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流炉机组燃煤发热量信号测量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曾德良 闫姝 +2 位作者 孙伟毅 刘吉臻 谢谢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8-531,537,共5页
针对直流炉机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直流炉的燃煤发热量信号测量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的动态性能,同时考虑了制粉系统动态和锅炉动态.利用国内某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并对该模型的精确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 针对直流炉机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直流炉的燃煤发热量信号测量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的动态性能,同时考虑了制粉系统动态和锅炉动态.利用国内某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并对该模型的精确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抗锅炉侧扰动性能强,具有一定精度,可以用于实时监测燃煤发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炉 燃煤发热量 煤质 测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燃煤锅炉热效率在线计算的虚拟煤质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雪 杨东伟 +2 位作者 顾晨恺 管坚 郁鸿凌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6-551,共6页
燃煤锅炉热效率在线计算模型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高度依赖于燃用燃料的成分和类型,为了减少煤质的复杂性及多样性、现场燃煤煤质成分分析误差以及人为离线输入参数的不准确性对锅炉热效率在线计算的影响,拟构建可供在线计算燃煤热效率调... 燃煤锅炉热效率在线计算模型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高度依赖于燃用燃料的成分和类型,为了减少煤质的复杂性及多样性、现场燃煤煤质成分分析误差以及人为离线输入参数的不准确性对锅炉热效率在线计算的影响,拟构建可供在线计算燃煤热效率调用的虚拟煤质数据库。通过对工业锅炉常用煤种成分、来源及种类进行线性回归并运用统计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数学算法,搭建虚拟煤质数据库。为了验证煤质数据库的适用性,借助神经网络算法对燃煤的计算发热量和化验发热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误差在工业用煤的测量误差范围内。所建的燃煤数据库能有效地实现锅炉变工况运行时的热效率在线测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数据库 燃煤发热量 工业锅炉 热效率 聚类算法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对锅炉热平衡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国光 蒋翠蓉 +1 位作者 姜英 盛明 《煤质技术》 2008年第5期50-53,共4页
分析了燃煤发热量和炉渣含碳量变化对锅炉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的影响,推导出在其他热损失不变的前提下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对锅炉热平衡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燃煤发热量 炉渣含碳量 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锅炉热平衡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t/h锅炉烟气侧耦合垃圾焚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史兵权 史明哲 张睿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0-158,共9页
燃煤耦合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燃煤机组和环保设施协同处理垃圾,降低垃圾发电成本,提高垃圾处理规模,降低存量煤电煤耗,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目前燃煤耦合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中耦合方式主要有:烟气侧耦合、燃料侧耦合和... 燃煤耦合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燃煤机组和环保设施协同处理垃圾,降低垃圾发电成本,提高垃圾处理规模,降低存量煤电煤耗,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目前燃煤耦合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中耦合方式主要有:烟气侧耦合、燃料侧耦合和蒸气侧耦合3种。为研究烟气侧燃煤耦合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以220 t/h四角切圆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烟气侧燃煤耦合垃圾焚烧改造方案。其中改造前系统煤粉炉中煤粉单独燃烧,占总输入热量的100%,而改造后系统中垃圾热量替代总输入热量的5%和10%,而煤粉占总输入热量的95%和90%。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改造前后的3种燃烧工况分别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烟气侧耦合改造会使锅炉流场工况更加复杂,且垃圾替代燃煤热量比例越高影响越明显;炉膛截面平均温度分布受耦合烟气量的影响;出口截面烟气平均温度随垃圾替代燃煤热量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其中改造前煤粉单独燃烧时烟气出口温度为1366.9 K,改造后5%垃圾替代燃煤热量系统的烟气出口平均温度升高到1409.9 K,10%时烟气出口平均温度升高到1420.1 K;炉膛出口处NO浓度随垃圾替代燃煤热量比例的增加而升高,相比于改造前煤粉单独燃烧,改造后5%垃圾替代燃煤热量系统的NO排放浓度增加了6.3%,10%替代时增加了13.0%;炉膛出口处SO_(2)浓度随垃圾替代燃煤热量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相比改造前,改造后5%垃圾替代燃煤热量系统的SO_(2)浓度降低40.9%,10%比例时降低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侧耦合 垃圾焚烧 煤粉锅炉 燃煤发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