祁士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66,共11页
燃煤电厂是大气一次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其超低排放改造改变了大气颗粒物排放特征。为满足当前高时间分辨率排放清单构建的需要,燃煤电厂颗粒物实时排放质量浓度及关键组分比值亟需更新。本研究基于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对某超低排放改造... 燃煤电厂是大气一次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其超低排放改造改变了大气颗粒物排放特征。为满足当前高时间分辨率排放清单构建的需要,燃煤电厂颗粒物实时排放质量浓度及关键组分比值亟需更新。本研究基于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对某超低排放改造后的燃煤电厂开展实测,获得该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超细颗粒物(PM1.0)和黑碳(BC)的实时排放质量浓度,更新各污染物排放因子,分析PM1.0/PM2.5、PM2.5/PM10和BC/PM2.5质量浓度比值(文中以上比值均为质量浓度比值)日变化。结果表明,上述污染物排放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0±6.0)mg/m^3、(5.0±5.9)mg/m^3、(4.9±5.9)mg/m^3和(36.6±28.3)μg/m^3;对应的排放因子分别为0.03 kg/t、0.03 kg/t、0.03 kg/t和0.2 mg/kg。该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质量浓度表现出明显的日间变化,高值时段(20:30至次日10:30)PM2.5平均质量浓度是低值时段(10:30~20:30)的12.2倍,推测可能与不同时段的污染控制措施效率变动有关。作为不完全燃烧的产物,黑碳排放高值时段(06:00~12:00和14:30~19:00)的质量浓度是低值时段(00:00~05:00)相应值的1.5~2.4倍,推测与煤的添加和锅炉燃烧效率有关。颗粒物及组分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在构建高时间分辨率排放清单时需予以考虑。本研究实测所得PM2.5/PM10和BC/PM2.5比值分别为1.00±0.01和0.03±0.04,均远高于清单编制技术手册中推荐的燃煤电厂相应比值0.3和0.002,采用现有清单编制技术手册的相应比值可能低估了燃煤电厂细颗粒物和黑碳排放,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 一次颗粒物 黑碳 排放因子 BC/PM2.5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和燃气电厂综合对比 被引量:33
3
作者 徐静馨 朱法华 +5 位作者 王圣 张明 赵秀勇 孙雪丽 胡耘 田文鑫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4-172,179,共10页
燃煤和燃气发电是中国火力发电的两大主流形式。从发电与控制污染技术、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3方面对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和燃气电厂进行了综合对比,对比结果表明:(1)从发电和污染控制技术看,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已完全自主研发生产,整体技术已... 燃煤和燃气发电是中国火力发电的两大主流形式。从发电与控制污染技术、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3方面对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和燃气电厂进行了综合对比,对比结果表明:(1)从发电和污染控制技术看,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已完全自主研发生产,整体技术已跨入国际先进水平;燃气电厂仍采取进口的方式,需加快掌握燃气轮机制造的关键技术;(2)从环境效应看,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在气、液、固等常规污染物排放上均达到有效控制,对环境影响已较小,当燃煤发电标准煤耗不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时比燃气电厂更清洁;(3)从经济效益看,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继续保持相对于燃气电厂较大的发电经济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客观看待两类电厂的优劣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 燃气电厂 污染控制技术 环境效应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电厂与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环境及生态效应对比 被引量:23
4
作者 樊慧 段天宇 +1 位作者 朱博骐 陈双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6-153,共8页
较之于超低排放燃煤发电,燃气发电是否仍然具有环保与生态方面的比较优势,是我国未来电源结构优化决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为此,基于我国火电行业现有的环保标准,从污染物排放水平、污染物治理产生的问题、碳排放及资源消耗等方面对比了... 较之于超低排放燃煤发电,燃气发电是否仍然具有环保与生态方面的比较优势,是我国未来电源结构优化决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为此,基于我国火电行业现有的环保标准,从污染物排放水平、污染物治理产生的问题、碳排放及资源消耗等方面对比了二者的环境和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实施低氮燃烧改造和加装SCR后,燃气电厂的常规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低于超低排放燃煤发电;②燃气发电单位度电CO2排放量较超低排放燃煤发电减少约50%,并可显著节约水资源与土地资源;③由于超低排放燃煤发电存在着SO3等可凝结颗粒物和重金属排放等问题,因而燃气发电的环保、生态效应优势更为显著。进而提出以下发展建议:①继续加大环保政策力度,鼓励燃气电厂建设;②参照北京、深圳地区对燃气轮机的NOx排放标准,修订《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将全国范围内燃气轮机NOx的排放限值设定为15 mg/m3,同时取消对燃气轮机烟尘、SO2的排放限值;③加快构建和完善全国碳市场并设定"地板价",通过碳价机制形成气候友好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引导电力企业加快向低碳电力结构转型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发电 超低排放燃煤发电 环境效应 生态效应 对比 SCR NOX排放 碳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除尘器和海水脱硫可凝结颗粒物有机组分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敏 王乐乐 +8 位作者 黄见勋 黄荣廷 许积庄 孔凡海 谢建南 李津津 杨林军 张发捷 何川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3-269,共7页
可凝结颗粒物(CPM)排放可加重雾霾的形成,近期受到广泛关注。测试了2个煤种条件下,燃煤超低排放机组烟气系统沿程总CPM及有机CPM浓度,分析有机CPM中含量前10的有机组分占比。结果表明,针对煤种1和煤种2,烟囱入口处总CPM排放质量浓度分别... 可凝结颗粒物(CPM)排放可加重雾霾的形成,近期受到广泛关注。测试了2个煤种条件下,燃煤超低排放机组烟气系统沿程总CPM及有机CPM浓度,分析有机CPM中含量前10的有机组分占比。结果表明,针对煤种1和煤种2,烟囱入口处总CPM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4.2和5.6 mg/m3,超低排放污染控制设施对CPM的总脱除效率分别为97.21%和98.18%;低低温电除尘(LLTESP)、海水脱硫(SWFGD)、湿式电除尘(WESP)对有机CPM平均脱除效率分别为71.82%、56.36%和76.61%;低低温电除尘对有机CPM中酯类、烃类和其他有机组分均有较好的脱除效果;海水脱硫对烃类脱除效果更好,而湿式电除尘对酯类有机物去除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超低排放机组 可凝结颗粒物 有机组分 排放特征 低低温除尘器 海水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